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平;王海琦;郭红;徐昌芬;葛环
目的探讨车祸危重伤伤员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按救治程序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车祸伤的临床资料以及早期诊断和救治的措施.结果治愈76例,病情控制后转院40例,死亡10例;治愈76例伤员的救治时间均在伤后1~2h,而死亡10例的救治时间在伤后2~3h.结论车祸危重伤伤情严重,务必边救治边诊断,并按通气-输注-搏动-止血程序进行早期救治,以提高救治的存活率和伤员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锦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对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对52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使用拉西地平2~4mg,每日1次,连用20周.结果降压总有效率为92.31%(48/52),同时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室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等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结论拉西地平应用20周在降压的同时对左心室肥厚有逆转作用.
作者:赖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护理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掌握广大病人、家属对疾病护理知识的需求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项目,对门诊输液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改进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蔓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当今时代是信息社会的时代,采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给整个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思维和教育模式.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同时又是正在不断取得新进展的边缘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该学科所涉及的广阔的知识面,给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我院在开展多媒体教学多年的实践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作为一项正在飞速发展中的新兴教育技术,仍然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如何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创新,是笔者所要探讨的问题.
作者:梁伟江;韦耀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人们对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新的阻断剂的研究不断深入.RAS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特别是近10年来,对AngⅡ的产生途径、受体亚型及其在肾脏病进展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不同水平上阻断RAS的异同、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林栩;陈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脉压(PP)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10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将脑出血组48例、脑梗塞组54例与对照组(非脑卒中高血压病患者)55例的PP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不同年龄段PP(≥8.7kPa)的异常率.结果脑出血组、脑梗塞组PP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P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脑出血组及脑梗塞组的PP增高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 PP增高与脑卒中危险性有关,是脑卒中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脑卒中事件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黄彩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1年10月~2002年11月,我院共收治80例霉菌性阴道炎,经用舒尔、制霉菌素、灭滴消炎栓联合治疗,效果满意,兹报告如下:
作者:樊仁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由糖尿病本身或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引发的乳酸性酸中毒称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现对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5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分析如下:
作者:刘志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心肌缺血状态,大约35%患者由于未能适当治疗而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1].我科自1999年1月~2002年10月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UAP患者6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适应21世纪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保健发展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体系,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的厚基础、宽口径的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我们于1998年以<改革临床本科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课题申报广西普通高校教学成果立项项目,获准为区级重点立项项目.组织实施后,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培春;黄宏思;魏洁;吴琪俊;黄政月;陆云地;李耀宏;韦振邦;黄健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临床见习课是理论到临床的桥梁,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起点.在临床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成功与否,决定着医学教学的质量.而目前的临床见习又面临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临床上病人数量相对稳定,病人及其家属不愿让见习生见习这样一种矛盾状态.因此,如何面对这种矛盾,并加以解决,已成为当今妇产科临床见习的一大问题.我们结合这一问题,即在合理使用电化教学及模型教具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卢彩合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用于阿霉素引起心肌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将40例各种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予含阿霉素方案化疗4~6周期的同时,治疗组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250ml,每天1次,疗程与化疗疗程同步.结果治疗组ECG异常反应率为2.50%(3/120),对照组ECG异常反应率为20.8%(25/12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9.57,P<0.0001).两组治疗后第3~6周,对左室射血分数(EF)的影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预防和减轻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害,对化疗所致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海欣;李桂生;杨春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6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AFP含量检测.结果 AFP异常率高达86.3% .急性重型肝炎AFP阳性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P均<0.01.96例中存活69例,AFP值为253±83.24μg/L,死亡27例,AFP值为38±21.36μg/L,两者AFP值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19.85,P<0.001.结论重型肝炎部分患者AFP值升高,以亚急性、慢性增高常见,是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卢平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索老年人COPD敏感指标.方法对58例健康老年人,67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进行呼吸功能测定并比较结果.结果老年COPD患者尚处于病变早期COB阶段,MMEF明显降低,随病情程度加重,呼气流速指标更加明显下降,而气道阻力明显增高.结论 MMEF,V25、V50、Raw、sGaw都是反应病情程度的指标,其中MME为检测早期老年COPD患者的敏感指标.
作者:李滨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冠心病(CAD)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一般认为与脂质有密切关系.Stringer等[1]认为30%~40%CAD的形成与脂质无关,近几年来国外对有关非脂质因素引起CAD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低胆红素增加CAD的危险[2].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对几种可能引起CAD的非脂质因素进行检测,并与健康组进行对比.兹报道如下:
作者:黄之虎;钟月华;谢乃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带锁髓内钉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股骨干骨折,目前大多采用顺行钻孔方法,但如钻孔不当,可出现再骨折[1]等并发症.我院于1998年1月~2000年6月,改用逆行钻孔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38例,取得较好的效果.兹报告如下:
作者:张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心包积液是心包疾病为特征性的表达,病因复杂,多数单靠全身用药往往效果欠佳,且大量积液时可致心包填塞而危及生命.我院自1995年3月~2003年1月采用硅胶管引流法治疗53例心包积液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覃建宏;邱国荣;韦海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用于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原因引起的髋关节破坏、疼痛、畸形和强直.手术可以解决病人患髋的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从而使患者获得生活上的独立[1].THR术后病人常由于训练不当,导致功能不能很好地恢复,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表现[2].我院自1996年7月~2002年12月共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7例,通过系统、正确的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燕飞;莫小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急性脑梗塞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残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说,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探讨早期康复对脑梗塞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岑春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方法对6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三维立体牵引并结合中药熏蒸、药物及理疗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治愈397例,改善97例,好转136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96.5%.结论三维立体牵引并中药熏蒸等非手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愈率高,风险小,特别适合基层单位开展.
作者:林作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