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肝切除的对比研究

陈永军;蔡小勇;卢榜裕;江文枢;黄玉斌;雷宇;蒙元彪

关键词:肝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LH)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将行肝切除的80例病人,分入腹腔镜组(LH组)和开腹肝切除组(OH组),比较两组手术病人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有无并发症及术后血象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切口长度、禁食时间、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及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LH组明显小(少)于OH组(P<0.01);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长于O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术后出血1例,胆漏1例;OH组发生出血1例.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与OH相比,LH是安全的,而且创伤更小.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参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胆石症行ERCP术患者31例,ERCP术后常规给予常规鼻胆引流、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疗;于ERCP术前及术后1d,予丹参注射液250 mL,每日2次静点.分别于术前、术后3h、24h抽血,检测血淀粉酶、脂肪酶水平、24hC反应蛋白(CRP).结果 发生高淀粉酶血症10例,无胰腺炎发生.结论 丹参对ERCP术后预防高淀粉酶及胰腺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韦良宏;陈海东;宁琳;韦良鹏;苏东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以真菌性食管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内镜分析

    目的 探讨以真菌性食管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特征.方法 对该院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胃镜检查诊断为真菌性食管炎的165例患者进行门诊随诊、病史调查及进一步追踪检查.结果 165例患者中证实以真菌性食管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23例,其中真菌性食管炎Ⅰ级4例,Ⅱ级13例,Ⅲ级6例,临床表现以胸骨后灼热感、疼痛感不适为主.结论 内镜及实验室检测确诊真菌性食管炎患者,排除食管病变、抗生素激素滥用等病因后,应警惕艾滋病可能,以期早发现、早防治,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

    作者:赵丽静;唐少波;张平;刘晓琴;黄冬梅;梁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对持镜助手的配合要求

    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一种方式,甚至已成为某些手术的标准.一台腹腔镜手术成功与否,不仅需要主刀医生精湛的技术和一助医生密切的合作,也需要持镜助手默契的配合.而目前在临床中,大部分持镜助手是年轻的住院医生或研究生,甚至实习生,而他们几乎均未进行专业的持镜培训,这极大影响了腹腔镜手术的进程.因此,本文从腹腔镜手术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对持镜助手的配合要求做一简要论述.

    作者:祝鹏;王伟军;王毅;胡志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多结构微创手术治疗结构异常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对结构异常性鼻窦炎行鼻内镜多结构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结构异常性的鼻窦炎患者24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47例,对照组96例.实验组患者采取在鼻内镜下行多结构微创手术根治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手段.术后1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共有78例患者痊愈,9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9例患者治疗结果不满意,总体有效率为90.62%.实验组共有125例患者痊愈,17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5例患者治疗结果不满意,总体有效率为96.60%.结论 多结构微创手术治疗结构异常性鼻窦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宣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与血液滤过对终末期肾病中性粒细胞活性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血液透析(HD)与血液滤过(HF)治疗过程中、治疗后对中性粒细胞(PMN)活性的影响及对溶质的清除效果.方法 从180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随机选取20例观察比较这两种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前、刚过透析器后、治疗结束后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的活性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血磷水平.结果 HF组治疗过程中NAP积分下降率均高于HD组,且以刚过透析器后积分的下降率为明显.HD组BUN、Scr、UA的下降率均高于HF组(P<0.05).两组血磷下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较HD更能改善中性粒细胞的活性,且以刚过透析器后的影响为显著.但HD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比HF更佳.

    作者:房娴;周红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07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方法 107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53例、B组54例.A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B组在A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强调在微创理念指导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诊断、疗效、安全性.结果 A组治愈52例占98.11%,死亡1例占1.89%;开腹手术49例占92.45%,非开腹手术4例占7.55%;发生并发症8例占15.09%.B组治愈54例占100.00%,无死亡者;开腹手术19例占35.19%,非开腹手术35例占64.81%;发生并发症2例占3.7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开腹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在无明显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微创治疗方案,可减少再次手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基层医院,B超检查无法确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又无CT检查设备时,可以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以尽快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

    作者:伍盛华;余洁芳;容宽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及微血管密度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4)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选择收治的大肠癌患者36例,取大肠癌组织作为观察组,相同患者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VEGFR-2表达和MVD计数,并分析两者与大肠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VEGFR-2在癌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3% (21/36),显著高于正常组织22.2% (8/36),且与浸润深度增加、远处转移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MVD在癌变组织中的计数为(28.6±9.4)个/HP,显著高于正常组织(10.5±3.9)个/HP,且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VEGFR-2表达和MVD计数高,二者皆可提示大肠癌侵袭转移.

    作者:李欣;罗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Hybrid手术治疗法洛四联症合并巨大体肺侧支循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Hybrid手术治疗法洛四联症(TOF)合并巨大体肺侧支循环(MAPCAs)的临床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复杂型法洛四联症合并巨大体肺侧支循环的病例,均采用先行介入封堵,后行根治性手术的联合治疗.结果 共发现巨大体肺侧支循环18支,其中栓堵15支,均未发生造影及栓堵相关并发症.1例出现急性缺氧发作,紧急开胸手术,其余10例均常规行外科根治性手术;术后1例患者出血较多,行二次剖胸探查止血术;2例出现胸腔积液,其余未出现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Hybrid手术治疗法洛四联症合并巨大体肺侧支循环是安全稳定的,并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巨大.

    作者:刘愉;郑宝石;雷宾峰;冯旭;谢晓勇;彭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创腋下垂直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保留胸肌的腋下垂直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施行肺叶切除术的73例患者,分为腋下垂直小切口组(40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胸引管引流量、开始离床活动时间、止痛剂使用量、肺功能指标变化、住院天数等.结果 与传统后外侧切口相比,微创腋下垂直小切口术后患者肺功能损伤小,离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切口疼痛明显减轻,止痛剂使用量小,患者满意度较高.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胸管引流量无差异.结论 腋下垂直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创伤小、安全、术后疼痛轻、肺功能保护较好、恢复快.

    作者:梁书增;程辉;周谦让;张雪梅;张琮琮;丁峰;张全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尿道肾镜下膀胱结石碎石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经尿道肾镜下膀胱结石碎石取出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26例经尿道肾镜下膀胱结石碎石取出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包括术前用物的准备,手术体位的摆放,术中与医生的密切配合.结果 26例均一次碎石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5±5)mL,碎石时间15 ~4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25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6d,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尿道肾镜下膀胱结石碎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护理人员熟悉手术设备、精密仪器的性能,熟练掌握手术配合步骤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黄秀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技术发展现状

    血管内治疗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但其应用于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不明确,尤其是其再次出血、复发和再通问题.本文就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的技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等进行综述.

    作者:胡北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消融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超声消融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因素.方法 对3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一次性超声消融治疗,同时记录患者术中不良反应.术前及术后第2天所有患者均行盆腔MRI平扫+增强检查,计算不同肌瘤大小、位置、类型的肌瘤消融率.结果 ①3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消融治疗,术中均发生不适反应,但无需治疗,无不良后果.②肌瘤消融情况分析:消融前MRI检查显示32例患者大径≥10 mm肌瘤共132个,术后增强MRI显示其中91个肌瘤完全或大部分无强化.不同肌瘤类型及位置与肌瘤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瘤大小的肌瘤消融率不同(P<0.05).结论 超声消融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方法,影响多发性子宫肌瘤能否完全消融的主要因素是肌瘤的大小.

    作者:张璇;彭松;陈锦云;张瑞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髓核腰椎间盘成形术的手术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手术护理干预对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髓核腰椎间盘成形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实施射频消融髓核术的患者72例,按照就诊时间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实施手术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有助于患者更好配合手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古建燕;莫莉莉;丁源;李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胆管内超声诊断胆管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对胆管癌尤其早期胆管癌的诊断仍是当前临床诊疗中的难题.传统的US、CT、MRI、MRCP不能确定胆管扩张的病因、病灶的位置或病灶的范围.胆管内超声(IDUS)对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已逐渐被应用于对胆管狭窄性疾病的诊断.

    作者:陆秀萍;姜海行;覃山羽;雷荣娥;谢明智;李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妇女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妇女宫腔积脓致子宫穿孔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9例经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提示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的患者,行剖腹探查术确诊为子宫穿孔,后行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术后行有效抗生素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5.8 d(8~34 d).其中2例因腹壁切口感染行二期缝合,治愈出院.病理检查均为子宫化脓性炎症并子宫壁坏死、穿孔.术后腹腔脓液培养阳性,大肠埃希菌4例,厌氧菌3例,化脓性链球菌型1例,未培养出1例.结论 对高龄绝经后妇女腹痛伴发热确诊为宫腔积脓致子宫穿孔患者,手术是主要手段,术后有效抗生素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曾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VATS与开胸手术治疗胸外伤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胸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胸外伤患者42例作为VATS组,采用VATS手术进行治疗,另选取同期行开胸手术治疗的胸外伤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胸管引流量、胸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差异.结果 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VATS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开胸手术相比,VATS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泽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腹腔镜手术组40例,传统开腹组4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术后第7天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法检测CD4+、CD8+及NK细胞的变化.结果 传统开腹组与腹腔镜手术组CD4+、CD8+及NK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CD4+含量明显下降,4d后均恢复到术前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 CD8+无明显变化,术后4d两组CD8+均下降,术后7d开腹组明显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NK开腹组显高于腔镜组(P<0.05),随后两组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比开腹手术小.

    作者:赖添武;赵权;徐奎;莫志和;林坤娟;黄敏;林世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26例大咯血患者,通过介入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彻底栓塞引起出血的责任血管,观察患者的咯血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操作成功,24例咯血完全控制,2例患者在栓塞术后1周内再次出现咯血,行二次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3个月内均未见复发,一次栓塞有效率92.3%(24/26),总有效率为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微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长广;惠华;谭悦;肖荣;王李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将8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所有病例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在传统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隔姜灸治疗,每日1次,每7d为1个疗程,休息2d,再行下一个疗程,同时给予具体的护理指导.对照组只采用传统针灸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为97.6%,对照组为8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同时实施护理指导,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梅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肝切除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LH)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将行肝切除的80例病人,分入腹腔镜组(LH组)和开腹肝切除组(OH组),比较两组手术病人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有无并发症及术后血象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切口长度、禁食时间、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及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LH组明显小(少)于OH组(P<0.01);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长于O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术后出血1例,胆漏1例;OH组发生出血1例.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与OH相比,LH是安全的,而且创伤更小.

    作者:陈永军;蔡小勇;卢榜裕;江文枢;黄玉斌;雷宇;蒙元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