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圳市盐田区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谢舒娴;李雪梅;黎大林;李标;高世同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疫苗
摘要:目的 分析深圳市盐田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深圳市盐田区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8~2012年深圳市盐田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 194例,年发病率介于17.63/10万~239.81/10万之间,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2012年发病率大幅上升,出现暴发疫情.腮腺炎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62:1,15岁以下儿童1062例,占88.94%,发病时间存在两个高峰期,分别为4~7月和11月~次年1月.辖区4个街道的年平均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海山街道、盐田街道、沙头角街道、梅沙街道,不同街道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x2-1848,P<0.001).5年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起,其中2起发生在小学、1起发生在幼儿园.回顾性调查显示,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 结论 盐田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单位,应加强病例监测与管理,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与流行.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保山市1989~2011年艾滋病流行态势分析

    目的 分析保山市HIV/AIDS流行趋势及现状,为保山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1989~2011年保山市HIV/AIDS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从1989年保山市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历年报告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自2004年以来上升较为明显,同时艾滋病病人数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加,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截止2011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现住址为保山市的HIV/AIDS病例共计4 562例,主要为男性、年龄在21~4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以汉族农民为主;异性性接触为HIV感染的主要途径,男女比例为1.4:1,病例来源主要以自愿咨询(22.3%)及门诊就诊者(15.3%)为主. 结论 保山市HIV/AIDS疫情负担逐年加重,防制难度越来越大.需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作者:杨明强;黄东升;杨家芳;郭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武汉0~6岁儿童扩大免疫接种率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年0~6岁儿童扩大免疫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接种率的因素,为加强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免疫接种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湖北省2011年各市GDP总值所占份额,在武汉地区随机抽取了三个区县,即江岸区、蔡甸区和江夏区,按人口容量比例在这三个区中共抽取5个街道和乡镇,合计612名儿童及对应的家长,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进行扩大免疫接种率和家长依从性及满意度的调查. 结果 所调查的612名儿童,五苗(基础)全程接种率为98.19%,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儿童户口类型、城乡类别和家长预防接种态度,并且非农户口比农村户口接种率高,农村地区的儿童接种率高于城镇,随着家长对于接种态度的认可程度的增强而增加.信息来源、性别、居住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增强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服务,改变家长对儿童接种的态度,完善接种人口管理网络,加大疫苗接种的宣教力度.

    作者:邓宇;谭晓东;倪紫菱;杨蕊;刘羽中;叶建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 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癌5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25例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子宫内膜中的PTEN蛋白表达,研究其与子宫内膜癌进展的相关性. 结果 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子宫内膜相比,子宫内膜癌中的PTEN蛋白表达率明显降低(P=0.042,0.017),Ⅰ期、Ⅱ期、Ⅲ期子宫内膜癌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表达率降低,提示PTEN基因可能具有抑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及癌变发生的作用.

    作者:翁梅英;洪顺家;郑澄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深圳市盐田区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深圳市盐田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深圳市盐田区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8~2012年深圳市盐田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 194例,年发病率介于17.63/10万~239.81/10万之间,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2012年发病率大幅上升,出现暴发疫情.腮腺炎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62:1,15岁以下儿童1062例,占88.94%,发病时间存在两个高峰期,分别为4~7月和11月~次年1月.辖区4个街道的年平均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海山街道、盐田街道、沙头角街道、梅沙街道,不同街道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x2-1848,P<0.001).5年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起,其中2起发生在小学、1起发生在幼儿园.回顾性调查显示,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 结论 盐田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单位,应加强病例监测与管理,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与流行.

    作者:谢舒娴;李雪梅;黎大林;李标;高世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宫颈癌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及研究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2 (cyclooxygenase-2,COX-2)、人乳头瘤病毒16-E6(human papillomavirus16-E6,HPV16-E6)及临床病理特征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接受综合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石蜡切片中COX-2、HPV16-E6的表达情况,探讨COX-2及HPV16-E6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 结果 COX-2、HPV16-E6及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灶直径、宫旁浸润或脉管瘤栓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理类型、治疗方式、肌层浸润深度对患者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OX-2、HPV16-E6、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或脉管瘤栓为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张莉华;辛华栋;李丽;段爱红;赵京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自动核酸纯化系统在临床分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全自动核酸纯化系统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手工法和全自动核酸纯化系统配套不同磁珠法试剂,分别提取HCV及肠道病毒核酸样本,通过实施荧光定量检测不同方法提取的RNA,对比CT值,比较不同方法的提取效率. 结果 同一检测项目不同试剂的机提之间无显著差异(t1=-0.805,P1=>005;t1-1.952,P4>0.05),机提与手工法之间有显著差异(t1=-3.314,P3<0.01;t2=-3.576,P2<0.01);手工法提取30个样本所需时间均为2h左右;而全自动核酸纯化系统同时提取32个样本所需时间均在1h以内;结论 全自动核酸纯化系统提取效率明显优于手工法,NP968全自动核酸纯化系统磁珠法试剂是全开放性的,全自动核酸纯化系统操作简单、快速、提取效率高,值得临床检验推广.

    作者:普冬;郝宏刚;郭军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山东省输入性疟疾住院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山东省输人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对山东省2007年1月~2012年12月的126例输入性疟疾住院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结果 山东省近几年输入性疟疾住院病例逐年增加;126例疟疾病例中118例来自非洲国家,占93.65%,其中恶性疟116例,占92.06%,;间日疟8例,占6.35%,卵形疟2例,占1.59%;恶性疟主要来自非洲,2例来自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8例间日疟6例来自东南亚,1例来自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1例来自非洲苏丹.2例卵形疟均来自赤道几内亚;男性124例,占98.41%;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占98.41%;职业农民工及技术工人、司机从事野外工作的119例,占94.44%;地区分布以鲁西南地区多.发病至就诊平均时间(10±7)d;住院前误诊率34.9%. 结论 山东省输入性恶性疟发病人数逐年增多,且感染疟原虫虫种呈多样性,主要是恶性疟和间日疟,第一次发现卵形疟2例;误诊率高于其他疾病.为如期实现山东省消除疟疾目标,仍需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人员及出入境管理部门疟疾防治知识培训,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健康教育和回国人员的检测管理.

    作者:于振华;王福勇;王伯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HIV-1膜蛋白gp140三聚体的真核表达、纯化、鉴定

    目的 构建表达中国流行株HIV-1 CRF_07 B/C亚型(CN54)膜蛋白gp140及其突变体,为HIV-1疫苗设计提供优秀的免疫原. 方法 构建gp140、gp140 ST质粒,将质粒瞬时转染293F细胞,120h后收获上清液,经纯化、浓缩、PBS置换后,利用SDS-PAGE电泳、Western-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其与HIV-1阳性病人血清的反应性. 结果 SDS-PAGE电泳、Western-blot试验证明成功表达了gp140、gp140 ST蛋白,并且gp140 ST是一个稳定的三聚体蛋白质.ELISA试验检测,发现表达的gp140 ST蛋白与HIV-1阳性病人血清的亲和力高于gp140蛋白. 结论 经过突变改造的gp140 ST具有稳定的三聚体构象,可作为HIV-1免疫原进行疫苗研究.

    作者:李勋;牛德云;康延申;郝彦玲;张其程;何彦平;孙红岩;邵一鸣;齐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山市网吧电脑卫生微生物污染状况研究

    目的 了解中山市网吧的卫生微生物污染状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中山市36间网吧采集360份空气样品和1 800份电脑的键盘、鼠标样品,并检测以下指标:空气中细菌总数、电脑键盘鼠标中细菌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沙门菌、绿脓杆菌、霉菌.结果 36间网吧室内空气的细菌总数均值为452±54cfu/m3; 1800份电脑键盘和鼠标表面样品细菌总数均值为8 169±942cfu/cm2;键盘、鼠标表面样品中霉菌总数均值为2 938±326cfu/cm2;键盘和鼠标表面样品大肠菌群检出率为24.9%、金黄色葡萄球菌7.0%、沙门菌1.1%,绿脓杆菌未检出.结论 中山市网吧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键盘、鼠标微生物污染严重,各区镇微生物污染情况无显著差异.各有关部门应全面加强管理和做好消毒工作.

    作者:罗林;王锦瑜;何伦发;郭艳;张浩玲;余昆英;袁展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668例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南省皮肤病医院3年非重复分离葡萄球菌668株,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DL-96系统检测,药敏结果根据CLSI2012年版判读,结果分析用Whonet5.6系统进行.结果 分离的668例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45例,占36.7%;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23例,占63.3%.其中MRSA检出率为4.5%,MRCNS检出率为57.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P<0.0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抗菌药物的菌株.结论 葡萄球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提高细菌培养送检率,加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是有效减少耐药菌产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芳乾;郑文爱;林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河北省2006~2012年儿童伤害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河北省儿童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制定儿童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河北省6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的儿童伤害患者. 结果 2006~2012年,河北省伤害监测系统共收集16 129例儿童伤害病例,占监测总数的11.4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5:1,男、女性别伤害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3.64,P<0.01).前五位伤害发生的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43.54%)、机动车车祸(16.40%)、钝器伤(15.52%)、非机动车车祸(6.20%)和刀/锐器伤(5.91%).伤害经常发生的地点为公路/街道(31.95%)、家中(31.04%)、学校与公共场所(16.52%)、贸易和服务场所(8.46%)、公共居住场所(7.33%).伤害部位主要为头部(37.77%)、上肢(23.60%)、下肢(20.14%)、多部位(6.63%)、躯干(5.77%).以非故意伤害(90.18%)、轻度伤害(73.55%)、接受治疗后回家(70.80%)为主.不同年龄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地点、部位等差异较大. 结论 河北省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儿童伤害病例的伤害原因、地点等特征与儿童年龄密切相关,应根据年龄不同有针对性的开展伤害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栗华;崔泽;朱俊卿;张敬一;鲍文;张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2012年广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广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31 984例,重症病例2 236例,死亡123例,报告发病率为499.43/10万,病死率为0.053%.报告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占91.85%,病原学监测中EV71阳性率为39.92%,死亡病例中EV71阳性率达97.37%. 结论 2012年广西手足口病整体高发,呈点多、面广、局部有暴发流行的特征,发病高峰为4~5月,主要危及5岁以下儿童,病原以EV71为主.

    作者:莫建军;居昱;莫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TLR3配体polyI:C经TRIF/NF-κB途径抑制Bewo细胞中HBV复制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3(TLR3)配体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C)抑制人滋养层细胞Bewo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作用机制. 方法 首先将2μg1.3倍HBV全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 (+)-HBV1.3转染Bewo细胞,12h后,以TLR3配体polyI:C处理3d.然后以polyI:C处理Bewo细胞,观察IFN-β、TNF-α表达的动力学.后,观察核因子-κB (NF-κ B)拮抗剂PDTC对polyI:C诱导Bewo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作用.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HBsAg、HBeAg和HBV DNA水平,并以ELISA和RT-PCR分别检测IFN-β、TNF-α水平及TIR结构域的转接蛋白(TRIF)、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olyI:C可显著抑制Bewo细胞中HBV复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olyI:C可显著诱导Bewo细胞产生IFN-β和TNF-α(P<0.0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DTC可抑制polyI:C诱导细胞产生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对IFN-β无显著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polyI:C可诱导HBV重组质粒转染的Bewo细胞表达TRIF mRNA(P<0.01).结论 TLR3配体polyI:C可能通过TRIF依赖性途径诱导Bewo细胞产生IFN-β和TNF-α,且TNF-α产生还涉及NF-κB途径,并终抑制Bewo细胞中HBV复制.

    作者:资捷;王前;郑磊;熊石龙;王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足口病合并脑炎169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病例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2011年4月~2012年3月在平顶山市某医院住院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169例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169例患几中多数为男性3岁以下散居儿童,居住于农村.所有病例均为急性起病,出现发热,有皮疹,平均高体温为(38.8±4.3)℃,皮疹主要为分布在手足口臀部的疱疹和丘疹,95.63%有3个及以上部位皮疹;头痛者占34.67%,呕吐者占31.55%,其中有20.75%为喷射性呕吐;神经系统症状多为精神萎靡、烦躁、表情淡漠和易激惹,脑膜刺激征阳性者占70.83%.1例出现循环衰竭,1例合并肺水肿.71.67%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98.51%脑脊液压力增高.53.97%脑电图检查异常;19.72%脑CT检查异常.159例痊愈,9例好转,1例死亡. 结论 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具有年龄小、起病急的特点,应对高危人群和患儿及早采取预防和诊疗措施,以降低发病和改善预后.

    作者:潘静静;谢志强;康锴;聂轶飞;茹维平;陈豪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球型芽孢杆菌2362株对两种按蚊幼虫杀伤效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 了解球形芽孢杆菌2362株(Bs)对大劣按蚊及斯氏按蚊幼虫的毒力作用,为生物杀虫剂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Probit analysis方法在实验室对球型芽孢杆菌2362株杀伤大劣按蚊和斯氏按蚊幼虫的效果进行了生物测定,并对两种按蚊的敏感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 球形芽孢杆菌2362株对大劣按蚊幼虫48 h和72h的LC50值为(0.0151±0.0029) mg/l和(0.0110±0.0014)mg/l,LC95值为(0.0960±0.0099)mg/l和(0.0529±0.0193)mg/l;对斯氏按蚊Hor株幼虫48h和72h的LC5o值为(0.0184±0.0015)mg/l和(0.0162±0.0014)mg/l,LC95值为(0.0850±0.0219)mg/1和(0.0620±0.0114)mg/l. 结论 球形芽孢杆菌2362株对大劣按蚊和斯氏按蚊均有较好的杀伤效果,大劣按蚊对Bs的敏感性似较斯氏按蚊幼虫略高,且作用持续时间也稍长.

    作者:于莎莎;王英;艾国平;赵清;吴红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型H1N1流感患者Th17细胞减少机制的探讨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Th17细胞下降的可能机制. 方法 40名健康人、53名单纯甲型H1N1流感患者、16名并发肺炎甲型H1N1流感患者入选本研究,以ELISA方法测定三组人群血浆TGF-β、IL-6、IL-1-β、IL-22、IL-23、IFN-γ水平,实时定量RT-PCR方法测定三组人群PBMC中RORγt、STAT3、SOCS3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软件采用Graphpad Prism 4.0. 结果 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浆TGF-β水平较健康人显著下降,并发肺炎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浆TGF-β水平进一步显著下降(F=32.42,P<0.0001).单纯甲型H1N1流感及并发肺炎甲型H1N1流感患者PBMC中STAT3表达显著低于健康人(F=4.599,P=0.0176). 结论 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通过降低血中TGF-β水平抑制核转录因子STAT3的表达,从而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

    作者:方木通;纪奕玲;杨桂林;陈心春;刘威龙;周伯平;张明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艾滋病患者抗艾滋病毒治疗免疫学和病毒学失败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河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病毒学失败和免疫学失败情况,为开展二线药物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河北省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病人进行免疫学和病毒学随访检测,分析其病毒学失败率,免疫学失败率和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63例病人中免疫学失败率为46.03%,病毒学失败率为58.73%,免疫学和病毒学均失败率33.33%. 结论 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对艾滋病病人的随访和耐药检测,通过及时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作者:路新利;白广义;赵翠英;李岩;王莹莹;陈志强;李保军;李巧敏;赵宏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河北省2010~2012年婴幼儿轮状病毒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河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5岁以下所有腹泻住院患儿轮状病毒的流行特征,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哨点医院2010~2012年5岁以下所有腹泻住院患儿发病3日内粪便标本.使用ELISA法检测A组人类轮状病毒抗原,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进行分型鉴定. 结果 1155份粪便标本中514份标本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为44.50%,12~17月龄段患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高,达到58.54%.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11月到次年的2月,其中11~12月份阳性率高,达到63.15%.血清型G型中主要流行血清型为G9型,占42.22%;P型中P[8]型多,占66.34%,G/P组合型主要型别为G9P [8](占35.21%). 结论 轮状病毒是河北省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

    作者:刘莹莹;谢赟;闫晓凤;郭建辉;于秋丽;刘京生;齐顺祥;李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实习带教

    医学影像专业实习是实现放射诊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教学实践模式,是提高放射诊断能力的重要基础.本文旨在探讨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实习教学模式,改善和提高放射诊断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申艳光;万江华;涂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海南省2010年麻疹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评价海南省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 方法 综合分析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及AEFI监测系统资料. 结果 全省强化免疫共接种8月龄~6岁目标儿童772850人,报告接种率为96.93%,其中常住儿童报告接种率为97.05%,流动儿童报告接种率96.19%,两组人群强化免疫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3.557,P<0.05),分年龄组报告接种率均>95%,系统评估接种率为97.7%,调查两市县接种率无统计学意义(x2=0.812,P>0.05),2010年、2011年、2012年全省麻疹发病率分别为0.5/100万,0.47/100万、0.33/100万. 结论 海南省2010年开展MV强化免疫进一步提高了8月龄~6岁儿童MV的接种率,确保了适龄儿童MV抗体水平,并形成人群有效的免疫屏障,从而巩固了我省提前消除麻疹的现有成绩,但是要确保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必须在确保常规免疫高接种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mv及时接种率,同时开展流动人口查漏补种工作.

    作者:何剑;曾雪霞;莫少雄;孙莲英;陈碧玉;李俊;李位鸿;曾昭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