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三代和第四代HIV抗体ELISA试剂检测结果分析

郑艳梅;释艳华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免疫法, 第三代, 第四代
摘要:目的 探讨第三代和第四代酶免试剂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果的差异性,为血液检测安全提供保证.方法 用第三代和第四代试剂平行检测无偿献血者样本、室内质控血清和HIV初筛实验室能力考核样,比较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从无偿献血者血样59 045例样本中检出有反应性样本48例,其中第三代试剂检出24例,第四代试剂检出37例,共同检出样本13例,终确认为阳性10例.检测0.5 NCU/mL室内质控品,S/CO值无明显差异,变异系数(CV%)值在11%~15%;HIV初筛实验室能力验证样本检测中,对临界值弱阳性样本的判定只有第四代HIV试剂准确无误.结论 第三代试剂特异性较好、第四代敏感性高,第三、四代试剂联合应用,有利于实现早诊断、避免漏检、降低HIV输血传播的风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mRNA表达升高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 mRNA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方法 利用RT-PCR技术检测64例肝细胞癌患者组及68例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mRNA表达量;比较两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患者中不同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mRNA在肝细胞癌组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7);且其高表达与肝细胞癌的组织低中分化程度和进展期密切相关(P=0.041,P=0.023).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mRNA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与肿瘤的组织恶性程度和进展密切相关,该检测手段有望成为评估肝细胞癌进展与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张志波;余陈贵;石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白血病相关巨噬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的表达及在CML发病中的作用,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ML慢性期(CML-CP组)30例、加速期(CML-AP组)21例、急变期(CML-BP组)15例、经治疗后缓解患者44例、未缓解患者7例及30例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骨髓组织中CD68、CD163、CD206的表达变化,比较骨髓巨噬细胞在CML患者不同时期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CML各组患者骨髓组织中CD68、CD163、CD20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缓解组,CML-BP组患者高于CML-AP组,CML-AP组高于CML-CP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组CD68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163、CD206仍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缓解组与CML-BP组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CD163和CD206表达明显低于CD68的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CML-CP组、CML-AP组、CML-BP组、缓解组、未缓解组中CD163与CD68阳性细胞数密切相关(P<0.01),CD68的阳性细胞数略高于CD1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ML疾病的同一时期CD163、CD206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噬细胞在CML患者骨髓中具有较高的浸润密度,并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向M2型极化,且在CML不同时期浸润密度不同,与CM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可能是CML患者复发的原因之一.而在骨髓组织中CD163、CD206均可作为识别M2型巨噬细胞的标志物.

    作者:宋建新;欧阳红梅;汤一菲;蒋雅先;闻艳;梅芬;甸自金;撒亚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建立全程管理机制提高急诊检验及时性

    对该院急诊检验从项目设置、检验申请、标本采集和运送到检验科检测并报告结果的全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各种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利用急诊检验周转时间符合率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价.从全程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急诊检验的全程管理机制,方能保证急诊检验的及时性.

    作者:张体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BHMT用于检测急性中毒性肝损伤的价值

    目的 分析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用于检测急性中毒性肝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样本中的BHMT,检测样本为健康体检者血清和急性中毒患者血清.结果 ELISA法检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300例,300例健康体检血清中BHMT的平均水平为9.02 ng/mL(6.19~12.84 ng/mL).健康人群血清中BHMT水平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为0.00~28.01 ng/mL;ELISA法检测43例急性中毒患者的血清样本,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BHM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rs=0.757 62,P<0.001);ELISA法检测20例肾损伤病例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BHMT水平,提示肾损伤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中BHM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人群血清中BHMT水平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为0.00~28.01 ng/mL;急性中毒患者血清中的BHMT与其对应的ALT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BHMT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肾损伤无关,其反映肝损伤的特异性较好,因此推测BHMT可能是更好的急性肝损伤的血清学标志物.

    作者:宁静;马怀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C677T、A1298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4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者(流产组)和143例健康妇女(对照组)采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C677T、A1298C位点进行检查,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结果 流产组和对照组的MTHFR C677T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H-FR A1298C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77TT基因型携带者发生流产的风险是677CC基因型携带者的2.73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与MTHFR C677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具有相关性.

    作者:华知奋;黄彩梅;鲁衍强;李瑛;龚波;杨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肝素抗凝血浆对HCV-RNA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肝素抗凝血浆对HCV-RNA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qPCR)检测68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肝素血浆及肝素血浆(稀释后)中HCV-RNA水平,并相互比较.结果 血清组HCV-RNA水平对数值为(4.24±0.31),血浆(原)组HCV-RNA水平对数值为(1.37±0.58),血浆(稀释后)组HCV-RNA水平对数值为(3.61±0.33).结论 肝素对HCV-RNA检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用阴性血清稀释能一定程度减少肝素的抑制作用,提高HCV的检出水平.

    作者:陈子祥;张小利;朱红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大于肌酸激酶的病例分析

    目的 对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大于肌酸激酶(CK)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CK-MB活性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CK-MB>CK组患者及对照组进行CK-MB、CK项目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血清CK采用速率法.结果 CK-MB> CK组血清CK-MB、CK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K-MB>CK组,在统计的7种疾病中,CK-MB超出参考范围至少是5倍以上,CK结果在参考范围上限或轻度升高.其中小儿肺炎和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比例高,其次是急性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结论 血清CK-MB活性大于CK在恶性肿瘤、急性脑血管病、小儿肺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带状疱疹、有机磷中毒等疾病中存在.

    作者:朱文秀;杨桂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EA和SCC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CEA)、癌胚抗原(SCC)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接收的382例就诊者,其中172例确诊为肺癌(肺癌组),1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100例为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入选者血清中SCC、CEA水平,对比CEA、SCC单独检测与CEA和SCC联合检查对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肺癌组血清CEA、SCC水平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肺良性病变组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在腺癌中的水平高,与鳞癌、小细胞肺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在鳞癌中水平高,与小细胞肺癌、腺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CEA检测肺癌的灵敏度高于单独SCC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EA和SCC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则均高于单独CEA、SCC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SCC可用于不同组织类型的肺癌鉴别,并且两者联合具有互补性,可提高阳性诊断率,便于肺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许军生;黄猛;杨浩;谭洪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液标本在运输途中温度控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核酸集中化检测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的运输工具选择和温度保障措施与方法.方法 把已设置好每10 mmin采集1次温度的温度芯片按照《血液运输要求》(WS/T400-2012)附录B的布点,放置在标本盒内,共设置5个采集点.观察冰袋放置在标本盒两侧、两侧和顶部、两侧和底部、两侧和顶底部4种情况下各采集点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 在标本盒的两侧各放置1袋冰时,上、中、下的温度始终大于10℃;在标本盒的两侧和顶部各放置1冰袋,在13h内,5个点全部在2~10℃范围内;在标本盒的两侧和底部各放置1冰袋,上部温度始终大于10℃;在标本盒的两侧和底、顶部各放置1冰袋,底部温度始终小于2℃.结论 在标本盒外的两侧和顶部各放置1冰袋,可以确保标本盒内的温度在2~10℃范围内维持13h.其余3种情况因为部分位置的温度始终低于2℃或者高于10℃,不符合血液核酸标本运输过程所规定的温度要求,均不适宜.

    作者:邱本慧;杨冬燕;成晓娇;廖雪君;夏代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及cPSA/tPSA比值(C/T)在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5年12月该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清共184例,其中BPH组患者80例,PCa组患者36例,其他疾病组患者68例.化学发光法检测tPSA、cPSA浓度,计算C/T值,比较3组的tP-SA、cPSA浓度和C/T值.结果 PCa组血清tPSA、cPSA浓度及C/T值均高于其他疾病组和BPH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PH组和其他疾病组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的tPSA和cPSA浓度相关性好,回归方程为cPSA=0.708×tPSA-0.219,且相关系数(r=0.956)高于BPH组的tPSA和cPSA浓度相关系数(r=0.651);血清tPSA浓度在4.0~10.0 ng/mL灰区内各组间血清tPSA、cPSA浓度和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tPSA、cPSA浓度并计算C/T值,在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海强;朱雪萍;宋捷;潘慧娟;张玉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β-地贫复合α-地贫与ABO血型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复合α-地贫(简称β复合a-地贫)患者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中心经地贫基因检测确诊的630例β复合a-地贫为试验组,根据不同突变位点或缺失的地贫基因型与ABO血型的关系进行比较,选择同期2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正反定型玻片法和试管法鉴定两组的ABO血型.结果试验组630例β复合a-地贫,其中B复合-α3.7/αα地贫190例,其血型分布特点为O型>B型>A型>AB型,β复合-α4.2/αα地贫110例,其血型分布特点为B型>A型>O型>AB型,β复合-/aα地贫330例,其血型分布特点为A型>O型>B型>AB型,对照组血型分布特点为O型>A型>B型>AB型,其构成比为A型占29%,B型占21%,O型占42%,AB型占8%;试验组按β复合α-地贫的不同基因型与ABO血型比例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复合α-地贫的血型分布特点与地贫基因型存在一定关联性.

    作者:张玲;番建华;曾征宇;胡朝晖;李艳红;蔡少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虚拟仿真技术在应急检验医学装备教学中的应用

    应急检验医学工作开展质量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应急救援水平的关键环节,需要对检验人员加强应急检验医学相关知识的培训.该教研室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应急检验医学装备模拟训练系统,用于指导各类检验人员学习、提高和改善应急检验技能.

    作者:黄辉;蒋丽莉;邓均;方立超;郑峻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染色改进梅毒质控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目的 目前大多数检测机构所使用的梅毒质控物其颜色与检测的血清标本一样,都为无色透明或微黄色,出现加错、漏加或者量不足的情况很难用肉眼分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该实验采用染料将质控物颜色进行改进.方法 采用自制经染色剂改进的梅毒质控物的制备方法制备0.125、0.250、0.500 NCU/mL3个浓度的染色质控物,使用上海科华和厦门英科新创梅毒诊断试剂盒对其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结果 染色质控物与未染色质控同时采用两种试剂检测,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两种不同的试剂连续检测不同浓度的质控物20次,检测的变异系数(CV)范围分别为11.7%~13.4%、9.3%~12.9%;使用两种不同的试剂检测不同浓度的染色质控物30 d,检测的CV范围分别为10.1%~13.4%、8.08%~12.8%.结论 通过柠檬黄染色并未影响梅毒质控物的性能,且该质控物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可以稳定的使用,在实际应用中也起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适合临床实验室应用和推广.

    作者:余谨;杨茹;付荣;毕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本血站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不合格血液报废情况以及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方法 对2013-2014年本血站在成分制备过程中,不同血液制品报废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 2013-2014年扬州市中心血站成分科制备了285673.75U的血液制品,总报废的7 798U血液成分制品中,脂血和溶血引起的报废高(报废率分别为7.78%和2.37%).结论 征询体检、初筛、采集、贮存运输、成分制备以及制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可能造成血液的不必要浪费,加强献血前的征询工作,减少脂浆的报废率;尽可能地缩短过滤前的血液存放时间,及时过滤,大化的保证血液成分的合格率,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作者:严晓芸;范恩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重庆某二甲医院痰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分析

    目的 对痰涂片结果和培养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高痰标本合格率和培养阳性率.方法 对2015年该院送检的431份痰标本作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并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42份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67.6%;145份可接受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49.7%;144份不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27.8%.结论 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合格的痰标本,病原菌检出率远高于不合格标本;痰涂片提高培养的阳性率,减少培养结果的误差.

    作者:姚蓓;张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浆总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总tau(T-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天津市北辰区某社区服务中心≥60岁的22 352例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ADL)进行认知功能和日常能力的评分,评分低于标准者再使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Hachins-ki缺血量表进行诊断性评分,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系统和物质原因等所致的痴呆患者,终由神经内科医师确诊AD患者105例,将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无痴呆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共42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浆T-tau蛋白和P-tau蛋白水平.结果 AD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T-tau和P-tau蛋白水平比较,AD组血浆T-tau水平(15.93±6.59)ng/L高于健康对照组(14.10±6.32)n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浆P-tau蛋白水平(1.26±0.75)ng/L高于健康对照组(0.69±0.2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可能对AD患者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康建华;杨立顺;李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DNA倍体分析在浆膜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良、恶性浆膜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62例浆膜腔积液标本(胸腔积液169例、腹水78例、心包积液15例)经离心处理后,制片2张,其中1张用于Feulgen染色后,给予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分析,另1张用于巴氏染色,同样给予常规的细胞学检查,比较2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262例浆膜腔积液常规细胞学检测出119例(45.4%)异常,而同样标本中DNA倍体分析检测出113例(43.1%)异常,常规细胞学找到肿瘤细胞及可疑肿瘤细胞73例标本,均发现异倍体细胞的存在,而在常规细胞中找到核异质细胞的46例中,仅有34例出现异倍体细胞.结论 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有助于提高浆膜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可作为细胞学检查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刘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鉴别卵巢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附睾蛋白4(HE4)及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在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40例卵巢癌患者(癌变组)、5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瘤变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HE4及CA125检测.结果 卵巢癌变组HE4及CA125水平显著高于瘤变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瘤变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4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88.5%)及特异度(86.0%)均高于CA125 (82.5%,82.0%);HE4联合CA125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2%及88.6%.结论 HE4可以作为诊断卵巢癌的血清特异性标志物,其诊断价值优于CA125;联合CA125可进一步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率.

    作者:刘景利;郭龙;王伟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黑龙江某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某院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 H.CP-01W二氧化碳培养箱及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标本培养,使用黑马DL-96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送检的5 285份标本共分离病原菌8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96株,占60.1%;革兰阳性菌268株,占32.4%;念珠菌61株,占7.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56.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6.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阳性菌.结论 严格执行标本的前处理过程有助于提高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临床医师在经验用药的基础上应重视药敏监测结果,严格用药指征,从而做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栾艳淼;张海云;李庆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在该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中抽取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HBV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在360例患者的血清HBV标志物中,HBsAg(+) HBeAg(+)组、HBsAg(+)HBeAg(+)抗HBc(+)组的HBV-DNA阳性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59例HBeAg(+)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93.71%(149/159);201例HBeAg(一)患者HBV-DNA阳性率为26.87%(54/201),其大部分HBV-DNA出现于抗HBe(+)血清内.结论 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均为乙型肝炎病原学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检测HBV-DNA水平,能够更准确的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齐林;刘永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