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

张桦

关键词:早期异位妊娠, 保守治疗, 内出血, 腹腔内,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生命指征, 盆腔包块, 经验总结, 经产妇女, 患者年龄, 宫内妊娠, 给药途径, 标准, 氨甲喋呤, 移动性, 局限性, 出血少, 浊音, 运用
摘要:运用氨甲喋呤(MTX)对早期异位妊娠患者用不同的给药途径进行观察,现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8~41岁,其中经产妇女35人。入选标准:①停经<70天,查尿hCG均为阳性,腹痛轻,患侧可有局限性压痛;②B超探查除外宫内妊娠,盆腔包块≤4 cm;③生命指征平稳,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腹腔内出血少,B超显示腹腔内出血不超过200 ml。按此标准共收入66例,随机分为三组。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青年大肠癌87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且其症状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值得注意。今对我院1987年1月至1998年12月住院确诊的年龄≤30岁大肠癌患者87例与同期住院的非青年大肠癌中随机抽取的6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7例中男54例,女33例,年龄17~30岁,平均27.6岁,发病率11.1%(87/786);对照组60例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2~71岁,平均60.2岁。

    作者:唐绍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卡托普利与尼群地平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病的体会

    在众多的抗高血压药物中,目前大部分单一药物治疗,不能达到抗高血压药的要求,笔者采用卡托普利与尼群地平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病38例,收到满意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全部病例来自本院门诊患者,按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诊断及分期标准,随机选择1997年1月~1999年12月符合标准的Ⅰ、Ⅱ、Ⅲ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停用一切对高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口服卡托普利12.5 mg,每日3次,1周后对舒张压≥100 mmHg者改为25 mg,每日3次,2周后舒张压仍≥100 mmHg者列入治疗组。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为59.2岁,病程2~16年;高血压分期:Ⅰ期8例,Ⅱ期14例,Ⅲ期16例。

    作者:张金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800名4~6岁儿童视力发育情况调查

    为了解幼儿园4~6岁儿童视力发育现状,于1998年5月,由市南区妇幼保健院对800名4~6岁幼儿园儿童,进行了视力和眼疾调查。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青岛市南区3所幼儿园中4~6岁智力正常、体格健康的儿童800名。其中男428名,女372名,共1600眼。

    作者:王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纳洛酮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眩晕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作为一种吗啡类药物中毒的特效急救药,随着在临床中的不断推广应用,发现其对眩晕症有明显的疗效,现将我们在1996年12月至2000年7月对81例脑动脉硬化症眩晕的患者应用纳洛酮与右旋糖酐40葡萄糖治疗其眩晕,比较两药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何伟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多针全方位冷冻治疗中晚期肝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预后差,自然生存期仅3~6个月,临床所见多为中晚期肝癌,多数已不能切除。我院从1998年9月~2000年12月应用国产ApcAⅠ-3型冷冻治癌机为中晚期肝癌多针全方位冷冻并实施个体化冷冻方案,部分病例配合肝动脉插管区域化疗栓塞治疗共33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龙亚林;许萱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观察及护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出血性疾病,我科自1994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ITP2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桂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抗PPD-IgG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我所诊治的活动性肺结核465例、肺外结核32例、非结核58例、健康者20例的血清抗PPD-IgG水平进行检测,并对42例活动性肺结核的抗体水平进行追踪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赵亚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简称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所造成的一种病变[1]。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升高,主要症状是疼痛和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除根治性手术外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但根治性手术妇女有被阉割的感觉,且术后易出现绝经期的一系列症状,病人不易接受。目前EM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祛除内膜异位病灶,恢复盆腔内生殖器正常解剖结构、生育功能和防止复发。选择治疗的方法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病情如病变的范围、部位、大体及镜下形态做到个体化。现将目前的治疗方法作如下综述。

    作者:林秀玲;龙凤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低血钾心电图改变的研究进展

    钾是人体内重要的电解质之一,它对心电及机械活动均可产生重要影响,正常人血K++ 3.5~5.5mmol/L[1]。临床上许多疾病均可导致钾的失衡,尤其是低血钾,可引起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常见为ST段下降,T波低平、双向、倒置,U波增高,TU融合,Q-T延长及各种异位心律等。现综述如下。

    作者:岑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冷光源照射治疗化疗期间口腔感染的护理

    1999年6月~2000年3月,我科利用微型冷光源进行局部照射治疗化疗致口腔感染35例,给予周全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其中白血病25例,淋巴瘤8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年龄17~73岁,男18例,女17例,均在化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感染。根据口腔感染的分度[1],分为Ⅰ~Ⅳ度,Ⅰ度口腔粘膜出现红斑、疼痛;Ⅱ度粘膜红斑、溃疡,但患者能进食;Ⅲ度出现溃疡,患者能进流质饮食;Ⅳ度出现溃疡,患者不能进食。本文35例中Ⅰ度20例,Ⅱ度5例,Ⅲ度7例,Ⅳ度3例。

    作者:甘宇;周肖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术前即刻稀释性自体输血法的临床应用

    术前即刻稀释性自体输血法(hemodilution autotransfusion,HAT)是自体输血的方法之一,为一种较新的输血技术。使用血液稀释技术是减少手术期间输注异体血的重要途径。该方法不仅可以减少输异体血的数量,在临床某些状态下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显示出血流动力和微循环方面的优越性[1]。因此,临床上根据手术的方式,术前对失血量的估计,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手术病人中应用该方法已日趋广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作者:黄文;李莲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迟发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126例临床分析

    1988年2月至1998年2月,我们收治了颅脑外伤所致的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DH)126例,经临床及CT监测得到了及时的发现和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90例,女36例,年龄5~72岁,平均28.2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5分80例(63.5%),9~12分18例(14.3%),6~8分15例(11.9%),3~5分13例(10.3%)。外伤受力部位:额颞部40例,颞部21例,枕部20例,合并颅骨骨折95例(75.4%)。

    作者:冯伟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鼻咽癌端粒酶活性研究进展

    多年以来,许多学者一直认为,癌症是在细胞凋亡调节机制的控制之下。但近年研究发现有可能改变这一观点,即细胞凋亡主要是受到细胞染色体两端的重复序列端粒长度的控制,而这个端粒是由端粒酶调控的。因此,端粒、端粒酶与肿瘤有密切相关性,并有学者[1]提出利用抑制端粒酶治疗肿瘤,端粒酶已成为当今肿瘤防治领域受重视的新靶点之一。本文将就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功能、活性调节以及影响鼻咽癌端粒酶活性调节因素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甲信;阮展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临床观察及护理

    我们在1998年10月至2000年4月,采用中药活血散煎剂进行湿热敷血管治疗静脉炎,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1998年10月至2000年4月在我院住院接受输液治疗而发生静脉炎的病人共56例,年龄19~75岁。脉管炎、皮肤病除外。1.2 治疗方法将5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8例。实验组:丹参15g、槐花20g、蒲公英20g、川芎15g、莪术12g、三棱12g、紫草15g、牛膝12g。用上述中药一剂同两块小毛巾煎熬10~20min,待温度适宜后,取出小毛巾,将小毛巾拧至半干湿行湿热敷,热敷时保持一定温度,冷却后再加热,每日3次。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每日3次。皮肤破溃者,按常规换药。

    作者:薛焕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进展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含多价抗体的生物制品,主要成分为IgG,IgA及IgM极少。IVIG自70年代末问世以来,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效果满意。本文将IVIG在儿科临床应用现状介绍如下。

    作者:甘钦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观察(附43例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全身多系统损害的急性传染病,可由散发和流行引发病,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常易造成误诊,现将1997~2000年于我科确诊为IM的43例分析如下。

    作者:潘敏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

    运用氨甲喋呤(MTX)对早期异位妊娠患者用不同的给药途径进行观察,现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8~41岁,其中经产妇女35人。入选标准:①停经<70天,查尿hCG均为阳性,腹痛轻,患侧可有局限性压痛;②B超探查除外宫内妊娠,盆腔包块≤4 cm;③生命指征平稳,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腹腔内出血少,B超显示腹腔内出血不超过200 ml。按此标准共收入66例,随机分为三组。

    作者:张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糖尿病性癫痫6例观察及护理

    糖尿病性癫痫临床上少见,现将我院1992~2000年收治的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50~78岁。3例有糖尿病史,病程1.5~9年,合并糖尿病性肾病1例,高血压1例,周围神经病变1例。6例均无癫痫病史。1.2 癫痫发作表现局限性发作4例,表现为上肢抽搐及意识障碍,口角流涎,眼球凝视,局部感觉异常;2例为大发作,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双眼上翻。

    作者:姚冬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骨碱性磷酸酶测定指导佝偻病维生素D治疗的探讨

    使用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分普通治疗和大剂量突击治疗,剂量、疗程、疗效常依据患儿的症状、骨X线及血生化检查来予以判定。为探讨一种较简单且适应基层医院开展的方法,我们对110例婴幼儿佝偻病进行了骨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并同时进行骨X线观察,用来指导维生素D治疗,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华;滕焕昭;任萍;李坤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内镜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体会

    我院1997年1月至2000年11月应用Olympus D20型机治疗消化道息肉,疗效显著,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余德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