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验科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构建

程涌江;李丽;陈海鸣

关键词:实验室, 制备, 超纯水
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用水的构建方法.方法 依次采用机械过滤、活性碳过滤、水质软化、脱气、反渗透(RO)、电去离子(EDI)、紫外杀菌、超滤等水处理技术,结合自动监控系统和回流设计,构建超纯水制备系统.结果 水质监测电阻率达17.0~17.5 MΩ/cm,微生物数达0~6 CFU/mL,后期投入少,保养简单.结论 合理利用各种水处理技术,充分考虑实验需求,能够构建成理想的实验室用水系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定位显色培养基在细菌快速初步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定位显色培养基在细菌快速初步鉴定中的作用.方法 将3 313株临床菌株和145株室间质评菌株点种于定位显色培养基上,观察显色特点,总结细菌显色规律.结果 不同种属的细菌在定位显色培养基上具有一定的显色规律.结论 定位显色培养基对细菌的快速初步推测和鉴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成本低廉、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自副;陈默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白细胞介素-18、腺苷脱氨酶、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在鉴别诊断胸水性质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胸水中白介素-18(IL-18)、腺苷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胸水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检测127例不同病因引起胸水的患者IL-18、ADA和CEA浓度.结果 结核组IL-18和ADA平均含量分别为(619.7±186.8)ng/L和(53.1±23.4)U/L,显著高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CEA平均水平为(38.63±18.55)U/L,显著高于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水中IL-18、ADA和CEA的联合检测对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水有重要价值.

    作者:熊军;龙聪;郭辉;周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检测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以及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35例正常糖耐量孕妇(NGT)组、32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孕妇(IGGT)组及32例妊娠糖尿病孕妇(GDM)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并用稳态模型分析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GDM组hs-CRP、TNF-α、HOMA-IR均高于IGGT组和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TNF-α与HOMA-IR呈显著相关性(r=0.282,P<0.01;r=0.461,P<0.01).结论 血清hs-CRP、TNF-α升高与GDM患者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是GDM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王慧;罗炜;廖伟娇;刘汉欣;向波;范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恶性肿瘤血液纤溶酶原激活剂与抑制剂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纤溶酶原激活剂与抑制剂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156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抑制剂(PAI-1)活性变化,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t-PA及PAI-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底物发光法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纤溶活性变化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的优点.结论 检测t-PA及PAI-1活性变化,从而可判断恶性肿瘤细胞浸润、增殖、转移及出血﹑血栓形成的原因.

    作者:闫海润;陈宏娟;金春明;仝连信;黄永存;姜蕾;金大伟;鞠传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新型抗狂犬病病毒核蛋白抗体进行RFFIT检测效果评估

    目的 评价自主研发的荧光标记抗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用于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的效果.方法 将狂犬病病毒核蛋白的一段线性表位肽与KLH耦联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的高效价单克隆抗体抗-RVNP-Mcl,经浓缩、纯化、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用于RFFIT检测,以Millipore公司DFA5100为对照试剂,对200例人血清进行平行RFFIT检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抗体检测结果的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r)=0.980;两种抗体检测定性结果一致率为96.83%,卡方检验显示两种抗体检测定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98,P>0.05),发生定性结果不一致的6例(3.00%)血清两种抗体检测结果均小于1 IU/mL;68例两种抗体检测结果均小于或等于1 IU/mL的血清样品中有6例(8.82%)发生结果定性不一致,其余样品均未发生不一致的情况.结论 使用荧光标记抗-RVNP-Mcl与DFA5100进行RFFIT检测时结果高度一致,荧光标记抗-RVNP-Mc1可供RFFIT检测使用.

    作者:吕新军;马学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DENND1B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DENND1B基因多态性在儿童哮喘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患者血清IgE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哮喘儿童296例(哮喘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25例(健康对照组),同时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高温连接酶检测法(PCR-LDR)检测DENND1B基因rs1747815 、rs1775444、rs1775456位点的基因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样本血清总IgE水平.结果 rs1747815位点3组基因型(GG/GA/AA)及rs1775456位点3组基因型(AA/GA/GG)在健康对照组与哮喘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775444位点3组基因型(CC/TC/TT)在健康对照组与哮喘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哮喘组3种基因型患者中血清Ig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NND1B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有一定相关性,但与哮喘患者血清IgE水平无相关性.

    作者:李佳;周娟;王娟;蔺丽慧;彭霞;刘亚楠;李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健康者混合血浆制备凝血质控物及其稳定性的探讨

    目的 探讨健康者凝血混合血浆的制备、稳定性和精密度,能否作为日常凝血室内质控物.方法 采集门诊健康者20例(男、女各半),制作混合血浆,分装于塑料小离心管,每支约0.3 mL,置-20 ℃低温冰箱速冻备用.每天从冷冻冰箱取出1支速溶后,同时复溶1瓶进口正常水平凝血质控物,随同当日凝血标本检测,记录每日结果.结果 PT、TT在22 d后,凝固时间延长,APTT延长更明显.以22 d为周期自制混合血浆,分别计算出正常混合血浆5个月的PT、APTT、TT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结果以第1个月的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作为靶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CV值小于5%.结论 自制质控血浆保存在-20 ℃时,凝血3项在一定保存时间内相对稳定,可用于日常凝血室内质控,有效期22 d.

    作者:李曼辉;杨宇勤;姚元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玉树地震伤员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为了解伤员的总体机体状态,进行了血常规、生化指标的检测及甲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三系统、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实验,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梁勤;乔登嫣;柳渊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因素研究

    目的 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流行特征、相关感染因素的研究,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ICU患者送检标本和环境学标本的病原菌监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标本分离出的672株病原菌,主要是醋酸不动杆菌(5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鲍曼不动杆菌(43株)、肺炎克雷伯菌(36株)、铜绿假单胞菌(28株).672株菌株来源于痰液(554株)、血液(74株)、脓液及分泌物(22株)、尿液(12株)和其他(10株).与以上相关的病原菌多次从ICU环境内的负压吸引器、呼吸机检出.结论 醋酸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是ICU感染的主要病原菌;ICU的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全身感染(血源感染).吸引器、负压呼吸机是ICU病原菌感染、传播的主要因素.

    作者:徐进;马淑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酸化离子水配制吡嗪酰胺药敏培养基的研究

    目的 探讨满足吡嗪酰胺活性需要的同时,研制使结核菌生长良好的吡嗪酰胺(PZA)药敏培养基.方法 以改良罗氏培养基为基础,加大镁离子浓度,去掉马铃薯淀粉,用pH值2.34、氧化还原电位为1 174 mV的酸化离子水配制PZA药敏培养基.按<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检测120株结核分枝杆菌对PZA的敏感性.结果 门诊分离的60株分枝杆菌,PZA耐药率为13.3%,该院患者和深圳市慢性病医院分离的15株完全耐药的分枝杆菌,在此培养基上对PZA呈耐药性.结论 此培养基配制简单,可与其他药敏试验同步进行,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胡云岚;程冬娥;申建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干化学法检测氯离子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干化学试剂和微型光谱仪技术快速检测氯离子的方法.方法 将所配制的电解质氯离子液体试剂冻干于微型光谱仪配套的检测杯中,运用冷冻干燥机真空抽干,制备成干粉状试剂,封存备用.测定时,在配制好的干试剂检测杯中加入标本和稀释液后,放入微型光谱仪的检测卡槽中,经微型光谱仪的磁力搅拌系统混匀,经加热系统孵育后,运用速率法的反应原理,于405 nm处进行氯离子的吸光度(A)值检测.并对试剂的性能进行评价,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指标线性范围为40~160 mmol/L,冻干后90 d内反应稳定性良好.其批内变异系数(CV)<4%,批间CV<5%,回收率为96.5%~104.4%.当血清内胆红素(TB)<280.0 μmol/L以及三酰甘油(TG)<12.0 mmol/L时,结果未见明显干扰.结果显示,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6 9).结论 以微型光谱仪干试剂法测定电解质氯离子结果准确可靠,检测过程简便,可用眼直接观察颜色变化,避免漏检且仪器试剂携带方便,符合战地救治、基层医疗的需要.

    作者:吴杰红;傅灵媛;张志伦;蒲晓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早期诊断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随着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及器官移植学的发展,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发生率显著上升.尽管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的死亡率仍然很高.

    作者:曹楠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肿瘤标志物应用的质量要求探讨

    目的 提出一套合理详细的将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的质量要求.方法 在美国国家临床生物化学研究院(NACB)所提出的肿瘤标志物指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肿瘤标志物在临床应用的质量要求.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阶段的质量要求来进行说明,并就如何加强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效用进行了概述.结果 制定了一套设计合理的肿瘤标志物临床实践的推荐指南.结论 对肿瘤标志物临床效用的要求需要有仔细和完整的研究设计,以保证其结果在临床环境下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蓉;王治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乳汁前处理对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 使用新的乳汁前处理方法对乳汁中的HBV DNA含量进行检测,提高乳汁中HBV DNA的检出率,以期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方法 应用Microcon YM 100超滤柱法与传统的提取方法提取乳汁中的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HBV DNA,比较两种方法对乳汁中HBV DNA的检出率.结果 在50例乳汁样本中,使用超滤柱法检出HBV DNA阳性的样本共40例,阳性率达到80%,而使用传统方法共检出30例,阳性率只有60%;比较两种方法检出HBV DNA的拷贝数,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超滤柱法提取乳汁中的HBV DNA能提高乳汁中的HBV检出率,对于指导临床科学的母乳喂养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李国玉;陈勇;陈金弟;李静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ICU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2009年该院ICU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现状,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对ICU送检的538例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538例标本中,以痰和引流管为主,共分离32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4.7%,革兰阳性球菌占18.5%,真菌占16.7%;分离率居前4位的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0.4%)、铜绿假单胞菌(16.7%)、金黄色葡萄球菌(14.0%)和鲍曼不动杆菌(8.8%).药敏试验表明,在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中,耐药率大于80.0%的有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和替卡西林,碳青霉稀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ESBLs产酶率分别是77.6%和61.5%;多粘酶素E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低(0.0%和9.09%);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和夫西地酸的耐药率均为0.0%,MRSA和MRSE分别占82.6%和100.0%;真菌对5种药物的耐药率均小于10.0%.结论 该院ICU患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较高,真菌感染比例上升,多种感染菌呈现多重性耐药,ESBL和MRS比例升高.

    作者:周运恒;马红霞;石晓星;于军一;刘风华;曹广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参考值范围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建立排除血压、血脂高于正常参考值和胰岛素抵抗以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用矾酸盐法在日本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本地区8 728例健康人血清TBIL和DBIL,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按年龄和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BIL和 DBIL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7.92~23.11、1.98~7.12 μmol/L;男女不同性别组的TBIL和DBIL检测值分别为:8.01~23.51、7.71~21.90,2.07~7.35、1.54~6.70 μmol/L范围.结论 胆红素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胆红素处于低水平状态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各地区建立健康人群的胆红素参考范围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明辉;孙浩;周新民;邢桂英;李晓梅;崔征;杨志娜;田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研究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及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进行比较,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利用BN-Ⅱ型特种蛋白仪和流式细胞仪对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结果 糖尿病患者除IgA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外,无论是体液免疫功能还是细胞免疫功能都明显降低,而且红细胞的免疫黏附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其胰岛功能受损也是造成免疫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

    作者:杨伟国;居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检验科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构建

    目的 探讨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用水的构建方法.方法 依次采用机械过滤、活性碳过滤、水质软化、脱气、反渗透(RO)、电去离子(EDI)、紫外杀菌、超滤等水处理技术,结合自动监控系统和回流设计,构建超纯水制备系统.结果 水质监测电阻率达17.0~17.5 MΩ/cm,微生物数达0~6 CFU/mL,后期投入少,保养简单.结论 合理利用各种水处理技术,充分考虑实验需求,能够构建成理想的实验室用水系统.

    作者:程涌江;李丽;陈海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LAP和β2-MG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2-微球蛋白(β2-MG)在酒精性肝硬化和乙肝肝炎肝硬化患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30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和7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LC)患者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r-GT)、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2-微球蛋白(β2-MG),计算AST/ALT比值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C患者血清中的LAP、r-GT活性和AST/ALT比值均高于HLC患者,β2-MG的含量低于H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P、r-GT、AST/ALT比值、β2-MG在ALC患者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7、0.702、0.698和0.685;阳性率分别为75.0%、70.1%、67.8%和68.9%,ALC患者的各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高于HLC患者(P<0.01).结论 LAP和β2-MG在酒精性肝硬化和乙肝肝炎肝硬化患者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49例抗-HCV和HCV核酸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目的 对该地区149例抗-HCV和HCV核酸定量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血清标本同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HCV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 RNA.结果 在149例标本中,抗-HCV阳性率为70.47%(105/149),HCV RNA的阳性率为59.73%(89/149).结论 荧光PCR检测HCV RNA可以直接反映体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活动性和复制情况,优于抗-HCV对HCV感染检测的准确性,有利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党民芳;邢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