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成;饶圣祥;徐东风
目的观察氟康唑片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口服氟康唑150 mg,qd,连服5 d;用药期间停用其它的口服药及外用抗真菌药.对照组43例用达克宁栓(0.2克/片),每天1片塞阴道,连用14 d.结果治疗组痊愈42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痊愈29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为81.4%.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917,P<0.05).两组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氟康唑片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明换;林家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丹参与三七配伍对四氯化碳(CCl4)化学性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设丹参与三七配伍大、中、小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通过测定各组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及肝糖原、肝脏系数和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以评价肝脏损伤程度和药物的保护作用.结果丹参与三七配伍治疗后,各剂量组大鼠血清ALT、SDH活性及肝脏系数均降低(P<0.01),肝糖原合成增加(P<0.01),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明显改善,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丹参与三七配伍对损伤肝组织的修复,肝细胞再生显示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钟邱;全冰;高翔;彭镇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导管射频消融技术是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阵发性室上速)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安全可靠等优点.我院自1998年开始对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6年来共成功施行56例阵发性室上速的射频消融,现将其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覃远文;邝日禹;宋仁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院外猝死发生的特点及现场心肺复苏(CPR)成败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CPR的成功率,降低院外猝死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3年院外救治的猝死2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猝死前有心血管病史者占71.36%;猝死高发年龄为60~79岁,占62.44%,且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地点以家庭为主,占83.09%;先由目击者(包括医务人员)进行CPR的27例中7例复苏有效,有效率25.93%,而待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才由医生进行CPR的186例中5例复苏有效,有效率为2.69%,二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①及时、正确地进行CPR是提高院外猝死抢救成功率的关键.②在人群中普及以CPR为主的现场急救知识十分必要.③对有心血管病基础的患者应注意其发生猝死的高度危险性,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作者:乃远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苯已双胍又名降糖灵,是较早的双胍类降糖药,随着降糖药物的不断更新,目前该药已很少使用,故糖尿病乳酸酸中毒少见,但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该药仍有应用,并偶有中毒.现报道1例.
作者:余红梅;朱大菊;黄成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尼莫地平(nimodipine)为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经动物实验及大量临床应用证实它主要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内细胞膜的钙通道,在不明显影响外周血流量和血压的剂量下明显增加脑血流量,对新皮层区和听觉皮层血流量增加明显,临床上常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尼莫地平注射液与其它输液配伍后在输液瓶及输液管中常有沉淀析出,不同厂家的产品产生沉淀的程度有所不同.为此,笔者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其稳定性及被吸附情况.
作者:黄永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乳腺增生病是常见的乳腺疾病,具有自限性和反复性.今年以来,我们采用独一味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8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家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双瞳散大是颅脑疾病患者濒危的重要指标.2002年1月至2004年4月,我科对16例因颅内疾病而致双瞳散大患者行手术治疗,现将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郑德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重症药疹是指皮疹广泛和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累的药疹,包括重症多型红斑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和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此型药疹患者病情严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我们应用静脉丙球(IVIG)冲击疗法治疗2例重症药疹患儿,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臧海涛;樊翌明;吴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多具有病情重,住院时间长,昏迷及卧床时间久,手术创伤大,留置各种管道多等特点,这些均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医院感染一旦发生,不但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减少病床使用率和周转率,增加病死率,不利于质控.因此,了解医院感染的各种因素,掌握预防护理对策,尽可能去除易感染因素,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我院神经外科3年来医院感染发病率平均为10.83%,低于文献报道的13~20%[1],笔者认为,这与我科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防感染意识,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关.
作者:卢国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外科极为常见的疾病,好发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十二指肠球部.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手术治疗50例,现就治疗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肖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银杏叶片0.5g/次,每日3次,连用8周;对照组50例口服丹参片,3片/次,每日3次,连用8周.治疗前、后查心电图及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6.0%,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显效率为56.0%,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银杏叶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玉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方法对4例经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病检证实的PAP患者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仔细观察BAL治疗前后各病例的症状,体征、影像等的特征性变化情况.结果反复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慢性呼吸功能衰渴以及典型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不相称是PAP的特征.BALF病检PAS染色阳性是确认PAP的重要依据.BALF可长期改善PAP患者的大部分症状.并使影像呈良性改变.结论详询病史结合影像,BPLF的PAS染色对早期诊断本病至关重要.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CO2弥漫散功能降低,血清LDH增高对诊断PAP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韦中盛;许杰;韦英群;李清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慢性肺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并非少见,国外报告为32%,国内报告为28.2%[1],大多数发生在慢性肺心病中晚期.我院1999年2月至2003年11月收治慢性肺心病98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岑兆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俯卧位骶管注射药物(0.5%布比卡因2 ml+康宁克通A 40 mg+生理盐水7 m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俯卧位骶管注射治疗组(26例)和腰大肌间沟注射治疗组(24例),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俯卧位骶管注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腰大肌间沟注射治疗.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γ 2=5.888,P<0.05.结论俯卧位骶管注射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庾俊雄;蒋德斌;唐仁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 attacks,TIA)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首次发作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脑梗死组;有同侧TIA并且为首次发作脑梗死的患者20例作为TIA组.另外选择2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入院后均行颅脑CT确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脑脊液(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S-100含量.同时测定脑梗死组和TIA组患者脑梗死容积.结果脑梗死组和TIA组CSF中NSE和S-10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TIA组又低于脑梗死组(P<0.01).TIA组患者的梗死容积小于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和TIA组CSF中NSE和S-100含量与梗死容积的大小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TIA可降低首次发作脑梗死患者CSF中NSE和S-100的释放,减少脑梗死容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温晓岩;司磊;吴红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先天性巨结肠(Congenital megacolon)是病变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的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多在出生后发生胎粪不排或排出延迟,甚至发生急性梗阻[1],需行根治术才能痊愈.1995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为63例巨结肠患者施行了根治术.结果除术后发生吻合口不愈合2例(3.17%),切口感染1例(1.59%)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莫佩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肾衰竭发生进展规律及其防治对策,提高存活率.方法对103例60岁以上老年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肾脏病患者占同期住院全部肾脏病病人的55.0%,而老年慢性肾衰竭占老年肾脏病的81.7%.继发因素相对增多.误诊率达23.3%.病死率为17.5%,其中尿毒症病死率为41.1%.尿毒症透析治疗组病死率为28.6%,非透析治疗组病死率为61.5%.结论老年人慢性肾衰竭发病率高,继发因素是不可忽视的病因.综合防治高血压、糖尿病、改善生活方式是减少和延缓老年慢性肾衰竭的关键,透析可提高存活率.
作者:覃学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引起围产儿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HIE早期诊断对决定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有密切关系.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48例HIE的临床及CT特点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朱晶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结核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为肺结核并大咯血,结核性支气管扩张、耐多药结核病,结核性脓胸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现将部分结核病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肺结核并大咯血的介入治疗
作者:黄永志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