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拱环形态改变的临床研究

孙成;孟晓红;张敏芳;冉黎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拱环, 诊断,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摘要:目的 客观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拱环结构改变的形态特征,总结黄斑拱环形态变化、荧光渗漏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对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患者按有无眼底改变分为3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38例65只眼,2型糖尿病无DR眼底改变组(非DR组)16例29只眼,正常组17例33眼.三组病例均先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后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黄斑部放射状扫描检查.结果 三组之间黄斑拱环形态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 3),黄斑中心1 mm直径视网膜厚度有显著差异(P=0.000 7).DR组患者拱环形态与荧光渗漏程度显著相关(P=0.000 3),黄斑拱环形态与黄斑中心1 mm直径视网膜厚度显著相关(P=0.006 3),荧光渗漏程度与黄斑中心1 mm直径视网膜厚度显著相关(P=0.004 6).DR组患者黄斑拱环形态、荧光渗漏和黄斑中心1 mm直径视网膜厚度变化与佳矫正视力无相关性(P=0.076,P=0.067,P=0.128).结论 DR患者黄斑拱环形态改变、渗漏程度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是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黄斑拱环形态变化特征为进一步选择和调整治疗手段提供了准确依据.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利用医院现有资源提高手术间利用率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保障部门,手术室的利用率直接关系到外科病床的周转.如果手术室工作效率不高,不仅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会延长患者的无效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1].手术室资源的合理、充分应用,一直是医院管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为了确保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促进医院快速发展,我科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及技术,创造性地挖掘和调动医院的现有资源,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莉;曾俊;程勤;卓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单纯胸外心脏按压成功抢救心跳呼吸骤停1例

    心跳呼吸骤停是指心脏因一过性急性原因突然丧失有效的排血功能而致循环和呼吸停顿的临床死亡状态,是危重的急症之一,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1].2010年5月收治1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本例患者因院前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心脏按压,抢救成功且无任何后遗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月英;李秀增;郭瑞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2型糖尿病是老年人群中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群老龄化的日趋严重,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还有上升趋势.长期高糖状态可以导致眼、肾脏、脑或神经、心血管等靶器官的长期损伤和功能缺陷,部分器官甚至衰竭,严重危害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因此,如何控制好血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李小云;何新;黄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以局部解剖结构为基础讲解激光武器对眼的损伤

    激光武器(Laser weapons)是一种定向能武器,利用其产生的强激光束,在目标表面产生极高的功率密度,使其受热、燃烧、熔融、雾化或汽化,并产生爆震波,以杀伤人员或毁坏目标.其中,眼睛是激光武器杀伤效应的主要靶器官.在课程标准中,眼组织对激光的吸收特性、激光武器对眼损伤特点和激光武器致盲的生物学基础是讲解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起来的难点.

    作者:许商成;李敏;张蕾;周舟;余争平;钟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拱环形态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客观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拱环结构改变的形态特征,总结黄斑拱环形态变化、荧光渗漏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对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患者按有无眼底改变分为3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38例65只眼,2型糖尿病无DR眼底改变组(非DR组)16例29只眼,正常组17例33眼.三组病例均先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后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黄斑部放射状扫描检查.结果 三组之间黄斑拱环形态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 3),黄斑中心1 mm直径视网膜厚度有显著差异(P=0.000 7).DR组患者拱环形态与荧光渗漏程度显著相关(P=0.000 3),黄斑拱环形态与黄斑中心1 mm直径视网膜厚度显著相关(P=0.006 3),荧光渗漏程度与黄斑中心1 mm直径视网膜厚度显著相关(P=0.004 6).DR组患者黄斑拱环形态、荧光渗漏和黄斑中心1 mm直径视网膜厚度变化与佳矫正视力无相关性(P=0.076,P=0.067,P=0.128).结论 DR患者黄斑拱环形态改变、渗漏程度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是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黄斑拱环形态变化特征为进一步选择和调整治疗手段提供了准确依据.

    作者:孙成;孟晓红;张敏芳;冉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误诊1例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是指来源于腹膜后结缔组织的筋膜、脂肪、神经、血管、肌肉及胚胎残留组织的非器官性良恶性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0.01%~0.30%[1].本病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一旦发现,多为晚期,且大多数为恶性[2-3].其病理分类较复杂,临床起病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本病往往由于外科医生的认识不足导致误诊误治.

    作者:王传生;吕瑞芳;刘宏伟;孙亚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空拉力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术中透视分析

    目的 探讨减少闭合复位经皮中空拉力螺钉植入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中透视对医患辐射风险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多中心64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中空拉力螺钉植入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透视次数进行分步统计分析.结果 Garden Ⅰ/Ⅱ型组,Garden Ⅲ型组和Garden Ⅳ型组术者平均遭受透视次数(即三根导针植入总透视平均次数)分别为(26.6±9.0)、(28.9±9.0)和(28.9±12.3)次,各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别;患者平均遭受透视次数分别(34.7±9.2)、(42.5±10.1)和(46.8±12.1)次,Garden Ⅰ/Ⅱ型组与其他分组间有统计学意义;医、患双方透视次数百分比分别为(68.50±6.25)%、(62.10±7.08)%和(56.30±9.08)%,均超过50%,有逐渐变小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中空拉力螺钉内固定植入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中透视较多,其中三根导针植入透视次数(即术者遭受透视次数)占总透视次数(即患者遭受透视次数)比重较大,因此,减少三根导针植入透视次数是降低本术式对医患的辐射损伤风险的关键.

    作者:肖洪;谭洪波;宋航;张怡五;高为民;王青;任小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矫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 CO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大血管畸形,多伴有其它心内畸形[1].COA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手术操作复杂,体外循环采取深低温停循环可为手术创造条件,但对脑、脊髓和肾功能影响很大.本院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共在体外循环下一期矫治COA及合并的心内畸形34例,现将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霞;刘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VDR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与重庆地区肺结核病的联系及交互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与结核病发病的相关性,以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98例确诊肺结核病例为病例组,按年龄、性别成组匹配19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技术(HRM)检测VDR基因TaqⅠ、FokⅠ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环境因素暴露情况,以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VDR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与结核病的联系及其交互作用.结果 结核病患者接触史、吸烟、人均居住面积小于10 m2、居室通风不良、工作强度大以及VDR基因FokⅠ-ff基因型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P<0.05),VDR基因FokⅠ-ff基因型、吸烟及结核病患者接触史在结核病发生中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 VDR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与结核病的发病有关,且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作者:苏倩;向颖;胡代玉;刘洁;沈静;吴龙;李至伟;林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三角形护皮巾在泌尿外科操作中的妙用

    泌尿外科作手术操作时会出现尿液、冲洗液、灌洗液外溢的现象,容易造成术后感染、体温降低等并发症.三角形护皮巾因其独特的三角形漏斗设计和粘性,可以紧贴皮肤,防止液体外溢,便于收集所需要的标本.本文介绍两种常规操作中的运用方法.

    作者:刘型;龚桂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诱因分析及肺功能变化

    目的 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诱发因素及肺功能变化.方法 筛选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典型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8例(年龄60~78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诱发因素;常规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结果 88例老年患者均按要求完成问卷.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周围环境空气污染(如使用煤球烹饪等)、吸烟、每日吸烟支数、受教育程度、近期呼吸系统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相关性(r=0.378~0.489,P<0.05).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预计值、肺内气体大呼出流速(PEF)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诱发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对相关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受损,进行常规治疗,疗效良好.

    作者:张新宇;付学锋;万东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外科手术学教学中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外科手术学是我校的一门特色课程,是医学教育中衔接基础和临床的桥梁课,强调良好的基本技能训练和配合.大学生在外科手术学的实践学习中,大多数的技能训练需要2人以上配合方能完成,这使得以小组学习为单位的模式成为主要的学习环境和教学形式[1].

    作者:周忠信;蔡开灿;邓文峰;樊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红外光谱自动分析仪对尿路结石成分的分析与预防对策的探讨

    尿路结石是泌尿科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了解结石的主要成分,对预防和治疗尿路结石具有重要意义[1-2].我科自2008年引进红外光谱结石成分自动分析仪,广泛开展了结石成分分析,现就778例尿路结石成分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樊玲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股骨逆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11例临床分析

    踝关节融合固定是治疗踝关节紊乱、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持续性疼痛的主要方法[1].此术式虽然是一种导致关节骨性强硬的手术,却可以很好地减轻疼痛,终止病变,达到稳定关节的作用.股骨逆行带锁髓内钉一直是用来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内固定器械.我院于2006年7月至2010年4月用股骨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踝关节融合术1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斌;刘彦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股骨干骨折后经常会出现骨折不愈合,其不愈合约占全身骨折的6%~10%[1].内固定手术是股骨干治疗的主要手段,疗效得到公认.但若手术操作不当、内固定物选择不当、过早功能锻炼等均可能造成骨折的不愈合,继而出现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2].本研究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9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并探讨其骨折不愈合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危伟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多媒体教学在泌尿系结石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结石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也是泌尿外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由于结石课程中知识点较多,各知识点间联系密切,同时其涉及的新技术较多,所以在泌尿系结石的教学中,更需要授课教师根据其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授课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善授课效果.

    作者:阴雷;张洁;李崴;徐丹枫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巩膜炎并发青光眼治疗体会

    巩膜炎并发青光眼治疗非常困难,重者后可能眼球摘除.在临床工作中,建议患者不要轻易放弃积极的治疗,要针对病情制定可行的方法,给患者一些希望,有时值得冒手术风险.本例患者双眼经多次手术,1眼保留了指数/30 cm的视力,生活能自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炜;韩非;罗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诊体外循环抢救急性心脏破裂1例

    心脏破裂是心胸外科较为常见的急诊之一,其发病急,病死率高,如不及时救治,伤员常在短期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1].本例患者在术中突发心脏破裂,果断采取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破裂修补术,手术很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华;刘梅;胡卫;詹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肾癌组织中Mina53和CapG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ina53(Myc-induced nuclear antigen 53)和CapG(capping prote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66例经HE染色病理确诊肾细胞癌(RCC)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Mina53和CapG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RCC旁组织比较,RCC中Mina53和CapG阳性表达明显升高.Mina53和CapG在RCC组织不同的病理分级中,G3和G2明显高于G1表达;在TNM分期中,Mina53和CapG在T3、T4中的表达明显高于T1、T2.Mina53和CapG的表达与远处转移和复发有一定关系,且两者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ina53和CapG在RC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TNM分期、复发和转移有关,这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赵致广;杨增悦;邱建新;张伟;赵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与普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并比较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与常规切口普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两种方法 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5例胫骨骨折患者分观察组(为微刨经皮钢板)与对照组(普通钢板)两种方法 治疗,对比分析其术中及术后的一般情况,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切口大小、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手术时间和术后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福平;折树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