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临床评价

蒙如庆;覃勋;韦喆;牙秋艳

关键词:B超引导, 肾疾病, 活组织检查, 切割
摘要: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对肾脏疾病患者进行经皮肾组织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阿洛卡1400黑白超声仪、穿刺探头、自动活检枪及组织切割针对肾下极进行穿刺,穿刺组织分别送光镜、电镜及免疫学检查.结果 49例患者利用组织切割针进行肾穿刺,取出肾组织96条,光镜共检出1 700个肾小球送病理学检查,检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0例,IgA肾病8例,膜性肾病8例,肾小球轻微病变7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5例,急性间质性肾炎4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3例,乙型肝炎相关肾炎3例,肾小球球性硬化1例.结论 经皮肾穿刺活检,对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疾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60例分析

    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7年2月应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76 岁,平均43岁.单发肾结石16例,其中并发肾积脓1例;多发肾结石20例;肾铸型结石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6例,其中合并肾积脓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结石2例.

    作者:彭新庆;阮贤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管内覆膜支架移植物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附4例报告)

    主动脉夹层是常见的侵及主动脉的致命急症,其发病率是破裂主动脉瘤的2倍.主动脉夹层也可隐匿发生,发病年龄在60~70岁,男性更易罹患,高血压是常见的诱发因素.近年来介入放射学治疗主动脉夹层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我院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血管内覆膜支架移植物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巩曰红;李洪福;刘少恒;裴维芳;张永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腹腔镜诊治陈旧性输卵管妊娠8例报告

    陈旧性输卵管妊娠指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长时间反复内出血所形成的盆腔血肿不消散,血肿机化,并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盆腔肿块[1].由于病程长,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我院2004年2月至2005年11月收治8例陈旧性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前均误诊为卵巢肿瘤,经行腹腔镜手术得以明确诊断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雪峰;江红;苏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ERCP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2例患者均进行ERCP和B超检查,部分患者做CT检查及胆汁超高倍显微镜检查;并将ERCP与B超、CT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RCP对结石的诊断正确率为97.7%,明显高于CT的71.4%和B超的61.6%;ERCP、B超和CT对胰头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3%、77.8%和88.9%,差异无显著性(P>0.05);ERCP对壶腹部癌和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正确率为95%,而CT和B超分别为55.6%和45%,差异有显著性(P<0.01);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炎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正确率为100%,而CT和B超分别为21.4%和11.1%,差异有显著性(P<0.01);17例胆汁超高倍显微镜检查中70.6%发现微胆石;而ERCP、B超和CT检查均未能发现微胆石.结论 ERCP可清晰地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周围及整个胰胆管形态,对胆道及壶腹部肿瘤、胆总管下段结石等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不明原因的胆管扩张,行ERCP时取胆汁做超高倍显微镜检查有助于微胆石的诊断.

    作者:李运泽;赵景松;覃秀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食管内支架治疗67例食管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和评价国产钛镍记忆合金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疾病的利弊,总结经验,提高疗效.方法 67例食管狭窄和食管瘘患者在胃镜直视下放置食管支架,对食管狭窄者先行探条扩张.结果 经治患者吞咽困难和呛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并发症有肿瘤生长再梗阻3例、肉芽生长再梗阻1例、食物堵塞1例、支架边缘蚀穿食管2例、支架脱落1例.结论 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狭窄和食管瘘具有很好的近期疗效,但应注意避免和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潘漩漩;刘立义;葛莲英;陈桂言;耿芳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腹腔镜技术是近20年来外科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1987年法国医师Mouret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手术迅速风靡全球.1990年腹腔镜技术首次应用于大肠良性疾病手术,1993年英国医生Guillon等[1]报道了59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Laparoscopic colorectal-carcinoma surgery,LCS)的初步经验,并证明了其技术上的可行性.随后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地得到拓展和深入.

    作者:刘圣文;陈建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辅治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0例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加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对鼻腔通气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有效率100%,一次性治愈率98%.鼻塞VAS评分从术前的(77±10.4)%提高到术后的(28±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患者在行鼻中隔矫正术的同时行下鼻甲射频消融术,不仅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且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正光;李冠环;温丽慧;吕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C臂X线定位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我院采用C臂X线定位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6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63例,其中男95例,女68例.年龄19~53 岁,平均37岁.肾结石13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4例.其中开放手术后复发性结石8例,合并肾积脓19例,合并肾功能不全37例.

    作者:陆华;廖志武;陈凤坤;万良;吴明文;叶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B超定位麦默通乳腺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附408例分析)

    乳腺肿块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临床常需要手术切除,但传统手术常常在乳房表面留下较明显疤痕,给患者造成遗憾.应用麦默通乳腺抽吸旋切系统对乳腺肿块进行切除,是我国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因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不影响乳房外观的特点而广受欢迎.我院是较早实施麦默通乳腺微创手术的医院之一,至今已经完成408例乳腺微创术,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丹;黄梅;童彩玲;杨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二氧化碳气腹对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随着腹腔镜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手术时间越来越长,操作越来越复杂.二氧化碳(CO2)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的研究也更深入和细致.

    作者:冯梅;蒋宗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12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124例临床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ERCP检查后,120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经内镜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结果 124例患者行ERCP检查后120例明确诊断,诊断正确率为96.77%;行EST并取石者120例,取石成功116例,成功率为96.67%.ES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结论 ERCP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EST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可靠方法.

    作者:柴玉萍;庞志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颅内动脉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7.2%,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个月死亡率达36%,严重致残率达18%[1].宽颈动脉瘤是动脉瘤栓塞治疗的难点,单纯使用可脱弹簧圈栓塞的完全闭塞率很低[2].我科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应用Neuroform颅内专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2例,疗效良好,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卢桂花;林叶;张超元;肖绍文;罗昱;唐景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男性病人导尿方法的改进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治疗安全系数大、治疗效果可靠、成功率高的特点,为冠心病的治疗开辟了崭新的途径[1].由于经典介入治疗术需要穿刺股动脉,术后为了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常需卧床休息及术侧肢体制动,患者不习惯在床上平卧排尿,床上排尿困难导致尿潴留是病人常见并发症.

    作者:周丽珍;李旭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体会

    大肠广基息肉是临床常见病,内镜切除困难,腹腔镜切除术中难以判断病变位置.我们于2003年3月至2006年5月采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对16例大肠息肉患者实施手术,旨在探讨电子结肠镜在腹腔镜大肠息肉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牙韩清;黄顺荣;秦千子;冯泽荣;麦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麻醉探讨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较合适的麻醉方法.方法 将ASA Ⅰ~Ⅱ级肾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Ⅰ组)、椎管内麻醉组(Ⅱ组),每组40例,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及手术15 min、30 min、1 h、2 h、术毕时的生命体征、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及麻醉费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各时点心率(HR)、动脉压(SBP、DBP)、手术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在麻醉及俯卧位后脉搏氧饱和度(SpO2)有所下降,与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术中各时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费用Ⅰ组较Ⅱ组高,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管内麻醉用于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具有麻醉效果切实安全、操作简单、费用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远国;李洪;曾军;胡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观察与护理

    过去的胸腔闭式引流是多采用带侧孔的橡胶管治疗,其管腔较粗、质地较硬,需切开皮肤,出血量多,术后病人疼痛明显,治疗费用高,易并发感染,并发症多[1].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对36例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病人,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来治疗胸腔积液,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邓群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老年人反复发病而多次住院,血管很难穿刺.如何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尽量做到无痛、微痛,避免对血管机械性、化学性损伤,使静脉穿刺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方向发展,一直是护理同仁研究的课题.现就我院老年病人静脉穿刺失败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刘文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常因失血休克危及生命,死亡率约为10%[1].很多患者初诊时出血原因及部位难以确定,内科及内窥镜治疗很难达到有效止血,传统的外科手术对很多患者来说虽然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但对于出血原因和部位并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不但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风险性,术后的并发症也不少.

    作者:陆建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LASIK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对385例(761眼)LASIK术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进行记录、观察,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 术中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角膜瓣边缘出血、角膜瓣偏中心、角膜瓣下异物残留;术后并发症为角膜瓣皱褶、弥漫性层间角膜炎、屈光过矫、欠矫、屈光回退、眩光和干眼症.结论 LASIK手术治疗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其并发症应予以重视.提高手术技巧、完善手术方案、熟练掌握机器性能和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彭燕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影响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腹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腹手术有许多优点,如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因而目前的妇科良性疾病广泛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但是有相当多的患者诉术后两侧季肋部及肩部疼痛,而且有时疼痛相当明显,甚至超过切口疼痛,成为腹腔镜手术后患者主要的不适.

    作者:莫兰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