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黑斑息肉病恶变带癌长期生存一例

贺昕原

关键词:黑斑息肉病, 显性遗传性疾病, 病情变化, 癌变, 胃肠道, 家族性, 错构瘤, 症状, 术后, 患儿, 分布, 报告
摘要:黑斑息肉病又名Peutz-Jegher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显性遗传性疾病.息肉可分布于整个胃肠道,一般认为属错构瘤性质,癌变机会不大.笔者发现1例4岁出现症状,8岁已癌变,第1次术后带癌生存5年无病情变化的患儿,特报告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会阴侧切缝合方法效果的观察

    目的:寻找会阴侧切好的缝合方法,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将传统与改良的侧切缝合方法的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改良的缝合术减低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结论:改良的会阴侧切缝合术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5例临床分析

    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器官同时或先后出现致病性功能损害,病死率高达60%~100%(1,2).我院自1989年2月~1999年2月收治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30例,死亡25例,病死率为83.3%.现对死亡25例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吴泽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21世纪骨科前景展望

    骨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由粗略走向精细的历程,今日,已经分为骨科的基础研究,脊柱外科、人工关节、创伤骨科、骨肿瘤、骨质疏松、手外科等学科,并向纵深发展,现对21世纪骨科前景展望作一述评.

    作者:赵铁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重度颅脑损伤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病,一般多由车祸、施工、斗殴伤及头部引起,其特点是病情急、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笔者曾工作过的武警水电一总队医院外科从1994~1998年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68例,开颅探查血肿清除术治愈率达80%以上.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雪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氯丙嗪潘生丁治疗小儿腹泻80例临床观察

    小儿腹泻是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病因多,故其治疗,特别是病毒性肠炎的治疗尚无特效的药物.我院采用氯丙嗪、潘生丁联合治疗小儿腹泻8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长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肝功能变化分析

    对43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次日的肝功能检测,发现患者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的升高及胆碱酯酶(CHE)活力下降,并以ALT、AST、CHE变化为主,而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5'-核苷酸酶(5'-NT)则无明显变化.认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实质损害.

    作者:黄培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颈内静脉插管在大面积烧伤病人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我院1994~2000年对烧伤面积达60%以上的大面积烧伤病人采用颈内静脉插管输液,取代以往的头皮针和静脉切开输液,达到迅速纠正休克,有效监测生命体征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抢救病人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现将方法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彩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骨科出院前病人的护理体会

    骨科病人在疾病基本痊愈或平稳后,部分病人可以出院回家休养.但出院并非意味着治疗护理工作的全面结束,而只是初步完成第一疗程.出院后的治疗、护理、休养、锻炼等,对疾病终痊愈、功能康复都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使病人在出院后的治疗,护理得以正常延续而不间断,我们对即将出院的病人开展下列护理工作.

    作者:黄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田林县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监测结果分析

    田林县是以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的疟疾高发区之一.1991年经自治区组织专家考核,确认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2年起展开了防止疟疾复燃与巩固发展灭疟成果工作.现将1992年~1999年疟疾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凌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钱山熊胆胶囊治疗慢性肝炎48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院用钱山熊胆胶囊治疗慢性肝炎48例,并与同期同类患者40例进行对照,在临床症状改善、ALT恢复正常及降低胆红素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山水;张柏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新生儿硬肿症18例护理体会

    新生儿硬肿症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其发病原因也各不相同,如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等,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寒冷诱发居多,尤其是高寒地区.由于硬肿引起的周围微循环障碍,可导致休克、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成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就我院1998年至今所收治的18例新生儿硬肿患儿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金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子宫粘膜下肌瘤经阴道气门蕊套扎摘除术

    我院自1996年8月~2000年10月间,对38例瘤体直径大于4cm的子宫粘膜下肌瘤经阴道行气门蕊套扎摘除术,达到出血少,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的目的,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8例患者,均已婚,年龄小的26岁,大的52岁,平均年龄42.5岁.均为经产妇,一胎的4例,余为二胎及二胎以上.经确诊为单纯性子宫粘膜下肌瘤,病检排除恶性病变.

    作者:刘瑛瑛;刘桂雨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四肢动脉干损伤21例治疗分析

    报告近8年治疗四肢动脉干损伤的治疗体会.21例按损伤程度分别行端-端吻合、大隐静脉移植、人造血管等方法重建血液循环,结果20例肢体抢救成功,1例因缺血时间过长,术后出现广泛吻合口远端缺血坏死而截肢.抢救肢体的预后主要取决了肢体的缺血时间与神经、软组织、骨骼的缺损程度,强调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和术后密切观察的重要性.

    作者:陆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降纤酶治疗慢性肺心病肺性脑病2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慢性肺心病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首次10u,以后隔日用5u,都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静滴;对照组同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1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4.28%,总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显效率为25%,总有效率为5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显效:P<0.01,有效:P<0.05).结论:降纤酶治疗慢性肺心病肺性脑病有良好疗效.

    作者:黄万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黑斑息肉病致肠套叠误诊一例

    患者,女,12岁.因腹痛,呕吐2天,腹胀1天入院.2天前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无放射性,伴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呈非喷射状.1天前出现腹胀,在当地卫生院诊断胃炎,经处理以上症状无好转,收住我院儿科.查体:血压测不到,精神萎靡,贫血外观,痛苦面容,口唇周围见黑斑,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上腹为甚,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腹部平片示肠梗阻可能.

    作者:陈文斌;周建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1~16周妊娠的临床观察

    孕11~16周要求终止妊娠者常给临床医生带来难题,因为此时胎儿较大,负压吸宫术难以吸出,钳刮术对于手术操作的技术要求较高,损伤也较大,而因其羊膜腔尚小,经腹羊膜腔内穿刺注药引产也有困难.我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对住院的孕11~1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336人,采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燕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配合

    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科从1996年2月~2000年6月对18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罗桥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异位妊娠239例临床分析

    文章对239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临床分析,并对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认为对以失血性休克而急诊入院的妇女,应考虑异位妊娠的可能,可通过症状与体征、后穹窿穿刺或腹腔穿刺、B超检查加以确诊,对于估计腹内出血超过500ml或(和)继续出血者应立即手术.

    作者:庞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胃镜下止血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将同期住院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急诊胃镜确诊后给予内科治疗,治疗组则在胃镜下用浓度为1:2000的去甲肾上腺素通过内镜注射针对活动性出血灶粘膜及基底组织进行注射,随后给予内科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平均止血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内镜止血是快速有效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浪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体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等的发病情况.方法:通过采血检测新生儿促甲状腺素、苯丙酸等的变化,筛查先天性缺血性疾病.结果:筛查858例,查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发生率为0.1%,怀疑苯酮尿症2例.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疾病,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彭向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