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YSM EX XN-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有核红细胞分析的应用评价

王永志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有核红细胞, 准确性
摘要:目的:探讨Sysmex XN‐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XN‐2000)计数外周血有核红细胞(NRBC)的方法学特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XN‐2000对116例外周血标本进行NRBC检测,同时用显微镜(镜检法)对同一份外周血的NRBC百分率进行计数。以镜检法为参考标准,比较不同方法的计数结果。结果 XN‐2000检测 NRBC的敏感性为98.78%,特异性为94.12%,假阳性率为2.47%,假阴性率为3.03%,检测结果重复性好,低值变异系数(CV )为5.4%,中、高值 CV均小于5%。与显微镜镜检法计数外周血中NRBC数量有极好的相关性(r=0.976),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N‐2000能快速、准确、有效地自动计数外周血N RBC。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肌酸激酶同工酶 MB活性大于总肌酸激酶活性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生化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活性大于总肌酸激酶(CK)的原因。方法对该院2015年1~9月同时检测血清CK和CK‐MB的16262例门诊标本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CK‐MB活性大于总CK的标本24例,其中心血管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4例、肿瘤患者4例、风湿病患者1例、妊娠期妇女3例、儿科患者2例。结论当体内出现大量CK‐BB和巨CK时,会影响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的活性,从而造成CK‐MB的假性增高。虽然免疫抑制法检测简单迅速,但存在局限性,临床需结合检测原理和患者病情加以鉴别,避免误诊。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内容

    按工作性质及其先后顺序,可将医学统计工作分为实验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实验设计是开展某项医学研究工作的关键,包括医学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医学专业设计的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样本含量、获取样本的方法、分组原则、观察(检测)指标、统计方法等。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各种试验、检测或调查,要求资料完整、准确、及时、有足够数量、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等。整理资料包括原始资料的检查与核对、对资料进行分组与汇总等。分析资料即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甲状腺癌全切除术围术期常规化监测甲状旁腺激素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常规化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 H ),血清钙、磷对甲状腺癌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行甲状腺癌全切除术患者36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PT H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血清钙、磷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术后发生低钙血症(PHC)患者16例,发生率为44.4%,其中PTH术前检测、甲状腺腺叶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30 min下降幅度大于70%13例,占92.85%。结论甲状腺癌全切除术围术期常规化连续监测PT H ,血清钙、磷水平,可以早期预测和减少骨饥饿综合征及甲状腺术后PHC的发生。

    作者:王晓妹;朱文秀;宋博;乌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总体与样本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集合)称为总体,包括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称为样本,样本包含的观察单位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或样本大小。如为了解某地区10~15岁儿童血钙水平,随机选取该地区3000名10~15岁儿童并进行血钙检测,则总体为该地区所有10~15岁儿童的血钙检测值,样本为所选取3000名儿童的血钙检测值,样本含量为3000例。类似的研究需满足随机抽样原则,即需要采用随机的抽样方法,保证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取的机会相同。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指标的比对分析

    目的:通过比对时间分辨荧光技术(TRFI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标本中乙型肝炎两对半指标的检测结果,验证这两种方法是否具有等效性。方法分别用TRFIA及ELISA检测160份临床标本的两对半指标,记录检验结果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配对资料χ2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 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均可用于临床乙型肝炎两对半指标的检测,但TRFIA优于ELIS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江培涛;杨健;杨正南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清差异蛋白补体C3f和脱精氨酸-C3f的研究现状

    补体系统是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表膜表面的一组精密调控蛋白,是一个复杂的先天免疫监视系统,是人体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在抵御病原体和保持宿主体内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补体系统主要由30多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组成,这些蛋白目前被分为三类,包括补体固有成分、多种调节因子和补体受体。在这些成分中,补体固有成分的第三组分(C 3)是机体补体系统浓度高的成分,主要由α和β两条肽链经二硫键连接而成。在补体激活过程中,3条补体激活途径(包括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凝集素途径)都需要通过活化的C3形成C5活化酶而进一步发挥级联放大作用[1‐3]。C3f是在C3b失活过程中,从C3b片段上剪切下来的一个17肽[4]。脱精氨酸‐C3f (DRC3f )是C3f在羧基肽酶‐N 作用下脱精氨酸形成的一个16肽。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出现,发现C3f和DRC3f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现疾病早期诊断标志物和药物作用靶点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5‐7]。因此,本文就补体C3f和DRC3f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现状综述如下,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刘伟;王世鑫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SYSM EX CS5100全自动凝血仪性能评估和参考区间的验证

    目的:验证SYSM EX CS5100全自动凝血仪的系统性能,确定该检测系统是否稳定、准确、可靠。方法从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可比性、可报告范围、检测下限、参考区间的验证等方面对SYSM EX CS5100进行验证。结果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可比性、可报告范围、检测下限、参考范围等验证全部通过。结论 SYSM EX CS5100凝血仪是一个精密度好,准确度高,携带污染率低,相关系数好,可比性好,检测范围宽的检测系统。

    作者:潘俊均;徐名烤;林佩娜;雷亚利;杜华;隋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 UGT1A1基因启动子区 A(TA)nTAA 多态性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 TAA序列多态性的方法。方法以16例Gilbert综合征患者和66例健康对照个体为研究对象,抽提基因组DNA ,通过DNA测序确定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 TAA序列多态性。同时,设计1对引物和2条 TaqMan MGB探针,2条探针的5′端分别标记 FAM 和 VIC 染料,探针的3′端则均以 MGB修饰。使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扩增并检测研究对象的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 TAA多态性序列,与测序法比较,验证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6例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 TAA多态性序列均为A(TA)7 TAA ,46例健康对照个体A(TA)n TAA多态性序列为A(TA)6 TAA ,其余20例健康对照个体A(TA)n TAA多态性序列为A(TA)6 TAA/A (TA)7 TAA杂合多态性。上述结果与DNA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 TAA序列多态性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强及操作简单等特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羽中;陈群蓉;孙顺昌;彭运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清胱抑素C、NGAL 、内皮素-1联合检测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内皮素‐1联合检测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31例(高血压组)和健康体检者55例(对照组),依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将高血压组分成非高血压肾病组和高血压肾病组,观察各组血清抑素C、NGAL、内皮素‐1水平。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胱抑素C、NGAL、内皮素‐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伴随血压增幅而显著增高。高血压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NGAL、内皮素‐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胱抑素C、NGAL、内皮素‐1单项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低于联合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通过联合检测上述三项指标,方法简单,能做到早期预防控制高血压患者肾脏的损伤和预后。

    作者:刘宏;李静;李存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科室新进仪器Astep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结果对临床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方面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84例住院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全血标本,在Astep特定蛋白分析仪上检测hs‐CRP ,同时进行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eu)计数,并与其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WBC和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hs‐CRP升高程度更为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小儿组,WBC与Neu正相关;在成人组,WBC与Neu正相关,Neu与hs‐CRP正相关。结论在Astep特定蛋白分析仪上检测的hs‐CRP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情况,与WBC及Neu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判断病情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秦旭;黄鑫;欧阳慧;候芳;王燕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CRP的可行性探索

    目的:探索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可行性。方法测定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CRP时的准确度、线性、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及两仪器(Ottoman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与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的相关性。结果 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CRP时的3个批号试剂平均回收率为106.0%,准确度良好;批内精密度小于10%,日间精密度小于15%;携带污染率0.32%;Ottoman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与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血浆CRP结果相关方程为Y=0.0012 X+0.489,相关指数 r2=0.9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仪器测定血浆标本CRP结果高度相关;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CRP时的线性为0~200 mg/L。结论 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CRP时批内精密度较好,携带污染率低,与Ottoman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高度相关,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作者:解学龙;陈昌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2014年肺炎克雷伯菌(K PN )分离株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使用西门子医学诊断公司的M/W‐96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鉴定仪对临床 K PN 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细菌药敏结果根据2012版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M100‐S22文件判读。结果8486例送检标本共检出KPN 291株,其中KPN药敏株(DS‐KPN)213株,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株(MDR‐KPN)2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N)48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N)10株。不同标本KPN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痰标本构成比高(P=0.000);不同病房KPN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呼吸病房构成比高( P=0.000);K PN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结论 K PN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相对较低,其多重耐药株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必须引起临床和院感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一定的监管措施。

    作者:孙敏;徐永成;仲伟一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编因子抑制物致术后渗血不止1例

    血常规及血凝4项作为术前常规凝血检查,保证着患者手术安全。但各种原因导致编因子相对或绝对缺乏,凝血指标并无改变,会导致严重的术后渗血不止,伤口无法愈合。本院将1例编因子抑制物致获得性凝血因子编缺乏患者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高峰;张宏杰;刘琪;刘瑞芳;温小华;杨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医学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扎实医学知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双语教学有助于医学生更全面有效地获取国内外新的动态,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从学习者、师资、教材和授课方式四个方面浅谈对双语教学的个人看法。

    作者:谢珊艳;杨荫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5例DN患者为疾病组,根据病情轻重以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UAER)及尿蛋白由高到低分为A、B、C 3个亚组,另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Cys C、RBP、尿素(UREA)、肌酐(Cr)、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结果(1)病例组各亚组的Cys C、RBP、Cr、UREA、FBG和 HbAl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患者Cys C和RBP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6%和32%,比UREA和Cr高;(3)病例组患者Cys C和RBP与24 h‐UAER呈正相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ys C和RBP是反映肾小球损伤的重要指标,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一定预警价值。

    作者:夏木西卡马尔·买买提明;热孜万古力·阿帕尔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住院新生儿患儿分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组(78例)和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42例)进行PCT和CRP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性疾病组与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比较,PCT、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PCT≥0.50 ng/mL和CRP≥10.00 mg/L为阳性标准,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6%、62.40%和65.36%、50.18%,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则为91.26%和78.60%。经治疗后,细菌感染性疾病组的PCT、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CRP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有效临床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动态检测PCT和CRP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俞琼琰;俞菁;孙黎;陈英;李大帅;樊程;杨贝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柠檬酸所致酸负荷对唾液分泌影响的研究

    目的:考察柠檬酸所致酸负荷对唾液分泌相关指标的影响,以优化柠檬酸负荷方法。方法采集10例健康者第1~90秒(负荷前)、第91~120秒(负荷时)的唾液及第121~210秒(负荷后)的唾液;另混合负荷时和负荷后的唾液进行指标检测。各组均检测唾液淀粉酶(sAA)活性、pH值、唾液流率、总蛋白浓度,并比较各指标酸负荷前后的比值。结果(1)负荷后sAA活性、唾液pH值和总蛋白浓度较负荷前明显增高,且负荷后与负荷前的比值均大于1;(2)但有柠檬酸混合时,sAA活性、唾液pH值、总蛋白浓度均较酸负荷前、后反而降低,其比值均小于1。结论柠檬酸本身明显影响酸负荷唾液分泌结果,建议将酸负荷时的唾液分开处理分析。

    作者:王丽辉;杨龙;林传权;李茹柳;曾丹;陈蔚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脂蛋白(a)-P研究进展

    脂蛋白(a)[Lp(a)]是人体内一种特殊的大分子脂蛋白,血浆中Lp(a)水平升高可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AS )的风险。长期以来,临床已经习惯使用Lp(a)‐C或Lp(a)‐M 预测Lp(a)相关AS风险的高低[1‐5]。但值得注意的是,致 AS因子是Lp (a)‐P而不是Lp(a)‐C或 Lp(a)‐M。新研究表明,Lp(a)‐P能代表Lp(a)的真实水平,对AS的预测价值较Lp(a)‐C或Lp(a)‐M高。下面本文就Lp(a)‐P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付晓艳;李莉;朱槿宏;何津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肿瘤患者输血前相关检测的分析研究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输血相关检测中血型鉴定正反不符与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检出情况及分布,并与非肿瘤患者群体比较分析。方法选取该院自2011年11月至2015年6月在输血科进行备血的16760例患者结果资料,分成肿瘤患者组与非肿瘤患者组,对其中血型鉴定正反不符与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阳性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O血型正定型与反定型不一致的结果共27例,肿瘤患者组的发生率为0.65%,非肿瘤组发生率为0.08%,;不规则抗体阳性共49例,肿瘤患者组有18例,发生率0.74%,非肿瘤者31例,发生率约为0.22%。显示肿瘤患者ABO血型正反不符及抗筛阳性的发生比例均高于非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对于肿瘤患者组还是非肿瘤组,引起血型鉴定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均为抗体减弱,其次为自身抗体等;引起抗筛鉴定阳性的原因在两组中均主要为特异性抗体。结论肿瘤患者疾病特征更加容易引起ABO血型正反不符和抗筛检测阳性,在工作中要对其检测结果提高重视,避免漏检,提高鉴别能力,保障输血安全。

    作者:陈钰溪;张立川;刘建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培养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血培养阳性菌株的构成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4年1~8月3342份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阳性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阳性菌101株,阳性率为3.02%,其中革兰阴性菌53株,占52.48%;革兰阳性菌38株,占37.62%;真菌4株,占3.96%。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分别为29.27%和33.3%。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分别是68.42%和50.0%。结论目前该院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监测可对临床抗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降低病死率。

    作者:邓耀;韦永琼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