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敏玲;苏庆娇;骆如香;陈云超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低剂量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食源性食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25例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低剂量MSCT轴扫及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在食源性食管异物诊疗中的价值.结果 经食管镜或手术证实的25例患者的食管异物为鸡鸭骨、鱼骨;7例钡棉透视、5例食管镜检阴性;低剂量MSCT轴扫加三维重建均清楚显示异物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异物与食道及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 低剂量MSCT轴扫加三维重建成像异物检出率高,可清楚地评价异物形态、位置、食管损伤程度、异物与食道及周围结构的关系、有无并发症等,同时可大限度地减少患者辐射剂量,在食源性食管异物诊疗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贺长斌;李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品.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1].而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严重的国家之一.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表明,全国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其中外科患者比例高达97%.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抗菌药物在医院的使用率不超过30%,而美英发达国家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2%~25%[2].卫生部从2003年至今下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12个关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文件,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特别是2012年8月1日施行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被称为史上严厉的抗菌药物管理法规.信息化技术在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使抗菌药物监管和应用水平明显提升.现就国内外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监测管理的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庞才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自发性气胸是尘肺病的常见并发症,具有发病突然、症状重的特点,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生命.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农民工尘肺1 183例,其中35例在我院住院期间并发自发性气胸,经过及时救治与护理,患者病情均缓解,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潘耘;黄坚芳;林慧玲;林锦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对1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引流管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术口长度、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需要镇痛治疗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77% (5/57),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17% (2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有1例术后复查发现有结石残留.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临床疗效好、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雷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肱骨近端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包括Neer两部分及三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肱骨近端两部分和三部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通过肩关节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并应用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SST问卷评估以及VA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共有12例患者获得随访,1例因内科基础病死亡.随访短18个月,长23个月,平均14个月,骨痂生长在术后6~12周出现.患者均未出现肱骨头坏死.但有3例三部分骨折患者出现大结节骨折块移位约0.5 cm.术后患肩活动度好,疼痛VAS评分平均为(1.95 ±0.55).9例患者肩关节功能评估为优良.结论 肱骨近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和三部分骨折可以达到微创治疗目的,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袁明武;张晓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也称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由于对性知识的缺乏,人工流产率呈显著上升态势,从而导致我国女性出现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高达2%[2]并持续升高.当发生异位妊娠时,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及继发感染的关键,若得不到及时处理,极有可能使患者的生育能力受到损伤,严重者危及生命安全.因其临床表现与其他疾病有许多相似之处,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如无明显停经史、无阴道流血),容易导致误诊.因常规腹部超声局限性,我院近年来对此类患者开展经阴道超声检查,效果甚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蒙秋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高[1].液囊空肠导管是近年来用来代替胃管的一种治疗导管[2].许多食管癌病人,因错过治疗时机而选择保守治疗,或因手术后出现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出院后由家庭管饲进行营养支持,由于对管道的护理不当,经常出现管道脱落、堵塞现象,重新插管的难度和风险均很大.我们采用液囊空肠导管来代替胃管来解决这一难题.
作者:邱小青;吴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套扎-硬化序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对7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非同步套扎-硬化序贯治疗,随访2年以上.结果 72例经治疗后,急诊止血率达97.2% (70/72),近期再出血率为1.4% (1/72),曲张静脉消失率达100% (72/72).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套扎治疗后8.3% (6/72)有轻度胸闷、胸痛;硬化治疗后有20.8% (15/72)出现不同程度胸闷、胸痛,有11.1% (8/72)出现发热.所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均能短期内消失.随访2年,曲张静脉复发率为13.9% (10/72),63.9% (46/72)有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远期再出血率为11.1% (8/72),有1.4%(1/72)出现食管狭窄.死亡率为11.1% (8/72),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者.结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硬化序贯治疗具有急诊止血率高、曲张静脉消失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早期及远期疗效较好.
作者:陆兆炯;刘福建;贾秋红;关航;石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以及60例癌旁肺组织中Survivin 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7.75%(55/80),在NSCLC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为41.6%(25/60),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在不同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转移和分期以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覃国亮;马广耀;冼磊;陈铭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在诊治输卵管间质部梗阻性不孕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SG)诊断为输卵管间质部梗阻的不孕症患者60例,共120条输卵管,宫腔镜检查后在腹腔镜直视下经宫腔镜行输卵管插管,注入美蓝液,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若为梗阻,则通过加压推注或插人金属导丝疏通输卵管.结果 HSG诊断输卵管间质部梗阻假阳性率为51.7%(62/120),治疗后再通率为65.5% (38/58),同时发现有子宫内膜息肉6例,宫腔粘连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盆腔粘连17例.结论 虽然疏通输卵管间质部梗阻的成功率低,但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林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东方民族普遍认为,女性的椭圆形脸是美丽、温柔和妩媚的象征.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呈现凹陷、萎缩、消瘦、皱纹形成、皮肤松弛等一系列面容老化,主要原因是人体面部脂肪组织量的不断下降或深层软组织结构松弛下垂,肌肉及其附着区结构进行性萎缩.要想重返青春,关键是要恢复面部体积.应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面部达到丰满塑形效果,移植后形态和质感与周围组织一致,受区手感自然,皱纹得到明显改善,年轻化得到平衡,是面部嫩肤术治疗领域的趋势.现就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面部美容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陈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在膝关节的韧带损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伤后不能自愈,若不及时进行修复,将会产生明显的关节不稳,继发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损伤退变,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从而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1].以往开放手术重建前交叉韧带已经基本被关节镜手术取代,膝关节镜下行重建前交叉韧带可完全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疗效满意[2].目前采用的自体重建材料主要有中1/3髌韧带、双股半腱肌腱半膜肌腱两种,对两者的疗效说法不一.本文分别采用两种移植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比较分析两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辉贤;磨惠君;甘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导管灌注综合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39髋)成人早期NFHA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至患髋股骨头旋股内外动脉,灌注罂粟碱30 mg、尿激酶20~40万单位及低分子右旋糖酐60 ~80 mL,结合洛伐他汀、肠溶阿司匹林、丹参注射液及钙尔奇D等药物综合治疗.术后1周及1个月以同样的条件再次对患髋进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并行药物灌注治疗.并避免负重3个月,同时加强功能锻炼.结果 DSA检查见动脉主干闭塞5髋中,3髋再通;动脉分支闭塞9髋中,6髋再通;毛细血管闭塞6髋中,5髋股骨头内充盈缺损面积明显减小;静脉淤滞3髋,3髋血液回流加速;混合型16髋中,14髋血供明显改善.MRI检查见髋关节积液吸收好转23例,坏死骨基本吸收2例、部分吸收12例、新骨形成4例,无1例进展.术后随访3 ~41个月,失访7例,术后疼痛缓解占95.8% (23/24),疼痛消失占50.4%(13/24),髋关节屈伸、外旋、内旋、外展、内收活动度改善占96.5% (23/24),运动能自如行走者占61.2% (15/24),步行距离延长者占94.6% (18/24).本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发生2例血管痉挛,未发生夹层、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灌注综合治疗成人早期ANFH创伤小、并发症低,能有效地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DSA、MRI可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非常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惠本军;陈东民;朱蒙蒙;牛磊;杨春;蔡明诚;凌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云南白药联合桂林西瓜霜在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后创面处理的效果.方法 167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级)患者采用LEEP治疗,并随机分为术后未用药物促进宫颈愈组(对照组)83例和采用云南白药联合桂林西瓜霜喷剂喷洒宫颈局部组(观察组)84例.观察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排液量,宫颈创面感染及宫颈管狭窄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排液量、宫颈创面感染及宫颈管狭窄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云南白药联合西瓜霜能有效地减少LEEP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排液量、宫颈创面感染及宫颈管狭窄,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廖丽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手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手段.随着泌尿外科器械的不断发展,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也已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的基础上开展了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在我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作为PKRP组与同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黄芸新;杨玉群;黄文容;朱小婷;韦华清;张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方法治疗输精管结扎术后痛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输精管结扎术后痛性结节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13例,非手术治疗组14例,治疗后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组13例患者中,痊愈7例(53.85%),好转4例(30.77%),无效2例(15.38%);非手术治疗组14例患者中,痊愈7例(50%),好转4例(28.57%),无效3例(2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均为输精管结扎术后痛性结节的有效方法,两者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更有效地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邓赤;赖以光;李汉福;刘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滤器置放在预防与治疗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UEDVT)中的效果.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该院11例导管相关性U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行彩超及静脉造影确诊.应用抗凝、放置上腔静脉滤器防止肺栓塞、置管溶栓等治疗.结果 本组11例UEDVT患者均拔管成功,术后均未发生急性肺栓塞,随访2年,1例死于原发肿瘤,其他10例均无栓塞后综合征、滤器相关性并发症等发生,疗效满意.结论 对导管相关性UEDVT患者,只要掌握滤器置放指征、手术技巧、器材选择等,能够有效防止急性肺栓塞,避免严重手术并发症.
作者:易小宇;余雷;刘智勇;覃汉德;冯智博;张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是指不合并主动脉夹层,而单独出现的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夹层.SISMAD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管疾病,发病率低,国内外报道病例较少.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提高,报道明显增多,现复习相关文献,对SISMAD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左江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传统的二尖瓣置换手术通常采用胸部正中切口,锯开胸骨.随着二尖瓣手术技术的成熟,追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减少医疗费用等微创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从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采用右胸小切口不阻断升主动脉和腔静脉在心脏跳动下完成二尖瓣置换手术11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顾超琼;温昭科;邓福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连续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全麻插管组(A组)和连续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40例,观察不同麻醉方法下小儿在切皮前、切皮时、气腹时、气腹后20 min、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同时记录患儿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入PACU滞留的时间.结果 与切皮前相比,切皮时、气腹时、气腹后20 min的MAP和HR波动幅度A组较B组大(P<0.05),术后A组较B组在PACU滞留的时间长,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术后躁动发生明显增加(P<0.05).结论 连续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而平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
作者:陈淼岚;周瑞仁;唐小曼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