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评价

陈华英;林伟华;梁金明;黄明珠;张家明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诊断,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 环状卡片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摘要:目的 探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病人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方法 使用目前为常用的TP-ELISA、RPR和TPPA法对129份梅毒检测呈阳性的血清标本及30份正常对照血清进行检测. 结果 TP-ELISA、RPR及TPPA法的阳性率分别是78.29%、61.24%、77.52%.特异性分别是95.24%、79.22%、100%. 结论 TPPA是一种高特异性、敏感性较好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肠MALT淋巴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 观察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特点. 方法 收集整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的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通过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结果 29例MALT淋巴瘤中,多发生于胃,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疾病非特异性症状.镜下主要由小淋巴细胞组成,可伴有少量大细胞和淋巴上皮样病变.瘤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免疫标记:CD20和CD79α,部分病例表达CD43和bcl-2. 结论 胃肠道MALT淋巴瘤好发于胃,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通过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确诊.

    作者:王李莉;王林;曾韵洁;李海刚;沈溪明;何欣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鹤壁市1997~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鹤壁市1997~2006年麻疹疫情,指导麻疹预防控制工作.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鹤壁市1997~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997~2006年共发生麻疹468例,年均发病率为3.33/10万.2000年高9.81/10万,1998年低0.5/10万,无死亡病例.1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麻疹流行状态为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3~6月高发. 结论 应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提高接种质量,适时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整个人群免疫水平.

    作者:朱风云;赵琳;孟卫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沙门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沙门菌(Salmonella)是一群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对人和动物具有极大危害的革兰阴性的肠道病原菌.该菌菌型复杂,目前全球已分离出2000多个血清型,我国也已发现216个血清型.蛋、家禽和肉类产品是沙门菌病的重要传染源,迄今为止,沙门菌病仍然是全球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在与沙门菌病的抗争中探索了不少沙门菌检测方法,沙门菌的分子学和基因水平的研究都得以迅速发展.现将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沈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灵芝孢子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Cyt-C和线粒体钙的影响

    目的 观察灵芝孢子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细胞色素C(Cyt-C)及线粒体钙的影响. 方法 将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模型组、灵芝孢子组).模型组及灵芝组以25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钠-柠檬酸缓冲液.正常饮食喂养2wk后,进行糖耐量试验,模型组和灵芝组以糖耐量异常者保留,并改喂高脂高糖饮食,灵芝组另加灵芝孢子(250mg/kg/d)持续10wk,动物均单独喂养,实验结束前一天做糖耐量试验,取肾脏检测肾脏组织胞色素C、线粒体钙的水平. 结果 模型组肾脏组织线粒体Cyt-C、线粒体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灵芝孢子粉组(P<0.05),胞质Cyt-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灵芝孢子粉组(P<0.05). 结论 灵芝孢子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莹;王淑秋;康玉明;马小茹;梁衍峰;王芳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刚地弓形虫分子疫苗研究新进展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重要机会致病性原虫(Opportunistic protozoan),因其生活史和致病机理复杂,直至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治疗药物[1].

    作者:王卫群;田春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5例弓形虫眼病的临床报告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细胞内寄生虫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1].先天获得或后天感染均可累及眼组织,尤其是视网膜,而致眼弓形虫病.

    作者:梁剑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山市小于8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状况分析

    目的 为制定麻疹免疫程序和消除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5~2006年中山市报告≤8月龄婴儿麻疹病例及母婴共患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中山市≤8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2.86%逐年上升至2006年的13.01%;2005~2006年报告母婴共患麻疹4例,母亲年龄为25~29岁,本地及流动人口各有2例;婴儿早发病为出生36h. 结论 控制小月龄婴儿麻疹关键是控制成人麻疹,建议对婚检育龄妇女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作者:吕海英;舒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457例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的病理学研究

    目的 探讨组织病理学诊断时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ASC)病变的价值. 方法 对457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为ASC患者,做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行组织学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IBS(2001)分级报告系统,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对照分析. 结果 457例宫颈液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结果 显示:ASC-US组CINⅡ以上者34例,占8.15%;ASC-H组CINⅡ以上者14例,占35%;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7,P<0.01). 结论 重视液基细胞学检查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病变患者准确掌握TBS分级诊断标准,提高宫颈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陈浩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是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涉及多种炎症介质和瘙痒介质.ACD的发生机制及其免疫反应机制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有关ACD伴发的瘙痒机制研究甚少,瘙痒介质也不明确.评价ACD的方法 有多种,可归纳为炎症评价和瘙痒评价.目前公认的被用于评价实验动物瘙痒程度和作为临床观察瘙痒的客观指标为动物的搔抓行为.

    作者:陈蕾;樊翌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方法 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38例儿童I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6岁占82.77%,夏秋季占64.70%.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94.96%,咽峡炎93.70%,鼻塞50.84%,淋巴结肿大94.12%,肝肿大89.50%,脾肿大50.84%,眼睑水肿57.98%.3岁以下鼻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14岁,年长儿合并多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比婴幼儿高.实验室检查:82.35%的患儿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AL)>10%,其中71.94%在病程第2周AL>10%.嗜异性凝集反应(HA)阳性者48.85%,HA阳性率<3岁(14.55%)明显低于≥3岁(53.90%),P<0.05.EBV-VCA-IgM阳性率75.81%,各年龄组间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别. 结论 IM好发于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以夏秋季稍多.眼睑浮肿和鼻塞为IM的重要临床特点.早期及时送捡EBV抗体十分必要.

    作者:岑丹阳;陈纯;薛红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NK/T细胞对肺腺癌患者生存与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NK/T细胞在肺腺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及对患者生存与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CD8作为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标记物,CD56作为自然杀伤细胞(NK)的特异性标记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肿瘤组织中NK/T细胞的分布和浸润情况. 结果 48例肺癌中,CTL无-轻度浸润的29例,5年生存率为20%;显著浸润的19例.5年生存率为57%;NK细胞无-轻度浸润的34例,5年生存率为23%,显著浸润的14例,5年生存率为64%;NK/T均显无-轻度浸润的36例,5年生存率为25%,显著浸润的12例,5年生存率为66%.经Log-rank检验.Nk/T显著浸润组和无-轻度浸润组二者的5年生存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肺腺癌组织中NK/T细胞显著浸润组的预后和生存时间明显好于轻度浸润组.其机理与机体细胞免疫有关.

    作者:李妹;龚选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韶关市曲江区2006年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人群麻疹免疫状况,考核及评价麻疹疫苗的接种质量和效果,为制定和调整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性别、乡镇和年龄组的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监测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人群平均抗体水平3 556.78mlu/ml,阳性率为91.81%;男、女两性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P=0.1573);不同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0,P=0.0012),2~4岁组阳性率为93.10%,6~8岁组阳性率为85.19%,13~15岁组阳性率为96.61%;不同乡镇之间人群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P=0.3173).结论 曲江区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1.81%,但6~8岁抗体阳性率较低,说明该年龄段接种情况较差,需加强此年龄段的免疫接种工作.

    作者:陈玉明;胡国超;吴晓惠;徐亮;谢永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沙培林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沙培林联合顺铂与单用顺铂治疗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 方法 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治疗组胸腔穿刺注入顺铂和沙培林治疗;对照组仅用顺铂治疗.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高于对照组54.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率为4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 沙培林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国栋;刘国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螺旋藻精片调节小鼠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螺旋藻精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方法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以333.4、666.7、1333.4mg/kg·bw 3个剂量组的螺旋藻给予小鼠灌胃30-35d后,测定脾淋巴细胞转化、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数量、血清溶血素水平、碳廓清原、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和NK细胞活性等七项免疫指标. 结果 各剂量组的各项检测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均能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值、转化作用;促进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作用;提高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增强小鼠的单核-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和碳廓清能力,但对小鼠NK细胞活性功能无明显作用. 结论 螺旋藻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作用.

    作者:李凤文;赵鹏;苏爱荣;李彬;覃辉艳;张结宏;黄超培;杨俊峰;梁慧莉;王彦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TP、ADA、CEA在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TP(总蛋白)、ADA(腺苷脱氨酶)、CEA(癌胚抗原)三个项目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 将153例由不同病因引起胸腔积液的患者分为三组,其中由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为结核组共78例,由肺癌、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引起的为恶性组共43例,由心衰、重度营养不良引起的为漏出液组共32例.平行检测这三组胸腔积液中TP、ADA、CEA浓度. 结果 结核组ADA平均为(57.6±12.2)U/L,显著高于恶性组和漏出液组(P<0.01);恶性组CEA平均含量为(31.2±10.7)ug/L,显著高于结核组和漏出液组(P<0.01);漏出液组TP平均含量为(12.5 ±5.3)g/L,显著低于结核组和恶性组(P<0.01). 结论 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的TP、ADA、CEA,有助于临床医生对胸腔积液性质的鉴别、形成的原因及对相关部位疾病的诊断.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研究现况

    感染性腹泻是全球发病率高和流行广泛的传染病,对人类尤其是儿童健康危害严重,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一直住居肠道传染病的首位.由于大多数病人患病后不到医院就诊以及疫情漏报等原因.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获得的发病率不能真实反映该病的发病水平,根据我国一些省份的入户调查资料表明,该病全人口的腹泻病发病率为0.17-0.70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则为2.50-3.38次/人年.本文就该病的流行强度、流行病学特征、病原谱、危险因素调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林玫;董柏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乙肝和慢性重型乙肝患者外周血清IL-6的变化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ELISA法检测30例正常对照、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IL-6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并取对数作为复制水平的指标,总胆红素(TB)、白蛋白(A)、球蛋白(c)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按照本院常规检测.均数间的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两组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自正常对照组到慢性乙型肝炎组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清IL-6水平均依次升高,且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血清HBV DNA对数值间无显著差异;外周血清IL-6水平与TB及PT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A/G比值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但与血清HBVDNA对数值间无显著的相关性. 结论 IL-6可能参与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

    作者:尉秀清;郭云蔚;文卓夫;郑丰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台州市354名吸毒人员调查

    目的 了解台州市吸毒人员构成,规模及艾滋病和梅毒感染情况,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07年2~5月新入戒毒所的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检测HIV抗体和梅毒抗体,将上述资料录入EPIDATA数据库进行分析. 结果 吸毒人员构成,本省占48.59%,外省占51.41%;以烫吸为主,发生率为71.46%,注射吸毒发生率为26.27%,毒品以海洛因为主;93名注射者中,23.66%的人共用注射器吸毒,其中,男16名,女6名,共用注射吸毒率分别为24.62%、21.43%,男女注射吸毒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54名吸毒者中,49名发生商业性服务,发生率13.84%,每次使用安全套者为(2名)比率4.08%;吸毒人员HIV感染率0.85%,其中注射吸毒感染率3.23%;梅毒感染率0.85%. 结论 建议开展预防综合性控制措施,以消除毒品带来的社会、环境和健康问题.

    作者:章亚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AIH质量控制体系与妊娠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IH)质量控制体系与妊娠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07年10月期间610例644周期夫精人工授精者质量控制前后妊娠结局及随访情况. 结果 644周期总共妊娠99例,妊娠率15.37%;妊娠成功率与病例选择、手术时机、精液质量有关(P<0.01);与病因无关(P>0.05).AIH中进行质量控制妊娠成功率显著提高(P<0.01). 结论 AIH中进行质量控制对提高妊娠成功率至关重要;不孕患者的病例选择,AJH洗涤后精子密度和活力与妊娠成正相关.

    作者:黄舒娥;陈志恒;刘萍;喻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男性胃癌患者睾酮水平与CEA-mRNA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睾酮水平老年男性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与CEA蛋白水平差异. 方法 选择老年男性胃癌患者60例,根据睾酮水平分为睾酮低下组与睾酮正常组,分析两组胃癌患者发病部位、临床分期以及Brrmann分型差异,并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CEA-mRNA与CEA蛋白水平. 结果 睾酮低下组与睾酮正常组老年男性胃癌患者发病部位,临床分期以及Brrmann分型差异不显著(P>0.05).睾酮低下组患者相比睾酮正常组患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高(P<0.05),CEA蛋白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睾酮低下老年胃癌患者容易出现外周血微转移.

    作者:吕辉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