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败血症伴胆汁淤积症检出大量正常靶形红细胞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许业栋

关键词:败血症, 胆汁淤积症, 靶形红细胞
摘要:靶形红细胞是指红细胞中央和周边着色浓,中间有一条透明带隔离[1],其形似墨西哥草帽呈靶状,故而得名,较正常红细胞扁而薄,故又称薄细胞[2]。靶形红细胞可以是小红细胞、正常红细胞,也可以是大红细胞[3]。健康人占1%~2%[4],新生儿略多一些。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败血症伴胆汁淤积症检出大量正常靶形红细胞的病例,患者经抗感染、利胆汁治疗后出院,现报道如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小板微粒在血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内皮受损后暴露的胶原激活人体的凝血因子引起血小板聚集,引发凝血过程。血小板在活化的同时释放血小板微粒,血小板微粒具有促凝功能。目前,血小板微粒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具有非常高的精确度。血小板微粒在冠心病、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多种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及病程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血栓形成过程、血小板微粒的生理功能、血小板微粒的检测方法以及血小板微粒在血栓性疾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作者:杨正亮;金红;李琪;陈宏娟(综述);闫海润(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内容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1例败血症伴胆汁淤积症检出大量正常靶形红细胞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靶形红细胞是指红细胞中央和周边着色浓,中间有一条透明带隔离[1],其形似墨西哥草帽呈靶状,故而得名,较正常红细胞扁而薄,故又称薄细胞[2]。靶形红细胞可以是小红细胞、正常红细胞,也可以是大红细胞[3]。健康人占1%~2%[4],新生儿略多一些。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败血症伴胆汁淤积症检出大量正常靶形红细胞的病例,患者经抗感染、利胆汁治疗后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业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在慢性肝炎的分布差别研究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性丙肝)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anti‐ASGPR)水平,观察anti‐ASGPR与肝炎患者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 HBV感染患者60例(慢性乙肝患者30例,慢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30例)、HCV感染患者60例(慢性丙肝患者30例,慢性丙肝后肝硬化患者30例),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anti‐ASGPR、ALT的水平。结果(1)HBV、HCV感染组血清anti‐ASGPR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肝后肝硬化组血清anti‐ASGPR水平明显比慢性乙肝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丙肝后肝硬化组血清anti‐ASGPR水平明显比慢性丙肝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ASGPR与ALT值无相关性。(2)丙肝组anti‐ASGPR血清学水平明显高于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anti‐AS‐GPR有助于临床的鉴别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景博琼;薛冰;徐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探讨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6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员65例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进行血常规及生化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常规中的WBC、PL T以及中性粒细胞指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检验中观察组患者的 TBIL以及ALT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LB以及A/G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常规以及生化检验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芝梅;蔡爱玲;杨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SIRT3通过 Rb/p16途径促进肝癌细胞衰老的研究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对肝癌细胞老化的作用,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转染SIRT3基因,使其在肝癌细胞内过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验证SIRT3基因的过表达效果;BrdU标记实验检测它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肝癌细胞的老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它对衰老相关基因Rb、p16、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SIRT3过表达质粒使肝癌细胞中SIRT3的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增加。SIRT3基因的过表达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40%~50%;同时,SIRT3基因过表达能显著诱导肝癌细胞G2期周期阻滞:转染pc‐DNA3.1质粒的对照组细胞处于G2期比例为(22.83±1.58)%,而转染SIRT3基因的实验组处于G2期细胞为(35.65±1.55)%;SIRT3基因过表达使肝癌细胞中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较对照组显著增高,阳性细胞占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伴随衰老相关基因Rb、p1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 SIRT3基因过表达可能通过Rb/p16途径促进肝癌细胞衰老。

    作者:宋春丽;黄荣;李泽华;周义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循环纤维细胞与肺部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循环纤维细胞是一类来源于骨髓存在于外周血中的间充质祖细胞,主要表达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以及造血祖细胞的表面标志,可以迁移定居于组织中进一步分化为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生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和其他基质蛋白,参与组织损伤、修复和重建[1]。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循环纤维细胞的数量、迁移以及分化与以炎症和大量胶原沉积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郑博洋;丁家伟(综述);徐益恒;邰文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性乳腺炎患者脓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乳腺炎脓液细菌培养菌群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分析耐药谱变化的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急性乳腺炎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对207例急性乳腺炎患者脓液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手工试验及DL‐96系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部分药敏试验结合K‐B纸片扩散法。结果207份标本中共检出82株病原菌,检出率为39.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1株,占62.2%;铜绿假单胞菌7株,占8.5%;中间葡萄球菌4株,占4.9%;表皮葡萄球菌4株,占4.9%;产酸克雷伯菌3株,占3.7%;溶血葡萄球菌等其他13种菌种各检出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率为92.2%,对红霉素耐药率为84.3%,对克拉霉素耐药率为84.3%,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总体耐药率较高,不宜选用;莫西沙星耐药率为3.9%,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1%,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7.5%。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85.7%,头孢哌酮耐药率为83.3%,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为71.4%;氨曲南耐药率为14.3%,头孢他啶耐药率为28.6%,美罗培南耐药率为28.6%。结论急性乳腺炎患者脓液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为多,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与其他文献报道略有不同,显示出细菌分布的地域性差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莫西沙星、环丙沙星敏感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对氨曲南、头孢他啶、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经验用药宜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两者耐药谱综合考虑,药敏试验确定后宜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目标用药。

    作者:徐豪;司沛茹;邵艳;朱艳玲;刘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基因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参数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参数变化及其在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初筛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惠州市惠阳区中医院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联合进行基因诊断病例660例,分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和正常组,检测所有人群红细胞的 Hb、HCT、MCV、MCH、RDW‐CV参数。结果与正常组男性相比较,静止型组、SEA缺失型组和HbH病组男性患者的Hb、HCT、MCV、MCH细胞参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女性相比较,除静止型组RDW‐CV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SEA缺失型组和 HbH病组的 Hb、HCT、MCV、MCH、RDW‐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的Hb、HCT、MCV、MCH参数可以作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初筛的依据,对基层医院筛查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叶宏;陈海雁;张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PC R实验室的污染及控制措施

    目的:分析PCR实验室污染途径。方法针对PCR实验室不同的污染途径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结果通过一系列控制措施,达到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污染的发生。结论 PCR实验由于具有高灵敏度,容易产生污染,必须针对不同污染途径采取不同控制措施,以避免污染产生的风险。

    作者:郭利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 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在沛县人民医院产检的孕妇105例,其中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妇女(妊娠期亚甲减组)55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妇女(妊娠期正常甲功组)50例。选取正常育龄期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3个组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情况及叶酸、维生素B12、Hcy、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妊娠期亚甲减组患者存在血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妊娠期正常甲功组及对照组,Hcy及 TSH水平高于妊娠期正常甲功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研究对象的FT4及FT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及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入组的孕妇血清 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TSH、TC、TG水平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r=-0.23,P<0.05),与 TSH水平呈正相关(r=0.27,P<0.05)。将入组的孕妇血清TSH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Hcy、TC、TG、LDL‐C水平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SH水平与 Hcy、TC、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存在血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和Hcy水平升高;孕妇血TSH水平与Hcy水平呈正相关,血 Hcy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

    作者:独海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对支气管肺炎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对支气管肺炎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行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测定,分析两者与支气管肺炎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都是较好的细菌感染指标,两者均可作为支气管肺炎患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天浩;莫恒勤;杨培雄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病毒灭活血浆残余亚甲蓝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目的:利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C )研究用于血浆病毒灭活后残余的亚甲蓝是否对人体免疫细胞功能产生影响。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 ,在T 细胞特异性刺激因子Anti‐CD3/CD28存在的条件下,加或者不加不同浓度的亚甲蓝共培养,培养至72 h ,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情况;培养66 h后,加入CCK‐8染料继续培养4~6 h ,于A450处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高浓度剂量亚甲蓝(1.25、2.5、5μmol/L组)对Anti‐CD3/28刺激PBM C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P<0.01),其OD值由0.897±0.385分别降至0.632±0.334、0.524±0.254、0.445±0.287,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高浓度亚甲蓝(1.25、2.5、5μmol/L组)可下调Anti‐CD3/28诱导 PBMC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a、IL‐10、γ‐干扰素(IFN)‐γ,且呈剂量依赖效应。1.25、2.5、5μmol/L的亚甲蓝影响PBMC分泌IL‐17a ,IL‐17a水平由(406±57)pg/mL分别降至(276±38)、(192±31)、(134±24)pg/mL ;影响PBMC分泌IL‐10,IL‐10水平由(184±15)pg/mL分别降至(132±13)、(110±12)、(42±8)pg/mL ;影响 PBMC分泌 IFN‐γ,IFN‐γ水平由(4512±187)pg/mL 分别降至(2876±143)、(2234±153)、(1988±112)pg/mL。结论高浓度亚甲蓝(≥1.25μmol/L)对人PBMC的增殖以及分泌细胞因子功能有显著抑制作用,换而言之,血浆病毒灭活后残余浓度(≤0.33μmol/L)的亚甲蓝对PBMC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但该浓度的亚甲蓝对人纯T细胞免疫功能是否有影响需要进一步评估研究。

    作者:陈志忠;李结敏;陈尚良;梁洁贞;卢少芬;陈超红;陆倩文;张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完全堵塞或痉挛,心脏局部失去供血而导致的急性大面积心肌细胞坏死。该病病情凶险、变化快、佳治疗窗口期短,目前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伤残的一个主要原因[1]。近年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等更新了心肌梗死的通用定义,建议将心肌肌钙蛋白(cTn)作为诊断A M I的首选生物标志物,并以第99百分位值及其动态变化作为主要判断指标。随着心肌标志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 (hs‐cT nI)的检测方法已问世,其检测灵敏度较常规 cTn提高了近100倍[2]。这不仅有助于提高AMI的早期诊断率,缩短等待时间,还可以更好地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3‐4]。

    作者:张丹;王贺(综述);伦立民(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儿童门诊微量元素检测对保健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门诊微量元素检测对保健效果的影响,以做好缺乏的应对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儿童门诊健康体检的儿童1224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静脉血中钙、铁、锌、镁、铜5种微量元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各组微量元素测定值均处于参考范围,且随着年龄增长,铁、锌水平递增,钙水平递减,而镁、铜水平无明显变化。1224例儿童中,锌缺乏率高,占40.20%;其次为铁、钙,分别占29.74%、28.92%;镁、铜缺乏率较低,分别为6.45%、3.10%。不同性别间钙、铁、锌、镁、铜元素水平及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普遍存在钙、铁、锌缺乏现象,且与年龄相关,应定期检测体内的微量元素,保证膳食营养均衡。微量元素检测对儿童微量元素的补充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熊辉;孙彦;蔡叶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维生素 E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维生素E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相关性。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CAP患者128例(CAP组),健康体检(排除CAP)者135例(对照组),各组又按年龄段分为0~17岁、18~40岁、41~65岁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别检测维生素E、肺炎衣原体(MP)、肺炎支原体(CPn),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维生素E平均(15.43±4.37)mg/L,CAP组平均为(6.37±3.24)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P阳性7例,CPn阳性6例;CAP组MP阳性32例,CPn阳性25例,两组MP、CPn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0~17岁、18~40岁、41~65岁各年龄段的维生素E水平分别为(14.75±4.12)、(16.42±4.35)、(16.42±4.35)mg/L;CAP组0~17岁、18~40岁、41~65岁各年龄段的维生素E水平分别为(5.43±3.18)、(7.74±3.65)、(7.74±3.65)mg/L,两组内不同年龄段间维生素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较高的血清维生素E浓度能有效地预防CAP。

    作者:何建芳;王名南;陈金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外阴、阴道和宫颈尖锐湿疣组织中HPV感染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讨外阴、阴道和宫颈尖锐湿疣(C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的分布状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因芯片结合PCR技术对63例外阴尖锐湿疣、61例阴道尖锐湿疣和65例宫颈尖锐湿疣组织行23种HPV基因型检测,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3例外阴尖锐湿疣组织中检出HPV阳性者56例,HPV感染率为88.89%(56/63);61例阴道尖锐湿疣组织中检出HPV阳性者55例,HPV感染率为90.16%(55/61);65例宫颈尖锐湿疣组织中检出HPV阳性者62例,HPV感染率为95.39%(62/65)。结论HPV感染与外阴、阴道和宫颈尖锐湿疣的发病密切相关,HPV6和11是主流型别,以外阴尖锐湿疣为常见。基因芯片结合PCR技术是适合应用于临床行HPV分型诊断的一种方法,具有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特点。对女性外阴、阴道和宫颈尖锐湿疣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慧敏;施启丰;耿建祥;仲玉英;梅静;龙秀荣;夏林;王宏景;赵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成都市786例0~6岁儿童全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0~6岁儿童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B H5100 T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15年4~11月786例0~6岁体检儿童微量元素Cu、Zn、Ca、Mg、Fe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都地区体检儿童微量元素Cu、Zn、Ca、M g、Fe的缺乏率分别为0.4%、5.0%、18.1%、9.5%、8.3%,其中<1岁、1岁、2岁、3岁和≥4岁儿童Ca的缺乏率分别为47.4%、27.5%、12.6%、9.9%、11.9%,可见<1岁儿童Ca的缺乏率较高。各年龄组中Ca的缺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男女儿童几种微量元素的缺乏率均无性别差异。结论成都地区0~6岁体检儿童微量元素异常率较高,其中Ca的缺乏率高,同时M g和Fe也较为缺乏。儿童微量元素含量与喂养习惯有密切关系,该地区的0~6岁儿童应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尤其是Ca的补充,同时提倡母乳喂养。

    作者:钟敏;解春宝;传良敏;黄文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浆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在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中检测血浆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成都市西区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低危患者(低危组)52例,高危患者(高危组)41例,采集患者血浆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浆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水平,并比较三者检测的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高危组患者血浆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检测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肌钙蛋白和B型钠尿肽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2.37%和74.19%,明显高于D‐二聚体检出阳性率(3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肌钙蛋白和B型钠尿肽对急性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D‐二聚体。结论检测血浆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水平都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相对于D‐二聚体,血浆肌钙蛋白和B型钠尿肽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中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侯玲;刘韧;龙训琴;高建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影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BC-5380检测结果的原因分析

    血常规是临床三大常规之一,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订以及疗效的判断都有很大帮助。本科室自2009年开始使用BC‐53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BC‐5380是采用半导体激光散射技术和细胞化学染色技术,配合改良的流式分析装置对白细胞进行精确的五分类分析,具有双通道白细胞五分类及异常细胞筛选功能,可提供27项参数、2个散点图、2个直方图以及异常报警等参数和信息。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血常规的检测结果可能会因为一些生理、病理或操作等方面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为了避免检测结果与临床不符的情况,现将多年临床工作中所了解到的影响BC‐5380检测结果的因素总结如下。

    作者:樊祖茜;孙雷;张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