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森;车晋伟;田易军
目的 了解大鼠表皮干细胞(ESC)与几丁质膜共同构建皮肤组织工程覆盖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冷消化法和Ⅳ型胶原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ESC.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DNA和RNA表达,澳玛蓝比色法测定ESC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ESC表面标志物CD29、CD71、CD49d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细胞角蛋白15(CK15)、CK19和P63阳性表达.检测不同倍比稀释几丁质膜浸出液对细胞的影响,并设常规培养为对照组;观察ESC在载体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经鉴定确认为ESC,细胞倍增时间为48 h.其表面标志物CD29,CD49d为阳性,CD71、CD34为阴性;CK15、CK19、P63为阳性.几丁质膜浸出液培养的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在1:8~1:512等比稀释时,有轻微的促细胞增殖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C在几丁质膜上培养2~4周时,肉眼可见棋盘样细胞集落,显微镜下见大量ESC在纤维上增殖.结论 几丁质膜可以作为ESC的培养载体,两者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沈雁;李孝建;梁蓉;李延仓;张琰;梁佩红;戴丽冰;杨小红;谭见容;李叶扬;黄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内毒素脑损伤大鼠额叶皮质、脑脊液(CSF)和血清中脑红蛋白(Ngb)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选用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内毒素干预组60只.内毒素干预组大鼠于脑池内注射0.1 mg/kg LPS,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等渗盐水.内毒素干预组大鼠于注射后3、6、12、24、48、72 h收集血清和CSF,并处死大鼠留取额叶皮质,每时相点10只大鼠.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测定Ngb含量,干燥法测定额叶皮质含水量;并对各样本中Ngb含量与额叶皮质含水量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Ngb在额叶皮质中的表达.对照组大鼠亦进行上述检测.结果 ELISA结果 显示,内毒素干预组大鼠注射后各时相点额叶皮质、CSF、血清中Ngb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中48 h达峰值[分别为(35.4±3.9)、(22.7±3.1)、(14.4±2.8)ng/mL,P<0.01].蛋白质印迹法显示,各组均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7×103的Ngb蛋白,Ngb表达变化与ELISA检测结果 相似.注射后6~72 h,内毒素干预组大鼠额叶皮质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48 h达峰值(83.3±1.9)%.内毒素干预组大鼠各时相点血清、CSF、额叶皮质Ngb含量与额叶皮质含水量4项指标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γ为0.631~0.719,P<0.01).SP法显示.Ngb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神经元的细胞质.结论 LPS所致脑损伤中Ngb表达的上调与LPS的注入时间相关.
作者:刘超;孙善全;余剑波;汪克建;徐玱;陈海;李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烧伤是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每年全球约有30万人死于火灾造成的烧伤,95%的烧伤死亡事件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严重烧伤后即使能存活下来,幸存者也可能导致残疾和容貌损毁,并因此而遭受社会的歧视.但这些死亡和残疾是可以预防的 [1].
作者:吕开阳;夏照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CPI-17在蛋白激酶(PK)Cα、PKCε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钙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将8只Wistar大鼠制成失血性休克2 h模型后,取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微血管环,按随机化方法 分为休克2 h组、PKCα激动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thymelea toxin)、CPI-17抗体+PKCα激动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CPI-17抗体和thymelea toxin)、PKCε激动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碳酰胆碱)、CPI-17抗体+PKCε激动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CPI-17抗体和碳酰胆碱).另取8只正常大鼠的微血管环作为对照组.采用离体微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血管环钙敏感性.同时取休克大鼠血管环,采用贴块法培养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行缺氧处理,随机分为缺氧2 h组、PKCα激动剂组(同前处理)、PKCε激动剂组(同前处理).取正常大鼠VSMC作为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SMC中CPI-17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情况.结果 休克2 h后大鼠SMA血管环钙敏感性明显降低,各实验组大鼠大收缩力(Emax)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PKCα激动剂组、PKCε激动剂组Emax分别为(5.8 ±0.8)、(5.8±0.9)mN,均高于休克2 h组[(4.1±0.6)mN,P<0.01].缺氧2 h组CPI-17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PKCα激动剂组、PKCε激动剂组却明显高于缺氧2 h组(P<0.05或P<0.01).结论 PKCα、PKCε可能通过改变CPI-17的蛋白表达及活性,来调节失血性休克后血管的钙敏感性.
作者:徐竞;杨光明;李涛;明佳;陈玮;刘良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患者男,60岁,左上肢及双下肢烫伤后17 h入院.烫伤总面积22%,其中浅Ⅱ度6%、深Ⅱ度14%、Ⅲ度2%TBSA.入院后给予抗休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
作者:吴胜刚;李华涛;边琳芬;时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口服补液对烧伤休克犬肺组织含水量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Beagle犬18只,行颈动、静脉置管后24 h造成50%TBSAⅢ度烧伤.伤后随机分为不补液组、口服补液组和静脉补液组,每组6只.伤后第1个24 h不补液组不作任何治疗,口服补液组和静脉补液组分别经胃管或静脉输注葡萄糖-电解质溶液;伤后24 h起3组犬均给予静脉补液.统计各组犬伤后72 h内的死亡率.测定3组犬伤前、伤后30 min和4、8、24、48、72 h非麻孵状态下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PaO2、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于伤后72 h或犬濒死前测定肺组织含水率.结果 不补液组6只犬均在伤后9~22 h死亡,口服补液组中3只犬伤后25~47 h死亡,静脉补液组犬无一死亡.不补液组伤后8 h RR为(44.0±5.0)次/min、ELWI(10.3±0.6)mL/kg、PVPI 6.6±0.6,比伤前大幅增加;PaO2和MAP均明显低于伤前(P<0.05).口服补液组伤后8 h RR为(33.0±4.0)次/min、ELWI(8.9±0.3)mL/kg、PVPI 5.7±0.4,显著低于不补液组(P<0.05),但高于静脉补液组[(26.0±3.0)次/min、(8.2±0.3)mL/kg、4.2±0.4,P<0.05];口服补液组PaO2和MAP均高于不补液组(P<0.05).两补液组肺组织含水率相近(P>0.05),均低于不补液组(P<0.05).结论 早期口服补液对烧伤犬肺的保护作用虽不如静脉补液,但与不补液相比能显著改善休克期肺血管通透性,减轻肺水肿,减少肺脏并发症.
作者:胡森;车晋伟;田易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患者男,28岁,工作时被10 kV高压电击伤,伤后短暂昏迷.于伤后7 h收入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烧伤整形科.创面分布于双手、腕、躯干及双下肢.右腕部为电流入口,左腕部、髂嵴及背部为电流出口.自主活动正常,脊柱及四肢无压痛,胸、腰椎CT未见异常.
作者:朱金红;童亚林;王伟民;杨福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严重烫伤大鼠结肠壁内神经运动末梢-肌间从cajal间质细胞(ICC)-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以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烫伤大鼠结肠动力损伤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法将50只SD大鼠分为烫伤组(40只):大鼠造成30%TBSA Ⅲ度烫伤,伤后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液(50 mg/kg)复苏.于伤后3、6、12、24 h处死大鼠,在距盲肠约5 cm处剪取近端结肠4 cm肠管,取中间各1 cm分别用体积分数3%戊二醛及体积分数10%甲醛固定.对照组(10只)除不烫伤外,其余处理同烫伤组.取戊二醛固定的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肠道细胞变化情况.取甲醛固定的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壁中GRP78和caspase-12的表达.结果 透射电镜下,对照组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肌细胞内细胞器丰富,核居中,常染色质均匀,线粒体嵴较多、滑面内质网较少,肌间丛神经元细胞器丰富,紧邻肌让丛神经元可见ICC;烫伤组肠道平滑肌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紊乱,核周隙增宽,细胞内有溶解性大空泡,线粒体空泡样变,嵴溶解、固缩,粗面内质网扩张并部分溶解,ICC核周细胞质明显减少.烫伤组伤后3、6、12 h GRP78评分分别为(4.3±0.9)、(6.0±0.7)、(4.8±1.1)分,均高于对照组[(2.4±0.7)分,P<0.05];烫伤组伤后6~24 h caspase-1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细胞均有GRP78表达,烫伤组强度染色主要出现在黏膜和肌间神经丛、间质细胞,而平滑肌细胞多呈轻中度染色.烫伤后3、12 h GRP78呈阳性表达,伤后6 h呈强阳性.caspase-12在伤后3 h阳性表达不明显,伤后6、24 h表达呈弱阳性,伤后12 h表达呈阳性;对照组未见caspase-12表达.结论 严重烫伤后大鼠结肠壁内神经运动末梢-肌间丛ICC-平滑肌细胞存在明显病理改变,这与内质网过度应激启动caspase-12凋亡通路致细胞损伤可能有关.
作者:李颖;郭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5年5月-2008年5月,笔者单位采用自体痂皮回植覆盖微粒皮 [1]修复重度烧伤创面1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娄季鹤;王和平;邱长虹;陈志坚;李树仁;李晓亮;吕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2003年1月-2008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烧伤致周围神经受损患者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19~54岁.致伤原因:电烧伤7例、热压伤7例.烧伤总面积0.1%~0.4%TBSA,均为Ⅳ度.
作者:梁钢;孙建平;孟朝晖;娄玉兰;张庆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血必净注射液对烫伤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及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30%TBSA Ⅱ度烫伤模型,将7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18只)、烫伤组(30只)和血必净治疗组(30只),分别于伤后8、24、72 h处死取材.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RT-PCR法检测肝组织HMGB1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分别以积分吸光度比值、吸光度值表示.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烫伤组大鼠肝组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伤后24 h较多;治疗组则明显减少.与假伤组比较,烫伤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肝组织HMGB1基因和蛋白表达于伤后8~72 h显著增强(P<0.05或P<0.01).与烫伤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伤后24、72 h肝组织HMGB1 mRNA表达分别为0.60±0.15、0.55±0.07,蛋白水平分别为163±13、160±16,显著低于烫伤组的0.75±0.12、0.78±0.11和200±13、175±14(P<0.05或P<0.01).结论 HMGB1 作为晚期炎性因子,参与了严重烫伤大鼠肝组织炎性反应的病理过程.血必净治疗可明显下调HMGB1表达,有助于减轻延迟复苏导致的急性肝损伤.
作者:王彦博;姚咏明;王强;王文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烧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许多地区烧伤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但是地处全国经济活跃的苏南地区以及作为新兴制造业基地,苏州市近几年来的烧伤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2006年全市发生火灾2638起,同比上升18.24%,现场死亡9人;2007年发生火灾1183起(同比降低),现场死亡31人、伤11人(同比增加),直接经济损失1068.32万元(同比上升17.26%).
作者:谢尔凡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强化精氨酸肠内营养(EN)对严重烧伤患者营养状况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阳性对照的原则,将30例严重烧伤患者分为肠内免疫营养(EIN)组和EN组.EIN组16例患者接受强化精氨酸EN治疗,EN组14例接受标准EN治疗,均持续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于其接受营养治疗前和治疗第7、14天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蛋白水平、肝肾功能指标、空腹血糖值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哑群.结果 (1)EIN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与EN组(21.4%)接近(P>0.05).(2)与营养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第7、14天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组间比较水平接近(P>0.05);治疗第14天,2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EIN组水平[(66±7)S/L]显著高于EN组[(64±11)g/L,P<0.05];EIN组治疗第7、14天血清白蛋白水平[(29±5)、(32±5)g/L]显著高于治疗前[(26±4)g/L,P<0.05或P<0.01],EN组治疗前后白蛋白值无明显变化.(3)2组患者营养治疗前后大部分肝肾功能指标及空腹血糖值无明显变化(P>0.05).(4)治疗第14天,EIN组CD4+、CD8+细胞百分比与治疗前相近,EN组CD4+显著低于治疗前而CD8+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EIN组CD4+细胞百分比[(56±8)%]显著高于EN组[(55±12)%,P<0.05];2组患者CD3+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CD4+/CD8+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强化精氨酸EN能有效改善烧伤患者营养状况及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郭光华;徐成;白祥军;詹剑华;张红艳;张志安;王艳霞;方方;李国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AGREE协作网(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http://www.agreecollaboration.org/instrument/)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实践现状,建立了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原则 [1-2].
作者:韩春茂;周业平;孙永华;汪仕良;邓诗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血浆B型钠尿肽(BNP)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伤后4 h内入院、年龄18~60岁、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或者Ⅲ度面积大于或等于10%TBSA的患者42例,分为:烧伤A组,总面积30%~50%或者Ⅲ度10%~20%TBSA;烧伤B组:总面积大于50%或Ⅲ度大干20%TBSA.每组各21例.以同期住院的20例整形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入院时血浆BNP、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TnI)水平.测定并计算42例烧伤患者伤后8、16、24、48 h TnI、BNP及液体入量的整体水平.对其中的BNP值与液体人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入院时,烧伤A组患者BNP值为(68±19)ng/L,烧伤B组为(99±38)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7)ng/L,P<0.01];烧伤A、B组TnI值[(2.13±0.67)、(2.98±0.58)μg/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0.12±0.03)μg/L,P<0.01];3组患者CK、CK-MB值接近(P>0.05).42例烧伤患者伤后48 h内BNP持续增高,与液体人量呈正相关;TnI于伤后24 h达高峰,伤后48 h下降.结论 血浆BNP是反映重度烧伤后早期心肌缺血缺氧变化的敏感指标,且与早期液体复苏量呈正相关,可用于指导休克期液体复苏.
作者:张红兵;施耘;马伟;刘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不同敷料组合对烧伤创面微环境及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烧伤后需行手术植皮的患者186例,供皮区创面取皮厚度均为0.3 mm.将200个供皮区创面按表格随机法进行分组,分为藻酸盐棉垫组(藻酸盐敷料+棉垫)、凡士林棉垫组(凡士林油纱+棉垫)、藻酸盐泡沫组(藻酸盐敷料+泡沫敷料)、凡士林泡沫组(凡七林油纱+泡沫敷料).观察各种敷料对患者创面水分蒸发量及pH值的影响,比较各组创面的细菌定植情况、揭除敷料时患者疼痛程度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共有184例患者的198个创面完成试验全过程,4种组合敷料可造成不同的创面微环境.藻酸盐棉垫组、凡士林棉垫组、藻酸盐泡沫组、凡士林泡沫组患者创面的敷料表面水分蒸发量分别为(35.5±3.2)、(31.3±2.8)、(23.1±2.9)、(18.1±2.3)mL·h-1·m-2,保湿性能以凡士林泡沫组为佳;创面pH值分别为7.22±0.06、7.41±0.03、7.05±0.03、7.34±0.06.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以藻酸盐泡沫组(4.0%)低,凡士林泡沫组(22.4%)高.揭除患者创面敷料时疼痛程度以藻酸盐泡沫组轻(0.98±0.12),凡士林棉垫组重(8.14±0.82).创面愈合时间藻酸盐泡沫组短,为(6.7±0.8)d;凡士林泡沫组长,为(15.6±3.5)d.结论 不同敷料在同样创面上使用,会营造不同的创面微环境;该环境与创面愈合时间密切相关,湿度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比pH值更为重要.
作者:陈炯;苏国良;李强;唐志坚;苏士杰;施剑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金属冶炼、煤矿开采相对较多,人们生活习惯亦有别于其他地区,有必要调查分析该地区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
作者:赵志伟;雷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患者男,20岁,全身多处火焰烧伤,伤后2 h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轻度烦躁,无呼吸困难.体温为36.5℃,心率为132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为75/50 mm Hg(1 mm Hg=0.133 kPa).除左侧胸腹部、双足有少量正常皮肤外,其余部位均为烧伤创面.右胸部、背部、四肢大部分创面基底苍白、质硬、痛觉迟钝或消失.诊断:火焰烧伤总面积92%,其中浅Ⅱ度17%、深Ⅱ度41%、Ⅲ度34%TBSA.
作者:齐昭义;罗宗荣;赵永进;贾英杰;解智超;丁淑梅;于晓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早期切削痂植皮是目前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可靠方法之一.傅洪滨等 [1]曾采用磨痂术治疗深Ⅱ度烧伤,然而在磨痂创面上植皮尚鲜见报道.杨兴华等 [2]采用削痂术保留变性真皮移植自体皮肤修复手深度烧伤创面,疗效较好,但目前罕见采用磨痂术保留变性真皮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章佳;沈辉;涂红波;刘友红;刘题斌;蒋东霞;卢秋成;涂赤辉;周阳;苏怡湘;杨磊;王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SA)侵袭烫伤家兔后淋巴细胞蛋白质组的变化.方法 将24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烫伤组、sA侵袭2 h组、sA侵袭6 h组,每组6只.对照组家兔37℃模拟烫伤;其余3组家兔均造成背部30%TBSAⅢ度烫伤,SA侵袭2、6 h组分别于伤后18、22 h经耳缘静脉注射2 mL(1.0×108CFU/mL)对数生长期sA悬液.4组家兔致伤后24 h取颈动脉血分离获取淋巴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结果 4组家兔淋巴细胞平均蛋向质点数约为1030个;与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筛选出差异蛋白质点19个,1鉴定了其中11个蛋白质点,包括10种蛋白质.表达下调的蛋白质有丝切蛋白、胞溶质蛋白A、泛素、核苷二磷酸激酶、,奋氨酸脱氢酶和膜联蛋白1,而过氧化物氧化还原素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家兔烫伤后或烫伤+SA侵袭后淋巴细胞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可能与伤后免疫抑制和脓毒症的发生有关.
作者:张丕红;杨柳荣;李莉莉;曾纪章;黄晓元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