学术投稿

根管治疗术的研究现状

周庆豪

关键词:根管疗法, 根管充填
摘要:根管治疗是一个古老的治疗方法,它起源于19世纪中期,初只是去除根管内容物和用一些药物消毒、安抚而已.到19世纪后期,由于细菌学的发展,才逐步形成根管预备、消毒、充填的一套较完整的方法.它的发展是伴随医学领域的进步而逐渐完善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器械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根管治疗术近代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理念的更新和器械的改进以及新的根管填充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给根管治疗术这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使之日臻成熟,效果更好.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病案信息监控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病案信息是医院安全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案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尤其在医疗形势不断出现新变化的今天,病案信息的用途更广泛,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加强病案信息的监控、提高病案信息的质量对确保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是目前医院质量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者:禤中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眼前段干性玻璃体切割术治疗38例先天性白内障

    目的 评价眼前段干性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12岁以内先天性白内障患者38例55眼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和眼前段干性玻璃体切割术,其中31例43眼同时行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眼部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反应轻微,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佳矫正视力提高两行以上达83.33%.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行眼前段干性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且手术操作简单,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徐雷;许振;孙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应用ROY适应模式探讨中专护生毕业实习期适应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中专护生实习适应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为指导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以Roy适应模式论作为理论框架分析中专实习护生在生理需要、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4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 所有护生在实习期间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经过干预,逐步适应实习环境.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消除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可促进护生更顺利地适应毕业实习.

    作者:李成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嗜铬细胞瘤32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32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术前准备、麻醉管理、手术操作 .和术后处理等经验.结果 术前高血压28例,无典型症状4例.全部手术切除.肿瘤直径3.5~11cm,术后血压正常27例.仍需降压药物治疗5例.31例治愈,1例术中死亡.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麻醉和严格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无典型症状的嗜铬细胞瘤,术前应高度警惕.

    作者:梁庆祖;黄勇平;黄泽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ER、PR检测,结合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ER、PR在47例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32%和59.57%,ER及PR的双阳性、双阴性分别为48.93%和34.04%. ER、PR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其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ER、PR的表达与I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子宫外病灶有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ER、PR均反映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是一个可以综合反映病程、病情和病交性质的客观指标,其测定对分析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达平;陈红秋;粟连秀;梁立盛;李雄;韦翠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40例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每组120例.CSEA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EA组选用硬膜外穿刺包,选择L2~3间隙穿刺,向头部置管3cm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硬膜外局麻药用量、麻黄碱用量及麻醉效果.结果 CSEA组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均比EA组显著缩短(P均<0.01),其硬膜外局部麻药用量少,麻醉效果优于EA组(P均<0.01).结论 CSEA结合腰麻(SA)和EA两者的优点,是剖宫产术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梁军;庞晓军;黄华山;梁宁安;黄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HN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结果 21例中,男6例,女15例.患者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高热、外周血白细胞降低为临床特征.病理表现:淋巴结呈破碎状,淋巴结内见边界清楚的碎屑样坏死、组织细胞增生及纤维素沉积,不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 HNL临床少见,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及病理皆有其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HNL的重要手段;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

    作者:岑玉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双黄连致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1例报告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是一种少见的无菌性脓疱病.病因尚不明.笔者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莉;田茂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体会

    小儿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各种致伤因素的增加,其发生率有逐年增加趋势,严重影响小儿身体健康甚至造成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总结小儿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从1995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小儿重度颅脑损伤51例,疗效满意.

    作者:韦继明;仇洪;张传东;蓝荣宝;蒙海滨;兰展;刘军;罗铸;冯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测定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49例AMI患者于入院后当天及第7天、40例健康对照者测定血清IL-10水平.结果 AMI患者第1天血清IL-10显著高于第7天及对照组,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AMI患者IL-10升高,提示IL-10可能参与了AMI的形成和发展,它可作为AMI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作者:唐剑;张康;莫丕立;陈永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合并白内障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3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合并白内障行隧道巩膜瓣下小粱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术眼手术均顺利,术后24h内前房形成,且前房均较深;视力均较前有明显提高,术后3个月时视力达0.1有3眼,0.15~0.3有8眼,0.3以上有2眼;术后1、3、6个月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未出现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隧道巩膜瓣下小粱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马文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X线照射对实验性癫痫大鼠脑皮层GABA和GABAA受体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癫痫大鼠放射治疗中7-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的作用机制并选择合理放射剂量.方法 利用慢性点燃癫痫大鼠对照组、放射1组、放射3组进行0、24、6Gy的X线放射,对放射2组、放射4组和放射5组行12Gy的X线放射,每组10只,对照组和放射1组、放射3组于放射后1h断头取脑,放射4组于放射后1天、放射5组于放射后1周进行断头取脑,并观察放射5组其放射后癫痫发作情况,用氧基酸分析仪测定各组癫痫大鼠额叶皮层内的GABA含量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抗GABAA受体阳性率.结果 放射5组于照射后1周内癫痫在鼠未出现诱发癫痫发作.放射1组的GABA含量为(254.16±44.68)ng,GABAA受体阳性率为(39.56±7.2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Gy照射后1h、24h、1周后均较对照组间GABA含量高,其中以24h为明显,分别为(252.09±33.89)ng,(348.73±56.00)ng和(258.02±62.95)ng.抗GABAA受体阳性率在照射后1周内基本稳定于较高水平.结论 放射治疗癫瘸主要是通过发生快速而持续的GABA与GABAA受体变化发生作用,癫痫大鼠接受12Gy的放射治疗较为合理.

    作者:陈家玉;梁树立;曾啸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影响院前急救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院前急救也称为现场急救,它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联系,它的目的是更有效地抢救急、危、重症病和应对灾难性事件.为了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应急急救能力,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影响院前急救的各种原因及防范对策.

    作者:朱洁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乙肝清热解毒片中两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乙肝清热解毒片中两种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山奈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伊利特-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2%磷酸(10:45:60),检测波长为370nm.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35℃.结果 槲皮素、山奈素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2-25.2μg/ml(r=0.9994)、0.97~5.82μg/ml(r=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6%,98.76%,RSD分别为1.62%,1.52%.结论 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乙肝清热解毒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薇;黄桂红;黄忠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实习护生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因其流速快、用药后起效迅速,且有利于血管的保护,使其在手术室使用更为普遍,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已成为手术室护士必备的基本技术.临床实习是护生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是护生在手术室实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操作之一,由于手术患者方面因素,以及护生自身心理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导致穿刺失败较多,这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大了治疗成本,也增加了护生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护生的实习效果及护理质量.在临床带教中,我们对护生使用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指导,以提高护生的穿刺成功率,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陆晓珍;周小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二苯乙烯苷含药血清作用于老年性痴呆细胞模型的佳条件筛选

    目的 确定二苯乙烯苷含药血清作用于老年性痴呆(AD)细胞模型的佳条件.方法 利用细胞计数、MTT方法确立β淀粉样蛋白(Aβ)25-35片段在建立AD细胞模型时的浓度及筛选二苯乙烯苷含药血清作用的佳浓度,分别观察不同浓度血清及不同浓度Aβ25-35对AD细胞模型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各种血清以5%浓度组的细胞存活率高.在5%血清浓度下,Aβ25-35 Oμmol/L和5μmol/L浓度组中各合药血清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大鼠血清组(P<0.05或P<0.01),但在10μmol/L.Aβ25-35浓度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选用5μmol/L Aβ25-35及5%血清浓度建立NG108-15 AD细胞模型及药效考察体系较为合适,在此条件下能客观地评价二苯乙烯苷含药血清的药效.

    作者:黄忠仕;张树球;农嵩;李韬;李曙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63例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选择性输卵营造影与再通术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出现并发症:下腹痛39例,输卵管穿孔1例,造影剂逆流8例;术后并发症;少量阴道流血7例,轻度感染症状1例,输卵管妊娠2例.结论 及时正确地处理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的并发症,有助于提高再通术的疗效.

    作者:陈文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木菠萝水提物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目的 用水提醇沉法从木菠萝粉末中提取木菠萝多糖.方法 sevage法脱蛋白,用硫酸-苯酚法测定木菠萝多糖含量.测定波长为495nm,正交试验设计选择得到木菠萝多糖的佳显色条件.结果 在10~60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被测物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测得多糖含量为5.53%,稳定性RSD=2.26%,回收率为102.1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

    作者:邹勇芳;苏玉凤;李清容;黄锁义;潘乔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由于脑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可造成肢体偏瘫、麻木等运动和感觉障碍,并可使患者出现失语症状,据资料统计,脑卒中致残患者中出现失语症的比例为20%~30%[1].失语症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从而无法或不便与人进行交流,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我科于2007年5月~2009年2月,选择32例住院脑卒中伴失语症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及护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英华;冯鹏雄;郑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无机化学设计性实验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学科教学方式,它的意义在于用外语来学习好专业课,发挥英语这门国际语言的真正意义--交流.因此要创造更多接触和使用外语的机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外语,用教学语言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当然,双语教学不是语言教学,它是以第二种语言为教学的语言和手段,来讲授专业学科内容,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语言的目的[1~4].我们根据广东药学院的实际,在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设计性实验开展了双语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作者:陆家政;梅文杰;陈菲;蒋京;曾宪栋;姚秀琼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