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TAT3介导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沈诚;陈建明;胡义杰;宋毅;袁晔;钟前进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 心肌再灌注损伤, STAT3转录因子, 大鼠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心肌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缺血后处理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寻STAT3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后处理组+NSC-74859( STAT3抑制剂)组。建立大鼠离体心脏工作模型,观察心脏在各组条件下心率、LVSP、+dp/dtmax、-dp/dtmax、冠脉流量的变化及心肌酶谱的改变。结果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复灌期心率,冠脉流出液中CK 及LDH 的含量明显降低,左室收缩压、左心室压力变化率、冠状动脉流出量明显升高。而抑制STAT3表达后,此保护效应明显减弱。结论缺血后处理有助于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这一作用由STAT3转录因子介导。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1028例双美注射去除面部皱纹的近期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双美( Sunmax)药物注射对面部不同部位除皱的近远期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整形美容科收治行面部除皱患者1028例,男236例,女792例,年龄21~72岁。全部患者应用双美进行面部除皱,根据药物注射部位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在注射后当日、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比较不同组之间除皱的结果,综合分析双美注射除皱的近远期效果。根据药物注射部位分为:眉间川字皱纹、额部抬头纹、鼻唇沟皱纹、眼角鱼尾纹、鼻梁横纹进行分组观察。结果双美注射除皱后,各种皮肤皱纹凹陷均可以消失;注射后1个月效果无减退,皱纹不产生;3~6个月,除皱效果仍可与注射当日持平,9个月时,仅额部抬头纹和眼角鱼尾纹处出现轻微效果减退。结论应用双美进行注射去除面部皱纹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术后患者满意度高,是目前值得推广的注射除皱方法。

    作者:陈卓;戴霞;陶灵;李世荣;毋巨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晚期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热化疗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介入热化疗栓塞( IHC)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进行对比。方法 IHC治疗的中晚期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行TACE治疗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二次手术率、血清AFP下降程度、生存率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9.4%)显著高于对照组(56.3%), 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二次手术切除率(70.6%)显著高于对照组(43.8%),P<0.01。观察组经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增加20分以上者(35.3%)显著高于对照组(12.5%),P<0.01;AFP下降程度大于50%者所占比例(52.9%)显著高于对照组(25.0%), P<0.01。观察组术后12、18、24个月患者存活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HC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可增加患者二次手术的机会,是治疗巨块型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作者:罗舒;陈非;郭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救治中超早期锁孔手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救治中超早期锁孔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锁孔手术组)和对照组(小骨窗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拔管时血肿清除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代谢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8 d观察组患者S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中,锁孔手术与小骨窗手术相比具有术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及代谢紊乱发生率低、近期及远期(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作者:黄明火;罗杰;徐春林;沈育;高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皮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1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分型:A1.2型3例,A1.3型4例,A2.1型6例,A2.2型3例,A2.3型1例,均利用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疗效和分析结果。结果手术时间30~80 min,平均50 min,术中出血量40~100 mL,平均60 mL,放射投照时间为12~22 s,平均20 s。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参照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优15例(88%),良2例(12%),优良率达100%。结论经皮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张传志;刘莉;匡志平;曹洪辉;肖楸钶;王加俊;卢卫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美蓝标记定位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前美蓝标记定位并照片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采用美蓝标记定位椎管内肿瘤分为标记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肿瘤全切率、脊柱不稳率、肿瘤复发率、再手术率。结果标记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标记组患者肿瘤全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1年内脊柱不稳率、肿瘤复发率及再手术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美蓝标记定位简单方便,为手术切除提供了有利条件,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增加了肿瘤全切除率。

    作者:廖佳奇;许金仙;涂勇;温小华;刘翰文;李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rFN/CDH-BCP组织工程骨的制备和体内融合效应的初步研究

    目的制备复合bMSCs的rFN/CDH-BCP组织工程骨,并对其体内融合效应进行初步观测。方法制备复合bM-SCs的rFN/CDH-BCP组织工程骨,利用细胞离心粘附实验、MTT实验和成骨诱导分化等方法观察组织工程骨界面对骨种子细胞的粘附和分化的影响。建立兔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模型,以复合bMSCs的rFN/CDH-BCP组织工程骨植于预备的骨槽内,利用X线影像学和组织学技术观察融合部位新骨生成状况及种子细胞分布、转归状况。结果 bMSCs复合24 h后rFN/CDH-BCP表面和内部有大量细胞粘附,生长良好,成骨诱导10 d后,rFN/CDH-BCP表面ALP活性显著升高(P<0.05),21 d后,钙结节广泛分布。 bMSCs复合rFN/CDH-BCP植入兔植骨融合区12周后X线和组织学显示有明显新生骨生成,对照组没有。结论 rFN/CDH-BCP组织工程骨在体内外均有良好的生物学效应,对新骨形成和骨成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良好修复作用,具有较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向强;崔翔;王加旭;刘明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头臂静脉及副半奇静脉变异1例报告

    头臂静脉作为人体的一条较大静脉,变异情况较少见,多为个案报道[1-2],国内未见头臂静脉同时伴有副半奇静脉变异的报道。我们在解剖一青年男性尸体过程中,发现头臂静脉、副半奇静脉变异,现报告如下,供临床参考。

    作者:卢海;孟镔;江金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对经皮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的辅助作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对经皮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PTVE)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辅助作用。方法52例经超声引导下PTVE作为观察组,37例采用盲穿门静脉行PTVE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指确定穿刺点至导管置入时间)、栓塞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73.1%)显著高于对照组(43.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时间(2.3±0.6)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4.2±0.8) min,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栓塞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对PTVE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能准确判断门静脉位置,增加了穿刺成功率,提高了穿刺速度。

    作者:李劲松;张俊文;刘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一种新型手术器械干燥柜的设计研究

    目的针对现有手术器械干燥设备存在某些技术缺陷和不能普及使用的问题,拟研制新型手术器械干燥柜。方法通过对手术器械干燥过程中的空气清洁度、温度和速度等特性进行研究,创建手术器械干燥新技术,并以获得的新技术为基础,研制一种造价低、功能先进和可操作性强的新型手术器械干燥设备。结果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手术器械干燥柜样机,并在满载器械的条件下进行加温和干燥处理试验,其中采用“70℃”程序的平均加温时间和短干燥处理时间分别为5.1 min和15.6 min,采用“90℃”程序的平均加温时间和短干燥处理时间分别为7.8 min和14.2 min,同比传统器械干燥设备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新型手术器械干燥柜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和较好的产业化前景,并可成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等部门的基础设备。

    作者:魏静蓉;王义辉;陈科;李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47例烧伤外科儿童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烧伤外科儿童手术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施行的烧伤外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儿童组47例,成人组244例,比较儿童手术与成人手术的不同之处。结果我院烧伤外科实施的儿童手术中女性患者比例高于成人组,手术种类以烧伤手术(特别是烧伤畸形整形手术)和皮片修复手术居多,创面修复手术、感染手术较少。儿童组和成人组的术前生理指标差异不大,手术疗效相似。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术前准备,可积极开展烧伤外科儿童手术,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倪俊;顾海峰;许献荣;陈瑞彩;张杏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9例报道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全结肠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应用腹腔镜实施全结肠切除术,对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例 FAP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手术时间230~310 min,术中失血量80~210 mL,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2~3 d,住院时间为12~14 d,随访6~36个月,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切口小美观,术后恢复快,效果良好。

    作者:甄四虎;侯会池;王少文;李伟;刘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康复的影响及体会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方式及社会压力的增大,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1]。目前公认的乳腺癌治疗方法是进行乳腺及淋巴等组织切除手术,并术后进行规范化疗治疗。由于乳腺切除及化疗的毒副作用会使患者失去健康女性的第二性特征,患者必然由此产生焦虑、自卑、失眠不安等不良的心理情绪,严重影响着术后生活质量及康复。如何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术后康复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关注重点。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对60例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经验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米娜;李洪艳;杨玉芳;张英;张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20例超高度近视患者采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等变化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和转归。结果手术前,患者的视力为(0.10±0.05),而术后为(0.60±0.2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前后,患者的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均无明显变化,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较轻。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具有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治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达芬奇机器人肾脏手术中的体位舒适护理

    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辅助下腹腔镜肾脏手术中,为了更好的暴露手术野以及给机械手更大的操作空间,手术均采用经腹入路,患者均取健侧斜卧升桥位。该体位要求腰部侧弯抬高,腰部两侧躯干下压降低,同时向背侧倾斜45o,加重了脊柱弯曲旋转。术中患者舒适度低,护理不当极易引起病人皮肤、神经、血管肌肉的损伤。为了降低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及手术体位并发症,我院将舒适护理模式融入到体位安置中,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作者:朱娅男;曾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超短波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膝骨关节炎的主要改变是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临床上多表现为关节疼痛和活动不灵活,后期严重者骨端可变形,关节面凹凸不平[1]。关节镜手术可去除增生骨质,修复关节结构。术后护理与康复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非常重要。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86例关节镜术后膝关节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术后治疗护理与超短波联合常规治疗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晓津;李华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上肺部分通气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单肺通气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胸内手术的麻醉,常用的方法包括双腔支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堵塞器等。在为外科手术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单肺通气也存在诸多已经明确的弊端及一些潜在的风险。针对这些问题,多年来已发展出很多与之配套的技术和理念来克服其缺点,但始终不能使我们完全满意。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通气方式供参考,可能在少数手术中无法实施,但是相信在大多数胸内手术中具有可行性。

    作者:赵旸;张嫚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改进手术学基础教学的体会

    手术学基础是临床医学生进入到临床课程学习前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安排,除了让学生掌握无菌技术及外科基本操作技能外[1],还需要强化学生的医德,使其具备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我们手术学基础教学由医院外科教研室和大学实验动物教研室共同承担。近年来,在关注动物福利和提高教学质量并重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尝试,通过践行“4R”理念,即“减少、替代、优化和责任”原则[2],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李一明;李维卿;侯立军;沈宏亮;王来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分类心理护理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

    急性百草枯中毒是常见的急性中毒之一,病情复杂,致残致死率高[1]。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减轻症状,改善预后。我们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20例重度百草枯重度患者进行分类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冬梅;孙溦;张怀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种术式治疗重睑术后及甲状腺眼病并发上睑退缩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3种术式上睑退缩的疗效。方法重睑术后及甲状腺眼病并发上睑退缩患者15例分为A、B、C组,A组5例9只眼采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B组5例10只眼采用上睑提肌中央腱膜切断术矫正,C组5例9只眼采用上睑提肌和Müller肌(穆勒氏肌)延长术矫正上睑退缩,观察3种术式的疗效。结果 A组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72 h后,5例(9眼)上睑退缩外观明显改善,维持4~6个月后恢复至以前未注射时状态;B组上睑提肌中央腱膜切断术,术后睑外形自然,睑闭合自然,其中有2例复发;C组上睑提肌-穆勒氏肌延长术,术后随访3~24个月效果满意,术后无复发和并发症。结论3种治疗上睑退缩的方法对静止期上睑退缩均有效。采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方法简便,疗效可靠,但持续时间较短,需反复注射;采用上睑提肌中央腱膜切断术操作简单,但不易正确量化且回缩略多;上睑提肌-穆勒氏肌延长术方法较简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李曾显;柴琳琳;杨东运;李世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阑尾周围脓肿早期手术治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阑尾周围脓肿早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50例阑尾脓肿早期手术病人为脓肿组,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5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人为对照组,对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并发症等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脓肿组的手术时间(68±23)min与对照组手术时间(49±14)min有显著差异(P<0.05),2组的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发生并发症的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阑尾脓肿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替代传统保守疗法,而且是安全的;不但避免二次住院及诊治失误,而且节省了住院费用及医疗成本支出。

    作者:莫晓东;吴国忠;田志强;王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