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DCA 循环在实验室标本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欧阳芬;程招敏;韩光

关键词:PDCA循环, 标本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实验样本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检验科标本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对整改前后检验样本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应用 PDC A循环进行整改前后比较,标本不合格率、标本采集登记率、标本送检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DC A循环管理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实验室标本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治疗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也是临床常见的非发酵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作为正常菌群在人体皮肤表面分离到,还可污染医疗器械甚至消毒液,从而导致医源性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具有易定植、易变异和多耐药的特点。PA正常情况下是一种无害细菌,于自然界、生活空间及人类皮肤等多处出现。医院感染 PA 患者,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下极易出现耐药性,所以PA是下呼吸道难治性感染的常见菌种,且早有文献将其归为是难处理的感染之一[1]。

    作者:赵妮;柯俊(综述);汪宏良;卢振;宫丽(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培美曲塞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的预测作用

    目的:探讨血清H cy水平变化在肺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肺腺癌采用培美曲塞化疗患者57例,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2个周期结束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 Hcy水平,对患者临床特征、化疗前后H cy水平及其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治疗疗效为: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22例、进展(PD)16例,客观有效率(ORR)为33.3%,疾病控制率(DCR)为71.9%,不同临床因素对培美曲塞疗效无显著影响(P>0.05)。比较Hcy水平及Hcy水平变化对培美曲塞疗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Hcy水平的高低对疗效无明显影响,治疗后血清 Hcy水平正常者DCR明显高于血清 Hcy水平异常者,化疗后 Hcy水平降低患者ORR及DCR均明显高于血清 Hcy水平升高患者(P<0.05)。结论肺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化疗过程中监测血清 Hcy水平的变化,有可能用于肺腺癌患者化疗疗效预测。

    作者:胡冬;吴茜;陈刚;庄利东;陈曦;朱华强;张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ANA、抗ds-DNA 抗体及抗 ENA 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及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0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调查组)和3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进行ANA、抗ds‐DNA抗体及抗ENA抗体检测,对比2组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通过检测,调查组患者的ANA、抗ds‐DNA抗体及抗ENA等阳性率分别为79.6%、55.6%、58.5%;对照组的 ANA阳性率为1.9%,其他抗体阳性率均为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A、抗ds‐DNA抗体及抗ENA抗体联合检测结果,可以有效地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清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 )和血浆D‐二聚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11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0例,心肌梗死(AMI)组34例,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血清sd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冠心病组sdLDL‐C、TG、TC、LDL‐C、Hcy及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SAP组比较,sdLDL‐C、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UAP组与SAP组比较,sd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水平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的AMI组与 UAP组比较,sdL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二聚体水平高于 UAP组。结论测定D‐二聚体与sdLDL‐C检测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对冠心病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霞;翟励敏;王莉;周玫;陈桂丽;谭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应用CLSI EP9-A2文件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比对

    目的:通过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方法学比对,探讨不同检测系统各参数测定结果间的可比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EP9‐A2文件,以SYSM 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为参比仪器,2台迈瑞BC‐5380仪器为待评仪器,用临床新鲜抗凝全血对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 )进行检测,计算相关系数(r)和回归方程,以及各项目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Xc)处的偏差,以1/2CLIA′88相对允许误差(TEa%)作为标准判断偏差是否可接受。结果2台BC‐5380分别与XE‐2100仪器间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 r>0.975。在不同的 Xc处,其中WBC 为2.0×109/L和4.0×109/L ;RBC为3.5×1012/L、5.5×1012/L、6.0×1012/L ;Hb为160 g/L ,偏差均大于1/2CLIA′88 TEa%;但这些项目1/2CLIA′88绝对允许误差(TEa)均落在偏差的95%可信区间内,说明是由抽样误差所引起,表明待评方法的偏差可接受;其余项目偏差均可接受。结论2台迈瑞BC‐538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与XE‐2100在WBC、RBC、Hb、PLT等4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磊;任晓艳;何超;李琳;李燕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IgA 缺乏症献血者酶联免疫试验筛查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适合用于大规模IgA缺乏症献血者筛选的ELISA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在微孔板中包被羊抗人IgA、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人IgA抗体作为酶标二抗。结果建立的ELISA测定法灵敏度为0.1μg/mL ,IgA浓度为0.1、100μg/mL的批间变异系数(CV )是1.74%、3.49%,批间CV中位数为3.48%(范围:1.83%~6.96%)。检测过程约80 min。结论成功建立了IgA缺乏症筛查的ELISA测定法,其灵敏度高、特异度强、省时、操作简易,可用于大规模筛选IgA缺乏症献血者及建立Ig A缺乏献血者库。

    作者:袁文声;易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分布及药敏情况,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308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常规及病原体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08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发现,细菌性阴道炎810例,占15.3%,念珠菌阳性1110例,占20.9%,滴虫阳性60例,占1.1%。其中3526例进行了病原体检查,共检出病原体2615株,包括支原体1948株,占74.5%;衣原体136株,占5.2%;淋病奈瑟菌17株,占0.7%;念珠菌276株,占10.6%;革兰阳性球菌140株,占5.4%;革兰阴性杆菌98株,占3.7%。解脲脲原体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罗红霉素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7.8%、18.2%、26.3%、27.2%,对克拉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89.4%、99.8%、99.9%。人型支原体耐药性较强,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仅有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率分别为75.3%、96.2%、97.3%,其余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小于7.0%。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24株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全部敏感。未发现对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结论引起阴道炎的病原体种类复杂,治疗女性阴道炎时,应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刘爽;林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不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在皮质醇检测中的性能评价与比较

    目的:比较贝克曼Access 2 Immunoassay System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及罗氏COBAS E 41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对皮质醇的分析性能与检测结果相关性。方法按照ISO15189中方法评估贝克曼及罗氏分析系统对皮质醇检测的精密度、功能灵敏度、参考范围、方法学、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结果贝克曼与罗氏分析系统在皮质醇检测中精密度良好,功能灵敏度符合各自厂商设定的临床检测的下限,实验室自建参考范围后,将两分析系统对皮质醇的测定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二者间相关性良好,线性回归系数 r2=0.977,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均为100%。结论两分析系统对于皮质醇的分析性能优异,均可满足临床检验需求。经过方法学比对,二者相关性良好,能够通过回归方程对二者间测定值进行引证。

    作者:陈翊;李颖能;陈焕辉;林涛;汤勇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东莞地区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的携带状况,为预防和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东莞地区抽取3所幼儿园共315名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医务人员填写1份流行病学调查表,采用专用的棉拭子采集儿童的咽喉分泌物和鼻腔分泌物,进行肺炎链球菌培养、血清分型,采用E‐test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为,鼻拭子标本中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32.79%)高于咽拭子(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史和总居住面积与肺炎链球菌携带有关。共分离出198株肺炎链球菌,其中有21株不可分型,其余177株包含了32个血清型,其中多的血清型分别为14、23F、19A、11A、19F、6B、6A。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血清型覆盖率为34.98%,23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血清型覆盖率为69.13%。对分离出的198株肺炎链球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多重耐药率为22.22%。结论东莞地区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的携带率高,耐药情况严重,多重耐药现象明显。

    作者:邝兆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ICU 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IC U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13年1~12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IC U所有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8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7株(占19.7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00%;分离革兰阴性菌135株(占72.19%),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3.59%、46.15%,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7.91%、32.56%,30.23%;分离出真菌15株(占8.02%),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结论定期检测 IC U病原菌的分布种类和耐药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林明;傅之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STR基因座遗传学应用研究进展

    基因组DNA中存在一类串联重复序列,其串联重复单位(核心序列)数目在人群中存在较大差异,具有高度多态性,称为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其中重复单位长度为2~6 bp的重复序列称为微卫星序列,也叫短串联重复序列(S T R )[1]。STR分型技术简单、快速,结果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利用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STR基因座分型是目前国内外法医学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和遗传多态性研究的主要手段。

    作者:吴莉莉(综述);宋秀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血清NGAL 、CysC、RBP及MMP-2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联合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T2DN)的价值。方法149例2型糖尿患者依据尿蛋白结果分成3组:正常蛋白尿组(NA组),微量蛋白尿组(MA组)和临床肾病组(CN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C组)。分析并比较各组血清NGAL、CysC、RBP、MMP‐2水平。结果 NA组、MA组和CN 组血清中 NGAL、CysC、RBP水平显著高于 NC组(P<0.05或P<0.01),MMP‐2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1)。NA组、MA组、CN组NGAL、CysC、RBP及MMP‐2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6.0%、85.7%、92.0%,均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P<0.05)。NGAL与CysC、RBP呈正相关(P<0.05),与MMP‐2呈负相关(P<0.05)。结论 DN患者中血清 NGAL、CysC、RBP显著升高,MMP‐2显著降低,联合检测可作为DN 的早期监控评估指标。

    作者:董喜环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健康体检者100例,每例体检者抽血5 mL ,并分装于2个试管中,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内的正常血液标本按照常规流程进行;观察组内的血液标本先进行人工溶血,而后进行相关的检验。比较两组标本的检验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检验指标结果中,除尿素(UREA)和尿酸(UA)的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清蛋白(ALB)检测值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检测值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标本检测值准确性下降,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应避免血液标本溶血所造成的干扰。

    作者:郭昀燕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粪便人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在腹泻患儿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粪便人轮状病毒(HRV)抗原快速检测在腹泻患儿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20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采用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HRV抗原。结果200例腹泻患儿中,粪便HRV阳性129例,阳性率为64.5%。在129例HRV感染患儿中,以6个月至2岁的患儿多,HRV感染患儿的粪便样品多为蛋花汤样粪便。结论粪便H RV抗原快速检测对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容芳;周睿;何兰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两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在诊断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 P)在诊断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方法采集61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和138例非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M P DNA和M P‐IgM ,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1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中,荧光定量PCR检出M P阳性59例,ELISA 法检出M P阳性53例,检出率分别为96.7%和86.9%;138例非支原体肺炎患者中,荧光定量PCR检出M P阳性4例,特异性为97.1%;ELISA法检出M P阳性30例,特异性为78.3%。结论 PCR法的检出率和特异性均高于ELISA法,其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意义大于ELISA法。

    作者:杜昆;李海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PBL 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针对医学检验学科飞速发展和国内医学检验人才的教学现状,提出通过PBL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科学思维的能力与增强同学间合作的精神等,培养检验医学生综合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谢珊艳;杨荫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某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某院2014年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使用西门子医学诊断公司的M/W‐96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鉴定仪进行药敏试验,细菌药敏结果根据2013版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M100‐S23文件判读。结果8486例送检标本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49株,其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54株。不同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株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呼吸道标本与非呼吸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株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00);不同标本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不同科室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比、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必须引起临床和院感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一定的监管措施。

    作者:孙敏;徐永成;权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Gilbert 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

    Gilbert综合征(GS )也称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早由Gilbert和Lereboullet在1901年就提出,是一种肝脏无器质性的病变。因为肝细胞摄取间接胆红素(IBil)障碍,导致肝细胞微粒体内,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又或是与IBil结合的清蛋白障碍,导致血液里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以这些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临床症状多较轻微,许多病例是由体检或其他疾病求诊时,偶尔被发现的。GS起病隐匿,症状又轻微,黄疸表现为间歇性、波动性,并可自行消退,临床并无特异性表现,易被忽视或误诊为某些治疗的副作用,造成常被误诊。因非结合胆红素是脂溶性的,故会慢慢累积,易和神经细胞结合,出现相关的神经症状,如:健忘、记忆力下降等。现将本科室化验时发现的1例GS报道如下。

    作者:周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BestSeqTM技术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BestSeqTM新一代致病基因检测技术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基因检测,验证该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方法应用BestSeqTM新一代致病基因检测技术,对2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患者、6例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基因测序,对发现的点突变应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研究完成了上述8例患者的基因检测,共检测出大片段缺失变异2个,微小突变10个,其中8个微小突变为首次发现的新突变,经Sanger测序验证。结论 BestSeqTM新一代致病基因检测利用高密度叠瓦式探针及多重标签技术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宗杰;宫璀璀;金星星;代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9例骨髓坏死临床分析

    骨髓坏死(BM N )是某些疾病导致的骨髓造血组织和基质细胞发生大面积原位坏死,细胞溶解破坏并出现大量脂肪组织缺失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多发于各种实体性肿瘤、恶性血液病等,也可见于重症感染、败血症等,BM N常提示预后不良。现将本院收治的9例BM 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贺望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