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彩华;刘运华
目的:分析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分离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使用西门子医学诊断公司的M/W‐96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鉴定仪对临床SAU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细菌药敏结果根据2013版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M100‐S23文件进行判读;细菌的分布检测采用Whonet软件。结果8486例送检标本共检出SAU168株,其中青霉素敏感的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1株,青霉素耐药的MSSA8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8株。不同标本SAU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痰标本中SAU构成比高(P=0.000)。不同病房SAU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重症监护病房MRSA构成比高(P=0.000)。PS‐MSSA与PR‐MSSA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3)。PR‐MSSA与MRSA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甲氧苄氨嘧啶/磺胺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对其余9种抗生素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SA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相对较低,但MRSA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必须引起临床和医院感染监管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一定的监管措施。
作者:孙敏;徐永成;苗祖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38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9例,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MA、Lp‐PLA2及cTnI水平,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在ACS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AP组和AMI组患者血清IMA、Lp‐PLA2及cTnI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86、8.589、8.952,均 P<0.01);与UAP组相比,AMI组患者血清 IMA、Lp‐PLA2及cTnI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3、5.987、2.062,均 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IMA、Lp‐PLA2及cTnI在ACS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0.843、0.852。结论血清IMA、Lp‐PLA2、cTnI可用于ACS的监测和早期诊断。
作者:黄丹;韦珍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在沛县人民医院产检的孕妇105例,其中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妇女(妊娠期亚甲减组)55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妇女(妊娠期正常甲功组)50例。选取正常育龄期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3个组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情况及叶酸、维生素B12、Hcy、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妊娠期亚甲减组患者存在血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妊娠期正常甲功组及对照组,Hcy及 TSH水平高于妊娠期正常甲功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研究对象的FT4及FT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及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入组的孕妇血清 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TSH、TC、TG水平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r=-0.23,P<0.05),与 TSH水平呈正相关(r=0.27,P<0.05)。将入组的孕妇血清TSH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Hcy、TC、TG、LDL‐C水平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SH水平与 Hcy、TC、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存在血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和Hcy水平升高;孕妇血TSH水平与Hcy水平呈正相关,血 Hcy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
作者:独海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E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相关性。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CAP患者128例(CAP组),健康体检(排除CAP)者135例(对照组),各组又按年龄段分为0~17岁、18~40岁、41~65岁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别检测维生素E、肺炎衣原体(MP)、肺炎支原体(CPn),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维生素E平均(15.43±4.37)mg/L,CAP组平均为(6.37±3.24)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P阳性7例,CPn阳性6例;CAP组MP阳性32例,CPn阳性25例,两组MP、CPn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0~17岁、18~40岁、41~65岁各年龄段的维生素E水平分别为(14.75±4.12)、(16.42±4.35)、(16.42±4.35)mg/L;CAP组0~17岁、18~40岁、41~65岁各年龄段的维生素E水平分别为(5.43±3.18)、(7.74±3.65)、(7.74±3.65)mg/L,两组内不同年龄段间维生素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较高的血清维生素E浓度能有效地预防CAP。
作者:何建芳;王名南;陈金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儿血脂四项和乳酸水平的变化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符合脓毒血症诊断的患儿95例,其中死亡30例(死亡组),存活65例(非死亡组),对照组为同期年龄、性别与患儿相匹配的健康儿童60例。测定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动脉全血乳酸(LAC)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非死亡组和死亡组患儿TC、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儿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非死亡组(P<0.05),而非死亡组和死亡组患儿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TG水平明显升高(P<0.01)。机体过度炎性反应时,TC ,HDL‐C、LDL‐C水平下降,随病情的发展而下降;TG则随病情的发展而升高。死亡组患儿LAC水平高于对照组和非死亡组,非死亡组随病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死亡组随病情的发展而升高,并从第3天开始与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和乳酸水平的监测对脓毒血症患儿的病情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晓明;李梅爱;邝婉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性乳腺炎脓液细菌培养菌群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分析耐药谱变化的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急性乳腺炎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对207例急性乳腺炎患者脓液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手工试验及DL‐96系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部分药敏试验结合K‐B纸片扩散法。结果207份标本中共检出82株病原菌,检出率为39.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1株,占62.2%;铜绿假单胞菌7株,占8.5%;中间葡萄球菌4株,占4.9%;表皮葡萄球菌4株,占4.9%;产酸克雷伯菌3株,占3.7%;溶血葡萄球菌等其他13种菌种各检出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率为92.2%,对红霉素耐药率为84.3%,对克拉霉素耐药率为84.3%,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总体耐药率较高,不宜选用;莫西沙星耐药率为3.9%,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1%,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7.5%。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85.7%,头孢哌酮耐药率为83.3%,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为71.4%;氨曲南耐药率为14.3%,头孢他啶耐药率为28.6%,美罗培南耐药率为28.6%。结论急性乳腺炎患者脓液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为多,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与其他文献报道略有不同,显示出细菌分布的地域性差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莫西沙星、环丙沙星敏感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对氨曲南、头孢他啶、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经验用药宜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两者耐药谱综合考虑,药敏试验确定后宜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目标用药。
作者:徐豪;司沛茹;邵艳;朱艳玲;刘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了解珠海市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检测工作总体情况,探讨实验室质量考评发现的问题,促进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方法采用血清学能力考评、职能问卷调查和现场督导方式对各实验室进行考评,分析2006~2013年珠海市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管理现状。结果艾滋病初筛实验室逐年增加,每年所有实验室质量考评成绩均为合格以上,实验室人员、设备和质量控制方面逐步完善,能满足艾滋病检测工作要求。结论随着质量考评的开展,珠海市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在设备配备、检测能力、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作者:方艳梅;张丽荣;魏泉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对支气管肺炎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行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测定,分析两者与支气管肺炎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都是较好的细菌感染指标,两者均可作为支气管肺炎患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天浩;莫恒勤;杨培雄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性丙肝)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anti‐ASGPR)水平,观察anti‐ASGPR与肝炎患者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 HBV感染患者60例(慢性乙肝患者30例,慢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30例)、HCV感染患者60例(慢性丙肝患者30例,慢性丙肝后肝硬化患者30例),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anti‐ASGPR、ALT的水平。结果(1)HBV、HCV感染组血清anti‐ASGPR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肝后肝硬化组血清anti‐ASGPR水平明显比慢性乙肝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丙肝后肝硬化组血清anti‐ASGPR水平明显比慢性丙肝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ASGPR与ALT值无相关性。(2)丙肝组anti‐ASGPR血清学水平明显高于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anti‐AS‐GPR有助于临床的鉴别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景博琼;薛冰;徐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完全堵塞或痉挛,心脏局部失去供血而导致的急性大面积心肌细胞坏死。该病病情凶险、变化快、佳治疗窗口期短,目前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伤残的一个主要原因[1]。近年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等更新了心肌梗死的通用定义,建议将心肌肌钙蛋白(cTn)作为诊断A M I的首选生物标志物,并以第99百分位值及其动态变化作为主要判断指标。随着心肌标志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 (hs‐cT nI)的检测方法已问世,其检测灵敏度较常规 cTn提高了近100倍[2]。这不仅有助于提高AMI的早期诊断率,缩短等待时间,还可以更好地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3‐4]。
作者:张丹;王贺(综述);伦立民(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调查兰州市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旨在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方法将7987例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分别依据性别、年龄分组,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其Hp结果,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各组Hp感染状况。结果Hp阳性总检出率为41.61%,其中男、女阳性率分别为59.67%和40.33%。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Hp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区健康体检人群的Hp感染率接近于我国平均Hp感染率,不同年龄段人群Hp感染均较为常见,该结果可以对体检人群进行Hp感染的预防指导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帮助。
作者:李倩男;赵于飞;韩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探讨梅素螺旋体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前带现象发生的规律,为减少假阴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2015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收集性病实验室检出RPR前带现象的血清标本48例,进行RPR、不同批次试剂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及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分析各实验间相关性及RPR前带现象凝集反应规律。结果48例前带现象标本T PPA及FT A‐ABS IgG抗体试验结果均为阳性,RPR试验原倍稀释时无颗粒凝集或凝集颗粒较小,且稀释反应前3~4孔(1∶8~1∶16)反应弱,凝集颗粒大小几乎无变化,从第4~5孔(1∶16~1∶32)起凝集反应不断增强,经稀释后滴度为1∶1024~1∶65536;临床表现不典型。结论 RPR前带现象可通过与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联合检测、结合凝集反应特点发现,并通过增加稀释倍数避免漏检。
作者:魏虹娟;唐冬松;李宇;孙丽梅;刘意;冯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6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员65例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进行血常规及生化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常规中的WBC、PL T以及中性粒细胞指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检验中观察组患者的 TBIL以及ALT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LB以及A/G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常规以及生化检验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芝梅;蔡爱玲;杨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近5年多重耐药菌的种类、标本类型及临床科室分布,以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治疗、防控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统计2011~2015年该医院实验室细菌培养阳性标本,分析各菌种中多重耐药菌产生的种类、比例、耐药情况及其在临床标本、科室之间的分布情况。结果5年间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有2568例,占阳性标本的37.41%,其中数量排在前5位的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阳性率较高的标本是痰液、中段尿、血液、分泌物、脓液,从导管头、耳分泌物中分离阳性率较低(P<0.05);多重耐药菌在病区之间存在差异,其中重症监护室、呼吸科、外科高,脾胃科和乳腺科低(P<0.05);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发生较广泛,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对复合抗菌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噁唑、含酶类抑制剂的敏感性相对较高。结论多重耐药菌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阳性率逐年增高,耐药菌株分布广,临床科室应予高度重视。合理、科学地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加强此类患者的隔离,对有效防控多重耐药菌的扩散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康椿;谭俊青;李蔼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为避免妊娠甲状腺疾病的误诊和漏诊,建立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妊娠期妇女特异性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2015年6~12月在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建卡的637例正常妊娠妇女及随机抽取的正常体检的未孕妇女201例为研究对象,留取其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妊娠期促甲状腺激素(TSH)值,运用中位数及95%可信区间统计方法建立妊娠期特异性血清 FT3、FT4、T3、T4及 TSH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以中位数(M值)及双侧限值(P2.5和 P97.5)表示甲状腺激素在孕早中晚期及非妊娠妇女的参考值范围。T3及T4在孕早期就有明显升高,随着孕期推进逐渐升高,孕中期开始回落,至孕晚期仍高于孕前水平。FT3及FT4在孕早期稍有升高,之后进行性下降。TSH早期即明显下降,孕中期开始回升,至孕晚期高于非孕水平。结论建立了各孕期妊娠妇女特异性的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为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提供了临床数据;妊娠妇女的甲状腺激素变化规律也为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赵志敏;刘笑春;宋杨英;林晓凤;张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价Sebia Minicap Flex Piercing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性能。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相关文件及其他相关标准对该检测系统检测 HbA1c的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和参考区间指标进行评价,同时与Premier Hb 9210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验证。结果该检测系统检测高低两个浓度的HbA1c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1.2%和0.74%;准确度验证其与 Premier Hb 9210糖化血红蛋白仪相关性较好,r2为0.99026,相对偏倚<5%;携带污染率为0.99%。结论 Sebia Minicap Flex Piercing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HbA1c主要仪器性能达到CLSI指南和厂家说明书的要求,可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作者:罗燕芬;李有强;区颂邦;肖倩;邓光远;许振杰;王丽娜;李沫;陈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每日定标快速手工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使孕酮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保证。方法根据LIAISON化学发光计算原理和孕酮的标准曲线,借用Excel软件的对数回归方程快速计算孕酮实际的标准曲线,对该试验进行校准。结果通过该方法计算得出的浓度值符合临床诊断。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得到临床科室的认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陈怡娟;郭渝;王婉蝶;黄靖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在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1~10月东莞广济医院皮肤科血清标本480份,用免疫比浊法、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进行检测,阳性结果与TPPA检测不符的标本采用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进行验证;另选择10份TPPA检测滴度为1∶1280阳性标本,用生理盐水按照1∶40、1∶80、1∶160、1∶320、1∶640、1∶1280进行稀释,用免疫比浊法和ELISA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TP‐PA检出阳性标本70份,免疫比浊法检出阳性标本69份,ELISA检出阳性标本73份,4份与 TPPA阳性结果不相符的标本经FTA‐ABS确认全部为阴性;10份滴度为1∶1280的阳性标本稀释后用免疫比浊法和 ELISA对各个滴度进行检测,其敏感性分别为78.3%和96.7%。结论免疫比浊法、ELISA与TPPA3种方法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比浊法可以取代 TPPA作为梅毒血清学初筛阳性标本的确认试验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敏感性方面免疫比浊法比ELISA低,在检测低浓度标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比浊法不能取代ELISA作为梅毒螺旋体抗体过筛试验。
作者:陈佩宣;李汉秋;吴细妹;陈志娟;刘建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价肿瘤标记物CA242与CA72‐4比值在诊断早期结直肠癌(CRC)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收集87例CRC患者血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A242及CA72‐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分析CA242/CA72‐4比值在诊断C RC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87例疑似C RC患者终56例(64.37%)被确诊为C RC ,31例(35.63%)被排除C RC。C RC患者CA242、CA72‐4及CA242/CA72‐4比值均高于非CRC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CA242/CA72‐4比值为明显(P=0.013)。CA242、CA72‐4及CA242/CA72‐4比值三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621及0.775,其中CA72‐4与早期CRC无明显相关性,而CA242及CA242/CA72‐4比值与CRC诊断呈显著相关性(P=0.013、0.006),两者的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576~0.851及0.612~0.887;当CA242/CA72‐4截值(cut‐off)为2.6时(CA242=28.6,CA72‐4=11时),其诊断早期CRC的敏感度为91.32%,特异度为94.57%。结论 CA242/CA72‐4比值在诊断早期CRC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CA242或CA72‐4两者单项,尤其当比值接近2.6时需高度注意CRC的可能。
作者:林忠顺;吕国恩;吕俊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SCCmec型别。方法收集临床分离并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准确鉴定的表皮葡萄球菌84株,通过PCR扩增esp和mecA基因准确鉴定M RSE ,采用多重PCR对M RSE SCCmec进行分型,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 PCR扩增结果显示,84株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均可扩增出esp基因,mecA检出率为76.19%(64/84),其中血液、痰液、尿液和伤口分泌物M RSE检出率分别为76.8%、68.8%、100.0%和71.4%。多重PCR扩增结果显示,64株M RSE中,SCCmec单一型别为22株,其中SCCmecⅠ型19株、SCCmec Ⅲ型3株;SCCmec混合型为42株,其中Ⅰ、Ⅱ混合型2株,Ⅰ、Ⅲ混合型14株,Ⅰ、Ⅱ、Ⅲ混合型12株,Ⅱ、Ⅲ混合型5株,Ⅲ、Ⅳ混合型9株。结论临床分离的M RSE SCCmec型别存在明显的多样性,以混合SCCmec型别为主。
作者:杨永长;陈亮;肖代雯;喻华;刘华;黄文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