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宇鹏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采用VIT 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3标准判断结果,应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2~2013年医院共分离病原菌274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86株(占72.4%),革兰阳性菌675株(占24.6%),真菌83株(占3.0%)。排列前三位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694株(25.3%)、肺炎克雷伯菌303株(11.0%)和铜绿假单胞菌266株(9.7 %);排列前三位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4株(6.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6株(5.3%)和屎肠球菌119株(4.3%),以呼吸道、尿路、血液感染为主,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检出率为45.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检出率为(84.6%),MRSA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耐药率均大于90.0%,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耐药率小于5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7%,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屎肠球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5.2%和39.9%,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0%和6.3%,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50.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抗假单胞菌活性的药物的耐药率小于40.0%。结论2012~2013年医院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多重耐药的非发酵菌;产酶等机制导致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MRSA和MRSCN检出率上升,给临床抗感染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率和控制细菌耐药性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艳梅;满宝华;谭红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照研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肝胆专科门诊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98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统计检测数据,评价不同检测方法对于诊断乙肝的有效性。结果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26.17%,乙肝e抗原的阳性率为7.38%,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为52.01%,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阳性率为29.17%,乙肝核心抗体的阳性率为35.23%,诊断符合率达到97.98%;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24.49%,乙肝e抗原的阳性率为6.37%,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为46.31%,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阳性率为23.82%,乙肝核心抗体的阳性率为28.18%,诊断符合率为78.52%,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相较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更加敏感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该院2010~2013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该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类型及处置情况。探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方法和措施,并对临床处置方式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查阅输血不良反应汇报单及病历,对反应类型及处置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8235例输血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63例,发生率为0.77%,其中过敏反应42例,占66.7%,发热反应18例占28.5%,其他反应3例,占4.8%。结论该院输血不良反应率大于相关资料,主要不良反应为输注血液制剂引起的过敏反应。输血科、临床应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新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不良反应发生后,正确、及时、有效地处置,能加快病情的治愈和好转。
作者:张代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及评价乙肝5项ELISA使用水浴箱与快速孵育器实验的结果比对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乙肝患者92例,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184例作为对照,采用水浴箱和快速孵育器用ELISA同时检测标本的乙肝5项。结果2组结果阳性符合率较高。水浴箱的标本OD值的平均值会比较高。但是快速孵育器的标本S/CO值平均值较高,与其CO值比水浴箱的标本高有关系。结论日常工作中可引进快速孵育器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弱反应性”结果的标本,需要使用水浴箱复查,并做好记录。快速孵育器好只用于 HBsAg的反应,因其他四项的反应流程时间比较短,并且有部分结果不符合。
作者:董旭才;史欢欢;程芳;王蔓;徐静;张惠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新会中医院280份血培养阳性标本,对上述280份标本分别予以直接药物敏感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研究2种检测结果的细菌鉴定结果以及药敏结果在2种不同方法中的相关性。结果直接细菌鉴定法与常规细菌鉴定法的一致性为92.5%,2种检测方式的敏感度、药物耐药及中度敏感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可以缩短血培养阳性标本的报告时间,有效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梁剑宁;苏群志;李洁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影响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减少不必要的检测误差,保证尿液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方法使用Sysmex U 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2~4月间所送尿液标本进行检测,总结分析影响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研究表明正确留取清洁中段尿液可以减少尿液有形成分检测误差;尿液标本采集后4 h内完成检测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检测结果影响不大(P>0.05),红细胞计数随尿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呈趋势性降低,4 h后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5);不离心法与离心法尿液红细胞计数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有重视影响尿液检测结果的因素,制定相关解决方案(留取清洁中段尿液,4 h内完成检测,采用不离心尿液进行尿沉渣检测等),才能保证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杨银芳;李伟;何超;马耀平;李燕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女性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 PV )的情况及其亚型分布规律,提出诊断和预防疾病的措施。方法采用核酸杂交检测某医院12422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HPV的亚型,分析不同患者的 HPV感染情况。结果 HPV感染率为17.0584%,其中不同年龄组 HPV感染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V亚型检测可用于子宫颈癌的筛查及病情判断,对H PV阳性人群关键措施是早诊断,早治疗,以阻断H PV的持续性感染,预防子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李雷生;杨海霞;李文娟;邵泽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随意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的测定,了解随意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在糖尿病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肾功能正常与异常分组,并与80例健康对照组微量清蛋白肌酐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例糖尿病患者中无论肾功能正常组还是肾功能异常组,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均明显高于健康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对于24 h尿微量清蛋白测定而言,随意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具有取材方便、结果稳定、灵敏度高等特点,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具有积极的诊断意义。
作者:仰大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石河子地区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6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常见的9种呼吸道病原体。结果在检测的810例患者血清中,阳性检出率为32.35%,各病原体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肺炎支原体(M P )占21.48%,Q热立克次体(COX)占8.89%,嗜肺军团菌1型(LP1)占5.18%,肺炎衣原体(CP)占4.2%,乙型流感病毒(INFB)占2.22%,副流感病毒(PIVs)占1.24%,呼吸道荷包病毒(ADV)占0.50%。MP感染以少儿为主,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感染COX以青壮年居多,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新疆石河子地区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人群中,少儿以MP感染为主,而青壮年以COX感染居多。
作者:王路;刘旻;程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定量法和循环酶法检测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及健康对照组 Hcy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曲线分析评价2种方法检测 Hcy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种方法均显示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血清 Hcy水平、高Hcy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单纯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之间血清Hcy水平及高 Hcy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循环酶法检测 Hcy的诊断灵敏度(67.5%)和特异性(85.3%)均较高,而荧光定量法灵敏度较低(40%),特异性好(97.1%);H cy与三酰甘油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72.5%,特异性为94.1%,均高于 Hcy单指标诊断效能。结论 Hcy的升高与高血压相关,但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并非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循环酶法检测Hcy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诊断效能优于荧光定量法,Hcy与三酰甘油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黄虞;翟素莲;杜冀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过表达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能否影响曲格列酮(TRG)对乳腺癌细胞的敏感性,致力于发展一种新的药物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终达到治愈的目的。方法荧光报告基因方法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型转录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和CCK‐8法研究Skp2过表达影响 TRG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改变。结果 Skp2过表达能抑制PPARγ的活性,耐受TRG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结论 Skp2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能耐受TRG的敏感性,因此通过下调Skp2可能会增强TRG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
作者:蒙杰;邹燕;覃凤娴;韦晓谋;王贵生;吴昊;戴盛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 ,LAP)指标,探讨LAP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作为试验组,109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组间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并进行LAP和FT3、FT4、TSH的相关性分析。将117例甲亢患者分为肝损害组52例,肝未损害组65例,并进行LAP测定。结果甲亢整体组、甲亢肝损害组、甲亢肝未损害组LAP和FT3、FT4、TSH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清LAP与FT3、FT4成正相关,与TSH成负相关;甲亢肝损害组LAP和FT3、FT4、TSH与甲亢肝未损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LAP含量与甲状腺激素关系密切,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诊断、病情评估、以及治疗用药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LAP可以作为甲亢的一个独立诊断指标。
作者:王静;李治锋;夏寿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临床检验基础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实验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学生临床基础检验学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针对目前检验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内容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实验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较大以及实验教学模式相对落后等不足[2],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病例导入式的自主设计性实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辉;郑峻松;蒋丽莉;邓均;李艳;方立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药敏检测方法检测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性的差异。方法2013年临床分离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6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 TS测试条法、Vitek2仪器检测法、纸片扩散法分别检测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结果微量肉汤稀释法替加环素敏感性为100.00%,未检测到中介和耐药菌株;M T S测试条法敏感性为81.67%,中介率为18.33%,未检测到耐药菌株;Vitek2仪器法敏感性为50.00%,中介率为43.33%,耐药率为6.67%;纸片扩散法敏感性为45.00%,中介率为45.00%,耐药率为10.00%。结论替加环素对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对结果的报告影响较大,以微量肉汤法为标准,M TS测试条法的符合率高,Vitek2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的敏感性显著降低。
作者:邹自英;雷启丽;刘媛;朱冰;方小珍;王琴;谭积善;刘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2011~2013年江门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情况,从中了解不同试剂的阳性率和不同年龄段的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本站2011~2013年无偿献血者的标本分别用新创和万泰两种试剂进行初筛,初筛阳性的标本送市皮肤医院用TPPA法进行确认。但经TPPA确证后阳性率为77%以上,国内对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数据的报道几乎都是 ELISA筛查数据[1‐4]。结果两种试剂初筛阳性的标本与年龄有一定的关联性,36~45岁的男性感染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但是女性献血者的梅毒平均感染率要高于男性。而且两种试剂的阳性率也有所不同,新创试剂的真阳性率要高于万泰试剂。结论为了更好地选择初筛试剂,招募低危献血者,节约血液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医据。
作者:廖惠容;翁远桥;陈日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铁、锌联合红细胞4项参数即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4例缺铁性贫血(IDA)儿童,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微量元素铁、锌、铜、钙、镁,应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参数 MCV、MCH、MCHC、RDW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缺铁性贫血(IDA)组微量元素铁、锌值显著降低(P<0.01),铜、钙、镁水平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MCV、MCH、MCHC值均显著降低(P<0.01),RDW值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微量元素铁、锌联合红细胞参数MCV、MCH、MCHC、RDW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及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范芳;钱新宏;潘凯丽;孙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分析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情况,便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预防和临床用药。方法从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间该院因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76例分离获得肺炎链球菌菌株,行荚膜肿胀试验确定其血清型。结果76株菌株中,2株呈阴性,其余74株分属于19F、19A、14、9v、7F等8个血清型,以19F和19A为常见,而血清型8为少见;同时,PCV7覆盖率仅为68.4%,而对于PCV13的覆盖率达94.7%。结论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检测有助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预防,PCV13应作为疫苗接种的首选,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陆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的相关性,并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深圳市血液中心330633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ALT、HBsAg、抗‐HCV检测并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测的330633例标本中ALT检测阳性的标本932例,占献血总人次的0.282%;病毒性肝炎阳性标本2965例,占献血总人次的0.89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不合格,但病毒性肝炎阴性标本915例,占ALT不合格人数的98.176%;由ALT检测所造成的血液报废率为0.277%(915/330633)。结论ALT不合格率与病毒性肝炎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ALT检测的预期病毒性肝炎的符合率较低,许多假阳性导致了正常血液的报废。因此,ALT检测作为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检查指标是否继续沿用仍有待商榷。
作者:熊姣梅;郑欣;杨爱莲;魏天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统计医院患者细菌感染菌群的变化以及耐药情况,为医院内感染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临床标本,采用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药敏确证实验,采用美国临床检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确证实验。结果2011~2013年医院感染的细菌标本来源以痰液、分泌物和中段尿为主;且感染的主要细菌呈上升趋势,排在前五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排前三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其在3年中的构成比有小幅度的增加;3年中革兰阴性杆菌(G-)耐药率大于70%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钠和头孢呋辛酯;革兰阳性球菌(G+)耐药率大于70%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G和红霉素。除4例粪肠球菌外,没发现其他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细菌感染的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革兰阴性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呈每年递增的趋势,多重耐药菌株也不断上升,青霉素类药物已不适用于临床细菌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有很高的敏感性。医院应高度重视感染的管理,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管,减少细菌感染的爆发和流行,减少耐药菌株的增加。
作者:朱俊民;曹兴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106例肾性贫血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变化来指导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肾性贫血的患者使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分别以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和铁蛋白(SF)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确认铁缺乏指标指导补铁,2组间的疗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在补铁治疗前后CHr、MCH、MCV、RDW、MCHC检测结果的变化。结果(1)2组CHr与SF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使用的铁剂剂量小于后者(527.34±37.67比583.54±30.84,P<0.05);(2)CHr在补铁治疗第7天后出现显著治疗效果(P<0.01)。结论CHr作为铁缺乏指标,在肾性贫血患者的补铁剂量具有更安全、稳定、简便的优点。
作者:陈寿云;曹金如;蒲育栋;袁博华;杨嘉兴;肖永杰;邓汉钊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