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梗死急性期康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温雪瑞;李玉杰

关键词:心肌梗死, 急性期, 康复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部分心肌严重缺血,导致局部心肌坏死而产生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及急性循环障碍,发作时常常出现严重而持续的心绞痛及致命的急性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急性期的抢救治疗固然重要,护理和康复对以后的心功能改善及患者的预后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因此,在重视急性期抢救治疗的同时兼顾康复护理,制定积极、有效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老年肺源性心脏病反复右心衰竭24例诊治体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胸廓或肺动脉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多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本组老年肺心病患者均伴有右心衰竭,而且右心衰竭反复出现,病程长,逐年加重,多次入院等特点.

    作者:陈立;韩喜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中的护理干预

    白癜风是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病因不明,发病机制是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能力进行性减少或消失;皮损为色素脱失斑,呈白色;分为寻常型和节段型;按病期分为进展期和静止期.患者无自觉症状,多发于面、颈、手等暴露部位,影响美容而且造成心理上的损害.治疗方法很多,均无特效.我科自2000年10至2008年10月对稳定期局限型白癜风患者采取负压吸疱配合刮除法共移植9 531片.

    作者:房迎华;李京淑;尉荣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78例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均采用珠海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EBH-Ⅳ微波治疗仪对鼻丘部、鼻顶部及下鼻甲进行微波热凝治疗.术后每月复查1次,均随访观察1年.结果:全部病例在术后次日,喷嚏、鼻痒、清涕、头痛等症状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鼻痒及喷嚏改善为明显.术后1年,显效56例(71.79%),有效22例(28.21%),无效0例,复发5例,复发率6.41%.结论: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时间短,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是变应性鼻炎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董建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早产低体重婴儿现存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早产低体重婴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体重<2500g、身长< 47cm活产婴.此类婴儿各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生活能力低,适应性与抵抗力差,护理难度大,护理问题多[1].其父母因孩子早产、育儿知识缺乏、爱子心切、焦虑担忧等特殊原因,容易发生护患矛盾甚至出现纠纷.常规护理方式不能满足家属及患儿对护理的需要.

    作者:马桂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术中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总管继发性结石25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经胆囊管取石治疗.结果:25例胆总管继发性结石均经胆囊管取出,未放置T管,无结石残留,恢复顺利.结论: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总管继发性结石避免了放置T管,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东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及干预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精神科护士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其承受的压力更大.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及良好的干预措施对减缓其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1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1.1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精神科护士的工作面对精神异常者,常常要面对辱骂、攻击、破坏、逃跑、自伤、自杀等.导致护士高度紧张、担心自身的安全.在临床工作中,要求精神病患者的一切活动均不能脱离护士的服务视线,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责任心才能基本保障患者和自己的安全.这使得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造成护士身心疲惫.一般表现为工作满意度低下、热情及精力不足、疲劳、睡眠障碍、逃避,更严重者出现耗竭感、慢性疲劳、躯体疾病、情绪失控、问题不断、退缩、喜怒无常[2].

    作者:刘娟;原琳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为减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39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资料,以护理记录中记录到的攻击行为发生情况为准.结果:发生攻击行为110例,攻击行为史、离异及独居等是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高度重视人院评估,对有攻击行为史、独居及离异患者应重点进行干预.

    作者:聂永卿;张智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预防及康复的护理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预防及康复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对我科乳腺癌手术患者300例进行术后上肢功能训练指导.结果:出现上肢水肿27例(9%),其中住院期间发生9例,治疗后完全缓解7例,症状减轻2例;出院后至术后1年内发生12例,术后1年以上发生6例,治疗后4例完全缓解,不同程度的症状减轻14例,均不影响日常生活.结论:乳腺癌术后早期行科学合理的上肢功能训练十分重要.向患者宣传上肢水肿的预防是终生性的.

    作者:李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大鼠脂肪细胞GLUT4的影响

    目的:比较氯氮平和利培酮对大鼠血糖(FPG)、血浆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及脂肪细胞上葡萄糖转运蛋白( GLUT)4表达的影响,探寻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影响糖代谢的机制.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氯氮平组(20mg · kg-1·d-1)、利培酮组(2 mg·kg-1·d-1)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在第1、14、28天分别检测FPG、FINS,计算ISI,在第28天处死大鼠分离获得脂肪细胞内外膜,用Western - blot法测量大鼠脂肪细胞内外膜上GLUT4的含量.结果:基线时各组大鼠的FPG、FINS、lSI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14天后,氯氮平组大鼠的FPG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氯氮平组大鼠的ISI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8天时,氯氮平组的FPG、FINS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SI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利培酮d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大鼠脂肪细胞内外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的量均较空白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氯氮平影响外周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降低外周组织GLUT4的表达.利培酮对糖代谢的影响没有氯氮平明显,两者机制可能不同.

    作者:徐晓津;王高华;王惠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健康宣教的探讨

    在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中,了解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对患者家属及时进行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使其能理解、信任、配合精神科治疗工作,让患者得到更好的亲情支持,使患者家属不良的心理状态得到纠正.因此,注重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实施健康宣教,是护理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是精神病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方法.掌握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健康宣教,对患者早日康复、防止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倪学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配位滴定法测定赖氨葡锌颗粒中葡萄糖酸锌的含量

    目的:通过对葡萄糖酸锌含量测定方法的考察及含量测定,制定赖氨葡锌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配位滴定法进行测定.结果:用配位滴定法测定葡萄糖酸锌含量时,辅料及盐酸赖氨酸无干扰,测定系统精密度试验RSD =0.60%,平均回收率=99.16%,RSD=0.55%,三批样品的含量均在90.0%~ 110.0%之间.结论:滴定法准确可靠无干扰,可作为葡萄糖酸锌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任宗芬;武风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6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天、14天及21天,依达拉奉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52.78%、66.67%、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3.33%、40.00%、46.67%).14天及21天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亦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远期日常生活能力,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谭秀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花园镇2010年免疫规划常规疫苗接种率监测分析

    预防接种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手段,接种率是反映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接种率进行监测分析,有利于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免疫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

    作者:武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精神科老年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科老年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8月至2011年6月老年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3.90%,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多见(78.95%),其次为泌尿道(13.16%)、胃肠道(5.26%)和皮肤软组织感染(2.63%).感染多发生于精神分裂症和老年痴呆患者(分别占6.15%和4.22%).结论:精神科老年病房住院患者存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精神科老年病房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李怀荣;郭春光;张钰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整体护理模式下的手术室带教

    手术室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无菌技术要求高、突发事件多等特点,对手术室护生的带教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手术室整体护理全面实施,单纯教授专业知识不再适应现在的护理模式,传统的护理带教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院自2002年实施整体护理以来,对如何适应新的护理模式、全面提高手术室带教质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带教体系.

    作者:徐秀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心肌梗死急性期康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部分心肌严重缺血,导致局部心肌坏死而产生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及急性循环障碍,发作时常常出现严重而持续的心绞痛及致命的急性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急性期的抢救治疗固然重要,护理和康复对以后的心功能改善及患者的预后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因此,在重视急性期抢救治疗的同时兼顾康复护理,制定积极、有效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温雪瑞;李玉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社区获得性肺炎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辨证论治加用中药汤剂内服,7天为一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3%,对照组总有效率62.0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沈翀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糖尿病并发症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日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血-视网膜屏障功能障碍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导致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血管性因素[1].吴晋晖等通过实验证实,与正常大鼠相比,DM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增多、PEDF减少,这可能导致视网膜出现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等[2].高玉等通过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在病程10周时即已出现类似人类早期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形态学改变,可作为早期糖尿病的动物模型用于相关研究,且该方法简单经济、用时较短、重复性好、成功率高[3].

    作者:孙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精神疾病治疗简述

    精神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所以,大力开展防治工作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精神疾病的治疗现状1.1易误诊脑器质性疾病多伴有精神症状,易误诊为精神病,甚至常有因延误治疗而导致死亡者.由于脑器质性疾病较为复杂,诊断确有一定的困难.精神疾病早期多有一定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如能尽早明确,对提高诊断符合率、减少误诊有重要意义[1].

    作者:刘宪芝;朱金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多专业联合干预对社区COPD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探讨多专业联合干预对社区COPD患者的康复效果,为促进社区COPD患者身心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住院治疗COPD患者按出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自我管理护理方式,研究组采用家庭访视的形式,实施医疗、护理、心理、药理、营养等多专业合作式干预方式,每月定期上门随访进行病情诊治、康复训练指导,随访时间为6个月.随访前和随访6个月末,分别采用肺功能测定仪、呼吸问卷(SGR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评定两组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结果:随访前,两组肺功能、SGRQ和SCL - 90总分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大肺活量(L)、1秒用力呼气量(L)、1秒用力肺活量(%)及呼气峰值流速(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2、2.70、3.41、2.54,P均<0.05);SGRQ和SCL -90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52、2.87,P均<0.05).结论:多专业联合干预能够有效地稳定COPD患者的病情,提高肺功能、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对患者身心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胡宝泉;杨焕清;刘希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