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立哌唑与盐酸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涂哲明;邓小鹏;蔡德明;肖志彬;刘胜皇;刘波

关键词:阿立哌唑, 盐酸氯丙嗪, 精神分裂症
摘要:目的:评价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我院1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盐酸氯丙嗪治疗8周,采用PANSS和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结束时两组疗效相似,阿立哌唑组起效时间早于氯丙嗪组;且在治疗阴性症状方面,以阿立哌唑显著较好.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较盐酸氯丙嗪组少.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见效快、不良反应轻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延边地区精神病患者凶杀案鉴定对照分析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精神病人暴力犯罪是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并且往往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精神病人凶杀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31例精神病人杀人案与15例非精神病人杀人案鉴定资料进行对照分析,为正确判定被鉴定人责任能力提供依据.

    作者:武爱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长期住院精神障碍伴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精神障碍病人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及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的作用,使机体对躯体疾病的敏感度及反应降低,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住院中既要注意精神症状的护理,又要时刻观察患者的躯体状况的变化,通过细心观察和各种检查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递增,目前,尚无根治的有效方法,其病情控制除药物治疗外,还有赖于自身管理[1].

    作者:吕建玲;王素梅;苏爱冬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体育锻炼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实施开放式管理,将10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体育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体育组辅以6个月的体育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用阳性和阴性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并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进行一次实验室空腹血糖检测.结果:治疗后体育组PANSS各项评分均明显下降,NOSIE总分及消极因素分明显下降,而积极因素分明显上升,对照组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变化.血糖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辅以体育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肯定,对糖尿病预防有益处 .

    作者:吴金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9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以男性、文化程度较低、体力劳动者居多,与嗜烟及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社会功能受损明显;精神障碍以幻视、幻听、被害妄想及行为紊乱为主,临床表现多合并较多躯体疾病,以肝脏疾病较为多见.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宜早期戒酒治疗.

    作者:瞿铭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以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各30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阿立哌唑有效率93.33%,显效率86.67%.氯氮平有效率90.00%,显效率83.33%,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少于氯氮平.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侯英锋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威海市在乡复退军人精神疾病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掌握威海市在乡复退军人精神疾病患者的现状,为进一步做好复退军人精神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威海市在乡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应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及PSE、BPRS、SDSS、SAPS、SANS量表进行检查.结果:精神分裂症占首位,情感性精神障碍占第二位,患者的各量表分均显著增高,精神残疾发生率高.结论:应加强对复退军人精神病的防治.

    作者:邓炳烜;于建军;张红燕;任美芝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阿立哌唑与盐酸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我院1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盐酸氯丙嗪治疗8周,采用PANSS和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结束时两组疗效相似,阿立哌唑组起效时间早于氯丙嗪组;且在治疗阴性症状方面,以阿立哌唑显著较好.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较盐酸氯丙嗪组少.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见效快、不良反应轻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作者:涂哲明;邓小鹏;蔡德明;肖志彬;刘胜皇;刘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集体心理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80例恢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精神药物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对其中的90例进行集体心理治疗(治疗组),另90例为对照组的比较(对照组),采用BPRS、IPROS总分、DAS、SDS及SA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三个月时进行量表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三个月时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IPROS总分与干预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PRS总分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同时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亦均有明显减低,SAS及SDS标准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除BPRS总分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量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后各量表评分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集体心理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心理障碍,提高社会心理适应能力.

    作者:李秀芳;孙永菊;张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家庭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36例首次发作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经系统治疗出院后患者及家属进行为期半年的家庭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患者精神症状得到控制,日常社会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待人接物,克服困难能力有一定提高,服药依从性有效地提高,社会功能基本接近正常,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比出院时明显下降,由16.88±3.57降低至14.66±2.03(P《0.05).结论:家庭治疗能有效巩固首发分裂症患者疗效,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社会生活正常化.

    作者:文斌;陈水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假出院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假出院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的积极作用.方法: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4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假出院期间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按平均每年假出院天数的多与少分成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8例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为100%.但假出院天数多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假出院天数少的患者;而且其个人生活自理、家庭内活动、社会性退缩、职业和工作等单项缺陷发生率明显较低.结论:增加患者接触社会时间,进行家庭治疗和康复,可以减轻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

    作者:余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1例器质性精神障碍合并右侧颞顶叶出血昏迷患者的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 psychosis)是指各种脑器质性精神病、躯体疾病和中毒引起的可逆性或不可逆性脑功能损害时所致的精神障碍.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即症状性精神病)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即中毒性精神障碍).脑出血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为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

    作者:钱应菊;李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288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躯体损害.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住院的288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中男性占98.26%,该类病人主要精神症状为妄想、幻觉、伤人损物、智能障碍,主要的神经系统症状有震颤、周围神经炎、共济失调、癫痫样发作,脑电图异常率为29.1%,21.88%伴发各种躯体疾病,本病复发率为82.83%.结论:慢性酒精中毒造成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躯体损害,应关注本病的防治.

    作者:张秀贞;王爱荣;刘文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福利院临终老人的临终护理

    目的:探讨为福利院临终老人实施临终护理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选择41位临终老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人,研究组23人.对照组采用基本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临终护理方法:①提供佳的居住环境;②注重舒适的护理;③注重心理护理;④家庭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两组老人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身心状况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老人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老人(P《0.01).结论:为福利院临终老人实施临终护理,改善了临终者的身心状况,提高了临终者的生存质量,为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深入实施临终护理提供了理论及事实依据.

    作者:夏春红;张新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精神分裂症病人院外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复发率高.部分病人在反复发作后会导致精神衰退.因此,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经过急性期的治疗,精神症状基本消除出院后,必须继续院外治疗,才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康复质量,使病人重返社会生活;院外治疗既可锻炼病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又可避免因长期住院与社会隔绝而导致的衰退现象发生.因此,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院外康复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左红英;肖亚利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研究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喹硫平与利培酮进行对照研究,采用PANSS、BPRS、TESS量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周进行评分.结果: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有确切疗效.喹硫平有效率72.65%,显效率60.41%,利培酮有效率75.08%,显效率65.2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喹硫平组较利培酮组不良反应轻微,尤其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方面,喹硫平组几乎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结论:喹硫平是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好、安全、不良反应少,病人易耐受的药物.

    作者:李春娟;李文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门诊精神病患者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门诊精神病患者使用抗精神障碍药物现状.方法:根据我院门诊登记本记录的数据,按一般方法进行统计.结果:单一用药为81.23%,两药合用为17.08%,三药合用为1.69%.单一用药中利培酮比例高,达26.14%,两药联用中氯氮平37.64%居首,三药联用中,仍为氯氮平,比例达57.69%.抗抑郁药氟西汀13.38%的总处方量排在第一位.结论:新型、不良反应小的抗精神障碍药物,正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临床医生选用氯氮平的比例仍相当高,说明临床医生对于用药原则和躯体情况缺乏足够认识.

    作者:邵全明;黄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应用.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用药剂量上,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运用VBFB-3000型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患儿,8~10次为一疗程,1次/天,每次40分钟左右,于治疗前后采用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评定行为水平、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Achenbach 量表多动因子分评定显示,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降分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不明显,对照组多为轻度,部分患儿难以耐受;治疗组共进行286次反馈,其中,肌电+皮温87次,肌电+皮温+脑电199次.结论:生物反馈技术是儿童抽动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

    作者:赵勇;杨文;胡巍;鲁小波;苏全武;高猷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安乐片治疗神经症30例临床观察

    神经症是一组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躯体化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1].

    作者:张钰成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奎硫平和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比较研究

    目的:以氯丙嗪为对照,探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奎硫平和氯丙嗪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 周后的疗效相当(P>0.05);奎硫平组和氯丙嗪组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氯丙嗪较奎硫平组引起肌强直震颤,扭转痉挛,静坐不能等椎体外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引起胆碱能系统不良:口干、视物模糊、便秘、鼻塞发生率高(P<0.05);奎硫平对血糖、体重影响较氯丙嗪小(P<0.05).结论:奎硫平和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小.

    作者:梅安昌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干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内分泌改变的发生均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但表现有异同.两种物药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有利于提高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作者:唐春光;王任昌 刊期: 2007年第17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