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关浩锋;黄碧茵;郭青云;刘东;张一;林丽丹

关键词:持续肺动脉高压, 西地那非, 新生儿
摘要: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住本科常规治疗无效且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30例PPHN患儿加用西地那非口服治疗,剂量为1mg/(kg·次),q 6 h.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比治疗前后的肺动脉压力(PAP)、血气分析、氧合指数(OI)、平均血压(MAP),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儿加用西地那非治疗后PAP明显降低(F=6.34,P<0.05),血气分析PaO2、PaCO2、PH明显改善(F=44.67、11.99、14.20,P<0.05),OI升高(F=27.52,P<0.05),MAP变化不明显(F=3.02,P>0.05).结论 西地那非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PPHN患儿的氧合功能,对体循环血压无明显影响.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国内外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在应用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动物研究与临床探讨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而且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亚低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因其具有安全、有效、实施简单的优点而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亚低温治疗的降温方法、降温深度、实施的时间窗、治疗时程中的并发症的监测与预防等方面仍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亚低温的研究背景(亚低温的分类、治疗机制、适应证、禁忌证、实施策略、并发症)及国内外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现状分别展开阐述,为亚低温的进一步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学颖;余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腰后路显微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炎性状态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腰后路显微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围术期患者的炎性状态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于东莞市大岭山医院采用腰后路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的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3、7 d的血清CRP、IL-1β、IL-6、IL-8 及TNF-α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3、7 d 的血清CRP、IL-1β、IL-6、IL-8 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腰后路显微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佳,且其炎性指标波动也更小,反映出手术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更小.

    作者:何伟平;彭新生;钟克宣;杨耿华;丘欢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社区男性吸烟人群烟草依赖与焦虑抑郁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烟草依赖程度不同的吸烟者焦虑、忧郁评分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焦虑抑郁量表和Fagerstrom尼古丁依赖性评分表.结果 1 427名男性吸烟者参加了调查,吸烟或曾经吸烟者348人,其中戒烟或曾经戒烟者100人,从未戒烟者248人.根据烟草依赖程度评估表,轻度232人,中重度116人.相对于轻度烟草依赖的吸烟者而言,中重度烟草依赖者焦虑和忧郁评分均较高(P<0.05).焦虑评分和忧郁评分与肺功能呈现正相关,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烟草依赖越重其焦虑、忧郁越重,戒烟治疗同时要给予心理治疗.

    作者:徐玲英;朱跃华;吴丽红;李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三亚市区域妇幼卫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为推动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妇幼项目和妇幼卫生重大项目的开展,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在三亚市卫生局的领导下,结合妇幼保健工作的实际需求,和北京龙腾信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起设计研发了集业务、管理、服务、科研四位一体的妇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全市范围近三年的实践应用,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将重点介绍系统的研究背景、设计思路、创新点和实际应用情况.

    作者:陈川碧;韦辉;邢关华;王涛;金艳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食道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 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病因、诊断及处理方式.结果 1 例吻合口修补术后2 周恢复良好出院;1 例保守治疗4 周后治愈出院;1 例对症治疗后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家属自动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只要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提高手术技巧,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林振海;李军华;张志东;彭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弱视治疗的护理研究进展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年龄,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视力残疾.我国人口众多,如果弱视患者按检出率2.8%来计算,保守估计达4 000 万,严重影响儿童生活质量和国家人口整体素质.随着我国医学者对弱视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有更深入的研究,弱视护理研究也有明显进展,护理工作由原来单一的疾病护理逐渐转向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本文就有关儿童弱视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苏炳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是新生儿监护病房中与感染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患儿的预后产生不良后果.本文从诊断标准、发病率、病原学、高危因素等方面对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给予综述.

    作者:农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桂东梧州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CPN-IgM)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 442例,取其血液用XK2100生物芯片进行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CPN-IgM)检测,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442份标本中有129份检出了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CPN-IgM)阳性,总检出率为5.28%.男女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之间肺炎衣原体异性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79,P=0.06).三年中不同年份组之间的肺炎衣原体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年检出率高,达6.9%.2010年和2011年不同季节肺炎衣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年秋季检出率高,2011年夏季检出率高.结论 肺炎衣原体是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重要病原体,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夏季和秋季肺炎衣原体检出率较高.

    作者:殷炽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近年来组织工程软骨成为软骨修复研究的新热点,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其当前有前景的种子细胞.研究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因素有着实际意义.本文就目前研究影响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陈波;张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外源性补充戊酸雌二醇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移植后7 d 雌激素水平下降及其幅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外源性补充雌激素后能否改善其结局.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2009 年1~11 月及2010 年1~11 月共772 个IVF-ET 或卵胞浆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周期,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长方案.其中2009 年399 个周期移植后7 d 不补充戊酸雌二醇作为对照组,2010 年373 个周期作为实验组,移植7 d 后常规检测E2,与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天的E2 比值;将对照组399 个周期与实验组373 个周期均按E2 下降的幅度分为A组(51%~100%)、B组(31%~50%)、C组(10%~30%)和D组(<10%),然后实验组A、B组补充戊酸雌二醇3 mg/d,C、D组补充戊酸雌二醇6 mg/d,对照组则不补充,比较各组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获卵数和胚胎移植日内膜厚度.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间及其各亚组间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C、D两组即E2大幅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流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内分析,D组,即E2 下降幅度大组流产率显著增加(P<0.05);(3)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间及各亚组间获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 E2下降及其幅度与获卵数、ET 日的内膜厚度不相关,不影响临床妊娠率,外源补充戊酸雌二醇对改善临床妊娠率意义不大;(2) E2 水平大幅度下降,流产率增加,补充外源性E2 对此有改善;(3)服用戊酸雌二醇组未见畸形率增加,其在孕早期是安全的.

    作者:邹红艳;王细林;吴方贵;彭南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电动自行车相关事故致颅脑损伤的特点和救治体会

    目的 探讨三亚地区电动自行车致颅脑损伤的特点和救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 年12月至2012 年12 月间三亚地区医院收治的267 例因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结果 267 例患者中男性175 例,女性92 例,男女比例1.90:1;存活198 例,死亡42 例,27 例因脑伤过重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原因家属放弃治疗.存活患者根据GOS分级,恢复良好124 例,中残45 例,重残29 例.结论 电动自行车相关事故致颅脑损伤率高,伤情复杂,合并伤多,易出现并发症,死亡率高.

    作者:雷永红;潘德岳;陈鸿尤;陈宏尊;熊时喜;李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程免疫乙肝疫苗学龄前儿童HBsAb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全程免疫乙肝疫苗接种的效果.方法 本辖区幼托机构抽调全程免疫乙肝疫苗的679 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检测,观察疫苗效果.结果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学龄前儿童有493例,占受检人员的72.61%,其中男276 例,占55.98%,女217 例,占44.02%;而男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9.17%(276/399),女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77.50%(217/280),两者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比较,χ2=5.7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的年龄组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不同,2~岁组阳性率为64.3%,3~岁组阳性率为83.4%,4~岁组阳性率为76.8%,5~岁组阳性率为66.8%、6~岁组阳性率为58.3%,阳性率高的是4~5 岁组,阳性率低的是7~岁组,阳性率高组和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5,P<0.01).结论 学龄前儿童虽然进行全程免疫乙肝疫苗,但仍未能完全达到免疫效果,经常进行监控,了解乙肝疫苗的效果,有助于增强学龄前儿童免疫力,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

    作者:马如青;苏国生;赵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及对策

    随着微生物感染的日趋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明显加大.如果疏忽了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在实验工作等活动中可能会发生因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等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故[1].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微生物检测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并做好有效的职业防护.

    作者:易虹;易权华;鲜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探讨

    目的 探讨ICU 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提升在职ICU 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同时弥补ICU专业人员紧缺的不足.方法 将培训模式分为:外送护士进修、院内重点专科轮训、院内中心ICU 培训三种,根据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2007)>要求,对38 名临床护士实施培训.通过理论和技能考试并对成绩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三种I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平均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临床技能考试方面,院内中心ICU 培训效果明显高于外送护士进修培训和院内重点专科轮训,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I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均能有效促进受训人员掌握ICU护理专科知识和急救技能,但院内中心ICU的临床技能培训效果明显高于外送护士进修培训和院内重点专科轮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力群;赵红梅;李湘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栀子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大量研究表明,栀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京尼平苷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理价值,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潜力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近年来关于栀子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栀子在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新药研发方面提供参考.

    作者:吴清柳;陈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住本科常规治疗无效且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30例PPHN患儿加用西地那非口服治疗,剂量为1mg/(kg·次),q 6 h.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比治疗前后的肺动脉压力(PAP)、血气分析、氧合指数(OI)、平均血压(MAP),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儿加用西地那非治疗后PAP明显降低(F=6.34,P<0.05),血气分析PaO2、PaCO2、PH明显改善(F=44.67、11.99、14.20,P<0.05),OI升高(F=27.52,P<0.05),MAP变化不明显(F=3.02,P>0.05).结论 西地那非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PPHN患儿的氧合功能,对体循环血压无明显影响.

    作者:关浩锋;黄碧茵;郭青云;刘东;张一;林丽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妊高征患者胰岛素抗性的临床变化及意义

    目的 研究妊高征(PIH)患者胰岛素抗性的临床变化及其与血糖、血脂指标变化的关系,分析胰岛素抗性与妊高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30 例妊高征产妇(实验组)和30 例正常妊娠产妇(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各时间血糖与胰岛素水平变化及空腹血脂各项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 实验组30 例产妇口服葡萄糖3 h 血糖值(S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空腹外,实验组各时间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实验组胰岛素与血糖值比值均高于对照组,除第30 分钟外,其他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HOMA指数与其他血脂指标均有相关性,实验组产妇HOMA、TG、LDL、Apo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和ApoA-1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是妊高征发生的重要因素,且二者间有相关性.

    作者:邝国超;高玉洁;董君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医学生临床实习状况与应对思考

    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在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临床实习中存在变化和问题,提出根据当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特点提高临床实习效果的对策.

    作者:陈俊虎;王燕燕;吴进军;苏汝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评价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的功能评价方法.方法 2006 年1 月至2010 年10 月收治66 例Schatzker 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解剖型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26~79 个月,对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评价指标(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术后早期Rasmussen 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标准、术后远期Resnick-Niwoyama 退行性关节疾病评分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66 例患者均有完整术后随访评价的资料,经26~79 个月的随访均愈合.术后早期Rasmussen 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显示,优41 例,良19 例,可6 例;术后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优45 例,良20 例,可1 例;术后远期Resnick-Niwoyama 退行性关节疾病评分显示,无退行性关节疾病51 例,轻度7 例,中度4 例,重度4 例.术后早期Rasmussen 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与术后HSS 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及术后远期Resnick-Niwoyama 退行性关节疾病评分的相关性好(r=0.390 2,P=0.001 2;r=-0.655 0,P<0.000 1).结论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Rasmussen 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Resnick-Niwoyama退行性关节疾病评分标准均是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有效评价指标.

    作者:欧海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膝踝足矫形器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作用

    目的 探讨膝踝足矫形器(KAFO)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L1及以下脊髓损伤患者17 例,其中男性11 例,女性6 例;损伤节段:L1损伤9 例,L2损伤5 例,L3损伤3 例;年龄19~42 岁,平均34.7岁.在装配膝踝足矫形器前需进行多项康复治疗,包括肌肉力量、心肺功能、轮椅转移、日常活动能力(ADL)、膀胱训练等,装配矫形器后加强步态训练;分别于矫形器装配前及出院前进行限时的步行功能检查(包括6 min 步行评测和10 m步行时间评测)、步态分析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作为指标进行评定.结果 17 例患者在不使用矫形器的情况下均不能独立行走,矫形器装配及训练后10 m步行时间平均(76.35±32.45) s,6 min 步行距离平均为(67.48±24.35) m,平均步长37.9 cm.结论 步行矫形器配合系统的康复治疗对改善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及日常活动能力效果理想.

    作者:林志伟;练振坚;符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