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爱兰
1湿热病 患者,男,53岁,2003年1月29日初诊.因阅卷过劳外受风寒,致咳嗽身痛,恶寒战栗,粘汗湿衣,体温在37.3℃~38.1℃半月余.血常规白细胞9.5×109/L,淋巴细胞0.097,中性粒细胞0.82,红细胞4.01×1012/L,血红蛋白136g/L,血小板82×109/L.服荆防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液、银柴冲剂、力克舒、阿莫西林、利君沙等中西药,静滴抗生素3d未效.刻诊:入夜恶寒,寒甚则战栗,而后发热,继而大汗出,粘而湿衣数套,浑身酸楚,咳嗽无痰,形寒怕冷,见风则喷嚏流涕,涕中带血,鼻塞不通,指尖疼痛,不欲饮食,口淡无味粗糙而干,神疲乏力,时时欲寐,手足发凉,舌淡红苔白腻,脉沉濡.8Am体温37.3℃.诊断为感冒.辨为风寒外袭,肺卫失和,痰湿内蕴,久汗伤阳之证.
作者:黄开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治疗慢性胃炎有所体会,介绍如下.1 肝邪犯胃,安胃必先制肝 肝邪(包括胆)犯胃,症见胃脘胀痛,时而牵连胁背,常因郁怒而痛甚,食少,嗳气频频,或泛吐酸苦水,叹息则舒,苔薄脉弦.治宜舒肝理气,和胃降逆.常用柴胡、赤芍、白芍、枳实、香附、郁金、蒲公英、炙甘草等.若肝气上逆,嗳气较频,可加沉香、旋覆花、代赭石;胃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苏梗、乌药、香附、豆蔻等.用药宜通灵轻巧,疏通气机,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而不宜用阴柔滋腻之品.
作者:孙素明;李红卫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从1998年起,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盆腔炎6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65例中,年龄19~50岁,均有性生活史,临床表现均有下腹坠胀痛.腰骶酸痛35例,月经失调28例,白带多色黄者57例,妇科检查均有子宫体或附件压痛,宫颈举痛32例,附件增厚26例.
作者:钱黎;陆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1999年以来,用自拟伤科洗剂治疗骨折后康复期关节僵硬7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共78例,男47例,女31例;年龄小16岁,大71岁,平均46岁.其中手指骨、掌骨骨折17例,分别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功能位固定,术后4周拆除石膏后,出现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活动度为10°~30°;鹰嘴粉碎骨折9例,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于伤肢功能位,术后7周去石膏后出现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活动度为40°~60°;肱骨髁上骨折15例,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术后7周去石膏外固定后,出现肘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股骨髁粉碎性骨折18例,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4周出现股四头肌萎缩和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胫骨平台骨折6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7周后去除石膏外固定出现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踝关节骨折,包括内外踝骨折及内、外、后三踝骨折共13例,行手术切开复位螺丝钉等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术后7周去除石膏,出现踝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作者:沈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在临床上遇阳盛格阴而用温热药误治之案,报道如下.例1:曾某,女,31岁,于2003年4月就诊.反复头痛伴形寒肢冷3年,加重1周.3年来无明显原因反复头部隐痛、掣痛,阵发性加重,每次发作1~2h,头痛逐年加重,间歇头昏耳鸣伴形寒肢冷,颈椎摄片示颈椎退行性变,脑血流图、脑CT检查均无异常.他医辨为寒证,用九味羌活丸及川芎茶调散等药物治疗无效,服散力痛片及曲马多片可缓解,有时亦可自行缓解.近1周来头痛发作频繁,每次持续4~5h,服上述药物仍不缓解.刻诊:头部掣痛,间歇性耳鸣,形寒肢冷,纳差打呃,口干喜冷饮,两胁肋痛,性急易怒,大便干结、3~4日一行,舌尖红苔薄黄少津
作者:胡陵静;李配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中药与单纯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探索针刺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9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及对照组92例,治疗组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0.4%,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4.3%,总有效率94.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比单用中药内服疗效好.
作者:吴向琼;李一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肝硬化腹水病机复杂,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常呈形实正虚,虚多邪恋之候.治疗不能只消除腹水与肿胀而概用峻利之药,这样治疗虽可暂时减轻痛苦,但时间长往往利尿无效,臌胀反而会加重.当根据虚实寒热,进行辨证施治,方可取效,体会如下.
作者:王国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自2003年4月以来,笔者用本院自制颈舒胶囊治疗颈椎病(交感神经型、脊髓型颈椎病除外)170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诊断分型.共233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70例,其中住院患者68例,门诊102例;男93例,女77例;年龄大75岁,小22岁,平均48.5岁;颈型42例,神经根型57例,椎动脉型39例,混合型(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症状、体征)32例;病程短15天,长10年;颈部有明显外伤史者57例,有明显受寒及劳累史者91例,长期从事伏案工作者109例.对照组63例,其中住院患者33例,门诊30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大76例,小24岁,平均50岁;颈型16例,神经根型20例,椎动脉型14例,混合型13例;病程短13天,长11年;颈部有明显外伤史者13例,有明显受寒及劳累史者29例,长期从事伏案工作者37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郭剑华;马善治;刘渝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西药配合神香苏合丸治疗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西药配合神香苏合丸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观察治疗10天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功能NYHA评级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功能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西药配合神香苏合丸治疗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
作者:张忠其;单晓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1999年以来运用活血祛风化痰中药煎剂结合杏丁注射液治疗偏头痛8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2例中,男28例,女54例;年龄大62岁,小19岁,平均41岁;病程短2个月,长23年.临床表现为头痛暴作,痛势甚剧,或伴有恶心、呕吐,痛解则如常人.排除器质性疾病及高血压引起的头痛.
作者:邵勇;黄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设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23例,治疗组用益气化淤软坚中药治疗,对照组用米非司酮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痛经、盆腔包块等方面疗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能调节内分泌免疫功能,抑制异位内膜增生和发展.
作者:廖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用无水酒精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口服,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27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4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其中男5例,女18例;年龄47~72岁,平均51岁;病程3~8年;三叉神经第2支和第3支发病者9例,单纯第2支发病者14例;伴牙痛者5例.对照组17例,其中男3例,女14例;年龄45~67岁,平均53岁;病程3~7年;三叉神经第2支和第3支发病者6例,单纯第2支发病者11例.两组临床表现均有同侧口角、面颊区放电性剧烈灼痛,夜间不能入睡.
作者:张洪建;朱志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笔者自拟利咽汤治疗急、慢性咽炎5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6例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6~12岁10例,13~50岁40例,50岁以上6例;急性咽炎33例,慢性咽炎23例.临床表现为咽部干、痒,甚至咽部疼痛,咽下不畅感,咽中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进,可伴有干咳.查咽部充血,或有淋巴滤泡增生.均符合卫生部1993年制定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诊断标准.
作者:杨永勤;周艳;李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调理气机在临床上运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全过程,所以必须注意顺应气机升降的客观规律,遵循气机升降的辨证关系.
作者:邓剑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逍遥散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56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治疗组以逍遥散加味治疗,对照组以黛力新、西比灵及安定类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1),头痛持续时间缩短(P<0.01),头痛程度减轻,睡眠明显改善,精神紧张缓解.结论:逍遥散对紧张性头痛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黄年斌;邱联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1996年以来,针药并用治疗重症呃逆7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125例,观察组72例,男45例,女27例;年龄小20岁,大76岁;病程短1天,长12天,平均6天;单纯发作35例,脑血管病或脑外伤后16例,腹部手术后15例,胃癌1例,其它原因5例.对照组49例,男37例,女12例;年龄小22岁,大75岁;病程短1天,长15天;单纯发作23例,脑血管病或脑外伤后11例,腹部手术后患者12例,食道癌1例,其它原因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依据为呃声连连,声短而频,不能自止,服药1天仍不能缓解.
作者:黄小燕;温乃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于2001年6月~2003年6月用中药治疗孕产后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均为门诊患者,诊断依据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第51届会议修订标准[1],且均为孕产后发病.年龄23~35岁,病程2个月~3年,均无严重关节外表现,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作者:李振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上肢神经炎常见的有尺神经麻痹、桡神经麻痹、正中神经麻痹等,发病过程先是疼痛和皮肤感觉障碍,其次出现运动障碍及肌肉麻痹或萎缩.持续数周或数月.桡神经麻痹可引起各伸肌广泛瘫痪,因此出现腕下垂,拇指及各手指均下垂,不能伸掌指关节,前臂不能旋后,有旋前畸形、拇指内收畸形.正中神经麻痹可出现三个鱼际肌即拇对掌肌、拇短展肌及拇短屈肌浅头瘫痪,故拇指不能对掌,不能与手掌平面形成90°角,不能用拇指指腹接触其他指尖.大鱼际肌萎缩形成猿手畸形.尺神经麻痹以骨间肌和拇收肌明显,次为小鱼际肌群.骨间肌麻痹,手指外展与内收动作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指的夹力减弱或消失,小指常处于外展位,而不能与环指并拢或爪形手畸形.笔者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上肢神经炎30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作者:陈嘉莹;吴海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1998年2月~2003年10月共收治小儿肺炎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42例,治愈率达100%,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42例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小2个月,大5岁,平均1.7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标准,平均住院天数10天,无1例死亡.
作者:李桂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用卡介苗及葡萄糖酸锌治疗;治疗组50例,在与对照组用药相同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好.
作者:林黎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