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长;陈亮;肖代雯;喻华;刘华;黄文芳
目的:调查2011~2015年胃肠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3D全自动培养仪、VITEK‐2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运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140份标本检出病原菌753株,标本来源主要以血液、痰液、腹腔引流液、脓液及尿液为主(77.7%);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537株(71.3%),革兰阳性菌198株(26.3%),真菌18株(2.4%);位于前5位的检出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32.3%)、肺炎克雷伯菌(11.4%)、铜绿假单胞菌(10.0%)、金黄色葡萄球菌(8.1%)及鲍曼不动杆菌(5.8%)。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二、三代抗菌药均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亚胺培南耐药率低。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5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阳性葡萄球菌株,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40%),但葡萄球菌、肠球菌对传统抗生素青霉素和红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均>50%),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高度敏感。结论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减少耐药菌的发生及传播对提高胃肠外科感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游;马晓波;贺德刚;周鑫;陈波;刘凯华;范春磊;苏国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采用5种血小板聚集功能分析仪探讨研究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可靠方法与准确参数。方法利用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光比浊血小板聚集仪(LTA)实验,流式细胞仪(FC)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 PAC‐1(Fg、Ca2+、GPⅡb/Ⅲa形成复合物的受体)、CD62p(P选择素)活化百分率检测实验,英诺华 PL‐11血小板分析仪实验,VerifyNow 抗血小板治疗监测系统实验(VerifyNow)与血栓弹力图实验(TEG)同时检测对照组与单服用氯吡格雷组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1)对照组与患者组ADP%,ADP激活的PAC‐1、CD62p受体活化百分率,MAR%,INHI%,TEG测得ADP诱导的MA(mm)值6个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SE、P2Y12受体的PRU ,凝血酶诱导的MA(mm)值3个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P%与(100‐INHI)%,MAR%,ADP激活的 CD62p、PAC‐1受体活化百分率呈正相关(r分别是0.565、0.939、0.769和0.583,P<0.05);与TEG测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值(% Agg)无相关性(r=0.127,P>0.05)。结论(1)氯吡格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2)LTA操作便捷、廉价、结果稳定,在医院普及率高,是临床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首选方法。
作者:楚杜武;任军伟;丛玉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内皮受损后暴露的胶原激活人体的凝血因子引起血小板聚集,引发凝血过程。血小板在活化的同时释放血小板微粒,血小板微粒具有促凝功能。目前,血小板微粒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具有非常高的精确度。血小板微粒在冠心病、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多种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及病程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血栓形成过程、血小板微粒的生理功能、血小板微粒的检测方法以及血小板微粒在血栓性疾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作者:杨正亮;金红;李琪;陈宏娟(综述);闫海润(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血清肌酐分析测量范围(AMR)的验证,探讨临床实验室如何按照国际标准要求进行生化分析仪定量检测项目分析测量范围的验证,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方法采用酶法在Roche Cobas 501生化分析仪上检测7个浓度水平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线性范围能力测试样品,这7个样品靶值涵盖厂家说明书标示肌酐分析测量范围低、中、高值,每个样品检测两次取其均值,计算其与靶值的偏倚。另外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 )指南文件 EP6‐P的要求,收集含高值肌酐的新鲜患者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离心,计算混合物的浓度并将之作为高值样品(H ),与经同样处理获得的低值样品(L )分别按5L、4L+1H、3L+2H、2L+3H、1L+4H、5H的关系配制,形成系列样品,在Roche Cobas 501生化分析仪上对各样品的肌酐进行检测,每个样品检测4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7个水平的CAP样品与靶值的偏倚均小于北京善方医院检验科设定的允许误差±7.5%[(1/2×TE)%]。新鲜患者混合血清样品回归方程为Y=0.9886X+16.614,b=0.9886,介于0.97~1.03,截距a与0经 t检验,ta< t0.05,P>0.05,说明截距与0无明显差异,回归直线事实上通过0点。结论厂家说明书标示的血清肌酐分析测量范围验证通过,实验室可以采用。
作者:陈永传;崔亚利;李艳;任飒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AKA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CCP抗体、抗AKA抗体,共检测80例RA患者,40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结果RA组抗CCP抗体和抗AKA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抗CCP抗体的灵敏度为73.8%高于抗AKA抗体(41.3%),特异性为86.2%低于抗AKA抗体(95.7%),二者联合检测时敏感度和特异性均有所增高。结论抗CCP抗体对RA患者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并且与抗AKA抗体联合检测对于RA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陶鹏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技术检测新生儿 TORCH特异性抗体的临床意义,为相关疾病预防和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CLIA技术检测5506例新生儿血清中 TORCH特异性IgM 抗体。结果受检新生儿 TORCH‐IgM 总阳性率为7.3%,其中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UB)、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率分别为0.18%、1.43%、5.41%、0.54%;不同疾病在402例T O RC H‐Ig M阳性的新生儿中所占构成比不同,其中以高胆红素血症所占构成比高,为48.51%。结论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TORCH感染不容忽视,其中以CMV感染为普遍,主要症状为高胆红素血症。由于TORCH病原体感染多缺乏典型症状,应采用CLIA技术对新生儿开展全面的TORCH特异性抗体检测,对治疗或保健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俊育;王元白;张娜;黄宝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聚合酶链反应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母婴传播基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反应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已感染HBV孕产妇108例与其新生儿股静脉血液 HBV‐D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单纯性乙肝患者血清内HBeAg阳性组的HBV‐DNA水平明显比抗‐HBc和抗‐Hbe阳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BeAb阳性组和HBcAb阳性对照组中有部分患者的 HBV‐DNA水平较高,证实胎儿出现宫内感染的概率和母体血清 HBV‐DNA水平存在关联性,其母体中 HBV‐DNA水平升高,胎儿出现宫内感染的概率也就越大。结论使用定量检测的方式对孕产妇血液内HBV‐DNA水平加以检测,可以全面反映出孕妇疾病的传染性,进而实现预计 HBsAg阳性孕产妇胎儿出现宫内感染的风险强弱,之后有针对性地对高危人群实施治疗,全面减少其宫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陈晓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PCR实验室污染途径。方法针对PCR实验室不同的污染途径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结果通过一系列控制措施,达到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污染的发生。结论 PCR实验由于具有高灵敏度,容易产生污染,必须针对不同污染途径采取不同控制措施,以避免污染产生的风险。
作者:郭利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妇产科患者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前后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就诊于医院妇产科需要输血治疗的196例患者的输血记录。结果输血前Hb(66.27±17.85)g/L,输血后Hb(79.28±16.79)g/L,输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进一步对输血指征从严把关,做到合理用血、科学用血。
作者:何淑贞;曹金如;莫丽芳;陈寿云;蒲育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了解珠海市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检测工作总体情况,探讨实验室质量考评发现的问题,促进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方法采用血清学能力考评、职能问卷调查和现场督导方式对各实验室进行考评,分析2006~2013年珠海市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管理现状。结果艾滋病初筛实验室逐年增加,每年所有实验室质量考评成绩均为合格以上,实验室人员、设备和质量控制方面逐步完善,能满足艾滋病检测工作要求。结论随着质量考评的开展,珠海市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在设备配备、检测能力、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作者:方艳梅;张丽荣;魏泉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儿童门诊微量元素检测对保健效果的影响,以做好缺乏的应对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儿童门诊健康体检的儿童1224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静脉血中钙、铁、锌、镁、铜5种微量元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各组微量元素测定值均处于参考范围,且随着年龄增长,铁、锌水平递增,钙水平递减,而镁、铜水平无明显变化。1224例儿童中,锌缺乏率高,占40.20%;其次为铁、钙,分别占29.74%、28.92%;镁、铜缺乏率较低,分别为6.45%、3.10%。不同性别间钙、铁、锌、镁、铜元素水平及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普遍存在钙、铁、锌缺乏现象,且与年龄相关,应定期检测体内的微量元素,保证膳食营养均衡。微量元素检测对儿童微量元素的补充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熊辉;孙彦;蔡叶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动脉血浆、静脉血浆、动脉血清、静脉血清之间电解质、葡萄糖结果的差异及其原因。方法采集54例患者动静脉抗凝血、动静脉凝集血各1管,分离出相应的血浆和血清,用强生VITROS 5600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对K+、Na+、Cl-、血糖的浓度进行测定,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当标本类型为血清时,动脉血与静脉血之间Na+、Cl-、血糖和血清K+浓度的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标本类型为血浆时,动脉血与静脉血之间Na+、Cl-、血糖浓度的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K+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动脉的血浆和血清之间血糖和血K+的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Cl-测定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的,静脉的血浆和血清之间血糖和血K+的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Cl-测定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检测系统检测电解质、葡萄糖,动脉血浆、静脉血浆、动脉血清、静脉血清之间测定值存在一定差异,临床上应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类型标本的测定值,建立、选择合适的参考范围。
作者:于凡;江咏梅;郭婵娟;杨玲;张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全血降钙素原与内毒素联合检测对儿童脓毒症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329例脓毒症患儿行降钙素原与内毒素检测,分析不同检验方法早期诊断儿童脓毒症的正确率。结果329例脓毒症患儿,82.07%的患儿降钙素原升高,45.59%的患儿内毒素升高,89.36%的患儿降钙素原与内毒素中至少有一项升高,两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查阳性率。其中205例血培养阴性或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脓毒症患儿的降钙素原、内毒素检验结果中,83.90%的患儿降钙素原升高,24.88%的患儿内毒素升高,86.83%的患儿降钙素原与内毒素中至少有一项升高,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内毒素检查阳性率,而与单一降钙素原检查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24例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脓毒症患儿中,79.03%的患儿降钙素原升高,79.84%的患儿内毒素升高,93.55%的患儿降钙素原与内毒素中至少有一项升高,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查阳性率。结论脓毒症患儿,尤其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脓毒症患儿,用降钙素原与内毒素联合检测灵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若静;田礼军;张传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阴道加德纳菌(G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12月进行细菌性阴道炎检测的26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取双份阴道分泌物标本,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分离培养法进行检测,分析免疫荧光法检测GV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阳性检出率。结果免疫荧光法检测GV的敏感度为94.31%,特异度为90.75%,准确度为91.20%;分离培养法阳性检出率为34.99%,免疫荧光法阳性检出率为39.0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荧光法检测GV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阳性检出率高、诊断时间短的优点,适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丁亚利;梁晶晶;薛新娜;卢丽娟;曹婷;莫绍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全血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重度烧伤患者补液量的相关性;评价重度烧伤患者监测NT‐proBNP的预警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解放军第100医院烧伤科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53例,入院前均无重大疾病史、遗传史。其中烧伤面积在35%~50%总体表面积(TBSA)或者Ⅲ度10%~20% TBSA共25例为A组,烧伤总面积>50% TBSA或Ⅲ度>20% TBSA共18例为B组,烧伤总面积>90%且复合爆震伤患者共10例为C组;所有患者入院第1~30天监测N T‐proBN P浓度用于指导输血及补液。对照组为53例同期年龄相仿的整形美容患者。与补液量计算公式相比,比较NT‐proBNP的指导优势。结果此次纳入研究的烧伤患者实际补液量均高于通用补液公式计算出的结果,烧伤越严重,NT‐proBNP浓度越高,血制品需求量越多;C组与B组、B组与A组间进行比较,NT‐proBNP浓度、补液量、MAP输注量、血小板输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浓度改变对重度烧伤患者中长期合理控制输血输液量可能有较高的指导和预警意义。
作者:丁磊;王贝;周情太;徐立平;任传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38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9例,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MA、Lp‐PLA2及cTnI水平,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在ACS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AP组和AMI组患者血清IMA、Lp‐PLA2及cTnI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86、8.589、8.952,均 P<0.01);与UAP组相比,AMI组患者血清 IMA、Lp‐PLA2及cTnI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3、5.987、2.062,均 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IMA、Lp‐PLA2及cTnI在ACS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0.843、0.852。结论血清IMA、Lp‐PLA2、cTnI可用于ACS的监测和早期诊断。
作者:黄丹;韦珍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价肿瘤标记物CA242与CA72‐4比值在诊断早期结直肠癌(CRC)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收集87例CRC患者血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A242及CA72‐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分析CA242/CA72‐4比值在诊断C RC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87例疑似C RC患者终56例(64.37%)被确诊为C RC ,31例(35.63%)被排除C RC。C RC患者CA242、CA72‐4及CA242/CA72‐4比值均高于非CRC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CA242/CA72‐4比值为明显(P=0.013)。CA242、CA72‐4及CA242/CA72‐4比值三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621及0.775,其中CA72‐4与早期CRC无明显相关性,而CA242及CA242/CA72‐4比值与CRC诊断呈显著相关性(P=0.013、0.006),两者的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576~0.851及0.612~0.887;当CA242/CA72‐4截值(cut‐off)为2.6时(CA242=28.6,CA72‐4=11时),其诊断早期CRC的敏感度为91.32%,特异度为94.57%。结论 CA242/CA72‐4比值在诊断早期CRC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CA242或CA72‐4两者单项,尤其当比值接近2.6时需高度注意CRC的可能。
作者:林忠顺;吕国恩;吕俊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12月临床科室送检的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微生物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分布特点、耐药性。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673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以呼吸道为主,大部分来源于痰液,占61.7%,其次是尿液、分泌物等;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胸外科、呼吸内科、老年科等科室,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7.2%、17.5%、15.1%、13.2%。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等耐药率相对较高,分别为37.9%、28.4%、29.7%;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低,分别为3.5%、3.0%、1.0%。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应加强对其感染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及减少多重耐药及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余昊;杨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目前在大中型医院被广泛应用于急诊、常规、特殊项目检验,系统采用创新的整合设计理念,广泛的机上菜单,使用简便,有效整合了 VITROS的MicroSilde干化学技术、MicroTip 微量湿生化技术、Mi‐croWell增强化学发光技术、MicroSensor标本外观检测技术和Intellicheck全程质量监控技术,集成多种检测系统增强了标本处理能力,样品处理中置式设计,可智能并列进行处理生化和免疫分析,降低了仪器内部移动标本架或样品分杯的需求,优化标本周转时间,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多达150个试剂仓位,每次可进行超过100项检测,10个用户自定义的检测通道,随时插入急诊检测标本,在全部 VITROS平台上运用标准化的试剂,在不中断工作流程的情况下,平衡工作流程,优化标本周转时间和工作效能。能够同时处理生化和免疫分析,应对高峰时段的工作需求。干化学模块性能评价与大型普通湿化学分析仪检测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1‐4]。操作期间可更换试剂、耗材和废物,极大延长了仪器正常运行时间。
作者:王然;王晓东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