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司帕沙星联合三金片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龙运军;周炜;刘悦

关键词:司帕沙星, 非淋菌性尿道炎,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司帕沙星联合三金片治疗非淋茼性尿道炎的有效性. 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患者口服司帕沙星300mg/次,每日1次,加服三金片3片/次,每日3次,疗程14d;对照组30例患者单独口服司帕沙星300mg,每日2次,疗程14d.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7%(36/38),病原清除率93.3%(42/45):对照组总有效率76.6%(23/30),病原清除率71.1%(27/38),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 司帕沙星联合三金片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较单独应用司帕沙星治疗非淋茼性尿道炎有效.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热带植物花粉过敏原的研究进展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众多变应原中,吸人性致敏花粉是导致呼吸道变态反应疾病的重要因素[1].在发达国家,有15~30%的人对花粉过敏[2],在我国,对花粉过敏的病人全国至少有500~1 000万,且近年来花粉过敏患者的发病率有持续上升的趋势[3].

    作者:姚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食管癌行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食管癌术后行肠外营养与同时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行食管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按术中是否留置鼻肠管分成A、B两组,每组45例.A组术后单纯留置胃管作胃肠减压同时行静脉肠外营养,B组除留置胃管外,同时留置鼻肠管从术后第一天开始行肠内营养,监测术前和术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浆蛋白(ALB)、前清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观察并比较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术后7d和14d B组Hb、PA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胃肠道功能恢复要早,住院时间缩短.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在肠外营养的同时留置鼻肠管早期行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留置胃管减压予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官玲燕;张清云;李宁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6例报告

    目的 总结后腹膜腔镜技术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采用后腹膜腔镜技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2~65岁,平均37岁,左侧3例,右侧3例,嗜铬细胞瘤6例.结果 该组6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55~160min.术中失血80~160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无明显并发症,另有l例改开放手术.结论 后腹膜腔镜手术切除肾上腺入路符合泌尿外科医师习惯,手术效果好,具有损伤小,痛苦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掌握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

    作者:黄卫;岑松;钟江;刘元晓;冯雄;康新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浆化学成份分析

    目的 为了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的发病机理.方法 通过检测20例对照组(生育组)与140例观察组(不育组)精浆中的果糖、锌、酸性磷酸酶、中性α-葡糖苷酶、弹性硬蛋白酶、LDH-X、项体酶,综合分析两组精浆中的化学成分变化. 结果 不育症组精浆中的果糖、锌、中性α-葡糖苷酶、顶体酶每次射精含量都显著低于生育组(P<0.01);酸性磷酸酶、LDH-X每次射精含量稍低于生育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育组弹性硬蛋白酶浓度明显高于生育组(P<0.01). 结论 精浆中的果糖、锌、酸性磷酸酶、中性α-葡糖苷酶、弹性硬蛋白酶、LDH-X、顶体酶浓度可以用来综合评估男性患者的生育能力.

    作者:魏小斌;白志明;陈扬;李春芸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十二指肠钩虫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克隆与表达

    目的 克隆并表达十二指肠钩虫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d-API-1). 方法 根据犬钩虫及锡兰钩虫API保守序列设计引物,RT-PCR扩增获得Ad-API-1完整阅读框序列,并将Ad_API-1成熟肽编码序列克隆、连接到原核表达栽体pET32a,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用Ni亲和层析进行纯化. 结果 成功克隆获得Ad-API-1完整阅读框序列;构建了pgl32a/Ad-API-1重组质粒.Ad-API-1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结论 成功克隆并表达Ad-API-1,为进一步研究Ad-API-1的功能,探讨其作为血清学诊断抗原或保护性疫苗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振林;邓莉;杨陈;彭礼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广东省居民铁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广东省居民铁营养状况.方法 运用4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8个县(区)、24个乡镇(街道)、48个村(居委)6 921位居民进行调查并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铁蛋白(SF)含量,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此次调查样本人群SF均值为(87.15±77.19)μg/L,男性(102.61±88.32)μg/L,女性(71.58±60.18)μg/L;成人(114.8±99.13)μg/L,儿童(64.62±40.98)μg/L.成人的明显高于儿童(t=28.43,P<0.001),SF均值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在0~15岁之间,男、女性SF均值变化基本相同(t=0.108,P=0.914);15岁以后,男性SF均值明显高于女性(t=22.93,P<0.001).样本人群中86.6%的SF值正常,3.1%的低于正常值,10.2%的高于正常值.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群SF过高发生率也增加.男性SF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SF过低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 结论 广东省人群铁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值得关注的是学龄前儿童和20~50岁年龄组的女性SF过低发生率较高,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改善人群铁营养状况.

    作者:易学锋;马文军;李剑森;许燕君;徐浩锋;聂少萍;陈美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自然灾害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自然灾害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影响分为灾害发生前、中、后三个阶段,主要从三个方面产生影响,即对传染源的影响、对传播途径的影响和对易感人群的影响.

    作者:郑克纯;宋志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两种疫苗同时接种不良反应的研究

    目的 了解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为进一步规范疲苗同时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接受乙脑等8种疫苗接种的适龄儿童,以自愿为原则对639名儿童分成6种组合形式实施两种疫苗同时接种(观察组),对1335名儿童取8种疫苗实施单苗接种(对照组),在接种后的24h内追踪观察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 结果 精品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简称精品型乙脑JEV)与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简称A群流脑AMPV)、精品型乙脑疫苗与麻疹减毒活疫苗(简称麻疹疫苗MV)、乙脑疫苗与麻疹疫苗、吸附百白破三联疫苗(简称百白破DPT)与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简称Hib)组合两种疫苗联合接种的发热反应率和/或反应程度显著高于同种疫苗单苗接种,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群流脑疫苗 A+CMPV)与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简称流感疫苗IV)、A群流脑疫苗与流感疫苗两种组合没有发现增加不良反应的现象;所有组合的两种疫苗同时接种的局部红肿反应发生率与同种疫苗单独接种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可能会增加发热反应的发生率或反应程度,发生率或反应程度的增加与具体疫苗的组合有关.

    作者:李玉;吴文锋;陈慧雯;黎亚广;杨海云;黄金凤;梁小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对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的影响

    目的 比较和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与单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ercellular membrane thickness,IM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1例Ⅰ、Ⅱ级高血压且血脂正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通心络胶囊每次四粒(0.38g/粒),每日2次;B组应用通心络胶囊每次四粒(0.38g/粒,每日2次,合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治疗12周.治疗前、后超声测定IMT、总胆田醇(TO、低密度脂蛋白C(LDL-C)三酰甘油(TG).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血压显著下降(t=12.13~23.10,P<0.01),12周后血压趋于稳定,两组的降压幅度无显著差别(t=0.29~1.51,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IMT显著降低(t=2.10、2.71,P<0.05),TC、LDL-C、TG无显著改变(t=0.21~0.63,P>0.05),B组TC、LDL-C、TG、IMT均显著降低(t=2.79~14.12,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2.51~7.38,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与单用比较,逆转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IMT的效果显著.

    作者:张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去氢表雄酮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血清去氢表雄酮(DHEA)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102例CIU患者血清DHEA水平,并与100名正常人对照;分析CIU临床表现与DHEA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49例男性血清DHEA平均值(4.1±3.4)ng/ml,53例女性血清DHEA平均值(4.4±3.2)ng/ml;对照组46名男性血清DHEA平均值(5.6±3.0)ng/ml,54名女性血清DHEA平均值(5.8±2.3)ng/ml.两组男性和女性血清DHEA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IU患者血清DHEA水平低于正常人.CIU患者病程与血清DHEA水平呈相关性(P<0.05).CIU患者瘙痒程度、风团大小和数量与血清DHEA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DHEA水平降低可能与CIU发病有一定关系,CIU病程越长血清DHEA水平越低.

    作者:叶有兴;陈明春;许立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临沂市兰山区农村少年儿童蛲虫感染监测报告

    蛲虫病是少年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9.82%,严重影响着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山东省在兰山区枣沟头乡集西村设立国家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目的,了解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流行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今后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6-2008年儿童蛲虫感染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付婷霞;杜庆艳;王用斌;郭韶华;马成涛;赵长磊;付兆义;陈锡欣;万功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志贺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志贺氏菌属是一类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能够通过侵袭大肠引起患者典型菌痢症状,如发热、腹痛、腹泻等.本文就志贺氏菌质粒和染色体上的毒力相关基因以及志贺氏菌的Ⅲ型分泌系统和侵袭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姜铮;王芳;何湘;黄留玉;袁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TLR2和TLR4在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上的表达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和4(Toll-like receptor,TLR2、TLR4)的表达在生殖器疱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生殖器疱疹患者及22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表面TLR2和TLR4的表达.结果 TLR2和TLR4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表达相对较高,而在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上的阳性率平均值均低于5%;患者和对照组相比,各细胞表面TLR2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TLR4在两组淋巴细胞上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TLR4在单核细胞上的表达水平为(18.49%±10.01)%,显著高于对照组(8.02%:1:5.37)%(P<0.001);患者TLR4在粒细胞细胞上的表达水平为(1.90%±1.46)%,比对照组的(0.45%:L0.25)%明显升高(P<0.001).结沦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表面的TLR4在对病毒识别、增强特异性的信号传导、启动抗病毒的固有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幸彩梅;张明霞;李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原发性痛风7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与转归,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75例原发性痛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顸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5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住院期间均有痛风急性发作,少数病人出现发热、头痛.关节受累情况54例单关节发作,21例2个或以上关节发作,其中第一跖趾关节受累57例.试验室检查75例均有血尿酸增高,部分患者可出现血沉或C反应蛋白增高、关节骨质破坏、肾结石、尿常规异常、肾功能损害.经控制饮食、多饮水,急性期给予秋水仙碱治疗,问歇期给予别嘌醇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原发性痛风是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关节破坏、致残以及出现肾脏病变,有效降低血尿酸、控制痛风急性发作,可使病情逆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凌小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霍乱弧菌新类型TCP氨基酸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研究4种新类型霍乱孤茵(VC)毒力协同调节茵毛(TCP)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特征.方法 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利用DNAStar和BLASlT进行分析. 结果 对4种新类型tcpA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的α螺旋、B折叠、疏水性、抗原表位等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国外发现的4种类型比较,N末端约100个氨基酸序列的抗原表位等特征高度一致,而C末端约60个氨基酸序列的抗原表位等特征差别较大.在对tcpA基因扩增及测序时,扩增片段包括tcDB基因5#端部分基因及其启动子区,序列分析表明,不同类型tepB的启动子区差别较大,不同类型tcpB 5#端部分基因存在多个位点突变,但均未导致氨基酸变异.结论 4种新类型TCP和国外发现的4种类型的C末端抗原表位差剐较大,保护性抗原表位主要位于C末端,提示不同类型TCP抗原交又保护性较弱.

    作者:芮勇宇;阚飙;高守一;王前;裘宇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液基薄片与传统手工涂片在肺肿瘤诊断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新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hin Prepeytology Test,TCT)与传统手工涂片在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疑似肺癌患者的痰液标本,采用TCT及传统普通细胞涂片法检查,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传统涂片相比,采用TCT技术制片细胞多且集中,薄层均匀,背景干净,痰液标本及支气管针吸标本的肺肿瘤的阳性检出率有所提高,与传统涂片法联合应用阳性检出率进一步提高.结论 采用TCT技术检测痰液细胞学与支气管针吸标本可获高质量涂片,能提高肺肿瘤的诊断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新技术.与传统涂片法联合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慕嫦;顾莹莹;何萍;杨通;林云恩;莫明聪;何新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85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2008年问收治的结直肠癌并急性梗阻85例临床资料.结果 70例行一期切除吻合:肿瘤广泛转移,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瘘手术6例;暂时性造瘘9例,行二期肠吻合;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结论 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需合理选择术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蒋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影响结核性胸膜炎临床预后因素的探讨

    目的 探讨影响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及临床预后的因素. 方法 对我院2001~2006年收治的206例结核性胸膜炎进行分析. 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及临床预后与就诊时间、抗结核治疗、胸水细胞数、胸水蛋白总量、胸穿抽液是否及时、激素应用及胸腔是否注入尿激酶有关,与胸水量、激素应用时间长短无关.结论 临床工作中,积极抗结核治疗,积极胸穿抽液,短期使用激素,胸腔注入尿激酶对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卢海崧;张伟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HIV感染者免疫状态及其与淋巴细胞周期变化关系探讨

    目的 研究HIV感染不同阶段感染者与正常人免疫状态及淋巴细胞周期变化. 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正常人及HIV感染者CD4+、CD8+、CD3+T淋巴细胞绝对数、CD4+/CD8+比值及淋巴细胞周期进行检测. 结果 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教及CD4+/CD8+比值进行性减少,CD8+T淋巴细胞数在感染早期明显增加,在感染后期增加减弱:淋巴细胞周期在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正常范围内时受促进;当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值范围时,淋巴细胞周期各期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 结论 HIV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及淋巴细胞周期随疾病进程发生异常变化,且淋巴细胞周期变化与CD8+T淋巴细胞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提示细胞周期变化在CD8~r淋巴细胞数变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曾华书;张世英;张勇;石向东;王晓辉;张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氟康唑与自血联合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现察氟康唑与自血联合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氟康唑150ml,每周1次;同时,自血5ml,每周1次,连用4周.对照组仅口服氟康唑150ms,每周1次.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为80%、47.5%;总有效率为92.5%、5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氛康唑与自血联合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恒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