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丽;罗蜀萍
精神分裂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不积极治疗将影响终生。利培酮、奥氮平做为第二代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典型抗精神病类药物相比,因作用广谱、疗效好、不良反应相对较轻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临床应用的扩大,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报道日益增多,尤其对心脏的不良反应常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对心电图的影响临床多有报道[1,3,5],但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心电图和脑电图的双重影响的报道很少。本文拟研究利培酮、奥氮平与氯氮平对患者心电图和脑电图的影响。
作者:王蜀湘;马玲;张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桥本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女性。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甲状腺触诊及实验室检查(TGA、TMA),但特异性较差[1]。因此超声检查显得尤为重要。本例研究主要总结HT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的超声表现特点,从而进一步提高HT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且临床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共35例。其中男性9例,占25.9%,女性26例,占74.1%。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0.8±11.3)岁。1.2研究方法患者取仰卧体位,颈部垫枕,充分暴露颈部,使用二维超声观察甲状腺左右叶前后径及峡部的厚度、实质回声、有无结节等,并使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血流丰富程度及分布情况,频谱多普勒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参数,记录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期低流速(Vmin)及阻力指数(RI)。
作者:马梦红;康燕飞;曹春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泌尿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三级学科,疾病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要作出正确的判断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思维[1]。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又称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 CBL),即使学生通过对特殊事例的分析,掌握一般分析原理,并借助这一原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2-4]。立体教学法(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是教师把教材中知识结构的组成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规律性的内容,经过周密的构思加工成概括清晰,系统全面,有机联系,多元结合的立体式知识。也是从整体上思考教学过程的一种工具和方法,是教育思想、教学原理、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诸因素的高度概括和体现[5]。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as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method, CTTM)是将案例教学与立体教学融汇贯通,有机结合并拓展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5]。我们在泌尿外科学示教课教学中引入CTTM教学法,实现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TTM)联合传统教学(LBL)的教学方法,并与LBL的单向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安恒庆;张丽;刘萍丽;许大成;司志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使手术部位感染率显著减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还易导致细菌耐药性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外科领域中为了更好的落实《抗菌药物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有关规定,笔者参考相关文献[3],设计调查表,对2013年1月~12月全院所有清洁手术进行围术期预防用药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总报告如下。
作者:马克慧;韩文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子宫全切术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的常见手术治疗方法。据临床调查显示[1],我国每年约有60万女性被切除子宫。但该治疗方法对女性的生理、心理乃至社会适应方面都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有研究证实,子宫全切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2]。作为女性,子宫切除所造成的身体不完整对于她们心理上的伤害远大于生理。焦虑等负性情绪必然会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身体的恢复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对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以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影响。现报如下。
作者:古丽娜·阿斯哈尔;阿衣古丽·阿不都许库尔;吴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计划外再次手术,原因分为医源性因素,即手术或特殊诊治操作造成严重并发症必须施行再次手术;非医源性因素,即由于患者病情发展或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而需要进行再次手术。国外研究表明,非计划再手术是非常有用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1]。也是我国三级综合性医院住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方面的重点指标[2]。本研究旨在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研究结果有利于医院针对性的加强手术质量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持续而有效的促进医疗质量的稳步提高,为医院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张晓洁;贾慧民;王莹;刘衍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肾病患者与脂质代谢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高血压肾病标准的患者60例,同时选取健康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结果:高血压肾病患者普遍存在脂质代谢异常,在高血压肾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与TG、LP(a)、LDL-C的浓度均呈密切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肾病患者普遍存在脂质代谢异常,其患病组TG、LP(a)、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高血压肾病疾病进展的过程中,脂质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作者:田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先进的检查手段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和认识,我院自1999年引进CT机以来,CT扫描已逐步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但是,如何让患者对先进的仪器设备从陌生到逐渐认识,在扫描过程中能够心态平稳地配合医生顺利完成各项检查,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护理人员来做好这项工作。
作者:冯秋兰;王宝珍;高显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新疆哈萨克民族常用药厚叶岩白菜进行化学成分初步研究,为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系统的化学成分预实验,结合化合物类型专项检查方法,进行化合物类型的确定。结果:厚叶岩白菜中可能含有黄酮类、强心苷类、香豆素、内酯、甾体、三萜、蒽醌类、酚类、鞣质、有机酸、多糖、蛋白质及挥发油,不含有生物碱。结论:初步确定了厚叶岩白菜的化学成分,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红红;潘兰;陈刚;张欢;贾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2例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28例,年龄2至78岁,平均年龄(37.4)。致伤原因:摩托车摔伤60例,车祸25例,打击伤10例,钝器伤5例,坠落伤2例。102例患者均行头颅CT扫描,单纯硬膜外血肿70例,合并颅骨骨折19例,其中线性骨折14例,粉碎性凹陷性骨折5例,合并硬膜下血肿12例,合并脑挫裂伤中线移位13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血肿部位额部26例,颞部血肿5例,顶部血肿21例,枕部血肿2例。血肿量血肿>30 ml 40例,血肿<30 ml 30例,头痛头晕呕吐37例,昏迷36例,双侧瞳孔散大6例。血肿<30 ml病情变化3例,血肿<30 ml一侧瞳孔散大经过脱水治疗后瞳孔没有回缩2例,血肿<30 ml合并颅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5例。
作者:奴尔兰·沙那提别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基本情况及危险因素。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356例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各种危险性评估,了解其危险相关因素。结果:356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中肇事肇祸患者128例,占36%;肇事肇祸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服药依从性、婚姻相关。结论:需加强对肇事肇祸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监管和治疗。
作者:撒兰梅;吴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麻醉恢复室(PACU)是手术结束后继续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和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场所。躁动是指在意识障碍情况下,以肢体为主的不规则运动,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麻醉恢复期躁动是临床护理工作经常遇到的问题,可导致患者出现诸多并发症。因此,了解引起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原因、危害及如何处理,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李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住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病区就诊的60例的COPD患者,在急性期和稳定期分别行BODE指数评分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同时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行BODE指数评分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分析AECOPD、COPD稳定期纤维蛋白原与BODE指数评分及BODE指数各组分之间的相关性。 COPD急性期组、稳定期组与健康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浆纤维蛋白原与BODE指数评分及各组分相关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1. AECOPD组血浆纤维蛋白水平[3.89±1.069 g/L]明显高于稳定期组[2.915±1.03g/L]及健康对照组[2.22±1.67g/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纤维蛋白原与BODE指数评分及其各组分的相关性:纤维蛋白原与BODE指数评分、呼吸困难程度、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0.41、0.29),与FEV1%、6MWD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5、-0.395),P值均小于0.05。结论:纤维蛋白原可作为预测COPD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丛立;陈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发现使得人们对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有了新的认识[1-3],自从其发现以来,学者对检测幽门螺杆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发现使用13 C尿素呼气试验可以有效的检测出幽门螺杆菌,该方法存在使用方便、简便、经济等特点[4],尤其是其副作用少可安全用于小儿的幽门螺杆菌检测。但由于小儿年龄尚小,自控力不够强、好动等,因而常常会影响13 C尿素呼气试验的检测准确性。护理干预(Nursing intervention)是指通过有效的护理手段,对患者的行为、意识进行改变,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5,6]及配合度[7],本次研究通过对需要行13 C尿素呼气试验的小儿家长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小儿配合度及护士对检测过程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纪华;杨玖兰;黄凤霞;塔什·麦麦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之一,且发病率高、传染性强被列为乙类传染病之首[1],也是危害人民健康严重的乙类传染病,故我国200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列入儿童基础免疫计划。而我团早在1993就开始对本团所有新生儿进行了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为了调查乙型肝炎疫苗对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测定结果的影响,我们保存了1993年我团一中一千多名学生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测定结果的资料,2013年我们又对本团一千多名曾经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的学生进行了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测定,我们将20年前后的两次检测进行了分析比较。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卫江;曹江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刷片(bronchofiberscopic (BFS) washing cytology,BWC)液基细胞学检测(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同时进行LCT和传统涂片检查的纤支镜刷片的病例543例,分析LCT和传统涂片对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分型的准确性。结果:LCT和传统涂片法诊断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7.2%和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分别为91.2%和9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学分型诊断与组织学的符合率,在LCT中,鳞癌为94.4%,腺癌95.7%,小细胞癌90.9%,总符合率为93.4%。结论:LCT是在支气管刷检制片,染色等方面便于实施质量控制的一项新技术,在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分型诊断符合率。
作者:杨波;房新志;白合尼莎·阿不都热西提;倪良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据文献报道,静脉麻醉药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在小儿与成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1-3],诱导插管时异丙酚用量不能完全按照成人的方法进行计算,因此常常造成小儿用量比成人难以掌握,过大往往会导致血压显著下降和心动过缓,而用量过小又可能会发生术中知晓。研究不同剂量异丙酚诱导插管小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探讨异丙酚在小儿诱导插管中的适宜剂量。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ASA I~II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儿30例,男女不限,排除有神经、精神疾病和既往手术麻醉史者。患儿年龄6~12岁,体重20~40 kg。1.2方法麻醉前不用其他镇静药物。患儿入室后吸入100%氧气,流量2 L/min,连接监护仪,监测麻醉前及麻醉期间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将患儿随机分为四组,麻醉诱导分别经静脉缓慢注射异丙酚2.5 mg/kg、3.0 mg/kg、3.5 mg/kg、4.0 mg/kg,然后按顺序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胺0.2 mg/kg,注射完毕2 min后进行气管内插管,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分别纪录各组在清醒、插管前和插管即刻时的MAP、HR、SpO2。
作者:梁桂玲;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小儿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居首位。在我国,肺炎占儿科住院患者24.5%~65.2%;5岁以下儿童每年105万死亡病例中,死于肺炎者占30万,为此年龄组儿童第一位死因。根据国内16个单位的儿科统计,22504例肺炎住院病例中支气管肺炎占93.7%,多见于婴幼儿[1]。我院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资料,显示额敏县人民医院住院的5岁以下支气管肺炎患儿2710人,其中哈萨克族(以下简称哈族)患儿1453人,占全部患儿的53.6%。本文通过对哈族支气管肺炎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旨在总结出一套具有民族特色、新型规范化的健康知识干预的方法。
作者:张秀江;吴卫东;黄冬玲;邱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gel喉罩全麻用于老年人膝关节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ASA为Ⅰ~Ⅱ级择期行膝关节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喉罩组(A组,n=30)和气管导管组(B组,n=30)。对比分析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罩)后即刻(T3)、拔管(罩)后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HR及SpO2;记录麻醉恢复期拔管(喉罩)时血压升高(血压升高超过基础值20%)、心动过速、呛咳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在T3、T4时MAP、心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呛咳、体动体动以及术后咽喉痛的发生明显少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拔喉罩时呛咳、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例数显著减少,(P<0.05)。两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返流、误吸及术中胃胀气的情况。结论:I-gel喉罩全身麻醉血流动力学平稳,与气管插管比较可明显降低心血管反应,并发症少且操作容易,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膝关节手术。
作者:张玫;马中原;石文剑;徐桂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通过提高心室的做功效率进一步减轻心脏的负荷,从而有可能将已经扩大的心室逆重构。双室起搏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克服了左束支传导阻滞造成的左室收缩延迟,避免了室间隔的矛盾运动;冠状静脉窦导线起搏左心室时首先激动后侧壁及后乳头肌使左室收缩恢复同步,从而消除了室内分流,也减轻了二尖瓣反流,还可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减缓心力衰竭进展,逆转心室重构,减缓心力衰竭进展[1]。再加上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功能可进一步减少猝死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这种治疗晚期心衰的方法,越来越被临床工作者所青睐。但埋藏式心脏再同步复律除颤器(CRT-D)体积较大,有可能带来更多的囊袋并发症,笔者对2例CRT-D术后囊袋坏死的处理策略和原因进行分析,以希望今后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疆华;阿布力孜·阿不都吉力力;张宇;孙凌;邢强;汤宝鹏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