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秋敏
目的 分析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宫内传播的临床免疫效果. 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足月顺利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166例,根据孕晚期应用HBIG与否,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评估HBIG阻断宫内传播的疗效. 结果 治疗组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新生儿HBsAb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多次注射HBIG能有效阻断宫内传播,使胎儿在宫内获得被动免疫的同时,也降低了母亲病毒血症的水平.
作者:高丽葵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TEN与宫颈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TEN基因在46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46例宫颈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36.9%,其中在高、中、低分化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41.7%和25.0%,PTEN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病理学类型和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5);临床分期Ⅰ期和Ⅱ期及以上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和24.1%(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1%和42.4%(P<0.01);在直径<4cm或≥4cm的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1%和55.0%(P<0.05);结论 PTEN异常表达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作者:陈丽花;陈颖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坎立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轻症急性胰腺炎2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12例,对照组轻症急性胰腺炎14例,重症急性胰腺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坎立宁6mg/d疗程10d.结果 急性胰腺炎应用坎立宁后症状、体征缓解及尿、血淀粉酶的恢复明显早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坎立宁对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急性胰腺炎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
作者:张亚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慢性传染病,而咯血又是肺结核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约1/3的肺结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尤其是大咯血,而肺结核合并咯血又占咯血病人总数的80%~90%[1].如抢救不及时可引起出血性休克,甚至在数分钟内发生窒息危及生命.现将海口市医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28例肺结核患者合并大咯血的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蔡琼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下切除食管粘膜下肿瘤的方法,并依据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确定其诊断.方法 自2003-2007年我们对38例食管粘膜下肿瘤进行了内镜下切除,对位于粘膜肌层的肿瘤进行圈套电切或电铲除的方法切除.对超声胃镜确定位于固有肌层的肿瘤做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ESD)切除,并对切下的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通过连续切片进行CD34、CDll7、Vimentin、Desmin染色方法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术后3个月随访胃镜检查.结果 位于粘膜肌层的26例肿瘤,平均直径为15mm(10~35mm),均一次性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7min(3~31min);位于固有肌层的12例肿瘤,平均直径为20mm(12~32mm),均一次性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10min(96~145min),其中1例术后3个月复发,进行第二次ESD手术.免疫组化结果:本组38例CD34为100%阴性,CDll7为100%阴性,Vimentin为81.6%阴性;Desmin为100%阳性(++~+++),均确定为平滑肌瘤.结论 消化内镜下可安全有效地进行食管粘膜下肿瘤切除术,包括源于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
作者:苏鲁;王伟;潘洪珍;赖雪珍;陈晓莉;杨维忠;徐艺华;庞华兰;陈芳;洪梅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分析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收集自2000年11月~2005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海口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年龄≥80岁的AMI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的年龄<80岁AMI患者24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总结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观察组胸闷痛19例(59%)对照组194例(80%),P值<0.01;观察组心力衰竭(KillipⅡ级以上)者23例(72%),对照组95例(39%),P<0.01;观察组合并肺部感染18例(56%),对照组99例(41%),P>0.05;梗死部位:观察组急性前壁或广泛前壁18例(56%)对照组120例(50%),P>0.05;治疗效果:观察组治愈者21例(66%),对照组治愈者155例(64%),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3例(9%),对照组住院期间死亡19例(8%),P>0.05.结论 超老年AMI患者以前壁或广泛前壁居多;胸痛发生率较其他年龄组低,合并心力衰竭比例高;严密的观察治疗,仍能很好控制住院期间的病死率.
作者:李小华;邢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获得性金属β-内酰胺酶(MBL)是一种碳青霉烯酶,可水解几乎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单酰胺类除外),不被临床常用的酶抑制剂所抑制;其编码基因常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联合,同时表达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迄今已发现IMP、VIM、SMP、GIM和SIM 5个类型、40个基因型.该类酶呈全球性分布,但主要集中于欧洲和东南亚,以IMP和VIM常见,多分布于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中,可通过整合子或质粒介导进行水平传播.产获得性MBL的菌株感染死亡率较高,对其治疗,多黏菌素是唯一有效药物.
作者:李金钟;刘利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自1987年1月~2004年1月共给19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病人于门诊口服碘剂做术前准备,入院后3~5d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9例,女性164例,年龄18~54岁.原发性甲亢154例,继发性甲亢35例,复发性甲亢4例,入院后3d手术81例,4d手术76例,5d手术36例,住院时间短7d,长1ld,平均住院日9.8d.
作者:孙羽;饶惠民;邱堃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二羟环氧苯并芘(BPDE)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真核生物蛋白翻译启始因子(eIF3 p36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为进一步阐明BPDE的分子致癌机理提供线索.方法 应用RT-PCR和FQ-PCR方法,检测并分析BPDE诱发16HBE恶性转化不同阶段的eIF3 p36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相对于非转化对照细胞,BPDE诱发恶性转化16HBE不同阶段细胞(转化细胞和成瘤细胞)的eIF3 p36 mR-NA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其中BPDE-转化细胞的eIF3 p36平均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细胞的2.3~5.1倍;而BPDE-转化细胞与BPDE-成瘤细胞的eIF3 p36平均表达量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提示eIF3 p36的异常表达量与BPDE诱发16HBE细胞恶变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结论 BPDE在诱发16HBE细胞恶变过程中,存在明显的eIF3 p36的异常表达现象,其表达水平与细胞的恶变程度密切相关,这可能是BPDE诱发人细胞肿瘤的重要分子致癌机理之一.
作者:冯苏妹;邹晓妮;魏莲;王敏;雷毅雄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特点.结果 血源性感染17例,其中起病部位于椎体边缘10例;椎体中央5例;椎弓或附件者2例.椎间盘手术后感染2例.外伤性感染1例.结论 X线平片表现特点是诊断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的重要依据.
作者:吉家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探头对腹痛小儿常规行超声检查,并记录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及长短轴比值(L/S).结果 182例患儿显示淋巴结肿大,其中脐周及右下腹均见肿大淋巴结者82例,右下腹见肿大淋巴结者64例,左上腹及脐周见肿大淋巴结者36例.结论 高频超声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手段.对临床诊断治疗及病例追踪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郝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432例患儿入院时的和经抗生素治疗72h后的CRP和WBC计数,以8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结果 细菌感染组CRP和WBC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3例CRP阳性的患儿经抗生素治疗72h后,CR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则轻度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能初步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可指导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并判断疗效.
作者:赵金强;高敏;成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双途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胸腔穿刺植入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流干净胸腔积液后灌注顺铂,第2d予以静脉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此方案每3周重复1次,每个患者至少接受2个疗程.结果 38例患者入组,均可行毒性及疗效评价,没有完全缓解患者.治疗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81.6%,总的疾病治疗有效率为47.4%,其中部分缓解18例.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毒性及胃肠道反应,均相对较轻,以Ⅰ~Ⅱ级为主.结论 胸腔灌注顺铂联合静脉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彭培建;林忠;陶红梅;肖妹;韩军;张红雨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s)的表达水平与肾脏微血管病变及尿白蛋白的相关性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流式细胞术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65例DN)和3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SICAM-1水平及CDIIb、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UAER).结果 糖尿病各组SICAM-1水平和CD11b、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及0.01);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的SICAM-1水平和CD11b、CD62P、CD63阳性表达率与未并发肾病组(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均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及0.01);相关分析SICAM-1水平和CD11b、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均与UAER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6、0.489,0.445,0.463,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CAMs的高表达与肾脏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并能反映DN严重程度,联合UAER检测对诊断、观察病情及预防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均有意义.
作者:刘丛;丁芳林;李丽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局灶性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1例甲状腺病变的CT资料,51例均行平扫,43例加作增强.结果 51例甲状腺病变中,甲状腺腺瘤12例,5例有囊变,6例有钙化,肿块均有完整包膜,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25例,22例为乳头状癌,3例为滤泡状癌,1例为胸内甲状腺未分化癌.1例为髓样癌.12例有细钙化及小斑点状钙化,10例有囊变,22例边界不清,侵犯周围组织器官.1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转移癌2例,均有多处转移.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7例囊变,1例钙化,肿块边界清楚.结论 注意肿块的钙化、肿块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及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是判断甲状腺病变良恶性的主要依据.CT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丹琼;涂蓉;伍保忠;黄海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先天性鱼鳞病又称先天性鱼鳞样皮肤病,是一种以皮肤干燥、有鳞状脱屑皮肤角化异常为特征的先天性皮肤病,临床罕见[1].现报道1例小婴儿先天性鱼鳞病.
作者:朱厚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长沙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 方法 2006~2007年采集全市5个区7类食品,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6年和2007年度工作手册,检测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0157、空肠弯曲菌等6种致病菌. 结果 在两年中共采集7类共624份食品,检出致病菌67株,总检出率为10.74%.在6种致病菌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高(13.04%),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9.32%).在7类食品中,以动物性水产品污染率为高(32.61%),其次为生禽肉(26.67%);速冻米面、生畜肉、熟肉制品、蔬菜、非发酵豆制品等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结论 长沙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爆发.
作者:王岚;刘建琪;张红;湛志飞;张林青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此类药物还有调血脂和防治心血管病外的多种新作用和用途,本文结合近年的文献综述其临床新应用进展.
作者:陈思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海南省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讨出生缺陷发生和疾病种类的变化,为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对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5年共监测围生儿数139 110例,出生缺陷儿1 447例,2003、2004、2005、2006、2007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13.71/10万、111.07/10万、112.34/10万、101.35/10万、93.22/10万,出生缺陷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主要出生缺陷为总唇裂、多指(趾)、脑积水、肢体短缩、神经管缺陷. 结论 全面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曹霞;劳海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从化市居民户碘盐食用情况及2002~2007年碘盐监测动态,评价措施的效果.为更好地制定碘缺乏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从化市2002~2007年碘盐监测进行了分析.结果 6年间共对从化市居民食用盐进行碘盐监测1630份,合格碘盐食用率在60.42%~96.53%之间,平均合格率为82.52%.从总体上来看,居民户碘盐食用率由2002~2003年的90.28%和95.79%到2004年的60.42%,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从2004年到2007年的96.53%,呈逐年上升趋势. 结论 食盐加碘是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的根本措施.加强碘盐监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盐业市场管理是干预措施的关键.
作者:邝浩成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