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冰;陈巧玲
我院从2009 年12月至2011年10月对67例血透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现总结分析其声像图及彩色血流频谱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周丽冰;陈巧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治疗术(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中,78例采用MCT联合TACE治疗为观察组,其中的42例TACE术后1周联合MCT治疗为观察A组,36例术后2周联合MCT治疗为B组;28例单纯采用TACE治疗为对照组.用SPSS13.0软件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A组和B组间术后1个月肝癌病灶碘油沉积率和AFP下降率,以及一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①术后1个月AFP降幅良好率观察组为71.8%,对照组为42.9%;碘油沉积良好率观察组为75.6%,对照组为46.4%;1年生存率观察组为52.6%,对照组为25.9%,两组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中术后1个月观察:AFP降幅良好率A组为83.3%,B组为58.3%;碘油沉积良好率A组为85.7%,B组为63.9%;1年生存率A组为64.3%,B组为38.9%,A组优于B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CT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优于单独TACE治疗;TACE术后1周内行MCT治疗,能更有效地形成碘油沉积和降低AFP、提高生存率.TACE术后尽早联合MCT对控制肿瘤、提高生存率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程昌盛;汤伟光;王春清;钟卓桦;吴玉凤;黄献球;吴燕;覃祖云;韦建良;牛广林;李绍东;李俊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不同人工流产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自愿行人工流产病人538例分为五组,A组: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B组:单纯吸入笑气镇痛;C组:单纯静脉注射丙泊酚镇痛;D组:宫颈局部注射利多卡因联合静脉注射地西泮镇痛;E组:静脉注射地西泮联合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镇痛,对比分析每组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与A组比较,其他四组镇痛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松弛效果比较,B、C、D、E四组满意率明显增高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以A组高,与C、D、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各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以E组少,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C组高,与其他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联合静脉注射地西泮是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罗红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F18-F20膀胱镜鞘加输尿管镜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 经改良的F18-F20膀胱镜鞘置入输尿管镜,采用气压弹道(或钬激光)将结石击碎,直视下用取石钳通过改良的膀胱镜鞘取出较大的结石碎块,再采用Ellick冲洗器将碎石吸尽.结果 33例膀胱结石,直径0.8~2.5 cm,平均1.3枚.一次性碎石成功率100%,手术时间15~60 min,平均30 min.无尿道损伤,无膀胱出血、穿孔、破裂,术后无膀胱、尿道感染.结论 经改良膀胱镜鞘加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2.5 cm的膀胱结石具有微创、安全、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蔡晓东;周晓明;卢奕进;游志远;顾思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力碎石钳联合电切术一期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 采用大力碎石钳联合电切术一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35例.结果 34例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2±23)min,无结石残留.1例术中膀胱碎石后膀胱穿孔,结石顺利取出,一周后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随访6个月,并发尿道狭窄2例.结论 大力碎石加前列腺电切术钳一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效果满意,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作者:赵和庆;张成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观察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对老年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拔管期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D1、D2和SF三组,手术结束前15 min,D1组和D2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和0.15 mg/kg,SF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在围拔管期,观察血压、心率、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拔管后疼痛、躁动评分、需要再次镇痛的例数、不良反应和动脉血气分析等.结果 三组患者在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烦躁评分、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D1组相比,SF组患者拔管后SpO2明显降低(P<0.05),三组拔管后PaO2、PaCO2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地佐辛抑制老年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拔管期的不良反应效果显著,呼吸抑制及过度镇静的风险小.
作者:卢丽雅;岑燕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新型泡沫硬化疗法对静脉曲张术后残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新型泡沫硬化剂聚桂醇对20例(25条肢体)静脉曲张术后残留曲张静脉病人进行注射硬化治疗.结果 25条肢体均成功注射,平均每条肢体应用4~6 mL泡沫硬化剂.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个月,全部病人术后残留的畸形静脉消失,且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注射新型泡沫硬化剂是一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残留简单易行有效的方法,病人痛苦小,治疗周期短,可重复应用,应作为静脉曲张术后残留病人的首选办法.
作者:张云峰;管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效果.方法 对25例腹股沟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取腹股沟区斜切口,探查腹腔,2例行坏死大网膜切除,15例肠管绞窄经松解后血运恢复;处理疝囊后行无张力疝修补.结果 本组25例全部治愈,无术后感染发生,7例伤口疼痛需予止痛药处理,阴囊肿胀3例,经局部处理后均治愈,随访4~29 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安全、效果好.
作者:桂小龙;陆云飞;张海添;覃新干;黄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电子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吹张加注药治疗慢性渗出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对病程在3个月以上,并经过多种方法治疗无效的36例共54耳的慢性渗出性中耳炎病人,行电子鼻咽喉镜下咽鼓管注药.结果 咽鼓管注药后显效18耳(33.33%),好转27耳(50.00%),无效9耳(16.67%),总有效率为83.33%;注药后一过性眩晕4例、失眠4例,常规处理后治愈.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下咽鼓管吹张加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古道健;陈爽;梁冬泳;温守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系属外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的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为具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小儿及老年人,占颅内血肿的10%,占硬膜下血肿的25%.本病头伤轻微,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容易误诊[1].而高龄老年人因年老体弱、耐受力差,故在治疗上有其特殊性.我科在2006年至2011年期间,收治了36例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通过使用改良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启荣;梁建平;谢伟星;周庆;韦可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食管癌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左侧卧位行胸腔镜下胸段食管的游离及周围淋巴结的清扫,然后改平卧位,腹腔镜下胃游离及淋巴结清扫,剑突下小切口完成管状胃的制作,再将管状胃从食管床拉至颈部与颈段食管吻合.结果 总手术时间270~400 min,平均338 min;术中无大出血,总出血量100~600 mL,平均270 mL.共清扫淋巴结185枚,平均每例7.4枚;术后住院8~20 d,平均10.3 d.1例因奇静脉破裂中转开胸.术后并发症:1例因吻合口漏伴胸腔感染死亡,胃排空障碍 1例,乳糜胸1例,声音嘶哑2例.结论 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作者:戴佳鸿;张源源;吕强声;程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波照射治疗对以腋横纹为切口的皮瓣法腋臭切除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来院就诊的80例门诊腋臭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均行腋横纹皮瓣法腋臭切除术.实验组术后3 d开始微波照射术区,每日两次,共3 d;对照组术后用常规的方法治疗.统计各组愈合时间及术口Ⅰ期愈合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实验组愈合时间平均为7.1 d,切口Ⅰ期愈合率95.0%;对照组愈合时间平均为10.8 d,Ⅰ期愈合率7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微波对腋横纹皮瓣法腋臭术后患者的术口进行创面照射,可促进腋部术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是腋臭患者术后有益的辅助手段.
作者:朱格非;麦慧;戴新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胃宁颗粒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80例胃癌不能行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胃宁颗粒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纯化疗,3个疗程后进行中医药整体性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毒副反应等评估.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各主要症状均比治疗前有改善(P<0.05),对嗳气、纳差、乏力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体瘤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52.5%,对照组25.0%,两者有显著差别(P<0.05).生存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疼痛、总体健康,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还在恶心呕吐、食欲丧失、腹泻方面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毒副反应,治疗组Ⅲ级及以上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无其他安全指标出现明显异常.结论 胃宁颗粒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可以改善患者主要中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未发现与其相关的不良反应,是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鑫;李璇;梁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机械通气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抢救危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而机械通气的患者首先要建立人工气道,即将导管经鼻或经口插入气管及经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由于气管切开术创伤大,且术后可能发生气管狭窄,给再次建立人工气道者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原则上应尽量避免气管切开.而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微创技术操作,对气管黏膜创伤小,是建立人工气道常用的方法.人工气道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和保持气道通畅,以及维持适当的肺泡通气功能、氧合作用、气体交换功能.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界同行在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气管插管人工气道的管理综述如下.
作者:蒋芝英;陈向芬;莫莉;范科慧;韦小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将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1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72例,干预组68例,分别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行动静脉内瘘术的病人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缩短内瘘的成熟时间,降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龚秋萍;张燕燕;李新萍;周萍;周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重症脑室出血采用微创铸型侧与非铸型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侧脑室穿刺引流与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脑室出血患者194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非铸型侧脑室穿刺引流术(A组)、非铸型侧脑室穿刺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B组)、铸型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C组),观察三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微创穿刺脑室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脑室出血,脑室积血清除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铸型侧对比非铸型脑室穿刺,脑室积血清除时间明显缩短(P<0.05),亦明显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病残率.结论 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铸型侧脑室穿刺疗效比非铸型侧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廷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腹腔镜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手术室的护理措施也相应地随之扩展.本文就腹腔镜手术的护理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蓝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和比较内镜下注射5%鱼肝油酸钠及聚桂醇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对确诊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并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的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5%鱼肝油酸钠者27例,使用聚桂醇者51例.结果 5%鱼肝油酸钠组有效16例,显效8例,总有效24例,占88.9%,术后不良反应20例,发生率为74.1%;聚桂醇组有效21例,显效26例,总有效47例,占92.2%.术后不良反应26例,发生率为51.0%.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聚桂醇和5%鱼肝油酸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相当,但聚桂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唐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尿路结石72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28例,其中男409例,女319例,年龄小于39岁者397例,大于40岁者330例,2岁患儿1例.
作者:张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居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和第五位,其中肝脏的转移是大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大肠癌肝转移的机制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的研究表明,肿瘤的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过程.近年来,关于肿瘤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已经成为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大肠癌肝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