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睾丸性不育症中Bim蛋白的表达

成克伦;李廷超;箭华勇;马明宗

关键词:睾丸性不育症, 生精细胞, BIM,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 研究正常睾丸组织和睾丸性不育症组织中Bim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睾丸性不育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睾丸组织和50例睾丸性不育症组织中生精细胞Bim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生精细胞Bim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睾丸性不育症中明显高于正常睾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精障碍程度相关(P<0.05).结论 Bim可能在睾丸性不育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作用.检测Bim表达水平,可以为临床评估和处理睾丸性不育症提供参考依据.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时期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的职业素质

    现代化医院的信息中心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枢纽,是运行管理的关键支撑部门,是矛盾与压力较集中的科室.为此,信息中心主任必须要具有比一般职能处室负责人更高的素质、人格和工作要求,要成为具有多种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具备较高的人格魅力,有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和有效解决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苏颖奇;郑孔林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与肺动脉漂浮导管法两种方法在临床中指导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患者30例,同时使用以上两种方法对心搏量(SV)、心指数(CI)、心输出量(CO)、心搏出指数(SI)、肺动脉楔压(PAWP)、左室做功指数(LCWI)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数据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方法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血流动力学检测所得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相关性好(r=0.86),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有创”的检测手段,以指导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治疗.

    作者:张鹏;沈君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MTA作为根管封闭剂对根管充填后根尖微渗漏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比较MTA糊剂、Vitapex糊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充后对根管侧壁和根尖区的微渗漏情况,评价MTA糊剂的封闭性能.方法 收集离体牙常规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使用三种糊剂充填后染色,按一定时间取出,片切,并测量染液渗入根管侧壁和根尖孔的长度.结果 MTA组染液渗入根管侧壁和根尖孔的长度数值于1周、2周、4周时均少于Vitapex组和氧化锌丁香油组(P<0.05).结论 MTA糊剂的根管封闭性均优于Vitapex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有望作为新的根管封闭剂使用.

    作者:李炎钊;黄念全;吴敏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正清风痛宁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蛋白尿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成人紫癜性肾炎(HSPN)蛋白尿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40例成人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为糖皮质激素联合正清风痛宁治疗,对照组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分别检测24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等并进行比较.结果组间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尿蛋白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3个月与6个月时间点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9个月、12个月时间点尿蛋白两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用糖皮质激素与正清风痛宁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是有效、安全可行的,与单用激素相比更有效,特别是早期疗效较好,对提高蛋白尿早期缓解率有一定作用.

    作者:谭振骥;王月芳;邓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硫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硫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40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硫酸镁治疗.治疗后随访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生存率、腹痛、腹胀及腹膜刺激征消失时间等临床指标和血肌酐、尿素氮、动脉血压分压(PaO2)、血淀粉酶等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随访期间两组内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生化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和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行常规治疗联合硫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显著增强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和生化指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悦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ERK1/2研究进展及其与神经胶质瘤相关性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是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家族的一个重要亚族.ERK的功能是控制细胞分化,ERK的活化被认为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侵袭、凋亡、癌性转化等密切相关.研究并利用ERK1/2在神经胶质瘤形成中的作用能更好的指导神经胶质瘤治疗策略的制定,本文就近年来ERK1/2研究进展及与神经胶质瘤相关性予以综述.

    作者:潘伟东;王东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小儿呼吸道感染不同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结果分析

    目的 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别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并进行比较,以了解不同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呼吸道感染的患儿515例为感染组,另100例非呼吸道感染者做对照组,分别应用被动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做冷凝集实验,PCR法、培养法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肺炎支原体.结果 515例呼吸道感染组中,MP阳性111例(21.6%),对照组MP阳性6例(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呼吸道感染组的515例患儿分别用被动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冷凝集实验、PCR法、培养法检测血清或咽拭子,阳性率分别为102例(19.8%)、95例(18.4%)、40例(7.8%)、108例(21.0%)、35例(6.8%).PCR法与被动颗粒凝集法、ELISA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与培养法、冷凝集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几种检测MP的方法各有利弊,而PCR法检测咽拭子与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联合能提高检出率,给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参考价值.

    作者:柳文菊;杨章元;刘学政;谢良才;王娴默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3D-Vibe序列在三叉神经痛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3D-Vibe序列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技术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IEMENS 3T-VERIO型磁共振成像仪对2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采用3D-Vibe技术扫描.结果 23例患者的三叉神经与附近压迫血管之间的关系显示清晰,均达临床诊断标准,12例患者经病例追踪证实.结论 3D-Vibe技术对显示三叉神经与血管压迫之间的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嵇卉;郑纪永;肖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179例体检学生心脏杂音者心超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心脏杂音产生原因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多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体检发现心脏杂音的学生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12例,左室假腱索101例,瓣膜返流73例,临床诊断甲亢1例,未发现异常50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脏杂音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仁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2001-2010年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主要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和特点,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01-2010年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随年下降趋势,主要死亡年龄在婴儿期,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4位为早产和低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先天异常.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妇幼保健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全社会的妇幼保健意识.

    作者:黄燕;汤成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玻璃酸钠治疗早期髌骨软化症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早期髌骨软化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和南方医院门诊部收治的髌骨软化症患者76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A组(口服美洛昔康)24例,B组(口服美洛昔康+关节注射玻璃酸钠)32例和C组(关节注射玻璃酸钠)20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和疼痛变化情况.结果 B组镇痛效果好,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关节功能改善好,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利于软骨修复,改善关节功能,镇痛效果与非甾体消炎药相当,可作为早期髌骨软化症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钰军;梁颖湘;余斌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56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讨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要点和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无死亡,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10年,复查心脏彩超缺损无残余分流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容易引起主动脉瓣脱垂及关闭不全,甚至导致肺动脉高压,应该尽早手术治疗,对于成形效果欠佳及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宜采用主动脉瓣置换术.

    作者:谭威;李儒正;邢杰;张红;曹一秋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四肢骨折脱位伴周围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治

    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脱位合并周围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治.方法 应用显微技术,及时修复血管,重建血运,保存肢体.结果 本组37例患者无死亡,疗效较佳.患肢功能评定采用Johner-Wruhs评分法:优8例,良2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6.49%.结论 四肢骨折脱位合并血管损伤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

    作者:曹录民;华俊;杨侃;杨照耀;孙永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定君生联合氟康唑、制霉菌素栓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120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栓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定君生治疗.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2、4、8周进行白带涂片找到芽孢和菌丝,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2周复查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复查,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45% (2/58)、8.92% (5/5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复查复发,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8.93(5/56)、29.41% (15/51),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君生联合氟康唑、制霉菌素栓治疗VVC效果满意且复发率低.

    作者:黄文丽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自体险板结膜瓣移行在上眼睑全层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体下睑板结膜瓣移行在上眼睑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7例7眼上眼睑全层缺损范围在2/3以上的患者,将同侧下睑板结膜瓣移行至上眼睑缺损处,修复上睑缺损,术后随访观察修复后的眼睑形态和功能.结果 7例7眼术后随访9~38个月,睑板结膜移行瓣均成活,外观和功能良好.结论 自体下睑板结膜瓣移行用于修复大范围上眼睑全层缺损,取材方便,不会造成额外损伤,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作者:叶竞英;张茜;黄玥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腹腔内隐睾伴肠梗阻三例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例腹腔内隐睾致肠梗阻,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3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年龄34~56岁,平均45.3岁,3例患者均以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急诊人我院,其中2例患者入院时既往有隐睾病史,查体时候发现腹部膨隆,阴茎大小正常,阴毛分布正常,2例患者均发现右侧阴囊空虚,右侧腹股沟处未扪及包块;1例患者未提供隐睾病史从而忽视了阴囊检查.3例患者均行腹部B超、平片以及全腹部盆腔CT检查,其中1例患者CT发现右侧下腹部一7 cm×9 cm×7 cm大小包块,与周围组织有粘连,考虑阑尾炎伴脓肿形成.

    作者:顾栋华;钱麟;陈建刚;郑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糖尿病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中,合并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70例(观察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5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造影观察,判断脑血管狭窄程度,同时测定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的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对比分析,观察组的血管中重度狭窄率为50.0%,对照组的血管中重度狭窄率为3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范围广泛,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甘油三脂、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性脑梗死发生血管中重度狭窄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曹继高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6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行鼻窦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0例,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脓涕或者黏性鼻涕、嗅觉减退、头痛头晕等,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根据1994年Gliklich分期法关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和分期标准[1]:其中Ⅰ期患者31例,Ⅱ期患者19例,Ⅲ期患者10例Ⅰ期.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愈38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其中Ⅰ期患者治愈21例,治愈率为67.7%;Ⅱ期患者治愈15例,治愈率为78.9%;Ⅲ期患者治愈2例,治愈率为20.0%.三期间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窥镜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效果显著,但是治疗Ⅰ期和Ⅱ期临床效果较好,Ⅲ型治疗效果较差,可根据患者临床分型选择鼻内窥镜术治疗.

    作者:李刚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的比值与相关冠脉病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心电图ST段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判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Ⅰ、Ⅱ、Ⅲ、aVL、V3导联ST段改变的比值进行分析,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1)IRA为右冠状动脉(RCA)70例(80.5%),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17例(19.5%);(2) ST ↑Ⅲ/ST ↑Ⅱ>1、ST↓ aVL/ST↓ Ⅰ>1、ST↓V3/ ST ↑Ⅲ≤1.2提示IRA为RCA,其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阳性预测值(PPV)高;ST↑Ⅲ/ST↑Ⅱ≤1、ST↓aVL/ST↓ Ⅰ≤1、ST ↓ V3/ ST↑Ⅲ>1.2提示IRA为LCX,其阴性预测值(NPV)均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RCA为主要梗死相关动脉,ST段改变的比值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的相关动脉有预测价值.

    作者:关秀兰;陈华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排卵障碍患者促排卵成功妊娠3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和比较促排卵受孕周期和未孕周期的卵泡发育、子宫内膜生长变化、尿LH峰出现、卵泡与子宫内膜同步性的差异.方法 收集36例排卵障碍患者促排卵后成功受孕周期(36周期)及前期未孕周期(72周期)的卵泡监测情况.结果 受孕周期平均排卵日(14.39±2.28)d、排卵时卵泡大小(19.75±1.93 )mm、卵泡数(1.58±0.77)个、LH峰出现20次;未孕周期平均排卵日(14.444±2.48)d、排卵前卵泡大小(18.93±1.28)mm、卵泡数(1.42±0.65)个、LH峰出现24次,二者在排卵前卵泡大小和LH峰出现频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前子宫内膜厚度受孕周期的两个高峰区间分别是0.7~0.8 cm(10例)、1.1~1.2 cm(15例),而未孕周期分布于0.7~0.8 cm(24例)、0.9~1.0 cm(26例).子宫内膜厚度与卵泡大小的相关性方面受孕周期r=0.341,未孕周期r=0.31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组在卵泡大小和LH峰出现频率上的差异体现了促排卵成功受孕的关键在于卵泡的质量,同时宜受孕的内膜厚度是1.1~1.2 cm.

    作者:杨海燕;陈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