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一
自2003年4月以来,笔者用本院自制颈舒胶囊治疗颈椎病(交感神经型、脊髓型颈椎病除外)170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诊断分型.共233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70例,其中住院患者68例,门诊102例;男93例,女77例;年龄大75岁,小22岁,平均48.5岁;颈型42例,神经根型57例,椎动脉型39例,混合型(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症状、体征)32例;病程短15天,长10年;颈部有明显外伤史者57例,有明显受寒及劳累史者91例,长期从事伏案工作者109例.对照组63例,其中住院患者33例,门诊30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大76例,小24岁,平均50岁;颈型16例,神经根型20例,椎动脉型14例,混合型13例;病程短13天,长11年;颈部有明显外伤史者13例,有明显受寒及劳累史者29例,长期从事伏案工作者37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郭剑华;马善治;刘渝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前对原发性肝Ca<3cm单发者仍首选手术切除,但相当一部分病人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机会,而对中晚期不能切除或无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则以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为主,又有些病人因年迈、体弱、家族性疾病、术后复发,不能耐受反复肝动脉灌注治疗.1999~2002年,我们在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中给予肝动脉化疗1次后,进行局部药物注射姑息性治疗,取得较好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鸿飞;李庆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有些中西药合用能使药效降低,毒副反应增加,或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者危及生命.因此应注意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现综述如下.1 含生物碱中药 降低药物疗效:含生物碱的中药,不宜与酶制剂、重金属盐类、溴化物、羧酸类等西药联用,联用可产生沉淀反应,使药效降低或失去治疗作用.如麻黄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是交感神经兴奋剂,有升高血压、血糖的作用,故不宜与镇静安眠药、降血压药、降血糖药联用,以免产生拮抗作用,使药物疗效降低.
作者:岳登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1997年1月~2001年10月自拟抗敏定喘散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4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4例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小2岁零3个月,大12岁;病程2个月~2年3个月.常年反复咳嗽21例,冬春季发作14例,只在冬季发作9例,春季发作4例,秋季发作6例.咳嗽发作在夜间和清晨26例,夜间18例,清晨10例,均在运动后加重.干咳31例,刺激性咳嗽14例,咳而有痰9例.均有咽部轻度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16例,肺部听诊呼吸音基本正常39例;有少许干罗音13例,闻及哮鸣音2例.正位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32例.
作者:卢卫国;吴力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慢性胆囊炎6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共12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男27例,女36例;年龄21~68岁,平均32.5岁;全身肥胖者42例,向心性肥胖者11例,下肢肥胖者6例;病程短3h,长11a;急性胆囊21例,慢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42例.对照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20~68岁,平均32岁;病程短4h,长6a;肥胖者54例,急性胆囊炎19例,慢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41例.两组病例在统计资料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急、慢性胆囊炎多在饱餐或过食肥厚、劳累后发病,表现为右胁肋部胀痛,严重者可逐渐加剧,并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和黄疸等症状.右上腹压痛明显,有时可扪及腹块,莫菲氏征(+),WBC升高、N升高,B超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3mm)、毛糙、边界欠光滑,其中约80%~90%显示有结石影像.
作者:李蔚青;荣红;赵福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拟三仙合剂治疗功能性精神疲劳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处方:黄芪36g,当归、焦三仙各12g,丹参24g.制备:按处方量分别称取净制的丹参、当归、黄芪、焦三仙400倍剂量,以水煎煮2次,第1次2h,第2次1.5h.分别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8万ml,加糖蜜素200g,加蒸馏水至10万ml,静置48h,滤过,加蒸馏水至10万ml,分装于250ml玻璃瓶中,轧铝盖,消毒,贴签,即可.主治心脾淤阻,气血失司引起的精神疲劳.主要表现为身困乏力,心悸,心慌,气短,失眠,多梦,健忘,食欲不振,自汗多汗等.
作者:杨志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青光眼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神经以外的因素导致的视神经疾病.普遍认为的危险因素是眼压.但是,许多青光眼病人即使眼压已降至正常,患者的神经损害仍在继续[1];另外,六分之一的青光眼患者虽没有眼压升高,却也存在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因此,青光眼的发病尚有许多未知的原因.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青光眼的发病率也将上升,青光眼将成为继白内障后第2位致盲原因.青光眼治疗的终目的是阻止视神经损害,保护视功能.而传统中药治疗青光眼除降眼压外,尚有全身调节及调节视神经营养等作用,现综述如下.
作者:包辉英;吴国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3年来,我们自拟利尿排石方配合体外震波碎石方法治疗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7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顺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以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痤疮13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130例中,年龄小15岁,大45岁;病程0.5~3a.其中肺经风热型45例,脾胃湿热型49例,冲任不调型36例.
作者:王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疑难杂病,效果较好,举例如下.1 低血压 张某,女,56岁,1998年12月11日诊.3年时发头晕,特别是久立或蹲下起立时更明显,但未引起重视,只间断服用维脑路通片、杞菊地黄丸等效果欠佳.近1月来头晕日趋严重,有时不能站立,且下午、晚上更重,晨起后明显好转.素有低血压,胃下垂,精神不振,体倦乏力.诊见形体瘦弱,精神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白,六脉俱虚,血压10.64/6.65kPa.此乃中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精微输布失权,清阳之气不能上荣充脑,血脉鼓动无力,元神失养,髓海空乏而头晕.治疗应补中益气,升举中阳,养阴生脉.方用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化裁:黄芪30g,党参、白术各20g,陈皮、当归、菊花、五味子、蔓荆子各10g,柴胡9g,升麻8g,甘草5g,麦冬15g.
作者:周志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疗效.方法:选择小儿急性肾炎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常规注射青霉素,另用中药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结果:治疗组在蛋白尿消失时间和镜下血尿消失时间上明显缩短(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疗效显著.
作者:赵秀菊;王纪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于2001年6月~2003年6月用中药治疗孕产后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均为门诊患者,诊断依据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第51届会议修订标准[1],且均为孕产后发病.年龄23~35岁,病程2个月~3年,均无严重关节外表现,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作者:李振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1999~2002年间,应用自制理气活血祛风镇痛丸贴压耳穴治疗肩周炎,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 共64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6例,女38例;40~48岁5例,48~55岁52例,55~65岁7例;右肩36例,左肩28例;病程短1周,长2年;风寒湿型26例,气血不足型23例,气滞血淤型15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以下午及夜间为甚,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常因受凉或劳累而诱发,多为慢性起病,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明显受限.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9年版)诊断为肩周炎.
作者:杨进廉;吕克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湿热病 患者,男,53岁,2003年1月29日初诊.因阅卷过劳外受风寒,致咳嗽身痛,恶寒战栗,粘汗湿衣,体温在37.3℃~38.1℃半月余.血常规白细胞9.5×109/L,淋巴细胞0.097,中性粒细胞0.82,红细胞4.01×1012/L,血红蛋白136g/L,血小板82×109/L.服荆防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液、银柴冲剂、力克舒、阿莫西林、利君沙等中西药,静滴抗生素3d未效.刻诊:入夜恶寒,寒甚则战栗,而后发热,继而大汗出,粘而湿衣数套,浑身酸楚,咳嗽无痰,形寒怕冷,见风则喷嚏流涕,涕中带血,鼻塞不通,指尖疼痛,不欲饮食,口淡无味粗糙而干,神疲乏力,时时欲寐,手足发凉,舌淡红苔白腻,脉沉濡.8Am体温37.3℃.诊断为感冒.辨为风寒外袭,肺卫失和,痰湿内蕴,久汗伤阳之证.
作者:黄开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药物坐浴治疗混合痔嵌顿水肿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68例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18~65岁,病程1~10d.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表现为肛门处内痔脱出,常呈环状隆起,色暗红或紫暗,粘膜光亮水肿,触痛,严重者可出现粘膜表面糜烂、坏死,并可见暴露的血栓及溢出的淤血,并发有炎症感染,肛门剧烈疼痛,并伴有大小便不畅.
作者:冉月枫;李显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在临床上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治疗乙型肝炎,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马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治疗慢性胃炎有所体会,介绍如下.1 肝邪犯胃,安胃必先制肝 肝邪(包括胆)犯胃,症见胃脘胀痛,时而牵连胁背,常因郁怒而痛甚,食少,嗳气频频,或泛吐酸苦水,叹息则舒,苔薄脉弦.治宜舒肝理气,和胃降逆.常用柴胡、赤芍、白芍、枳实、香附、郁金、蒲公英、炙甘草等.若肝气上逆,嗳气较频,可加沉香、旋覆花、代赭石;胃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苏梗、乌药、香附、豆蔻等.用药宜通灵轻巧,疏通气机,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而不宜用阴柔滋腻之品.
作者:孙素明;李红卫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10年来,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18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80例均为门诊患者,经过B超或X线腹部平片、肾盂透影确诊为结石.180例中,男108例,女72例;小16岁,大73岁,平均50.6岁;病程短10h,长6a.右输尿管结石89例,左输尿管结石76例,双侧输尿管结石1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59例,中段结石53例,下段结石68例;轻度肾积水79例,中度肾积水86例,重度肾积水15例;伴肾功能不全3例,腰痛剧烈伴恶心呕吐102例,伴有发热6例,时有隐隐作痛34例,小腹胀痛伴有尿急、尿频、尿痛68例.结石直径大1.0cm,小0.3cm.
作者:贾同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复方丹参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综述如下.1 斑秃 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ml,加入醋酸泼尼松注射液2ml(50mg),1~2分硬币大脱发斑内注射混合液0.5~0.8ml,5分硬币以上脱发斑内注射1~1.2ml,每人1次,总量不超过6ml,每周治疗1次,4周为一疗程,3个疗程判断疗效.治疗斑秃118例,结果痊愈48例(40.7%),显效42例(35.6%),好转12例(10.2%),总有效率86.4%[1].2 冻疮
作者:范广才;席长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2000年3月~2002年5月,用穴位点刺放血的方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38例,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38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3例,女15例;年龄小6岁,大25岁;病程长3d,短5h,扁桃体表面有灰白斑点者16例,无灰白斑点者22例;体温高于38.5℃者21例.
作者:王秋月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