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脐带扭转31例分析

吴碧;赵秀珍

关键词:脐带扭转, 胎儿窘迫, 围产期监测
摘要:对脐带扭转31例进行临床分析,指出脐带扭转可使脐血血运迟缓,使胎儿发生宫内窒息,完全扭转可发生脐血血流阻断导致胎儿宫内死亡.分析发现脐带扭转周数越多,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机会越大,本组胎儿窘迫率为45.16%,扭转<10周,胎儿窘迫率为20.00%,扭转10~20周为30.00%,扭转>20周为81.80%.认为目前对脐带扭转的诊断仍缺乏特殊的手段,强调加强围产期的监测,如发现临产后胎心异常应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贲门撕裂一例

    病例简介 患者刘某某,男性,44岁,病历号1030032.因顽固性恶心呕吐3天来诊,呕吐物为咖啡样胃内容物.查体:BP 60/45mmHg,神清,平卧位,皮肤弹性差,无黄染,心肺(-),呼吸急促,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不亢.既往体健.化验检查:呕吐物潜血(+).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收入观察,给予止血、纠酸、扩充血容量治疗.

    作者:张继明;段伟;吕桂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脊椎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脊椎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创伤,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一旦合并截瘫,可终身致残.手术是治疗脊椎骨折的常用方法,为达到预期目标,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我科1999年2月至2000年5月对35例脊椎骨折的病人,在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后,均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丽芹;邱美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锁骨下静脉留置针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

    胸腔积液、积气是胸部外伤、肺及胸膜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常规的处理原则是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但传统的闭式引流创伤大、引流管较粗、刺激胸膜及肺脏引起疼痛不适,而胸腔穿刺常需反复多次进行.近年来我们将锁骨下静脉留置针技术应用到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中,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三贵;周平义;田晓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轻型颅脑损伤迟发颅内血肿68例报告

    目的:报告轻型颅脑迟发颅内血肿68例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按昏迷计分法(GCS)评定损伤程度,≥13分者采取保守疗法,83.8%(57/68)施行手术治疗.结果:保守治疗治愈率为72.7%,按GCS评价标准,手术治疗良好率为71.9%.结论:早期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尽早手术可改善预后.

    作者:钱何布;何文干;潘云;张卫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急性高血钠性重症脑病抢救成功一例报告

    急性高血钠性脑病是小儿急症,病情重,如不及时处理,将危及患儿生命.我院于2000年11月成功抢救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国;黄美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降纤酶治疗慢性肺心病肺性脑病2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慢性肺心病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首次10u,以后隔日用5u,都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静滴;对照组同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1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4.28%,总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显效率为25%,总有效率为5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显效:P<0.01,有效:P<0.05).结论:降纤酶治疗慢性肺心病肺性脑病有良好疗效.

    作者:黄万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3例观察

    目的:探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新方法.方法:两组均采用小剂量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吸氧、支持、应用脑细胞代谢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5天,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对HIE治疗有显著效果,对探索该病新疗法有指导意义.

    作者:黄梅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附62例报告)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该法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2例中52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3.87%,8例放置内支架后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2例因输尿管狭窄、扭曲需行开放手术.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安全,效果确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是输尿管结石较满意的治疗方法.

    作者:区向新;任宗琅;吴国定;利庆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囊内灌注95%乙醇治疗腱鞘囊肿的体会

    腱鞘囊肿是因运动系统的各种组织慢性损伤导致手、足的关节或腱鞘内积液增多而引起的囊性肿物,传统的治疗有:①压碎疗法;②强的松龙鞘内注射法;③手术疗法等,但均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且复发率高(1).笔者先后采用95%乙醇囊内注射(2)治疗32例,观报告如下:

    作者:罗志卫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异位妊娠239例临床分析

    文章对239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临床分析,并对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认为对以失血性休克而急诊入院的妇女,应考虑异位妊娠的可能,可通过症状与体征、后穹窿穿刺或腹腔穿刺、B超检查加以确诊,对于估计腹内出血超过500ml或(和)继续出血者应立即手术.

    作者:庞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失血性休克的输液管理问题

    失血性休克是外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症,多发生于胃十二指肠溃疡伴发大量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脾破裂、异位妊娠出血等之后,病情急,必须急诊救治,因此,迅速而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2000年1月~12月成功救治失血性休克10例,现将抢救过程中输液管理问题总结如下.

    作者:农玉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窒息新生儿血糖心肌同功酶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检测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心肌同功酶(CK-MB),为临床抢救治疗窒息儿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41例窒息儿6小时内测定血糖、CK-MB,并分为轻、重度窒息两组加以对照.结果:41例窒息儿中,重度窒息组血糖、CK-MB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结论:在抢救和治疗窒息患儿时应严密监测血糖、严格掌握葡萄糖输入浓度、速度和液量.血糖值、心肌损害程度与窒息程度成正比,血糖愈高预后愈差.

    作者:王功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四例的体会

    报道心脏呼吸骤停4例抢救成功的体会,指出在心肺脑复苏过程中,循环恢复是前提,呼吸恢复是必要条件,气管插管要尽早施行.认为对心脏、呼吸骤停的抢救不应强调ABC顺序,而应为CAB,若由窒息引起者可用ACB顺序,甚至用CAB顺序.抢救成功后应加强护理,尽量避免诱致发作因素,以免发生心肌梗塞,复发与猝死,提高康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

    作者:徐水盛;林茂基;洪凤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新生儿机会菌败血症67例诊治报告

    近年来由于细菌病原学的变迁,机会菌败血症日趋增多,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2~2000年收治的67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金水;陈代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配合

    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科从1996年2月~2000年6月对18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罗桥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大剂量茵陈结合西药护肝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

    目的:报道大剂量茵陈结合西药护肝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护肝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治疗,对比观察临床症状和血清总胆红素(SB)、谷丙转氨酶(SALT)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SB、SALT复常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大剂量茵陈结合西药护肝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朝红;蒋灵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药物灌注后尿路导管内盐类分析

    目的:研究药物灌注后尿路留管内尿盐类型、沉积量及观察药物灌注后的效果.方法:化学法、容量法、电镜扫描.不同灌注液分别灌注并设对照组.结果:尿盐分别为磷酸盐、草酸盐、尿酸盐等.结论:肝素灌注后有阻止尿路留管表面盐沉积作用.

    作者:张运斌;朱子军;赵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顽固性肺心病心衰10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顽固性肺心病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住院的108例顽固性肺心病心衰经常规抗心衰治疗3天疗效欠佳的病例,加用多巴胺20mg、酚妥拉明1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用7~10天,症状改善后停用.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可作为基层医院对顽固性肺心病心衰的治疗方案或严重病例的治疗方案之一而推广应用.

    作者:李英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三种会阴侧切缝合方法效果的观察

    目的:寻找会阴侧切好的缝合方法,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将传统与改良的侧切缝合方法的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改良的缝合术减低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结论:改良的会阴侧切缝合术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肝性胸水92例临床分析

    文章对92例肝性胸水患者作临床分析,其临床特点是以大量胸水为主(60.9%),右侧居多(84.8%),常与腹水并存;胸水出现前及吸收后常无胸痛,少量胸水一般无明显症状,大中量胸水可出现肺组织受压表现;胸水量可随腹水量减少或消失,胸水检查多为漏出液,反复频繁大量抽胸水可诱发肝性脑病.认为胸穿抽液常在大量胸水严重影响心肺功能的情况下采用,肝性胸水为肝硬化晚期的一种表现,故预后较差.

    作者:侯宜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