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以纤维蛋白封闭剂(FS)、Pluronic-F127(PF)、透明质酸(HA)3种可注射性支架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效果.方法常规分离、消化、体外单层培养新生兔软骨细胞,分别将软骨细胞与3种支架材料混合接种于裸鼠皮下,并于第10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湿重测定,GAG含量测定和组织化学检查来判断体内形成软骨的能力.结果三组均可形成软骨样组织块,其中FS组体积大,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软骨细胞位于成熟的陷窝中,阿尔新兰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强阳性;PF组体积中等,质地柔韧,陷窝清楚,可以检测到阳性的阿尔新兰及Ⅱ型胶原表达.HA组只形成很小的组织块,硬度较差,含有的细胞数和分泌的基质少,三组的GAG含量分别为(8.8±0.4) mg/g,(6.8±0.3) mg/g,(4.2±0.3) mg/g,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n=3).结论 3种可注射性支架中,FS成软骨作用强,PF较好、HA组差,FS和PF可以用于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严重骨折后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断治疗问题.方法回顾分析了1997~2003年28 例严重骨折并发脑型脂肪栓塞综合的诊治经过,均无显著脑外伤.结果 28 例均完全治愈,仅3 例遗留轻度神经症状,智力下降.结论对于四肢骨折病人伤后或术后早期突发的嗜睡或昏迷,应高度怀疑脑型FES,排除脑外伤颅内出血后,应采取以应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保护脑功能,纠正休克,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两种方法.方法手术治疗32 例,其中Gamma钉固定14 例,动力髋螺钉固定18 例,对两组手术治疗的优良率进行分析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优良率Gamma钉组92%,动力髋螺钉组7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式以Gamma钉治疗为宜,可以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并发症少.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肱骨髁上骨折为常见肘部损伤,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肘内翻是其常见合并症,尺偏型骨折发生率高达50%.作者从1996年至2001年手术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32 例,采用适当调整携物角和交叉克氏针桡侧张力带内固定的方法,有效地防止了该合并症的发生,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新进展.方法采用德国Link公司Wolter锁骨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7 例.采用Lazzcano标准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价.结果随访6~18个月,优15 例,良2 例,差0 例.术后无再脱位及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Wolter锁骨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是目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报道26 例单房性骨囊肿改良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囊腔充分开窗吸净囊液后依次用刮匙、毛刷彻底清除囊壁内膜,脉冲冲洗干净,疏通髓腔,囊壁硬化骨钻孔后足量植骨充填囊腔,必要时给予内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据Neer和Chigira标准进行愈合评估,Ⅳ级20 例(76.92%),Ⅲ级5 例(19.23%),复发1 例(3.85%),骨囊肿完全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结论刮匙、毛刷、脉冲冲洗联用彻底清除病灶,疏通髓腔、囊壁钻孔以充分减压及改善血运,足量植骨彻底消灭囊腔,适当积极选用内固定降低再骨折发生率,综合治疗单房性骨囊肿,疗效显著,无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选择性应用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方法彻底清理足跟部创面,根据创面缺损范围选择性应用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结果 32 例皮瓣全部成活,行走正常.结论在没有足部血管严重损伤的情况下,应用岛状皮瓣转位为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的佳适应证,小面积缺损以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首选,较大面积缺损则以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首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显微外科的技术发展以及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劳动中四肢皮肤的损伤渐渐增多,如上肢臂外侧皮损,前臂皮损,背部皮损,下肢股外侧,前侧皮损,小腿皮损,足背皮损伤,足底皮损,均可用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移植而修复皮损区.在高细准确的无创操作和精心的选择供皮区,对四肢深部损伤有神经、血管肌腱及骨骼外露不能用皮片移植来覆盖创面者,均可用皮瓣移植覆盖,通过临床治疗期的精心护理使康复或治愈率更加提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长期以来,膝关节韧带修复和重建的研究一直是膝关节外科研究的重要领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交通事故及工伤增多,四肢主干动脉闭合性损伤时有发生,闭合性损伤不像开放性损伤容易诊断,往往引起漏诊.因此,能否早期诊断和处理,不仅关系到受损肢体的存活和功能恢复,还会涉及到患者的生命.我院自2001年2月以来,收治15 例病人,经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颈椎损伤与颈脊髓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65 例颈椎损伤患者,依据Allen分类方法对其颈椎损伤类型进行分类,依据ASIA国际脊髓损伤分级标准对其脊髓损伤情况进行分级,应用统计学软件包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颈椎损伤与颈脊髓损伤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颈脊髓损伤的程度与颈椎损伤的程度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根据颈椎损伤的程度可以对颈脊髓损伤的程度作出判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调整术治疗内外踝骨折畸形愈合合并距骨外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踝关节调整术治疗内外踝骨折畸形愈合合并距骨外移8 例.结果 8 例术后随访11~3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踝关节调整术是治疗内外髁骨折畸形愈合合并距骨外移的有效方法,是预防踝关节并发症的积极措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股骨踝上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9年2月至2003年3月应用双张力带治疗16 岁以下青少年股骨踝上骨折16 例.结果随访6~18个月,无一例发生骨折重新移位,骨不愈合,张力带无松动、滑脱,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定标准,优良率100%.结论双张力带治疗股骨踝上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特性,固定可靠,疗效满意,适合青少年的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178 例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37 例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 37 例出现了不同的并发症,术后感染2 例,深静脉血栓8 例,滑动螺钉穿出股骨头关节面5 例,髋内外翻或下肢旋转畸形10 例,内固定失效8 例,骨延迟愈合2 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 例.结论造成并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为对骨折类型了解不充分,无菌操作不严,手术操作不规范,骨折复位不佳,术后功能锻炼不当以及过早负重.并提出预防对策: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手术技巧,规范手术操作,骨折解剖复位,合理处理小粗隆,重视康复训练.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腰椎外科中常见的并发症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月所发生24 例腰椎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术中、术后仔细的处理,24 例脑脊液患者全部经保守治疗后于8~20 d内治愈,无1 例发生脑脊髓膜炎,有2 例腰椎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随访4个月~2 a,发现形成脑脊液囊肿.结论通过术中对硬脊膜损伤及时修补或堵塞,术后采取正规的保守治疗措施,脑脊液漏均可治愈.对晚期形成的交通性或有症状的脑脊液囊肿可采取手术切除.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西脉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35 例,其中锁骨中段骨折28 例,中外1/3骨折7 例.结果 35 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优良率94%.结论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内固定确定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髌骨骨折的特点及应用镍钛-聚髌器治疗老年人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8年8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52 例老年髌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镍钛-聚髌器组(30 例)与非镍钛-聚髌器组(22 例),对比术后石膏固定率与疗效评价优良率.结果镍钛-聚髌器组术后石膏固定率低于非镍钛-聚髌器组,疗效评价优良率高于非镍钛-聚髌器组.结论 a)老年人髌骨骨折的常见类型为粉碎性骨折;b)镍钛-聚髌器应用于老年人髌骨骨折具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联合关节腔冲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镜下病灶清理加镜下置管持续冲洗关节腔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12 例,随访后评价其疗效.结果 12 例患者中获随访10 例,时间3~12个月,平均5个月.疗效评定:优5 例,良4 例,可1 例,优良率90%.结论膝关节镜联合关节腔冲洗是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骨科患者合并糖尿病日渐增多,围手术期糖尿病的处理成为骨科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1995年以来我科共收治骨关节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55 例,其中施行手术治疗31 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病例患儿,女,10 岁,主因左膝部间断性疼痛3 a入院.患儿3 a前无外伤史、无明确诱因出现左膝部疼痛,关节内侧肿胀,理疗热敷后好转,以后每年发作2~3次,每次持续3~5 d.曾行MRI检查考虑左膝关节髌上囊积液,X线平片骨质及关节结构未见异常,未见软组织肿块及静脉石.此次发作疼痛不缓解,关节活动受限,跛行.查体:左膝内侧及髌骨内上方肿胀,压痛明显,皮肤颜色正常,皮温不高,未触及明确肿块及波动感,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末稍血运及感觉正常.诊断:左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术中见膝关节髌上囊内上区域囊壁有不规则迂曲血管团块分布,内有血栓形成,髌上囊囊腔与关节腔相通,囊内积血20 mL,受累滑膜面积达4 cm×5 cm大小,色紫红,骨膜及相应筋膜层组织被侵袭,界线欠清.病理见肿块切面灰白相间,有出血灶,4.5 cm×4 cm×2 cm大小,镜下示瘤性增生,为腔内充满红细胞之血管组织,少部分血管内皮增生,间质有少量纤维组织.病理诊断:左膝关节滑膜血管瘤(海绵状).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