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不停跳下生物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冯旭;何巍;郑宝石;谢晓勇;石俊杰;吴熙明

关键词: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生物瓣膜置换, 瓣膜疾病
摘要:目的 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生物瓣膜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42 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接受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生物瓣置换术,其中心功能分级(NYHA )Ⅰ级15例,Ⅱ~Ⅲ级190例,Ⅳ级37例;心胸比例0.6~0.7者138例,0.5~0.6者55例,≥0.7者49例;合并心房颤动185例,合并糖尿病2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32例.行二尖瓣置换146例,其中三尖瓣成形36例;主动脉置换术22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置换49例;再次瓣膜置换25例.术后病人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结果 本组病人住院期间死亡10例,死亡率为4%(10/242),术后心率过缓3例,并发呼吸道感染10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肾功能不全3例.术后随访190例,死亡5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175例,Ⅲ级10例.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施行生物瓣膜置换效果良好,手术安全可行,尤其适用于重症瓣膜病变及巨大心脏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血管减压术与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伽玛刀(GKS)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0例PTN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行MVD治疗的23名,行GKS治疗的27名,对以上两组的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4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70个月不等.其中MVD组病人21例,GKS组病人25例.MVD组与GKS组的疼痛缓解总体疗效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MVD组的治愈率高于GK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VD组的总缓解率高于GKS组,但是尚不能说明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一月内和三月内的疼痛缓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VD组半年内、一年内以及末次随访疼痛缓解率均高于GKS组,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VD组复发率(4.8%)低于GKS组(16.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7).结论 MVD及GKS均能缓解PTN.MVD的临床疗效和近期疼痛缓解率均高于GKS,可作为多数患者治疗PTN的首选.同时,对于基础情况差的高龄患者以及不能耐受手术或全麻的患者,GKS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朱留鑫;秦坤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和处理对策

    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外科的广泛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已成为治疗肾结石的主流术式,其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预后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1].然而,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尤其迟发严重大出血是严重并发症,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均有可能导致患者肾脏的切除,甚至危及生命.我院于2007年4月至2012年1月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迟发大出血5例,经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提出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黄芸新;黄文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67%,优于对照组的63.64%(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能同时发现和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复位好、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曾业龙;陈东;张文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内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研究进展

    肝移植术后的胆道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在早期的报道中,其发生率高达50%,引起的死亡率达到25%~30%.随着器官选择、保存和胆道标准化重建技术的提高,胆道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但仍存在一定的发生率,目前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25%.主要包括胆管狭窄、胆漏、铸型、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致死率达到10%.

    作者:胡榜利;杨光;韦潇湘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脊柱脊髓损伤的院前救治与护理

    人体脊椎受到外界不同因素或外力的作用,引起组织或解剖上的破坏并出现局部症状或全身反应,常表现为脊柱骨折、脱位等,严重的脊椎骨折、脱位可使脊神经受压、挫裂或横贯伤,造成部分或高位截瘫,甚至死亡的危险.因此,对疑有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在正确判断伤情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现场救护,确保搬运方法正确,避免救护和转送不当造成脊髓继发性损伤,减少截瘫和死亡发生率.

    作者:农丽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食管良恶性狭窄临床上多见,多数患者为晚期食管癌失去手术机会或术后吻合口复发、食管梗阻或食管/气管瘘等.因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难、呕吐,严重者影响食物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存率[1].本文收集我院45例食管良恶性狭窄行覆膜内支架治疗并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的资料,总结探讨术后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作者:蒋芝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用于老年人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麻醉效果.方法 拟行ERCP术的老年患者4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组(E组)和恒速输注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记录术中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Narcotrend指数(NI),并记录术中体动、呛咳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2时MAP和HR均低于T1,但E组下降的幅度比P组小,且在T2、T3、T4、T5时无明显变化;P组诱导后各时间点的RR和SpO2均低于诱导前,且低于同时间点的E组;两组患者的麻醉和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E组体动或呛咳和SpO2<9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 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麻醉用于老年患者ERCP术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周声汉;全守波;谢建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心脏不停跳下生物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生物瓣膜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42 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接受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生物瓣置换术,其中心功能分级(NYHA )Ⅰ级15例,Ⅱ~Ⅲ级190例,Ⅳ级37例;心胸比例0.6~0.7者138例,0.5~0.6者55例,≥0.7者49例;合并心房颤动185例,合并糖尿病2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32例.行二尖瓣置换146例,其中三尖瓣成形36例;主动脉置换术22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置换49例;再次瓣膜置换25例.术后病人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结果 本组病人住院期间死亡10例,死亡率为4%(10/242),术后心率过缓3例,并发呼吸道感染10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肾功能不全3例.术后随访190例,死亡5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175例,Ⅲ级10例.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施行生物瓣膜置换效果良好,手术安全可行,尤其适用于重症瓣膜病变及巨大心脏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冯旭;何巍;郑宝石;谢晓勇;石俊杰;吴熙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皮肾镜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研究进展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及较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本文对MPCNL的发展及通过经皮肾镜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毕革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治疗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分析

    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威胁,病死率达40%以上,而且生存者在一年内将再次出血,再出血率高达70%[1].临床治疗一般选择套扎、组织胶栓塞、硬化剂注射治疗、血管活性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其中胃静脉曲张较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危险性更大,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临床医生一般使用组织胶紧急止血,但并发症较多,费用昂贵,基层医院病人经济能力有限,往往放弃治疗或要求一次治疗即可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王品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42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行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者,男27例,女15例,年龄64~85岁,体重43~78 kg,ASA分级Ⅰ~Ⅲ级.

    作者:赵亮阳;黄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支撑喉镜下联合鼻内镜手术切除声带良性病变的疗效观察

    支撑喉镜下联合鼻内镜实施声带显微手术,两镜联用能更有效发挥各器械的潜能,提高疗效.我科自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使用支撑喉镜下联合鼻内镜手术切除声带良性病变96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韦树春;吴长持;刘为纲;黄天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综合手术室护生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手术室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科室,也是工作任务繁重、难适应的场所,其工作环境、性质、节奏、护理技术操作与病房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其服务的对象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弱势群体,是一个全能科室.而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有关手术室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要求他们在有限的2~3周的学习时间内尽快熟悉手术室的工作环境及性质,掌握常见手术的基本配合方法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有些护生产生胆怯、恐惧心理.

    作者:韦敏玲;梁建华;张雪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胸腔镜下Nuss手术的麻醉与配合

    漏斗胸是指胸骨、肋软骨或部分肋骨向背侧凹陷形成船样或漏斗样畸形,发病率为0.1%~0.3%,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胸廓畸形[1].漏斗胸不仅仅是外观畸形,更重要的是凹陷的胸骨有可能压迫心脏和肺脏,从而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生长发育.漏斗胸患者胸廓畸形明显或已经影响心肺功能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这是治疗漏斗胸的惟一方法[1~3].传统的手术纠治方法包括胸骨抬举术或胸骨翻转术等,手术创伤较大、恢复较慢,部分患者畸形纠治不满意或容易复发.1998年,Nuss等[1]首先报道了胸腔镜下漏斗胸纠治手术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不切骨、手术时间短、瘢痕小等优点[3],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这种微创漏斗胸矫正术被称为Nuss手术,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漏斗胸的标准术式[4,5].

    作者:黄国勇;黄小彬;梁宁;李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2例报告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少的优点,倍受患者青睐.尽管理论上LM是微创手术,但对于子宫本身仍是高度侵入性的操作,切开包膜暴露肌瘤、取出肌瘤、缝合修复肌壁三步均有难度,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风险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abdominal resection of myoma,TARM)[1].现报告2011年我院产科收治的2例LM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病例,以探讨LM导致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

    作者:徐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留置尿管血尿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病人排尿困难,需留置尿管来引流尿液.而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并伴有各种基础病,免疫力低下,长期留置尿管出现多种并发症的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在插管和留置过程中出现血尿,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我科2008年至2011年应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或留置,有15例出现肉眼血尿,现将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陆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瘘的诊断和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十二指肠瘘(duodenal fistula)是临床上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分内瘘和外瘘,外瘘又可分为残端瘘和侧壁瘘,可引发机体全身和局部病理生理紊乱.目前对于该病还没有很好的诊治手段,其病死率在目前仍高达25%以上[1].十二指肠瘘的原因包括医源性、创伤性和合并其他疾病,其中医源性约占80%,其次是创伤约占10%,其他较少见的原因为肿瘤、结核、克罗恩病及放射性等病理因素.

    作者:林荣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附42例报告)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共49个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个动脉瘤中100%栓塞39个,95%栓塞 6个,90%栓塞3个,失败1个.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脑栓塞1例.42例随访2~8个月无复发.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治疗创伤小,效果好,术中出现并发症也可当即处理,效果满意.

    作者:龙飞;秦坤明;冯大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GC-803的细胞周期分布及侵袭能力之比较研究

    目的 体外培养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GC-803,并比较两种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及侵袭能力.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两株细胞的周期分布情况;采用涂有Matrigel胶的Transwell小室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GC-803进行体外侵袭实验,通过检测穿过小室的相对细胞数量比较两株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SGC-7901在G0/G1期、S期、G2/M期的分布百分比分别为(63.74±3.40)%、(30.23±2.70)%、(6.03±0.70)%;MGC-803在G0/G1期、S期、G2/M期的分布百分比分别为(62.94±6.13)%、(28.67±7.76)%、(8.39±1.69)%,两胃癌细胞株对应的周期时相分布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SGC-7901和MGC-803穿过涂抹有Matrigel胶的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分别为65.67±6.03和94.5±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C-803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强于SGC-7901,而两株细胞在对应的周期时相分布情况则无明显差异.

    作者:马鹏飞;陈俊强;刘金禄;王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输尿管梗阻的急诊腔内微创手术处理

    目的 探讨输尿管梗阻的急诊微创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输尿管镜对279例输尿管梗阻患者行腔内置入双J管内引流,对其中152例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行一期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结果 术后患者均解除了梗阻,肾包膜下积液经内引流后得到了控制,肾功能不全患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急诊腔内手术留置双J管内引流,输尿管镜直视下碎石,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微创等优点,是解除输尿管梗阻首选的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熊升远;阮同德;张京东;徐英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