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慧慧
目的:观察冠心2号方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用冠心2号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对照组85.7%、14.3%,治疗组95.3%、4.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2号方治疗冠心病有较好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温召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即不稳定斑块,是指冠脉粥样斑块中不稳定、易于破裂、易形成血栓而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斑块,其破裂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急症的主要原因,亦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现就易损斑块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傅良;王营;于燕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消郁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乳癖消胶囊,治疗组给予口服消郁散结汤,1个月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8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郁散结汤方治疗乳腺增生效果较好。
作者:刘婉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袋敷配合TDP神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予中药袋敷配合TDP热疗照射,对照组51例用泮托拉唑肠溶胶囊、莫沙必利片治疗,疗程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73%、对照组76.4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袋敷配合TDP照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复发率较低。
作者:游运舸;李朵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骨科感染创面护理方法。方法:41例用VSD技术治疗骨科感染创面,通过治疗和护理控制感染,促进创面修复。结果:骨科感染创面均愈合,均随访6个月以上无并发症,无严重功能障碍。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骨科感染创面疗效满意,加强护理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张桂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叶青是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为首批名老中医专家郑蕙芳学术继承人。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兹将叶师治疗原发性不孕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孟令香;叶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胡某,女,67岁,2012年3月5日初诊。右膝关节酸软疼痛1年余,尤以上下坡时疼痛加重,下蹲困难,站起时疼痛如刺,膝关节活动时有骨擦声,不能久站久行,运动及遇冷时症状加重,休息后稍减轻,双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右膝关节核磁共振片示右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变,右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改变(2~3级),右膝关节髌上囊少许积液。查右膝关节轻微肿胀,关节四周均有不同程度压痛,股四头肌轻度萎缩,麦氏征(±),抽屉试验(-),浮髌试验(十),研磨试验(十)。血沉11mm/h,类风湿因子阴性,抗“O”试验阴性。舌淡苔白腻,脉沉涩。中医诊为“痹证”,辨为肝肾亏虚、风寒湿阻型。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拟膝舒汤加减。药用狗脊20g,熟地15g,当归15g,党参15g,土鳖虫10g,鳖甲12g(打碎先煎),独活12g,威灵仙12g,川牛膝15g,秦艽15g,赤芍15g,枸杞子15g,淫羊藿12g。水煎取汁分3次服,日1剂。药渣加海桐皮30g,海风藤30g,五加皮30g,舒筋草30g,乳香15g,没药15g,生姜50g。加水2500mL煎水熏洗热敷患膝,早晚各1次,每次20min,5剂为一疗程。同时在熏洗后加强患膝关节适宜功能锻炼,注意膝关节保暖。二诊(2012年3月10日),右膝关节酸软疼痛症状有所减轻,双膝酸软乏力及头晕、耳鸣有所改善,患膝关节肿胀基本消失,仍上下楼梯时疼痛尤甚,久行及遇冷时症状加重,下蹲起身仍较困难。续前方5剂,用法同前,日1剂。嘱注意休息,调节情志,避风寒,配合膝关节适宜功能锻炼。三诊(2012年3月16日),右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双膝酸软乏力明显改善,头晕、耳鸣基本消失,上下楼梯时疼痛仍稍甚,膝部保暖,未久行、久站。续前方5剂。四诊(2012年3月21日),症状基本消失,上下楼梯及下蹲起身时偶感右膝关节轻度疼痛,近日胃部嘈杂感,不思饮食。原方加陈皮15g,木香12g,茯苓15g,炒白术15g。5剂,用法同前,日1剂。五诊(2012年3月26日),诸症基本消失,嘱加强患膝关节适宜功能锻炼,随访1年病情未复发。
作者:郭亮;吴春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后循环缺血(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20%,包括椎基底动脉缺血、后循环的短暂性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PCI属中医“眩晕”范畴,近年来中医治疗PCI性眩晕取得较好疗效,综述如下。
作者:覃翠;宏健;李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颈舒胶囊中葛根素的含量,以确定制剂的定量标准。方法:以NH柱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葛根素在5.2~104.0μg/mL范围与其峰面积积分值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7.6%,葛根素含量为0.04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测定颈舒胶囊中葛根素的含量,明确葛根素的定量标准。
作者:马善治;郭剑华;刘渝松;郭亮;林於;刘新;彭文忠;王健;廖兴隆;胡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贫血、失眠、心悸等。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呕吐”等范畴。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BRG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启平;农小宝;林振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真武汤,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LVEF、LVESD、LVEDD、NT-proBNP、6min步行试验距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李启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笔者用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共150例,男86例,女64例;发于肋间神经123例,发于尺神经10例,发于三叉神经6例,发于坐骨神经5例,发于面神经2例;成年人142例,未成年人8例;年龄8~76岁。
作者:刘成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涤痰法治疗脑梗死康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用基础治疗,试验组加中药益气祛瘀涤痰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96.00%,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祛瘀涤痰法治疗脑梗死康复期效果较好。
作者:杜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用中医分期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改善,治疗组心肌酶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分期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并优于西药治疗。
作者:胡清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笔者用理中汤加味治疗小儿顽固性腹泻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5天~1岁2例,1~2岁5例,2~4岁8例,4~6岁10例;病程短12天,长1个月;哺乳期妇女误食生冷食物致小儿腹泻2例,消化不良13例,小儿外感寒湿10例。
作者:王小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们用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60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均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龄18~58岁,平均35.5岁;病程1~14天,平均7.5天。
作者:郑毅;刘立;乐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化裁治疗头痛的疗效。方法:110例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结果:治愈35例,显效43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结论:川芎茶调散化裁治疗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赵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土豆薄片湿敷治疗药液外渗致局部组织肿胀效果。方法:37例用土豆薄片湿敷治疗。结果:显效31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土豆薄片湿敷治疗药液外渗致局部组织肿胀疗效确切。
作者:胡聪;张红霞;唐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笔者用补中益气汤合八正散加减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殷;王文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结果: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91.18%和85.29%,对照组分别为76.47%和70.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王宏;余荣华;聂代术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