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凌坤;蒋志庆
微创手术是21世纪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微创外科手术方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开放式外科手术,成为外科手术的主要潮流.本文通过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术期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分析各环节的护理重点与细节,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的护理方法不断完善,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合理应用提供更多证据,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作者:李兰;陈立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绿激光汽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绿激光汽化术的BPH患者为对照组,护士在工作中随机不定时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另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院,年龄、病程、病情等与对照组患者相匹配且接受绿激光汽化术的BPH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使健康教育更加规范和具体化,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作者:李丽;庞兰;梁伟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下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6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神经导航方法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胶质瘤的边界和所影响的功能区的空间关系进行研究,根据影像资料的信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 36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肿瘤在切除手术前,准确获取神经导航影像资料,根据影像资料的信息进行肿瘤切除,其中全部切除25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24例,无改变者8例,病情加重者4例.结论 神经导航技术应用于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手术,能提高肿瘤和脑功能区定位的准确性,提高功能区胶质瘤的全切率,从而改善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李永生;田飞;杨少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的7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床干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7.14% (34/35),并发症发生率为2.86% (1/35),住院时间为(9.3-2.8)d;对照组结石清除率为85.71%(30/35),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7/35),住院时间为(15.5±3.2)d.观察组肾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采用临床干预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智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导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积极地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结果 经过积极的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所有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均治愈出院.结论 尿源性脓毒血症是上尿路腔内取石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预防、诊断及适当的干预可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关晓峰;黎承杨;邓耀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尺偏屈腕复位法与牵抖复位法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 Colle's骨折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行尺偏屈腕复位法治疗,对照组行牵抖复位法治疗.结果 两组随访8~12个月(平均10.5月),采用Sarmiento改良评分进行影像学评估,治疗组优良率87.5%,对照组优良率70.0%;按Gar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治疗组优良率85.0%,对照组优良率70.0%,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牵抖复位法治疗Colle's骨折能够获得优良的解剖复位效果,同时亦能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
作者:黄昆;覃植荣;詹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提要]临床上股疝发病率占腹外疝病人的3%.0~5.0%,其特点为多发生在中老年的女性病人、嵌顿率高,约有60.0%的发病者即表现为嵌顿.目前耻骨肌孔的概念得到广泛认可,使得股疝和腹股沟疝的解剖薄弱或缺损区域都在耻骨肌孔范围,很多新的术式得到开发和应用,其可行性还需进一步验证.耻骨肌孔的提出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开展使股疝修补手术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庞凌坤;蒋志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周围性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102例肺周围性结节病变患者,经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周围结节或肿块,进行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心电图、心超等常规术前检查,合格后行胸部CT检查,确定病灶位置,按照特定的位置进针穿刺取样,对标本进行细胞学检查,记录穿刺取样情况、样本细胞学检查结果、并发症情况.结果 102例患者均穿刺取样成功(100.0%),经病理学检查,有88例患者确诊(86.27%),11例患者出现穿刺后并发症(10.78%),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随访无肿瘤沿针道转移现象.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于肺周围性结节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肺周围性结节病变准确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式.
作者:刘霞;周宗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IDCA)的影像表现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6例患者行腹腔干动脉CTA检查均显示主干管腔呈双腔样改变,腔内均可见内膜片,内膜片见大小不等的破口.其中可见腹腔千周围脂肪层模糊3例;夹层累及脾动脉1例,伴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及腹膜后血肿形成;夹层伴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动脉瘤及胰头下方血肿形成1例.6例患者均未见主动脉夹层及腹腔脏器缺血、坏死征象.行介入治疗5例,其中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0%,另外1例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治疗后腹痛消失5例,腹痛明显缓解1例,未见腹腔脏器缺血、坏死的表现,亦无明显腹膜炎体征.随访3~ 10个月复查CTA,支架置人的3例患者腹腔干管腔通畅,假腔血栓化;弹簧圈栓塞的2例患者腹腔干未见明显显示,远端血管通畅;保守治疗的1例患者见腹腔干夹层无明显变化及进展.结论 对于孤立性腹腔干夹层患者,CTA可明确诊断,是首选的检查方法,介入腔内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鹤;李焜;朱勇;董祥军;周国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放射科CT增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放射科CT增强检查患者7 2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放射科CT增强检查患者13 078例作为试验组.将两组患者在检查时发生的对比剂渗漏情况进行比较,分别从组中抽取100例患者,对比两组的检查等待时间与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在检查期间发生对比剂渗漏情况以及患者的等待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跟踪回访患者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将品管圈手法融入到放射科CT增强护理质量管理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对比剂渗漏的情况,缩短患者检查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梁俊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联合指叩百会穴法对腹腔镜术后腹胀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4例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运动、按摩等传统方法促进肛门排气,试验组在传统方法基础上采用联合指叩百会穴法促进肛门排气,观察对比两组肛门排气效果及腹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4~ 60 min内肛门排气总有效率为90.32%,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所需时间及腹腔胀气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采用联合指叩百会穴法能促进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肛门有效排气,使腹胀症状明显改善,提高舒适度.
作者:蒙桂琴;李仁华;蒙湛东;黄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微创组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微创组术后血肿完全消失时间为(7.5 0.3)d,常规组干预后血肿完全消失时间为(22.3 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微创、见效快、恢复迅速的优势,不良发生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彭军;余超;王欢;徐其明;杨柏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两种粒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作为微球工具以不同的粒径比和质量比加入磷酸钙骨水泥(CPC)后观察其对复合物孔隙率的影响.方法 使用50 μm/15 μmPMMA微球、100 μm/50 μm PMMA微球和20 μm/15 μm PMMA微球三种粒径组合方式(微球占复合物的体积比均为50%),每种组合中微球的质量比分别为2∶8、3∶7、4∶6、5∶5、6∶4、7∶3和8∶2,高温煅烧后用密度法计算磷酸钙骨水泥的孔隙率.结果 50 μm/15 μm PMMA微球质量比为2∶8、3:7、4∶6、5∶5、6∶4、7∶3和8∶2时CPC复合物孔隙率分别为(70.9±1.2)%、(70.0±0.6)%、(67.9±0.7)%、(71.2±0.9)%、(68.4±0.8)%、(70.5±0.8)%、(71.2±1.8)%;100 μm/50μmPMMA微球质量比为2∶8、3∶7、4∶6、5∶5、6∶4、7∶3和8∶2时CPC复合物孔隙率分别为(70.9±1.2)%、(71.3±2.6)%、(69.6±2.4)%、(71.1±1.5)%、(68.8±0.9)%、(69.1±1.5)%、(69.9±1.9)%;20 μm/15 μm PMMA微球质量比为2∶8、3∶7、4∶6、5∶5、6∶4、7∶3和8∶2时CPC复合物孔隙率分别为(76.7±2.9)%、(72.7±1.2)%、(70.7±0.7)%、(69.7±1.1)%、(70.8±2.1)%、(72.5±2.5)%、(66.9±1.4)%.结论 在磷酸钙骨水泥中添加相同体积的两种不同粒径微球,孔隙率会随着粒径比和质量比的变化而变化.
作者:叶财敏;陈娟娟;梁翠薇;吴修团;李文良;谢柳蓉;廖红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与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每侧置管2次,并有计划地选择穿刺点;对照组采用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4次.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和术后血肿发生情况;置管后1d、2d、3d、5d,于穿刺口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及拔管前导管血、拔管后导管头端细菌培养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和术后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术在患者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作者:利庆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CIK细胞免疫疗法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140例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术后2个月内是否行预防性TACE及CIK治疗分为三组:术后行预防性TACE术联合CIK免疫治疗者57例为联合预防组;术后行预防性TACE术者41例为TACE预防组;仅行支持对症治疗者42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1、2、3年的累积复发率及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联合预防组1、2、3年的累积复发率为39.9%、49.2%和57.3%;TACE预防组1、2、3年的累积复发率为43.5%、68.5%和81.5%;对照组1、2、3年的累积复发率为51.2%、61.3%和68.3%.联合预防组与TACE预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联合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6),单纯TACE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00).肿瘤个数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补充TACE术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是降低患者复发率的有效手段,对于多发肿瘤尤为显著.
作者:陈示光;余文昌;张孔志;林海澜;周东;叶韵彬;郝明志;陈起忠;胡育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82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传统手术组和腔镜组各41例,对比其术程、术中出血量、创口直径、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其肿瘤转移率、复发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创口直径、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高于腔镜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两组患者IL-6、IL-8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但传统组较腔镜组上升更明显.治疗后两组IL-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42 2,P<0.05),治疗后两组IL-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50,P<0.05).随访半年两组患者均无肿瘤转移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肿瘤复发率均为2.4%(1/41).结论 对胃肠肿瘤患者予以腹腔镜微创手术方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俊;李胜文;肖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创型举官器在妇科良性病变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妇科良性病变患者597例,其中子宫肌瘤480例,卵巢内膜样囊肿1 17例.4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282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出术(LM),198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TH).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中使用YSZ-1型举宫器,试验组术中使用微创型举宫器.比较两组举宫器安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子宫活动度、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举宫器安装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型举官器成本低廉,安装使用方便,并发症少,在临床上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雯华;王小婕;张秀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袜套牵引结合可塑性夹板外固定与传统皮肤牵引治疗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40例,其中治疗组18例采用袜套牵引结合可塑性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传统的Bryant牵引或水平皮肤牵引治疗,观察两组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功能康复、术后并发症等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 ~ 36个月,两组患肢骨折愈合时间、功能康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袜套牵引结合可塑性夹板外固定治疗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作者:史明;梁毅;王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前庭神经炎(VN)为临床中常见的外周性眩晕疾病,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突发持续的重度旋转性眩晕,头动或体位改变时眩晕症状加重,伴有平衡障碍、自发性眼震等,无听力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较长的时间里,V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相对滞后,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整理近年对VN的研究,重点在诊断新方法、治疗新方案等方面.
作者:唐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选择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56例,采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下肢曲张静脉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18条患肢,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显效156条,有效62条,总有效率100.0%.治疗前218条患肢82条属于C1级,136条属于C2级,治疗后CO级172条,C1级46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6例患者出现静脉炎4例(2.56%),局部红肿3例(1.92%),发热1例(0.64%),头痛1例(0.64%),胸闷、咳嗽4例(2.56%),色素沉着5例(3.21%).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采用DSA引导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的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经济负担小、微创化、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钟醒怀;黄黎彦;张自旺;韦彩群;唐灿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