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佶;葛斌;孙永和
目的:探讨RapidArc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VMAT)行全骨髓照射(TMI)的可行性及其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8例已行全身扫描的患者,照射靶区包括除前臂和手以外的全身骨髓,采用Eclipse 10.0计划系统自动勾画模块进行靶区勾画并外放3 mm生成PTV,处方剂量为12 Gy/10 F,采用单弧多中心衔接的方法设计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治疗计划的剂量验证采用ArcCHECK验证系统,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和分析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并评估治疗计划的总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通过分析各部位剂量验证的通过率评估其临床实施的安全性及准确性。结果:容积旋转调强全骨髓照射计划的靶区平均Dmean、Dmax分别为12.85 Gy和14.85 Gy,平均D1、D99分别为11.25 Gy和13.77 Gy,除脑、眼球、口腔及腮腺等头颈部器官外,其他器官Dmean均<6 Gy,平均机器跳数和计划实施时间为2608 MU、30 min,头颈、胸腹及盆腔3部分的计划验证通过率分别为(98.9±1.9)%、(98.4±1.8)%及(97.4±2.1)%。结论:RapidArc技术能较好地实现全骨髓照射且实现射野间的无缝衔接,具有较高的射线利用率,可以应用于全骨髓的临床照射。
作者:解传滨;徐寿平;俞伟;曲宝林;鞠忠建;葛瑞刚;巩汉顺;徐伟;丛小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为建立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D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方法:通过检索国外文献和参考生产厂家相关信息,建立一套DDR性能测试和评价标准。结果:共检测17台DDR设备,其中国外设备7台,国内设备10台。每台DDR需要检测13项质量控制(QC)检测参数。能检测全部项目的国外设备5台(占71%)和国内设备6台(占60%),3个检测参数合格率较差,包括残影合格率为64.7%,响应均匀性合格率为76.5%和距离误差合格率为76.5%。结论:对所制定的13项检测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标准恰当,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生产厂商缺少设备的必要功能,使检测项目不全,应引起厂商足够的重视,尽快加以完善。
作者:王建超;尉可道;徐辉;岳保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利用医院信息平台优化医院检查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检查时间,提高医疗检查设备的整体利用率。方法:实现医院信息系统(HIS)与影像归档及传输系统(PACS)信息集成,开发一套医疗设备预约系统。医生在工作站通过该系统即可实时为患者预约检查项目,免去患者预约登记步骤。结果:医疗设备预约系统的成功应用不仅优化了医院检查流程,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检查时间,并使MR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35%。结论:利用医疗设备预约系统,节省了患者排队登记、等候检查的时间,提高了医院医疗设备利用率,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医院带来社会效益。
作者:曹晓均;杨秀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医用药品冷藏冰箱与商用冰箱温度波动、温度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医用冰箱与商用冰箱的温度差异。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将6个温度芯片分别放置在医用冰箱和商用冰箱的上、中、下部,每10 min采集1次数据,连续监测24 h,对6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用冰箱箱内温度始终保持2~6℃,箱内各点温度波动小,箱内温度均匀性、稳定性均优于商用冰箱;商用冰箱内温度为0.5~7℃,箱内出现低于2℃的频率为20.8%,其中出现0.5℃的比例达到8.3%,累计时间为2 h。结论:商用冰箱贮存试剂、标本和血液制品存在安全隐患。
作者:张瑶婵;刘孟黎;杨琛;戴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帕瑞昔布在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接受瑞芬太尼全身麻醉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接受帕瑞昔布镇痛)和对照组(接受等容量生理盐水),检测其术后疼痛、围术期炎性水平及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接受帕瑞昔布镇痛,拔管后各个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1,t=3.267, t=6.182,t=4.392,t=2.643;P<0.05);②镇痛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接受帕瑞昔布镇痛后的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③观察组接受帕瑞昔布镇痛,拔管前后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帕瑞昔布可以有效降低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受,稳定围术期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术后躁动。
作者:鲁鸿;刘桃;杨宇;婷婷;李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疗领域三维打印技术的应用现状,确定技术应用重点和趋势。方法:通过分析相关专利数据,研究中国医疗领域三维打印技术的应用情况。结果:我国医疗领域三维打印技术增长较快,发展较好,国内专利申请占据数量优势。主要技术研发者以国内申请人为主,重点应用产品领域分别为植入性假体、组织工程支架、组织器官、给药系统、辅助用具及手术策划6个方向。结论:我国医疗领域三维打印技术应用发展迅速,技术研发者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主,目前骨科和牙科是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
作者:寿晶晶;马克;陈燕;孙全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比利时麦迪公司生产的Hyp’air弥散残气通气肺功能检测仪肺功能检测系统由肺量计、气体分析仪及压力计等组成[1]。检测项目包括:通气功能和慢肺活量检查、流速容量环和时间肺活量检查、分钟大通气量检查、标准一口气法弥散检测和标准一口气法残气检测。该机的检测程序用于对定标的结果指示与分析,有助于故障的诊断。
作者:任继涛;刘海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Sysmex公司新推出的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液体液分析仪的主要性能进行初步评价,以证实其检测效果。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指南文件 EP15-A2、EP6-A2的要求对Sysmex XN-9000血液分析仪进行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和正确度进行验证,以Backman LH750比对结果作为评估依据,结果与厂商声明的性能或公认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结果:XN-9000血液分析仪测定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PLT)主要参数的批内变异系数(CV)%为0.11%~2.42%,批间CV%为0.12%~2.50%,线性相关性分析r为0.99991~0.99999,携带污染率为0.00%~0.38%,对比相关性分析各项指标均为r>0.999,准确度验证各项指标的偏倚为-0.67~0.96。结论:XN-9000血液分析仪测定主要参数的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及准确性等主要评估指标均符合要求,检测结果可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及疗效判断。
作者:王礼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应急护理流程优化(ECPO)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抢救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因心电图ST段抬高并急诊入院的AMI患者98例,按入院时间将2013年1-5月入院的患者归入观察组(51例),将2012年7-12月入院的患者归入对照组(47例);观察组实施ECPO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应急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抢救效果指标水平、院内AMI的复发率以及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比率,以及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流程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留急诊室的时间及急诊球囊的扩张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7,t=2.928;P<0.05)。观察组院内AMI的复发率与院内再行PCI治疗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06,x2=4.581;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流程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x2=11.055,P<0.05)。结论:以ECPO措施对AMI患者进行抢救,效果十分显著,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增加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郑兰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针对当前医院门诊收费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从制度及措施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加强票据管理。结果:根据提出的办法及微机化管理手段,完善对门诊收费票据的规范管理。结论:医院应将门诊收费票据管理视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微机化监控手段来提高票据管理水平。
作者:张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院洁净手术部的规划与建设,优化设计方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满足临床发展需求。方法:解读洁净手术部建设的技术规范,论证基层医院的实际使用需求,推动洁净手术部合理建设。结果:通过研究分析和系统论证,提出一套合理、可行的规划与建设方案。结论:重新规划设计的洁净手术部项目建设方案合理可行。
作者:郑超伟;陈海玲;梁燕玲;李惠妮;李丽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等级医院评审的准备工作,探讨医院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指标。方法:参照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简称《评审标准》),开展对医院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的研究。结果:确立医院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的5项指标,包括不良事件监测指标、强检计量器具管理指标、使用人员培训管理指标、急救生命支持类装备管理指标以及医用耗材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的管理指标。结论:医院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的提出有助于保障医学装备的质量与安全,通过管理指标的探讨为医学装备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秦航;张华伟;蒋红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卒中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420例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血栓情况将其分为无栓组(402例)及血栓组(18例),对比两组患者资料,并对影响卒中患者DVT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70岁、卧床、Wells评分≥2分、下肢NHSS评分≥3、抗凝治疗、入院时D-二聚体高、BI评分低以及未进行康复治疗是急性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70岁、卧床、下肢NHSS评分≥3分、急性期有DVT以及BI评分较低是随访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后患者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利用以上因素进行DVT的监测和预防,积极进行康复和抗凝治疗以改善卒中患者预后。
作者:郝茹;胡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鼻黏膜瓣留置对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术中给予鼻黏膜瓣留置和术中不给予鼻黏膜瓣留置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心理应激以及生存质量。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高于对照组,吻合口瘢痕组织形成5例,少于对照组;②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以及应对压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鼻黏膜瓣留置有助于提高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成功率,并且在远期随访中能够缓解患者心理应激、改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子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对策,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方法:分析设备维护的任务分工,建立维护管理制度,围绕设备生命周期内做好维护管理提出办法与思路。结果:按照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的办法和要求,确保设备计量准确、性能完好和安全运行,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结论:通过为临床提供良好的设备及维护服务,确保了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更好地发挥设备效能服务于患者,进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作者:叶淑华;石鑫;郑艳珠;高泽亮;刘亚杰;郑嵘;茶敬波;施元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心脏扫描在不同辐射剂量情况下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心脏扫描患者扫描图像资料100份,按照图像扫描时所用不同辐射剂量分为高剂量组(2.00±0.76)mSv、中等剂量组(1.50±0.35)mSv和低剂量组(0.75±0.13)mSv,比较3组的图像质量差异,并对不同剂量心脏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做线性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①低剂量组相比于其他两种辐射剂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和中等剂量组相比,两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②不同剂量条件下扫描参数的设置与图像质量与CT设置的准直、层厚及重建方法等密切相关。结论:64层螺旋CT的心脏扫描中相同参数条件下,辐射剂量高低对图像质量有影响,而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可通过优化扫描条件获得,如优化重建方法和扩大显示视野等即可满足高质量影像诊断要求。
作者:郝洪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法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生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实习护生采用目标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目标教学法,其中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的目标教学法管理;评价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经考核评价,护生经目标教学法管理后其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试结果明显提高,对教学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结论:目标教学法提高了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科室工作质量以及护生的实习质量。
作者:赵玛丽;种银保;马晖;刘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