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丹丹;叶凤青
我院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用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掌握广西临床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情况,为提高广西临床血细胞计数检测水平和质量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方法 对2005~2006年连续三次广西临床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临床血细胞计数室间质评成绩总体上是满意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结论 仪器与试剂配套使用、校准品与仪器的校准、正确对待室间质评成绩、坚持做好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是提高临床血细胞计数检验质量的保证.
作者:刘晓春;陈松锋;黄作群;易菲;黄钧;覃桂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将5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5),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类、吸氧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开始剂量为6.25 mg,2次/ d,1周增加1次,使剂量维持在50~100 mg/d,或患者所能耐受的大剂量, 治疗8周后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在心功能改善、LVEF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美托洛尔结合常规药物治疗CHF有效,可改善心功能、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的运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P53蛋白与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60例胃癌患者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比较胃癌组织及瘤周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5%,P53阳性表达者淋巴转移均高于阴性者(P<0.05).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5%,在瘤周正常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53蛋白和在胃癌中均呈高表达状态,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过程密切相关,Cox-2在胃癌中也呈高表达.抑制Cox-2的活性,有可能在胃癌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詹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外阻滞及普消痛气体吸入对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第一胎足月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等高危因素,ASA为Ⅰ~Ⅱ级、主动要求镇痛分娩而无分娩镇痛禁忌证的孕妇200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外阻滞进行分娩镇痛(PCEA组)100例,用普消痛气体吸入进行分娩镇痛(普消痛组)100例.另选择同期条件相同、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三组产妇分娩过程生命征、疼痛程度、运动功能、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及母儿预后.结果 PCEA组镇痛满意88%,有效12%;普消痛组满意34%,有效36%,PCEA组比普消痛组镇痛效果明显(P<0.05).两镇痛组产妇第一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但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出血量、新生儿Apgar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是镇痛两组催产素使用率及尿潴留率较高.结论 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满意,是目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的方法 .
作者:杨东琴;梁燕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输液泵进行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对5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用输液泵进行同步换血,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糖、血电解质,动脉血pH值及血常规变化.结果 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血糖、血电解质及pH值无变化(P>0.05).结论 应用输液泵进行同步换血方便、实用、安全,无并发症,利于推广.
作者:杨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主动脉夹层是各种原因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破裂口沿内膜与中外层之间纵行剥离形成壁内血肿,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如果瘤体继续扩大,会引起破裂出血.一旦破裂,病死率极高,是心血管病中少见的急危重症.现对我科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严密病情观察,及时抢救,有效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潘美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甘草总黄酮体内抗肿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S180小鼠肉瘤,观察甘草总黄酮对S180小鼠肉瘤抑瘤率,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从肿瘤组织提取的DNA并做琼脂糖凝胶电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内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甘草总黄酮各组能显著抑制S180小鼠肉瘤生长,肿瘤组织HE染色观察,部分肿瘤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浓染.肿瘤组织的DNA电泳带呈明显的梯状条带;免疫组化显示小鼠肿瘤组织内的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而Bax蛋白的表达上调.结论 甘草总黄酮体内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抑瘤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影响肿瘤细胞内相关凋亡蛋白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赵世元;农智新;钟振国;王乃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复方白氟膜剂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鼻腔手术后炎症、黏膜水肿提供新的有效治疗药物.方法 对60例鼻腔手术后患者应用复方白氟膜剂与复方氟哌酸滴鼻剂进行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观察及评价两种药物对鼻腔治疗后鼻塞、黏膜水肿、鼻分泌物和鼻腔纤维膜的疗效.结果 应用复方白氟膜剂对减轻鼻腔手术后鼻黏膜水肿、鼻塞疗效优于复方氟哌酸滴鼻剂组(P<0.05),对减少鼻腔分泌物、术腔纤维膜的疗效与复方氟哌酸滴鼻剂对照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复方白氟膜剂是治疗鼻腔手术后鼻黏膜肿胀,缓解鼻塞安全有效的药物,可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袁弘;陆秋天;陈英;陈晓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胃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联合静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67例无严重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A组34例,用胃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联合静注奥美拉唑治疗,B组33例,用静注奥美拉唑联合应用立止血治疗.结果 A组患者再出血率、手术率明显低于B组(P<0.05);止血时间、住院天数A组明显短于B组(P<0.05 );两组输血量及住院总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胃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联合静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静注奥美拉唑联合应用立止血,住院总费用未见明显增加,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首选方法 .
作者:曾甫东;陈基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在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中寻找治疗肺部细菌感染的佳方案.方法 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根据药物经济学的原理,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同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价格、用药剂量)进行考察,并做了敏感性分析.结果 左氧氟沙星是佳治疗方案.结论 敏感性分析与成本-效果分析的结果一致,说明成本-效果分析的结果可信.
作者:郑玉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颈部良性非甲状腺肿块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316例颈部良性非甲状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6例患者中,颈淋巴结炎63例,淋巴结结核55例,囊肿133例,实质性良性肿瘤53例,脓肿12例;手术治疗198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为97%.术后复发6例,复发率为3.03%.结论 颈部良性非甲状腺肿块的诊断复杂及多样性,需结合临床体征及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诊断,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唐凤珠;王卫星;黄顺荣;梁建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2000年4月至2005年10月我科使用美国Well Johnson体外超声吸脂机用于6例副乳的整形,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文朗;殷国前;林辉;朱艺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 将10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6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足够热能,对照组为低蛋白饮食+足够热能.治疗10 d及30 d分别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和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结果 治疗30 d后,治疗组BUN、Cr明显下降(P<0.05);PA、ALB较对照组有所增高(P>0.05).结论 优质低蛋白饮食能够延缓慢性肾不全患者肾功能的恶化,并能改善其营养状况.
作者:晏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的产妇是否适宜母乳喂养.方法 对132例HBsAg阳性的产妇乳汁进行HBV-M及HBV DNA的检测.结果 132例HBsAg阳性的产妇乳汁中HBV-M及HBV D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9%及30.3%,其中HBeAg阳性的产妇乳汁中HBV-M及HBV D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9.6%和68.8%,而HBeAg阴性者分别为16.9%和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汁中HBeAg阳性者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71.7%,乳汁中HBeAg阴性者为8.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将乳汁中HBV DNA的检测结果作为HBsAg阳性的产妇是否适宜母乳喂养的指标,在没有条件进行HBV DNA检测时,应将乳汁中HBeAg的检测结果作为HBsAg阳性的产妇是否适宜母乳喂养的指标.
作者:李钰;吴昊;李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利用人工复合材料进行疝修补的新术式,1997年起开始在我国逐步开展,目前已在地市级以上及部分县级医院广泛开展.我院2001年5月至2004年5月应用该法治疗273例腹股沟疝,在并发症的防治取得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威;庄亚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联合草酸铂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和相关症状改善(DRSI) 及毒副反应.方法 卡培他滨1 250 mg/m2 ,2次/d口服,第1~14天; 草酸铂130 mg/m2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中静脉滴注6 h,第1天 ,同时静滴三磷酸胞苷二钠60~80 mg/d,用草酸铂前1天开始使用,共用3天;21 d为1周期;至少连用 4~6 个周期,停药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42例患者中CR 3 例(7.1%)、PR18 例(42.9%)、SD 15 例(35.7%)、PD 6例(14.3%),RR50.0%.30例症状改善.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血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末梢神经异常、口腔黏膜炎;但程度均较轻,主要为Ⅰ度、Ⅱ度, 经对症处理后很快恢复.结论 卡培他滨和草酸铂联合方案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大肠癌的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毒副反应小,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逯华;陈日新;黄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和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GIGT50例,GDM84例,正常对照组100例,对孕妇及围生儿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GIGT组和GDM组的妊娠高血压疾病(PIH)、胎膜早破、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GDM组中巨大胎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巨大胎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亦增高(P<0.05),而GIGT异常组新生儿患病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母儿有明显影响,对GIGT和GDM及时作出诊断与治疗可提高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母儿的预后.
作者:林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由于肱骨髁部特有的解剖结构以及复杂的骨折移位,使得复位固定均很困难.虽然目前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方法及内固定器材很多,但是均有内固定不坚固,手术过程复杂,创伤大等缺点,易致骨不连和关节僵直[1].我院2001年2月至2004年5月共收治肱骨髁间C型骨折21例,采用3枚中空螺钉内固定,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杨劲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笔者对6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骨源性磷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并与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血清钙、磷等生化指标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伍德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