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例脑性瘫痪儿童早期治疗的临床分析

薛小棠

关键词:脑性之瘫痪, 早期治疗, Vojta诱导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有效改善脑瘫儿童运动及智能语言障碍.方法:20例病儿均为住院病人,采取以Vojta诱导疗法为主的综合性治疗.结果:通过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结果与年龄、程度、智能反应有关.结论:年龄越小,程度越轻,效果越好.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例脑性瘫痪儿童早期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改善脑瘫儿童运动及智能语言障碍.方法:20例病儿均为住院病人,采取以Vojta诱导疗法为主的综合性治疗.结果:通过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结果与年龄、程度、智能反应有关.结论:年龄越小,程度越轻,效果越好.

    作者:薛小棠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72例脑出血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是高血压脑出血特别是病情较重的患者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我科2006年10月至2007年11月对72例昏迷脑出血患者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英杰;田风英;宋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北濠社区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通过对南通市北濠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化管理与个体化健康行为指导, 提高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摸索出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以2005年至2006年北濠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中筛选出的65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干预对象高血压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情况并测量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结果:经过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下降显著(P<0.01),其生活方式(遵医行为、合理饮食、不饮酒或少饮酒、不吸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均有明显改进.结论:规范定期的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进高血压患者的不良习惯,是社区高血压病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陈小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213例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维持治疗现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调查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维持治疗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13例,在患者入院时,通过与知情者的面谈完成调查资料.结果:213例调查对象按上次出院后距本次入院时间长短分为3个月、12个月及36个月3组,在出院后的相同时间内(月末),其维持治疗剂量不同,3月组<12月组<36个月组,部分月份剂量差异有显著性;3组患者在既往复发次数上: 3月组>12月组>36个月组,经LSD-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36个月组上次出院时自知力和疗效好,而3个月组则差.进一步调查不遵从医嘱减、停药的6种原因,其中家属对维持治疗重要性认识差达113例(32.8%),自知力差94例(27.3%).结论:① 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对减缓复发有重要意义,维持治疗状况与出院时自知力,出院时疗效成正相关,与复发次数成负相关.② 在院外维持治疗不良的病例中,以家人对维持治疗重要性认识不够和患者自知力差为主要因素.

    作者:李洪毅;罗明;熊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甲状腺素与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FT3、FT4、TSH)水平与临床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对60例符合CCMD-Ⅲ及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醅酮组和阿立哌唑组.用药范围:利醅酮起始剂量1 mg/d~6 mg/d.阿立哌唑起始剂量5 mg/d~30 mg/d,疗程均为8周.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FT3、FT4、TSH水平,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采用PANSS、CGI、TESS评定精神症状、临床疗效及其他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FT3、FT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在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而TSH治疗前后均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FT4与治疗P因子成正相关(P<0.05),TSH水平与P因子成负相关(P<0.05),病程与FT3呈现正相关(P<0.05). 治疗后FT3与PANSS成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病程与FT3成正相关(P<0.05),药物治疗与FT4成负相关(P<0.05),精神分裂症临床分型与TSH成负相关(P<0.05),治疗后PANSS总分与FT3成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有内分泌的紊乱,患者血清FT3,FT4变化可能与其疾病本身有关,血清 FT3、FT4水平受多因素的影响,或许可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徐成敏;张桂华;于敬杰;白录东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浅谈断指再植术的护理措施

    断指再植术即使在指动、静脉均吻合的情况下,术后由于环境温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也会发生血管阻塞,使再植指缺血坏死.特别是严重的末节断指,因为静脉细小、表浅、壁薄、压力低很难吻合,如仅吻合指动脉就必须采取持续有效的循环措施,否则,必然导致手术失败[1].所以,断指再植无论是指动、静脉均吻合还是仅吻合指动脉均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我院2003年至2005年对66例72指进行了断指吻合术,现将有关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王惠兰;刘来珍;严芬;郦萍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急性胰腺炎(A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DKA合并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DKA的临床特征外还有:6例患者均为中青年,以急性腹痛就诊,均有腹部压痛;AP发作期间6例患者血和(或)尿淀粉酶升高3倍以上,胰腺B超或CT均有AP改变;治愈的6例患者以及时有效地纠正DKA和禁食治疗为基本措施,治疗后腹痛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结论:以腹痛就诊的DKA患者,应查血尿淀粉酶和腹部B超或CT以排除AP; 纠正DKA和禁食是治疗AP的关键.

    作者:杨素清;于海芸;马保成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院外康复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病症,而且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也会增高.据报告,60岁以上老年人,年龄每增加10岁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增加1倍[1].并且慢性心力衰竭由于心脏器质性损害的不可逆转决定了其长期存在和病情的反复,除了急性发作时需要住院治疗外,患者出院后的院外康复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下面将我们进行院外康复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曲唑酮治疗睡眠障碍29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曲唑酮(每素玉)对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某精神科有睡眠障碍的患者28例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每素玉,观察睡眠改善情况,共观察8周.结果:治疗2周后,入睡困难分和睡眠不深分均显著下降,治疗8周后入睡困难分(0.67±0.5)与入组时入睡困难分(1.89±0.33)相比、8周后睡眠不深分(0.33±0.50)与入组时睡眠不深分(1.33±0.50)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盐酸曲唑酮对睡眠障碍尤其是入睡困难及睡眠不深的患者都有改善,不良反应轻.

    作者:茹淑静;段宏秋;及惠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医学生吸烟原因调查

    我国是烟草大国,据统计,目前全国有3亿多吸烟者,1993年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联合国内三家单位的调查表明,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40.7%[1].吸烟的原因多种多样,本篇文章主要是对部分医学生做吸烟的原因调查,对预防青少年吸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周建国;顾卫强;符春娥;朱维果;叶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HBV感染患者体内CD8+ T细胞表达的新研究进展

    T细胞是人体重要的获得性免疫细胞,根据T细胞表面CD分子的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CD4+T细胞(CD3+ CD4+),CD8+T细胞(CD3+ CD8+)两大类亚群,二者在免疫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其中CD4+T细胞主要以分泌细胞因子、调节细胞和体液免因应答为主即辅助性T细胞(Th);而CD8+T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即细胞毒性T细胞(CTL).已有实验证明[1]在乙型肝炎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是乙型肝炎病毒清除和肝细胞受损的主要效应机制.

    作者:马长宏;张翼翔;董云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CRT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三腔起搏器(CRT)治疗心衰植入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方法:对15例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15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护理是三腔起搏器植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首勤;付海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抑郁症对冠心病的影响及治疗策略

    抑郁症和冠心病(CHD)作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两大疾病已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了抑郁症作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但增加CHD的发病率,而且对CHD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2],且与传统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等对CHD的影响程度相同[3];

    作者:吕同华;金春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齐拉西酮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齐拉西酮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WAIS-RC、WMS、WCST及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利培酮.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均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齐拉西酮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的特点.

    作者:高星海;万丽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esthesia, CSEA)具有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的双重特点,以其SA起效快、阻滞完善、肌松满意和EA的不受时间限制、可术后镇痛等优点,近10余年来临床应用逐渐增多[1].单纯硬膜外麻醉失败率较高.对一些难度大、范围广的手术,尤其肥胖的患者,进行脐以下部位的手术时,往往因麻醉平面狭窄或骶神经阻滞不完善而影响手术操作.为此采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的方法,可达到互补的效果,提高麻醉的成功率.笔者将CSEA与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EA)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聂鹰;黄江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68例老年顽固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人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6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次4粒,1天3次,疗程4周,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观察其对患者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及对心电图的影响.结果:68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后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减少或消失,疗效较好,治疗前后窦性频率、P-R间期、QRS间期、QTc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人顽固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马作明;卢焰山;孙火忠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辛伐他汀对6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舒降之)对冠心病(CHD)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68例CHD并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用药(对照)组(地高辛、氢氯噻嗪、硝酸异山梨酯)34例,常规用药加辛伐他汀(联用)组34例,并附正常人组34例.NO测定用Greiss法,放射性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CGRP和ET的水平.结果:CHD并CHF患者中NO和CGR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ET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1),且以常规用药加辛伐他汀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0.05.结论:常规用药加辛伐他汀能显著改善CHD合并CHF患者的NO、CGRP和ET的代谢失衡.

    作者:朱瑞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认知行为疗法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而对照组只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予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评分.结果:至第8周末,治疗组PANSS量表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作者:邓良华;李耀东;宋志文;郑庆梅;罗澍韩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低血钾致间歇性右束支阻滞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发热3天于2007年12月24日16∶00入院.有高血压病史5年,正规服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可.

    作者:黄建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34例饮酒犯罪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分析

    本文分析34例酒精中毒被鉴定人取自本鉴定所近两年的鉴定案例,占同期案例的4.8%,现将此部分案例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闫宝昌;邢淑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