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古勇霞;陈丽媛;黄春燕;苏毅梅

关键词:先心病, 介入封堵术, 发热,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将380例行先心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首先按先心病病种分为室间隔缺损组、房间隔缺损组及动脉导管未闭组,对比分析各组间的发热情况,及组内发热与患儿体重关系;然后再分为发热组及无发热组,分析麻醉方式、手术所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手术情况对发热的影响.结果 室间隔缺损组、房间隔缺损组及动脉导管未闭组的发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内患儿发热的发生率在体重<15 kg中较体重≥15 kg的更高(P<0.05);发热的发生率在全麻组高于局麻组(P<0.05);各组内患儿发热的发生率在手术时间<45 min中较手术时间>45 min的更低(P<0.05).结论 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可能主要与低体重、手术时间长、全麻、脱水、哭闹等有关,护理上针对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可降低术后发热的几率.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取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随访8~3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等优点,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殷杰;刘俊;朱日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胸腔镜下不同节段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随机自身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和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差异.方法 对56例手汗症患者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术前随机决定左右两侧交感神经不同切断节段的位置(T3或T4),术后评定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均获成功,术后手掌多汗症状全部消失,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轻-中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分别为39.3%(T3)和19.6%(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无重度代偿性多汗.结论 降低胸交感神经链切断位置(T4)有利于降低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

    作者:伊严;杨家恒;崔经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支气管镜刷检和灌洗液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9例肺结核患者治疗前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刷检、灌洗液检查及刷检+灌洗液的三种不同取材方法检出的抗酸菌阳性率.结果 刷检涂片、灌洗液涂片及刷检涂片+灌洗液涂片找出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56.10%(46/82)、64.63%(53/82)、76.25%(61/80),刷检加灌洗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核的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刷检和灌洗液两种取材方法可提高肺结核的诊断率.

    作者:卢发勇;黄陆颖;刘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在B型超声引导下应用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120例,其中肾鹿角形和多发结石50例,单发肾盂、肾盏结石38例,双肾结石1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4例.结果 120例患者中,118例取石成功,其中95例一期取石成功(包括双通道取石5例),23 例二期取石,2例因经皮肾穿失败改行开放手术取石.19例术后仍有残石,给予体外震波碎石或等待观察治疗,平均结石清除率82.5%(99/120).平均手术时间(90±20)min,平均住院时间(10±2)d,肾造瘘管平均留置时间(4±1)d,双J管平均留置时间4周.8例术后1 周内出血较多,其中3例需要输血,5例出现尿外渗,7例术后出现高热(>39℃),无血气胸、腹腔脏器损伤、肾切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MPCNL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石取尽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较好的微创方法.

    作者:郭晓峰;段先忠;金美华;徐光云;马东升;李波;杨文周;盛洪周;温正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03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 036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 987例成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15~120 min,平均42 min.中转开腹49例,胆管损伤6例,腹腔出血3例,胆漏5例,脐疝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6例.结论 合理选择适应证、熟悉常见的解剖及变异、安全有效的解剖方法及技巧是成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有效保障,及时、正确的处理并发症能大限度降低其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作者:刘晓辉;张正雄;周成杰;彭绍聪;杨志;李春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膝外下动脉与外侧半月板解剖关系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外侧半月板和膝外下动脉解剖关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78例膝关节患者行MRI检查,且以MRI冠状面的腘肌腱层为起始点,向前测量5~7个层面,检测膝外下动脉到外侧半月板的水平和垂直距离,与尸体标本解剖学比较,总结MRI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 78例患者经MRI检测,膝外下动脉的走行较为固定,且与膝关节尸体标本检测大体一致;腘肌腱层,97.4%(76/78)的膝外下动脉开始紧贴外侧半月板,位于其下方或下缘,平均距离1.5 mm(0~5 mm);伴随层面向前,膝外下动脉也紧贴半月板体部沿后下方向前上方走行;在半月板前体位置处,88.5%(69/78)的膝外下动脉位于外侧半月板中部及以上;在半月板前角和脂肪垫位置,100.0%(78/78)的膝外下动脉位于外侧半月板上方,平均距离8.5 mm(1~15 mm);在外侧半月板体部,膝外下动脉距外侧半月板的平均水平距离是0.7 mm(0~3 mm).结论 膝外下动脉距外侧半月板体部距离很近,关节镜手术时应高度重视,切勿损伤该动脉,以减少并发症.

    作者:刘少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房颤动的外科及微创治疗现状与进展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作为治疗方面重要的一环,外科治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从经典COX迷宫手术,向适应证更广、创伤更少、操作相对简单的能量消融和微创胸腔镜手术方向发展.本文就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外科及微创治疗的现状和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陈伟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文文献的可视化研究

    目的 对近10年国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方法 选择2001年至201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有关ERCP的核心期刊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以及BICOMB书目共现分析系统对ERCP的文献分布特征、热点领域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743条研究文献题录.分析显示,上海地区在ERCP研究领域实力强;高频关键词为诊断、胰腺炎、胆总管结石等,中心度为0.12~0.43.结论 我国ERCP研究力量集中在上海地区,研究热点为ERCP的诊断、并发症和胆道治疗.

    作者:胡榜利;蔡金华;覃山羽;黄鑫;杨光业;杨柱星;李斌;李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的应用

    单孔腹腔镜技术是在传统多孔腹腔镜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单孔腹腔镜技术已在普通外科各领域大量应用,以其更小的创伤、卓越的美容效果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国内外均有大量的报道.现就国内外单孔腔镜普通外科手术开展现状、发展过程、手术难点、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作者:姚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胰管支架向内移位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目的 通过分析胰管支架向近端移位的原因,探讨如何预防其发生.方法追踪观察1例胰管支架向内移位特殊病例的治疗全过程.结果 胰管支架置入术后可以向内移位,使用十二指肠活检钳能取出移位支架.结论 置入胰腺支架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如何选择合适的支架是本技术的关键.活检钳可以作为移除胰管支架的工具.

    作者:张亚萍;潘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小型猪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小型猪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的效果.方法 选择24头广西巴马香猪,随机分为A组(静脉复合腹腔注射组)(n=12)与B组(静吸复合麻醉组)(n=12),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及死亡率.结果 A组优9例、良3例、差0例、麻醉死亡0例,死亡率为0;B组优8例、良2例、差0例、麻醉死亡2例,死亡率为16.7%.两组组间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52,P=0.515),死亡率B组高于A组.结论 在一些短小的小型猪外科手术中,静脉复合腹腔注射可使麻醉过程更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银世杰;李永录;蔡元春;武伟;黄海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AcrySof IQ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双眼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6例(52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验组(MIOL组,13例26眼)双眼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对照组(IQ组,13例26眼)双眼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检测术前视力、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佳矫正近视力、屈光状态,问卷调查术后视近时对眼镜的依赖程度及患者的主观视觉症状.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远视力、佳矫正远视力、佳矫正近视力、整体满意度、眩光、夜间视物模糊及色觉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OL组裸眼近视力,视近距时满意度和视近距时脱镜率,MIOL组优于IQ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相比,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AcrySof IQ ReSTOR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近距离工作脱镜率高.

    作者:范梓晰;靳荷;谭少健;梁皓;黄宝宇;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肾上腺皮质腺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目的 总结腹腔镜肾上腺皮质腺瘤切除术后,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手术伤口长时间不愈合、激素替代治疗出现严重精神障碍、骨关节活动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的护理经验,为临床及家庭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统计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案例,总结治疗及护理经验.结果 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6例患者均完全康复.结论防止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质量.

    作者:蒙桂琴;蒙湛东;田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创新发展,实现微创医学理论与实践的新跨越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伴随着胜利的喜悦,满怀着明天的憧憬,我们告别了不平凡的2013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4年.

    作者:王永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及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比输尿管镜、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技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4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A组和B组),A组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B组接受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等.结果 A组经一期手术后结石清除率为63.7%,经二期术后结石清除率为94.7%;B组患者接受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4.4%,接受二期手术结石总清除率为96.6%.结论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临床效果稍优于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但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结石体积、位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海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穿刺鼻囊肿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观察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穿刺鼻囊肿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穿刺囊肿引流术,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及胰腺病灶缩小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1周囊肿明显缩小,3周后出现迟发型囊腔感染,经过静脉抗生素联合灭滴灵对囊腔多次冲洗后感染控制,随访2个月,囊肿消失,无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穿刺鼻囊肿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安全性好,疗效确切,创伤小,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谢明智;覃山羽;姜海行;陶霖;苏思彪;陆秀萍;雷荣娥;杨显文;李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将380例行先心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首先按先心病病种分为室间隔缺损组、房间隔缺损组及动脉导管未闭组,对比分析各组间的发热情况,及组内发热与患儿体重关系;然后再分为发热组及无发热组,分析麻醉方式、手术所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手术情况对发热的影响.结果 室间隔缺损组、房间隔缺损组及动脉导管未闭组的发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内患儿发热的发生率在体重<15 kg中较体重≥15 kg的更高(P<0.05);发热的发生率在全麻组高于局麻组(P<0.05);各组内患儿发热的发生率在手术时间<45 min中较手术时间>45 min的更低(P<0.05).结论 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可能主要与低体重、手术时间长、全麻、脱水、哭闹等有关,护理上针对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可降低术后发热的几率.

    作者:古勇霞;陈丽媛;黄春燕;苏毅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Hybrid手术治疗法洛氏四联症合并体肺侧枝循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法洛氏四联症合并体肺侧枝循环行Hybrid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6例法洛氏四联症合并体肺侧枝循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一例出现胸腔积液、灌注肺、低心排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Hybrid手术应用在法洛氏四联症合并体肺侧枝循环,在降低手术难度、简化外科手术操作的同时,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了护理质量,与常规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护理上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整体上护理难度有所降低.

    作者:李细森;莫丽勤;郑宝石;陈晓春;韦永金;宋楚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中同时射频消融肥大下鼻甲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合并肥大性下鼻甲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中同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2例合并有肥大性下鼻甲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术中同时进行下鼻甲电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前、术后应用鼻塞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和鼻镜检查进行评估比较,并观察鼻腔通气的改善及下鼻甲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术后鼻塞VAS评分:术前5分者10例,4分者17例,3分者26例,2分者29例;术后6~12个月5分者0例,4分者2例,3分者4例,2分者9例,1分者67例;术前下鼻甲评分:下鼻甲3分者25例,2分者57例,1分者0例.术后6~12个月下鼻甲评分:3分者0例,2分者7例,1分者7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2例患者术后均无萎缩性鼻炎发生.结论 合并肥大性下鼻甲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中应用射频消融治疗处理下鼻甲,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鼻塞,安全可靠,副作用少,损伤小.

    作者:零兴勤;何中扬;覃宏康;彭兖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8F-FDG PET/CT 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 18F-FDG PET/CT显像学特征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分型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分别记录病灶的结构特征及葡萄糖代谢特征.结果 9例患者为EGB组,9例患者为LS组.EGB组患者化疗前的SUVmax值(7.4±0.5)明显高于LS组SUVmax(2.4±1.4).11例患者化疗前后均行PET/CT检查,化疗前SUVmax(4.5±2.7),化疗后SUVmax(1.4±1.1),两组比较(t=5.044,P=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化疗后SUVmax明显下降,PET/CT全身显像对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分型及化疗疗效评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仲燕燕;秦朝军;黄盛才;颜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