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梅;张凤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连续硬膜外麻醉经皮肾镜取石术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0.2 μg/kg)实验组(S1组)、中剂量(0.6 μg/kg)实验组(S2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30例.S1组和S2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应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应用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麻醉前(T0)、用药后5 min(T1)、经尿道置入输尿管导管时(T2)、用药后30 min(T3)、用药后60 min(T4)、术毕(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镇静/警觉(OAA/S)评分变化.记录呼吸抑制发生率、置入输尿管导管时肢动反应发生率、寒战发生率、手术医生对镇静效果的满意率、患者对手术的回忆率.结果 OAA/S镇静评分显示S1组和S2组的镇静效果均显著好于D组(P<0.01),但S1组和S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和MAP的组间比较,S1组和S2组下降,且S2组的下降较S1组更明显(P<0.01),D组上升,S1组和S2组与D组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的回忆率均明显高于S1组和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2 μg/kg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连续硬膜外麻醉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镇静和镇痛效果好,对术中生命体征影响小,临床应用效果优于0.6 μg/kg的中剂量.
作者:葛凤敏;何海燕;刘新;姚业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120例,依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44例)、B级(48例)、C级(28例)三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三组患者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并计算血流量;观察临床症状、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胰高血糖素(GLU)]的变化.结果 门静脉内径比较:C级明显高于A级及B级,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级与A级、B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级与B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血流量比较:C级明显高于A级及B级,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由A→B→C递增,C级的ET-1、NO及GLU含量明显高于A级及B级,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个指标的含量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结论 门静脉系统血流状态可能在一定阶段受到某种稳定机制的调节,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血管活性物质代谢障碍的加重,这种稳定机制终发生明显改变;同时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的增加也反映了肝功能损害程度.
作者:王振常;黄晶晶;黄瑞华;吕建林;潘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不同粘接方式在上颌前部埋伏牙正畸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28例,根据患者埋伏牙的托槽粘接方法分为京津组和光固化组,京津组采用37%磷酸酸蚀剂和京津牙釉质粘接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托槽的直接粘接和脱落后再粘接;光固化组采用3 M公司生产的TransbondTM PLUS MIP耐湿性处理液和TransbondTM PLUS光固化粘接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托槽的直接粘接和脱落后再粘接.记录两组患者埋伏牙托槽初次粘接所用时间及加力起始6个月内的脱落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京津组埋伏牙托槽初次粘接时间多于光固化组(P<0.01),而托槽首次脱落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固化粘接技术可以显著减少埋伏牙托槽的粘接时间,提高粘接效率.
作者:沈云娟;陈慧霞;秦燕军;许晓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重型颅脑损伤是由交通事故、头部重伤等引起严重的创伤性疾病,病情危、急、重、复杂,变化迅速,致残率、病死率高,据文献报道病死率达35%左右[1].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将会造成患儿不可逆的后遗症.2005年至今我院神经外科共收治小儿重型颅脑损伤5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覃凤艳;陈玉桃;李丽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神经外科重症颅脑疾病者,常需留置胃管鼻饲给药、营养支持、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等.昏迷患者因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给插管带来困难[1].吞咽功能障碍者,不能作吞咽动作配合,部分患者进行过气管插管,喉头水肿易使胃管盘曲在口腔或反折在口咽部;同时舌根后坠或气管切开处套管的机械性压迫,易致插管失败.因此掌握胃管插入技巧,提高置管成功率,是临床值得探讨的课题.我院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临床置入胃管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典清;顾梅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结果升高在甲亢、原发甲减、桥本氏甲状腺炎三种甲状腺疾病中的差异和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9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TGAb、TPOAb水平并分析.结果 甲亢、原发甲减、桥本氏甲状腺炎三组患者自身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但甲亢、原发甲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本氏甲状腺炎组与其它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二种自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甲亢、原发甲减患者,但它们的抗体水平并无严格的界限,还需同时检测甲状腺功能五项以鉴别这三种甲状腺疾病.
作者:徐学卓;李卫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类型及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32例患者先后出现326例次心律失常,其中室性期前收缩92例次(28.2%),房性期前收缩75例次(23.0%),窦性心动过速62例次(19.0%),心房颤动57例次(17.5%),阵发性室上速28例次(8.6%),窦性心动过缓12例次(3.7%);>65岁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50~65岁组和<50岁组(P均<0.001);原有心脏病变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原无心脏病变者(P<0.001);低血钾和心电图有ST-T改变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多(P均<0.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积极治疗原有心脏病变和改善心功能,有效控制血压和纠正贫血,选用个体化的透析液和个性化的透析技术,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作者:莫广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16和HPV检测在评估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对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同时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HC2)试验系统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及检测p16蛋白的表达,比较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PV-DNA负荷量和p16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中p16表达率为36.67%(11/30),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中表达率为100%(40/4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3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中HC2检测阳性率为63.33%(19/30),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中为97.5%(39/4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PV感染与p1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16的强阳性染色和全层染色支持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的诊断,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对于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好HPV与p16联合应用,以提高其病理诊断准确性.
作者:缪卫娟;万美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8),两组均予低蛋白、低磷饮食和其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连用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电解质、内生肌酐清除率、甲状旁腺素(PTH),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肾功能、电解质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血尿素氮、肌酐、钙、磷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和hs-CRP、IL-6、TNF-α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肾康注射液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又可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作者:何萍;王维平;韩年华;熊长青;朱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如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和微血管)的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以心悸、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等为基本症状.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且起病迅速、复杂多变;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繁琐、用药复杂.因此,对医护人员的合理用药和用药后的观察和护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作者:罗丹;唐利平;石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人数明显上升.疤痕子宫破裂虽然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而临床医生没有快速识别及恰当处理,将危及母婴生命安全.产科医护人员对子宫破裂的识别和处理应引起重视.本文报告两例剖宫产后因再次妊娠子宫完全性破裂获得活婴的病例,并复习文献进行探讨.
作者:梁莲红;甘政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对无明显症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无症状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74例患者,根据是否同意血透分为积极血液透析治疗组(对照组,n=42)和一般选择性血液透析组(观察组,n=32),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相对较好,生存率高,住院率低,心血管并发症低,残余肾功能下降慢.结论 对无明显症状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密切观察,定期复查血生化指标,至出现尿毒症症状及体征时再进行血透治疗,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住院率、延缓残余肾功能丢失,且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唐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上颌骨的囊性病变可为两大类,一类为牙源性如含牙囊肿和根尖囊肿,另一类为非牙源性,其中有面裂囊肿及肿瘤性病变如囊性造釉细胞瘤等.牙源性囊肿多见,约占颌骨囊肿的90%.
作者:谭汉提;吴家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组(简称E组)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简称P组)各5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1 min(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气腹开始时(T3)、气腹20 min(T4)、气腹关闭时(T5)以及气管导管拔除时(T6)等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值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P组DBP、HR麻醉前显著高于气管插管前1 min(P<0.05),而E组DBP、HR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与T3比较,P组在T6时点DBP显著升高(P<0.05),而E组DBP变化不明显(P>0.05);术后E组的注射点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1).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安全、有效、可靠,不良反应低,能够满足手术要求.
作者:文伟名;曾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使用两种不同液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0.1%~0.2%肥皂液1000 ml清洁灌肠,观察组采用开塞露40 ml加入0.9%生理盐水1000 ml中清洁灌肠.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患者舒适度及护士的工作量.结果 两组比较清洁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舒适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护士工作量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有开塞露的生理盐水灌肠液不仅能将肠道清洁干净,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是较理想的清洁灌肠方法.
作者:禤丽萍;赖广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中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及C组各42例.A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中药及降糖药物治疗;B组给予阿奇霉素及降糖药物治疗;C组给予中药及降糖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4天.结果 A组有效率为95.24%,B组为76.19%,C组为71.4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71,v=2,P= 0.0133),其中A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463,P= 0.6197).三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中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杨光宝;陈天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随着新生儿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及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早产儿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越来越高,但早产儿常因宫内营养贮备不足,出生后并发症多,胃肠功能不成熟、吸吮能力低、吸吮吞咽不协调等原因,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生长发育进一步落后,出院时累积营养不足及出院后生长迟缓,即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
作者:梁玉美;潘红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门诊治疗的梅毒病人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传染的风险.方法选择70例在门诊治疗的梅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门诊规范治疗,实验组35例在规范治疗同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规律用药、遵医行为、避孕套使用、生活规律、动员性伴侣检查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规律用药、遵医行为、避孕套使用、生活规律、动员性伴侣检查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门诊梅毒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兰娇;胡晖;陈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科急症,可引起患儿突然死亡.本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其中婴幼儿、3岁以下儿童占60%~70%[1],男多于女.典型病例往往收治耳鼻喉科,临床不典型病例以呼吸道感染收治儿科,误诊率高,据统计误诊率高达20%[2].现对我科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气管支气管异物14例患儿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简荣林;刘家荣;刘雪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吸入性肺炎是指吸入呕吐的胃内容物及液体引起的化学性肺炎,是急性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了解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及临床特点,对于预防其发生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而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现将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韦任起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