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阮永平;徐荣明;周雷杰
成人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近年来,随着带锁髓内钉技术的广泛开展,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者逐步减少,钢板取出后易发生再骨折.我院自1996年2月至2003年2月有8 例股骨干骨折钢板取出后发生再骨折,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日东;何引飞;龚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利用经皮穿刺椎体强化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所致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脊柱不稳及疼痛.方法在C臂X光机监视下定位,采取空芯穿刺针导入管注入调配好比例的骨水泥强化椎体.结果 1 例C3椎体转移瘤、病理骨折、畸形、颈椎活动受限者,术后第1天颈痛消失,25 例39个椎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2 例注射后疼痛即刻缓解,1~6个月后复查无疼痛,1 例出现椎管内渗漏致截瘫.结论经皮穿刺椎体强化成形术是治疗椎体肿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脊柱不稳缓解疼痛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骨水泥向椎管内外渗漏是其严重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探索.
作者:陈新来;白龙;马灿泽;郑劲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应用关节镜对骨性关节炎进行选择性清理,包括刨削增生挤压滑膜及脂肪垫、游离体摘除、退变撕裂半月板的修整成形、切除影响关节活动和引起疼痛的骨赘、股骨髁间窝的扩大成形、退变剥脱软骨的清理及关节面的修平、软骨下硬化骨的钻孔、阻挡骨赘的切除.结果全部病例经随访5~74个月,平均35.8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提高(33.6±19.5)分.结论关节镜手术以其创伤小、痛苦少、不影响将来的关节置换等优点,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张志强;卫小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水平面植入的佳方法.方法选用15具胸腰椎脊柱标本(T11~L5),随机分三组,分别模拟Roy-Camille、Magerl和节段性差异法先后植入直径5 mm、6 mm、7 mm椎弓根螺钉,观测进钉点和进钉方向与椎弓根中心轴吻合情况、螺钉穿破椎弓根情况和位于椎体内的大长度.结果 Roy-Camille法进钉点多偏椎弓根中心轴内侧,进钉方向与大多数椎弓根E角吻合较差;Magerl法进钉点与腰椎椎弓根中心轴吻合较好,但进钉点方向与E角仍存在差异;节段性差异法与椎弓根中心轴吻合好.Roy-Camille法螺钉位于椎体内相对较少,Magerl和节段性差异法螺钉位于椎体内较多.植入5 mm螺钉时,3种方法的穿破量均极少,植入6 mm和7 mm螺钉时,穿破量和穿破率相应增加,三者中Roy-Camille法穿破率较高,节段性差异法较低.在胸腰椎交界处无论何种进钉法,使用6 mm或7 mm时螺钉均有不同程度椎弓根穿破,而在下腰椎使用7 mm螺钉的穿破量仍极少或无.结论根据不同节段选用不同直径螺钉、不同进钉点位置和不同进钉方向植入螺钉,节段性差异法植入效果佳.
作者:周子红;殷渠东;郑祖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设计及应用小横切口作腕管松解术,并分析其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掌长肌腱尺侧,远侧腕横纹作2 cm长的横切口,显露腕横韧带近缘及指屈肌腱,切除水肿的屈肌腱滑膜,在直视下将腕横韧带部分切除.结果术后随访2周,32 例的症状完全消失,拇、示、中3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术后1 a随访,19 例术前大鱼际肌萎缩者,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无1 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痛及尺神经、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腕部小切口直视下行腕管松解术,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李振峰;李明;刘培来;张元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重建钢板及自体骨移植,在重建跟骨塌陷骨折距下关节面完整和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跟骨重建钢板及自体骨移植治疗跟骨塌陷性骨折25 例,临床随访6个月~2 a,平均1年2个月.结果 25 例跟骨塌陷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按Kerr百分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10 例,良12 例,一般2 例,差1 例,优良率88%.结论应用跟骨重建钢板及自体骨移植重建跟骨塌陷骨折距下关节面完整和稳定性,固定坚强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重建跟骨体高度及Bhler角,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云峰;俞卫忠;王晖;陆坚;何建新;刘百伟;刘延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足筋膜间室综合征(foot compartment syndrome,FCS)是指足筋膜间室内肌肉缺血、水肿造成的组织内压升高引起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症状.由于足部特殊的解剖结构,该综合征极易漏诊或延迟诊断,得不到及时处理而产生足畸形,影响功能.本文报告1 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田勇;孙绍勇;孙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手术和保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恢复程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8 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13 例行保守治疗,15 例行手术治疗.根据损伤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治疗后随访JOA评分,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的增加幅度.结果治疗后3个月JOA评分的增加幅度:保守组为1.92±0.58,手术组为4.93±0.91,治疗后6个月JOA评分增加幅度:保守组为2.71±0.64,手术组为6.24±0.93;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增加幅度:保守组为4.23±0.75,手术组为7.80±0.98.经t检验,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一旦确诊,应当积极争取早期手术.
作者:李峰;唐接福;王少波;曾祥彬;满益旺;李卫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修复小腿和足部骨关节、肌腱及内固定物外露的创面.方法以小腿后侧逆行筋膜蒂皮瓣局部转移修复创面.结果临床应用28 例,均全部成活,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小腿后侧逆行筋膜蒂皮瓣在治疗小腿和足部骨关节、肌腱及内固定物外露创面时,具有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等优点.
作者:黄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自2001年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27 例,在治疗中遇到若干问题,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曾;李福平;杨军;赵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肱骨骨折临床上十分常见,以往大多采用保守治疗(夹板或悬垂石膏固定),疗效尚可.对一些复位失败或伴有桡神经损伤的患者往往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内固定技术的提高,手术治疗在许多情况下成为第一选择.我院于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肱骨骨折61 例,其中28 例应用逆行自锁髓内钉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龙;黄强民;张雄文;杨聪林;奉永泉;赵秀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19 例颈椎骨折、脱位病人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9 例中,18 例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骨折脱位合并瘫痪Frankel A级4 例中有3 例术后症状无改善,其余16 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或改善,按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2级.植骨块均在12~15周内获得骨性融合.无钛板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减压彻底、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疗效.
作者:岳元辉;张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足跟、足底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26 例,皮瓣面积为6 cm×5 cm~22 cm×10 cm,筋膜蒂长6~13 cm.结果随访时间6~4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与周围皮肤颜色一致、质地柔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切取容易,是修复踝周、足跟、足底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作者:宋开芳;陈艺新;贾湘谦;栾波;李青松;秦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延期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优越性、可行性和手术时机.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56 例,按照Schatzker分类法Ⅳ型10 例,Ⅴ型31 例,Ⅵ型15 例.本组病例均先行骨牵引,伤后3周行手术切开复位及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CPM功能锻炼.结果本组56 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 a、平均2.5 a.所有病例术后均恢复了患肢的正常力线,患膝稳定.骨折复位满意,在6个月内完全愈合.无1 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深部感染等并发症.56 例中有38 例解剖复位,按Sanders膝关节疗效评分法评定结果为优19 例,良13 例,可6 例;18 例非解剖复位,其疗效评定为优8 例,良7 例,可3 例,总优良率为83.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Wilcoxon检验,P>0.05).结论延期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利于骨折复位或整复塌陷关节面及内固定,从而恢复下肢整体力线及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便于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患肢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作者:袁艾东;李文锐;罗斯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早在1886年,德国的Hansmann就报告了应用接骨板治疗骨折的方法.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现在已有各种各样的接骨板应用于临床;同时有不同材料制成的接骨板,如临床上常用的不锈钢、钛和钛合金制成的接骨板.在临床上偶然可以见到钢板断裂的病例.有报道,国外股骨中下段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后接骨板断裂的发生率为7.3%,国内为6.8%[1].本文通过复习资料来综述接骨板断裂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作者:任龙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 例腰椎不稳症患者通过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65 例患者原有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优良率达90.8%.57 例达到骨性融合标准,融合率达87.7%,8 例融合欠佳,但原症状明显改善,无1 例断钉退钉现象.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达到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手术操作简单,临床疗效好,是治疗腰椎不稳症较好的方法.
作者:谭健韶;冯宗权;张毅;张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胶原酶注射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我院自2001年以来运用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6 例,随访6个月以上,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闫志金;宋金梅;陈建国;于永强;蔡永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13 例(15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11 例12髋,平均随访时间2.6 a,按Crowe分类,其中Ⅰ型6 例7髋,Ⅱ型3 例3髋,Ⅲ型2 例2髋,Ⅳ型2 例3髋.其中髋臼侧用骨水泥型假体5 例,非骨水泥型10 例,股骨侧骨水泥型4 例,非骨水泥型11 例.结果 1 例髋小转子劈裂骨折,1 例术后深静脉栓塞,随访期未见有感染、异位骨化、假体松动、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7分,术后2.6 a为88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手术中应特别考虑外展肌的平衡、软组织的松解、髋臼骨缺损的处理以及双侧肢体的长度.
作者:双鸥;李健;刘修池;管伟荣;王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胫腓骨下段粉碎骨折为骨伤科疑难疾病之一,因其极不稳定,局部血供差,易造成骨折不愈合及关节功能障碍等诸多并发症,给治疗造成许多困难.我院采用跟骨牵引、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骨折13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树斌;王功流;梁传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8 例小儿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 28 例全部治愈,随访1~6 a,无骨折畸形愈合及肢体短缩,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小儿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的良好方法.
作者:王宏东;高明暄;田琦;薛云;李中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