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琴;肖亚雄;唐灵通;卢灵锋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在妊娠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妊娠合并IT P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依据血小板计数(PLT)结果,将试验组分为4组(1~4组),再用 FCM 检测各组 PAIg 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 PLT <70×109/L 时, PAIgA、PAIgG和PAIgM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与PAIgA、PAIgG和PAIgM的阳性率呈负相关性(r<0,P<0.05)。结论 FCM检测PAIg具有快速、灵敏、简便、可靠等特点,可用于妊娠合并ITP的辅助诊断。
作者:田笑;李明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139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细菌感染组72例和病毒感染组67例,并选取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间CD64指数、CRP水平及其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CD64指数和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和CRP水平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后CD64指数和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64指数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92.5%、93.0%、91.2%,明显高于CR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4指数与CRP呈正相关(r=0.781,P<0.01)。结论联合检测CD64指数和CRP水平,有助于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对抗感染疗效的考核,且CD64指数的诊断效率明显优于CRP。
作者:吴金斌;邹德学;周逵;晏耀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纳入51例卵巢癌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阳性者29例,选取同期卵巢良性肿瘤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C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β2‐MG ,比较各组血清CA125、VEGF‐C、β2‐MG水平。结果试验组血清CA125、VEGF‐C、β2‐MG水平分别为(1682.5±261.5)μg/mL、(2125.6±96.7)pg/mL、(2.52±0.61)mg/L ,对照组分别为(30.5±6.3)μg/mL、(1738.0±79.8)pg/mL、(1.87±0.56)m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9例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阳性者血清CA125、VEGF‐C、β2‐MG水平更加显著,分别为(1997.3±376.8)μg/mL、(2895.2±126.8)pg/mL、(4.95±0.69) mg/L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血清 VEGF‐C、β2‐MG、CA125,对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8%、97.3%、98.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25、VEFG‐C、β2‐MG对早期诊断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唐颖;赵长新;李永明;李宗婷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从U26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中分离CD138阴性细胞,对其进行培养,观察分离到的CD138阴性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用免疫磁珠法分离U26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中的CD138阴性细胞,用干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结果从 U26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中分离CD138阴性细胞在干细胞培养基内呈球体生长。结论 CD138阴性细胞具有干细胞生长的相关特征。
作者:张霞;胡大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灌南县2013~201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卫生学调查,研究其相应的对策。方法收集灌南县2013~201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样本1760份,对1760份样本进行水卫生学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无机非金属类指标、金属指标、有机物综合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结果1760份样本中,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 H、总硬度、铁、锰、六价铬、硝酸盐氮、氨氮、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耗氧量、溶解性总固体、铅、砷、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99.83%、95.11%、100.00%、100.00%、99.94%、97.50%、98.81%、95.91%、100.00%、100.00%、100.00%、99.89%、88.47%、100.00%、100.00%、87.44%、100.00%、100.00%、100.00%、94.03%、90.00%、94.03%。2013、2014、2015年样本合格率分别为79.59%、67.01%、69.52%。结论灌南县2013~201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样本合格率有下降趋势,其中枯水期样本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样本合格率。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骨髓坏死(BM N )是某些疾病导致的骨髓造血组织和基质细胞发生大面积原位坏死,细胞溶解破坏并出现大量脂肪组织缺失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多发于各种实体性肿瘤、恶性血液病等,也可见于重症感染、败血症等,BM N常提示预后不良。现将本院收治的9例BM 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贺望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评估M EK‐7222K血细胞分析仪的各项性能参数是否符合相关要求,能否应用临床。方法以M EK‐7222K血细胞分析仪作为评价仪器,分别进行空白检测、批内和批间精密度测试、携带污染率测试、线性验证,并将M EK‐7222K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与显微镜手工分类计数结果进行比对,评估仪器的测量准确度。结果仪器的空白值、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均满足要求;线性验证通过;白细胞分类合格率满足白细胞分类计数准确度的要求。结论 M EK‐7222K血细胞分析仪的各项性能参数符合要求,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谭海明;皮永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基因组DNA中存在一类串联重复序列,其串联重复单位(核心序列)数目在人群中存在较大差异,具有高度多态性,称为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其中重复单位长度为2~6 bp的重复序列称为微卫星序列,也叫短串联重复序列(S T R )[1]。STR分型技术简单、快速,结果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利用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STR基因座分型是目前国内外法医学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和遗传多态性研究的主要手段。
作者:吴莉莉(综述);宋秀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也是临床常见的非发酵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作为正常菌群在人体皮肤表面分离到,还可污染医疗器械甚至消毒液,从而导致医源性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具有易定植、易变异和多耐药的特点。PA正常情况下是一种无害细菌,于自然界、生活空间及人类皮肤等多处出现。医院感染 PA 患者,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下极易出现耐药性,所以PA是下呼吸道难治性感染的常见菌种,且早有文献将其归为是难处理的感染之一[1]。
作者:赵妮;柯俊(综述);汪宏良;卢振;宫丽(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基因亚型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相关性。方法采集骨科、针灸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静脉全血,应用基因分析法定性检测HLA‐B27,其中HLA‐B27阳性的AS确诊患者380例,并选取HLA‐B27阳性健康对照组50例,同时通过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技术检测A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 HLA‐B27基因亚型。结果380例A S患者中,检出 HLA‐B2704亚型217例(57.1%),HLA‐B2705亚型143例(37.6%),HLA‐B2707亚型11例(2.9%),HLA‐B2711亚型9例(2.4%);50例 HLA‐B27阳性健康对照组中,检出 HLA‐B2706亚型23例(46.0%),HLA‐B2709亚型21例(42.0%),HLA‐B2704亚型4例(8.0%),HLA‐B2705亚型2例(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结论宝鸡地区AS患者HLA‐B27基因亚型以B2704和B2705为主,与宝鸡地区汉族人群AS的发病呈强相关;B2706及B2709为该地区保护亚型。
作者:王华;甄拴平;党丽君;张树琪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 P)在诊断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方法采集61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和138例非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M P DNA和M P‐IgM ,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1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中,荧光定量PCR检出M P阳性59例,ELISA 法检出M P阳性53例,检出率分别为96.7%和86.9%;138例非支原体肺炎患者中,荧光定量PCR检出M P阳性4例,特异性为97.1%;ELISA法检出M P阳性30例,特异性为78.3%。结论 PCR法的检出率和特异性均高于ELISA法,其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意义大于ELISA法。
作者:杜昆;李海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尿干化学中白细胞酯酶(LEU )、亚硝酸盐(NIT ),尿有形成分计数中白细胞计数(WBC )、细菌计数(BACT )与尿路感染之间的关系,探讨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尿培养阳性为金标准,对200例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测,同时取中段尿做细菌培养。分析尿常规检查中LEU、NIT、WBC、BACT 与尿路感染的关系。结果尿常规LEU、NIT、尿 WBC、BACT 的敏感性分别为58.8%、47.0%、82.4%、94.1%,特异性分别为66.7%、96.9%、27.4%、36.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7.6%、88.9%、36.8%、43.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9%、78.0%、75.0%、92.3%。结论在临床中,应用尿常规NIT测定,其特异性较高,且阳性预测值高,阳性结果较为可靠。应用尿沉渣BACT 测试时,其阴性结果较为可靠,将这2种手段综合使用,能有效辅助临床对尿路感染的筛查。
作者:刘婧;王芳;吕文涛;关武荣;李少红;郗宁;魏莲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含0.5 mg/mL万古霉素的巧克力培养基分离培养流感嗜血杆菌,应用梅里埃 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菌种,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菌株产β‐内酰胺酶情况,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 )法。结果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住院肿瘤患者下呼吸道的合格痰标本中分离出72株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34.7%(25/72);药敏试验的耐药分别为:氨苄西林43.1%(31/72)、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47.2%(34/72)、头孢克洛19.4%(14/72)、四环素19.4%(14/72)、氨曲南16.7%(12/72)和氯霉素16.7%(12/72),而对头孢呋辛、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罗培南敏感率均高于90%。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差很大,β‐内酰胺酶阳性株对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80%),不宜用于流感嗜血杆菌的经验用药。
作者:严瑾;李炜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实验样本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检验科标本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对整改前后检验样本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应用 PDC A循环进行整改前后比较,标本不合格率、标本采集登记率、标本送检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DC A循环管理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实验室标本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
作者:欧阳芬;程招敏;韩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相关检验指标与风湿性心脏病(R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36例风湿热引起的心脏损害患者的病案信息,分为3组:RHD组、单纯风湿热组、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这3组患者的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cTnI)、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相关指标。结果在RHD组和单纯风湿热组之间,Mb、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HD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红细胞沉降率(ESR)、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cTnI、Mb、CK‐MB、肌酸激酶(CK)、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36.17 pg/mL作为临界值,NT‐proB‐NP对RHD的诊断敏感度为95.48%,特异度为90.15%,阳性预测值为86.7%,阴性预测值为97.86%。结论 RHD患者血中cTnI、Mb、CK‐MB与单纯风湿热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NT‐proBNP浓度的测定是早期诊断RHD的敏感指标。
作者:周思彤;薛建军;王永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比较贝克曼Access 2 Immunoassay System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及罗氏COBAS E 41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对皮质醇的分析性能与检测结果相关性。方法按照ISO15189中方法评估贝克曼及罗氏分析系统对皮质醇检测的精密度、功能灵敏度、参考范围、方法学、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结果贝克曼与罗氏分析系统在皮质醇检测中精密度良好,功能灵敏度符合各自厂商设定的临床检测的下限,实验室自建参考范围后,将两分析系统对皮质醇的测定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二者间相关性良好,线性回归系数 r2=0.977,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均为100%。结论两分析系统对于皮质醇的分析性能优异,均可满足临床检验需求。经过方法学比对,二者相关性良好,能够通过回归方程对二者间测定值进行引证。
作者:陈翊;李颖能;陈焕辉;林涛;汤勇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 )肥胖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67例单用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肥胖T2DM 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单用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组(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利拉鲁肽),治疗周期为12周。分别在基线、治疗12周后检测2组患者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体脂百分比(PBF)、体脂肪量,同时测量一氧化氮(NO)、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游离脂肪酸(FFA)等相关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采取病例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组较二甲双胍组,患者体质量(W)、WHR、腰围(WC)、空腹血糖(FBG)、体脂肪量和腹内脂肪(VA)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利拉鲁肽治疗的T2DM肥胖患者在血糖、血脂得到控制的同时,能获得降低W、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内脏脂肪的收益。
作者:王小春;马存花;艾比拜·玉素甫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了解IC U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13年1~12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IC U所有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8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7株(占19.7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00%;分离革兰阴性菌135株(占72.19%),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3.59%、46.15%,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7.91%、32.56%,30.23%;分离出真菌15株(占8.02%),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结论定期检测 IC U病原菌的分布种类和耐药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林明;傅之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数据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HbA1c检测结果分成两个不同水平组:A组(69例,控制良好)、B组(73例,控制不佳)。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C组),对3组 HbA1c、血液流变学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液流变相关指标除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指标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比较,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各指标在不同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HbA1c水平如何,其血液流变指标、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均高于健康人,当患者HbA1c水平控制不佳时,其各指标升高程度更加明显。结论糖尿病患者大多存在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建议临床针对糖尿病患者长期监测 HbA1c水平,严格观察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变,以指导临床治疗达到早期血管保护,以及起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效果。
作者:罗敏;卿克勤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我国城市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迅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在我国,每年大约有30万人被诊断患有肺癌,超过25万人因该病死亡[1]。肺癌从组织学上分为小细胞型肺癌和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 ),其中 NSCLC 占85%左右,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性肺癌[2]。NSCLC的传统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和手术,但是超过75%的晚期肺癌患者不适合手术[3]。近年来肿瘤的靶向治疗迅速发展,为NSCLC的治疗提供了机遇。研究发现,EGFR/PI3K/AKT 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将促进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并抑制细胞凋亡[4]。
作者:王娜(综述);栾材富(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