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澜;贺国丽;杨舒盈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0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按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拆线时间、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拆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优势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素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对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MHD患者56例,病情稳定,已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随机分为常规血液透析组(27例)和血液透析滤过组(29例)。治疗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6、甲状旁腺素(PTH)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HOMA-IR与hsCRP、IL-6相互之间呈正相关(P<0.05)。血液透析滤过组hsCRP、IL-6、PTH和HOMA-IR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血液透析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和胰岛素抵抗,血液透析滤过较低通量透析能明显改善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胰岛素抵抗。
作者:韩年华;王维平;姜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抗体免疫功能异常,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造成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1]。此种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交叉配血困难,笔者对本院13例患者进行了输血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娇华;伍燕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比较血肿量大于30 ml且形态不规则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单管钻孔引流术与双管钻孔引流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54例采用单管钻孔引流治疗(单管组),56例采用双管钻孔引流治疗(双管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血肿清除率、治疗前后格拉斯哥评分(GCS)和存活患者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7.0±1.8)分vs (7.2±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2),治疗后双管组的GCS评分高于单管组[(10.2±2.0)分vs (8.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双管组患者的存活近远期疗效明显高于单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单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肿量大于30 ml且形态不规则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双管钻孔引流术治疗效果优于单管钻孔引流术。
作者:田昵军;姜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嗜酸性胃肠炎的CT影像及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嗜酸性胃肠炎患者的CT影像表现及其临床资料。结果嗜酸性胃肠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多样性;CT影像主要表现为以胃和小肠为主的弥漫性管壁水肿和增厚,CT影像显示病变部位和程度与临床疼痛部位和症状基本一致;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患者对激素治疗敏感。结论 CT检查可快速显示嗜酸性胃肠炎的病变范围和程度,这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清水;杨新魁;黄锦钊;熊诗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的心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阿司匹林、吗啡、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等)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溶栓效果、心功能、缺血修饰性蛋白(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其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值提前、再通率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组内IMA、CK-MB、BNP、SOD、MDA进行比较,观察组的IMA、CK-MB、BNP、SOD、MDA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IMA、CK-MB、BNP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BNP、SOD、MDA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力衰竭、休克、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绞痛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有利于减少溶栓治疗后的并发症,改善心肌酶指标,改善预后。
作者:宗秀兰;杜爱芬;赵良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是PDGF的一个亚型,是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的多肽生长因子,可以通过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及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双重作用,促进口腔种植过程中骨组织的再生,同时还能促进软组织的再生。本文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修复组织缺损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灵;徐普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同一个实验室内不同的仪器检测同一个项目的结果之间有无可比性。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文件,分别使用ABBOTT I2000和ABBOTT Axsym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同时检测40例血清HCY浓度水平,对两种不同检验仪器测定的两组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和偏倚分析。结果两台仪器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系数(r)为0.9998,回归方程为y=0.9846x-0.0443,在医学决定水平处得预期相对偏差为1.7%、1.6%,两台仪器检测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当同一个实验室内有两台仪器检测同一项目时,必须对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偏倚评估,以确保两台仪器测定同一项目时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
作者:陆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复合树脂在口腔临床的应用已变得日益广泛,但吸水性和溶解性对复合树脂的性能影响较大。本文介绍了复合树脂在水环境中的吸水机制、吸水值和溶解值,以及吸水性引起的体积膨胀、增塑反应、对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近年有关双酚A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氨基甲酸酯双甲基丙烯酸酯类复合树脂采取的减少吸水性的改进方法和新型的矽油基底基环氧化物类复合树脂进行介绍。
作者:宋晓兵;杨杨;宫海环;宋艾阳;朱松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04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将以上患者分为A组35例、B组35例以及C组34例。C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B组则在强心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口服,A组患者则在B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片口服。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B型脑钠肽以及1年随访期间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以及死亡率。结果三组患者接受治疗半年后,A组和B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B型脑钠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A组和B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C组(P<0.05),A组B型脑钠肽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B组(P<0.05);接受治疗1年后,C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B型脑钠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A组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B型脑钠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在随访1年中,A组和B组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以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以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急诊内科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能够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纵膈子宫三维超声冠状切面的声像图特征,评价三维超声冠状切面在纵隔子宫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阴道二维超声显示为纵膈子宫的56例患者行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获得满意的冠状切面图像,直观显示子宫外形、宫腔及宫颈管形态,对宫底部凹陷深度、两侧分开的子宫内膜夹角以及隔膜长度进行测量,并与宫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6例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其中完全性纵隔子宫10例,不完全性纵隔子宫33例,弓形子宫9例,双角子宫3例,正常子宫合并宫腔粘连带1例。三维超声与宫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的诊断符合率为100%,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只有77%。结论三维超声冠状切面成像可以直观显示子宫的外形及宫腔形态,并可显示隔膜的长度、宫底部凹陷的深度及两侧子宫内膜夹角,在鉴别诊断弓形子宫、双角子宫方面明显优于二维超声,在纵膈子宫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可作为纵膈子宫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万映;南瑞霞;张建辉;关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低龄髋关节疾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低龄髋关节疾病患者70例,其中31例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表面置换组),39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置换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输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全髋置换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明显短于髋关节表面置换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调查结果显示,髋关节表面置换组屈曲、外展活动度明显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内收、外旋活动度明显低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两组后伸、外旋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低龄髋关节疾病患者短期疗效相似,两者均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而髋关节表面置换在保留骨量及恢复患者运动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可在相对低龄患者中推广。
作者:姜新海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 Cur)在放射线诱导的HT29细胞增殖及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HT29细胞,经6 Gy放射线照射和(或) Cur处理24 h后,通过MTT比色法分析空白对照组、6 Gy单独照射组及联合处理组(5μmol/L姜黄素+6 Gy组、10μmol/L姜黄素+6 Gy组、20μmol/L姜黄素+6 Gy组) HT29细胞增殖率,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率,通过Elisa实验评价细胞中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6和Caspase-9活性。结果 Cur和6 Gy联合处理组的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6 Gy单独照射组(P<0.05),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6 Gy单独照射组(P<0.01);同时,Cur和6 Gy联合处理组细胞中Caspase-3、Caspase-6和Caspase-9活性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6 Gy单独照射组(P<0.05)。结论 Cur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相关因子活性,进而诱导HT29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发挥HT29细胞对放射线的增敏作用,此可为结肠癌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毛海姣;张小红;廖遇平;杨振;蒋艳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顽固性跖腱膜炎(Plantar fasciitis,PF)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20足顽固性跖腱膜炎患者应用内窥镜下微型推刀行跖腱膜切断术。术前20足均经保守治疗疗效不佳,术前VAS (Visual Analog Scale)评分6~10分,平均7.9分;术后20足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4.4个月)。结果术后第3天VAS评分0~2分,平均0.3分。术后7 d内15足跟痛症消失,占75%,术后3个月19足跟痛症消失,占95%。剩余1例患者疼痛敏感性高,随访至术后6个月,跟痛症存在,VAS评分1分。所有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均无足底内、外侧血管、神经损伤;无明显切口瘢痕形成。结论内窥镜下微型推刀跖腱膜切断术是治疗顽固性跖腱膜炎安全方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全;杨小辉;孔靖;芦慎;陈彬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在腹部手术切口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其中73例腹部切口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作为实验组,90例未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中感染率、脂肪液化率、平均愈合拆线时间、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73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者69例(94.52%),3例乙级愈合(4.11%),切口感染1例(1.37%)。而对照组90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者71例(78.89%),乙级愈合者12例(13.33%),切口感染者7例(7.78%)。实验组患者中有2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占2.74%,对照组有10例,占11.11%。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拆线时间[(7.09±1.06) vs (10.43±1.98)]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换药次数[(2.10±0.79) vs (2.55±0.90)]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8.50±1.51) vs (9.97±2.00)]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可以有效预防污染性或感染性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促进切口Ⅰ期愈合。
作者:胡根;俞一峰;李森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小儿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Acute cerebellar atax-ia,ACA)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多见于1~4岁儿童,发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表现为小脑功能障碍,无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脑脊液正常或轻度异常,无家族史。ACA是一种多病因综合征,多数学者认为与感染有关,尤其病毒感染占大多数[1],有报道代谢性疾病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而引起共济失调[2],大部分发病都在婴幼儿期发病。本文报道1例8岁儿童小脑性共济失调伴发晚发性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艳军;蒋姣;郑帼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语言、肢体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外伤性脑梗塞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康复护理后,干预组运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60.67%,对照组为4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7,P<0.05);干预组MBI评分为(70.21±7.15)分,对照组为(36.75±17.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5);干预组语言功能评分为(176.34±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66±7.6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7,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语言功能。
作者:韩微;夏义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26例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记录胎龄(超声或出生时成熟度分析数据)、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性别、是否低于胎龄儿、是否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大生理性体重减少率、恢复出生体重的天数、起始肠内喂养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每天奶量>100 ml/kg·d),37~42周时测定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以体重、身长和头围计,分析EUGR发生率、其危险因素以及适于胎龄儿(AGA)和低于胎龄儿(SGA) EUGR发生率。结果 EUGR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均低于非EUGR组(均P<0.01),而体重下降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起始肠内喂养时间以及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均大于非EUGR组(均P<0.01),SGA比例明显大于非EUGR组(均P<0.05)。以体重、身长、头围计,所有新生儿EUGR发生率分别为47.6%、39.7%和4.8%。总体上SGA宫外发育迟缓率明显高于AGA (均P<0.01)。胎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与EUGR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宫内发育迟缓、营养摄入差及呼吸窘迫综合症仍是胎龄≤32周早产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廖文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评价3D打印技术在颅骨骨纤维结构不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颅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利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作出钛板模型,利用医用钛合金制造个体化修复块,术中将修复块植入缺损区域,钛钉固定。结果颅骨钛板植入物与缺损区域有良好的适配性,术中无需修正、固定即可。术后随访修复体形态良好,无感染和外露现象发生。结论3D打印能精确修复颅骨缺损和设计制造个体化假体,简化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纪玉桂;李天栋;刘一兵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牵舌法在帝视内窥镜引导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期全麻患者100例,随机分A、B两组各50例。两组均用帝视内窥镜引导气管插管。A组为对照组,用提下颌法插管,B组为实验组,用提下颌加牵舌法插管。结果 A组插管成功42例,插管成功率为84%,用时(31.3±19.8) s,8例失败;B组插管成功48例,插管成功率为96%,用时(19.8±7.8) s;B组插管成功率优于A组(P<0.05),B组插管用时明显小于A组(P<0.01)。A组C-L分级声门显露容易者42例,困难者8例;B组C-L分级声门显露容易者48例,困难者2例。B组声门显露比较容易(P<0.05)。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牵舌法在帝视内窥镜插管时的应用能够明显减少寻找声门所用时间,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损伤。
作者:朱晓军;钱梅花;朱海蓉;陆磊;王兵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