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脐三孔无瘢痕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30例报告

黄玲玲;欧红;王润

关键词:腹腔镜, 输卵管切除术, 无瘢痕
摘要:目的 探讨经脐三孔无瘢痕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以肚脐为中心,用提线法悬吊脐部,选择脐轮外缘内侧“品”字形切口,行经脐三孔无疤痕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评价.结果 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常规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近、远期并发症,痊愈后腹部无明显手术疤痕.手术时间平均(35.48±11.32) min,术中出血平均(15.3±2.25)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32±6.48)h,住院时间(4.02±0.48)d.结论 经脐三孔无疤痕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腹部无可见疤痕,疼痛少、恢复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20例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患者,根据Schatzkerfen分型,Ⅱ型8例,Ⅲ型9例,Ⅳ型3例,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固定,术后随访11~14个月,按HSS膝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均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切口愈合不良、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HSS评分优良率为90%.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伏春华;朱少廷;米琨;俸志斌;王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脐三孔无瘢痕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30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脐三孔无瘢痕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以肚脐为中心,用提线法悬吊脐部,选择脐轮外缘内侧“品”字形切口,行经脐三孔无疤痕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评价.结果 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常规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近、远期并发症,痊愈后腹部无明显手术疤痕.手术时间平均(35.48±11.32) min,术中出血平均(15.3±2.25)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32±6.48)h,住院时间(4.02±0.48)d.结论 经脐三孔无疤痕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腹部无可见疤痕,疼痛少、恢复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玲玲;欧红;王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术中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炭在保护甲状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纳米炭对甲状腺癌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甲状腺癌患者100例,均行根治手术,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术中注射纳米炭,对照组术中未注射纳米炭,对比手术效果.结果 实验组中央区淋巴结、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甲状旁腺误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中甲腺状内注射纳米炭,可保护患者甲状腺功能.

    作者:吴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接受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DS、SAS、VAS评分分别为(44.61±2.44)、(41.51±2.31)、(4.12±0.54),与对照组[(53.61±4.15)、(52.10±3.91)、(5.20±1.2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86.67%,对照组65.00%,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7%,对照组11.67%,两组两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陆泓;汪友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替代材料在盆腔脏器脱垂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手术治疗有传统的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和新式的应用网片添加的盆底重建手术.本文对各种混合型网片和生物替代材料的特点、替代材料应用于盆底修复手术的手术成功率、解剖学修复情况、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韦业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腹腔镜器械质量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腹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质量管理现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发放调查表方式对20所二级以上医院的腹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质量管理现况进行调查.结果 50% (10/20)基层医院未实行腹腔镜器械集中管理,85% (17/20)未设单独清洗工作站,50%(10/20)清洗消毒操作流程不规范,90%不固定人员清洗,90%一次性包装材料重复使用,75%必备硬件设施配备不足.结论 基层医院受设备、人员的制约及专业的限制,腔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须加大投入及人员配备,严格规范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加强质量监测,保障腔镜器械安全可靠,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李岸英;周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因素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骨科常见的手术,可解决关节疼痛及畸形,恢复其正常功能,从而使患者早期活动,恢复下地走路的能力,已成为治疗髋关节病症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患者术后及时康复治疗和有效的功能训练,可增加患肢的关节活动范围及肌力,增强关节稳定性和骨关节的负重能力,使患者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牛雪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核磁共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核磁共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女性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动静态核磁共振,观察两组在动静态核磁共振时盆底解剖结构上的不同.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动态时的髂尾肌、耻尾肌、耻直肌的面积要小于静态时,在动态时的肛提肌裂孔宽要显著大于静态时;两组动静态核磁共振上的参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肛提肌角大于观察组,对照组的M线、LH线、膀胱尿道后角均显著小于观察组(P<0.05).结论 核磁共振能够很好地区分健康女性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在盆底解剖结构上的差异,能为临床正确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提供良好的依据.

    作者:董延江;桑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腔内带膜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带膜支架介入治疗的手术前及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1例,行腔内带膜支架介入治疗,对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 21例患者主动脉腔内带膜支架均置入成功,术后恢复满意,全部好转出院.结论 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中,腔内带膜支架介入治疗是有效的,护理人员在术前和术后严格、完善的护理是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韦永金;郑宝石;莫丽勤;陈晓春;邹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在治疗妇女不孕不育症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妇女不孕不育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患者根据腹腔镜诊断出的不同的病因采用头低足高截石位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并在术后进行抗炎治疗.结果 100例患者中原发性不孕不育占30例(30.0%),继发不孕70例(70.0%)例.其中有60例患者进行输卵管碘油检查,42(70.0%)例患者与腹腔镜检查一致.腹腔镜检查发现患者盆腔器质性病变90例,检查阳性率为90.0%.其中50.0%的患者为慢性盆腔炎,18.0%的患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0.0%患者为多囊卵巢.术前70例患者进行了阴道超声检查,与腹腔镜符合率为70.0% (49/70),经过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术后随诊一年有33例患者怀孕,妊娠率为33.0%.结论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女性不孕不育中起到治疗诊断一体化的作用,诊断符合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价值.对盆腔炎引起的或者原因不明的不孕不育患者应及早进行腹腔镜诊治.

    作者:文玉红;何存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两孔法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9例报告

    目的 探讨两孔法全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 开展两孔法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9例.于右侧腋中线第5或第6肋间作1.5 ~2 cm切口为观察孔兼辅助操作孔,右侧腋前线第3或第4肋间作2~4 cm切口为主操作孔,均切除瘤体与前纵隔脂肪组织.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未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及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无死亡.9例手术时间90~ 18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30~ 250 mL,平均150mL.术后住院时间7~10d,平均8.3d.术后随访7例,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10个月,均无复发、转移,重症肌无力症状无明显加重.结论 两孔法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作者:许家君;陈胜家;聂运祥;陈世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新进展

    目的 低位直肠癌因其临床治疗效果不佳、5年生存率低下,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性较大,患者生活质量低,加上腹部结肠造口,给患者生活及精神上带来极大的不便.低位直肠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是标准的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近年来临床上在低位直肠癌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

    作者:赵继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耳后注射与全身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给药与全身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两组,A组30例行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甲强龙治疗,每隔3天一次,共5次;B组32例予地塞米松1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滴5d,第6天改为每晨顿服泼尼松30 mg,第9天改为每晨顿服泼尼松10 mg,第12天改为每晨顿服泼尼松5mg,1疗程共15 d.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纯音听阈均值分别提高了(19.570±6.351) dB和(13.406±11.697)dB,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4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短暂性血糖轻微升高发生率13.33% (4/30),B组25.00% (8/32),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出院后两组复查血糖均恢复正常,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优于全身用激素,操作方便,副作用更低,更加安全.

    作者:覃宏康;何中扬;零兴勤;班正锋;梁华;王启俊;彭兖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对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患者术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将72例结肠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其中实验组36例于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36例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实验组为(43.08±9.95)分,对照组为(50.68±10.59)分;实验组SDS评分为(42.38±9.85)分,对照组为(51.37±10.0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社会功能评分为(83.39±16.39)分,对照组为(67.49±16.37)分;实验组躯体功能评分为(73.59±16.19)分,对照组为(61.58±15.95)分;实验组心理功能评分为(85.39±19.58)分,对照组为(73.58±14.39)分;实验组物质生活评分为(81.48±13.63)分,对照组为(70.84±19.3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强化临床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患者术后具有重要的影响,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李萍;邱忠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654-2联合75%乙醇预防吡拉西坦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654-2联合75%乙醇预防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治疗的患者105例,随机编号并按奇偶数分为实验组52例,于输液前15 min至输液结束后15 min持续用654-2注射液联合75%乙醇湿敷;对照组53例,按同样方法湿敷0.9%生理盐水.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情况.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54%(6/52),低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的88.68% (47/53)(P<0.001);实验组疼痛发生率为7.7%(4/52),低于对照组的疼痛发生率为83.02% (44/53) (P <0.001).结论 654-2注射液联合75%乙醇湿敷预防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所致静脉炎效果显著.

    作者:杨景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RI在肩袖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肩关节MRI与体格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经关节镜检查的80例肩部损伤患者,分析术前肩关节MRI检查和MRI造影及肩关节体检情况,并分析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80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肩部损伤情况,发现64例为肩袖损伤,其中39例为完全撕裂、25例为部分撕裂、16例肩袖未见明显异常.64例肩袖损伤患者中,体检确诊为阳性者58例,6例阴性,敏感度为90.6%;MRI确诊阳性者54例,10例阴性,敏感度为84.4%.39例完全撕裂者中,体检确诊36例阳性,3例阴性,敏感度92.3%;MRI确诊32例阳性,7例阴性,敏感度82.1%.25例部分撕裂者中,体检证实阳性22例,阴性3例,敏感度88.0%;MRI证实阳性19例,阴性6例,敏感度76.0%.16例肩袖关节镜检查阴性者中,体检证实9例阳性,7例阴性,特异度为43.8%;MRI证实6例阳性,10例阴性,特异度为62.5%.肩关节造影MRI结果显示,确诊阳性59例,阴性5例,敏感度为92.2%;16例肩袖未损伤患者检查中,阳性3例,阴性13例,特异度为81.3%.结论 肩袖损伤的诊断,体检敏感度高,特异性低;MRI检查特异度高,敏感性低;肩关节造影MRI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普通MRI检查.诊断肩袖损伤时,应先进行体格检查,再进行MRI扫描,可更好的诊断肩袖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袁键冰;熊俭;马俊昌;宋振和;韩大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 将360例行PCNL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术后不适及并发症护理;循证组患者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基础上,主要针对延迟出血、发热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进行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循证组延迟出血、发热、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在PCNL术后并发症防治中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作者:黄萍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低剂量碘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随着头颈部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的“双低剂量”CT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筛查和诊断中,他不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及总碘负荷,而且减少各种潜在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扫描和对比剂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CT检查向着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前进.本文就头颈部“双低剂量”CT血管造影技术在碘对比剂的规范化、科学化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李高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安全性与近期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将54例小肾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7例,其中实验组采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脏热缺血时间、切口长度、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患侧肾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肿瘤大小、术前患侧肾GFR、引流管留置时间、患侧肾术后3个月GFR等均无显著区别,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肾脏热缺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比较,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恢复快,有效保护肾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文锋;刘卓炜;潘杰;黄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冠脉介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并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对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9例,对照组给予佳药物治疗包括培哚普利、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拜阿司匹林、曲美他嗪等;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冠脉介入治疗.随访1年,观察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状态(NYHA分级)以及心超变化情况.结果 冠脉介入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药物治疗相比,冠脉介入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及心超各项指标.

    作者:王晓冬;曾波;许春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