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欧盟及我国职业性皮肤病防治现状及措施

王琳;陈勇

关键词:
摘要:职业性皮肤病的发病与接触和过度使用化学物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职业性皮肤病约占职业病总数的50~70%.皮肤作为人体大的器官,时刻与各种化学、物理和生物危害因素相接触,然而因为没有科学的方法去衡量这种通过皮肤接触有害物质导致的后果和风险水平,这就使得创建一整套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因素的方法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新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地佐辛与低浓度七氟烷在无痛人流和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在妇科无痛人流和宫腔镜手术中使用麻醉,患者在术中无疼痛感,有效避免了由于患者紧张、挣扎、躁动而造成的吸宫不全、子宫穿孔、人流综合征、漏吸等并发症发生[1].以往常采用丙泊酚复合地佐辛等药物进行麻醉,但该类药物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呼吸、循环系统抑制作用,增加了患者手术治疗风险,为了探讨丙泊酚、地佐辛与低浓度七氟烷三者复合麻醉的效果,本研究对我院100例妇科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莉;戴建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122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有住院记录组和无住院记录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透析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糖、透析前血肌酐、透析前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磷)、血浆白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和透析充分性(Kt/v值)等临床指标,观察住院组患者的住院原因,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4个月中,122例患者54人有住院记录;共计住院66例次,平均住院次数为(1.50±1.62)次;每次住院时间(13.43±10.55)d;住院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心血管疾病、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和透析通路功能不良.有住院记录组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无住院记录组(68.2±10.36比52.33±14.24,P≤0.000)岁;有住院记录组透析前血肌酐和血浆白蛋白显著低于无住院记录组(799.12±428.14比866.42±286.48,P<0.030)um01/L和(31.22±5.32比31.20±3.20,P≤0.000)g/L;有住院记录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无住院记录组(51.20±5.1比71.32±4.42,P≤0.000)g/L.有住院记录组患者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发生率)(58.9%比34.2%,P=0.002),血压控制水平(168±13/86±11mmHg比143±12/78±14mmHg,P<0.001),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456.2±24比136.9±87pg/ml,P≤0.003)显著高于无住院记录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血红蛋白持续低于目标值以及在目标值以下小波动、低透析龄和低蛋白血症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B≤0.0280、-0.406和-0.032).结论:心血管系统疾病仍然是血液透析患者住院首要原因,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和血管通路功能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血红蛋白持续低于目标值以及在目标值以下小波动、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低透析龄和低蛋白血症是影响其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喻业安;古力尼沙·艾塔弘;李相友;林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在危重病人困难气道的临床应用

    危重病人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中,气管插管仍是主要快速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1].但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插管困难因素往往会导致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可能延误抢救时机[2]及加重病情.近年来,经鼻气管插管的优越性逐渐得到临床医师的认识,在临床呼吸衰竭的救治中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回顾性研究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行床旁纤支镜引导下经鼻行困难气管插管抢救急性呼吸衰竭40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范丽丽;陈彬;高永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品管圈活动对医院药房门诊调配差错件数的应用

    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近或同一部门的人员自发组织的团体,针对所选定的问题,确定质量改善主题,全体合作,集思广益,运用各种QCC手法,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并进行持续性的品质管理[1].近年来,QCC作为品质管理持续改善的新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界和医疗界,我院药学部急救药房在科室主任的指导下,于2014年3~8月开展了以降低门诊处方调配差错件数为主题的QCC活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冯杰;滕威;张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地佐辛与罗哌卡因配伍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地佐辛是一种新型阿片类药物,主要激动阿片类u和k受体,具有激动和拮抗双重作用,因其镇痛效应强、呼吸抑制和药物依赖发生率较低,故逐渐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既往硬膜外自控镇痛多采用用吗啡配伍罗哌卡因或者布比卡因的方法,吗啡镇痛效果确切,但是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较高,因此选择其他合适的药物替代吗啡具有相当大的必要性.本研究通过将地佐辛与罗哌卡因配伍应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其临床效果如何及探讨出合适的药物剂量.

    作者:陈鑫;铁文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334例地质大队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解地质大队女工生殖健康状况,为今后妇女保健工作提供依据,现对2011~2013年地质大队妇女病普查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李芳;王炜琦;李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对全麻患者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

    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的过程,可导致体内交感-肾上腺系统活性增强,反射性的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阿片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插管过程中的不良反射,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舒芬太尼作为芬太尼的衍生物,镇痛强度更强且持续时间较长.本文拟通过比较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对全麻患者诱导期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了解这两种镇痛药用于全麻诱导时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反应的影响,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高娟;于漠涵;崔士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专科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点滴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突飞猛进,医院专业人才的拥有程度决定了这个医院能否有核心竞争力,能否走的更远.那么,作为医院,应该如何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呢?

    作者:叶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射频介入手术联合硬膜外填充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射频介入手术联合硬膜外填充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8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射频介入手术联合硬膜外填充术治疗,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行疗效评估,并观察治疗前后VAS变化.结果:治疗结束3个月显效、有效、无效依次为76.2%(61/80例)、21.2%(17/80例)、2.5%(2/80例),治疗效果评定较治疗结束时及1个月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与治疗结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较近期疗效更好.结论:联合应用射频介入与硬膜外填充术治疗颈椎问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亚林;崔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胸腰段椎弓根形态学测量与临床应用进展

    Michele[1]等在1949年首先报道了椎弓根的解剖特点和可应用螺钉从后路经椎弓根达椎体的相关研究.近十几年来,后路经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在脊柱外科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与椎弓根相关的应用解剖及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作者:杨晓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0例体会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是幽门肌层先天性肥厚引起的梗阻,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国外统计占活产儿的1.9%,国内约为0.3%~1.0%,占消化道畸形第3位[1].呕吐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呕吐多发生在生后2~3周,因奶块刺激幽门粘膜,加重水肿引起梗阻.出生后周内或2个月以后出现症状者较少见.发病初期吸奶后15~ 30 min出现呕吐,随后进行性加重.

    作者:依马木·阿比汗;吴源泉;克里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激光联合内镜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激光腔内闭合大隐静脉联合腹腔镜结扎交通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将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16例足靴区存在溃疡的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分为激光联合内镜治疗组121例,传统剥脱对照组95例.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激光联合内镜治疗组(91±16)s,对照组(150±32)s,差异显著(P<0.01);术中出血量激光联合内镜治疗组(55±15)ml,对照组(1203±0)ml,差异显著(P<0.05);手术切口个数激光联合内镜治疗组3.51±2个,对照组8.21±0.6个,差异显著(P<0.05);住院天数激光联合内镜组(5±1.3)d,对照组(8.5±2)d,差异显著(P<0.05),溃疡愈合天数激光联合内镜治疗组(7±4.2)d,对照组(12±6.1)d(P<0.05).术后皮下淤血发生率激光联合内镜治疗组19.8%(24/121),低于对照组35.7%(35/98)(P< 0.05);术后下肢麻木发生率激光联合内镜治疗组19.8%(24/121)低于对照组(32.7%)(32/98),但无统计学差异(P=0.14).结果:两治疗组均可有效治疗足靴区存在溃疡的下肢静脉曲张,但是激光联合内镜治疗组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术中出血量及更小的手术切口,且并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激光腔内闭合大隐静脉联合腹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具有更低的术后下肢淤血发生率;而且下肢麻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14).结论:激光腔内闭合大隐静脉联合腹腔镜下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治疗足靴区存在溃疡的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操作简捷、安全、创伤小、美容、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杨长伟;熊炜;王文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妇科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如今,随着微创技术的逐渐成熟、医疗器械的优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腹腔镜逐渐成为妇科手术的“主角”,以其痛苦小、恢复快等优势拥有开腹手术无法取代的地位,但因腹腔镜的特殊性及技术成熟后手术指征逐渐放宽,导致其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却无明显下降[1].现对2005年1月~2014年6月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有腹腔镜手术指征并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1700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报道如下.

    作者:梁艳;张映艳;谢丽红;张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组人促红素对胃癌围手术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对术后患者的影响,阐明其在促进红细胞生成过程中的机制.方法:病例对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34例,17例做为实验组术后常规运用重组人促红素治疗,17例做为对照组不使用该药治疗.对比分析围手术期,患者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以及术后患者通气时间及下床时间,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有较快提高,且在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下床时间也较对照组有所提前.结论:利用重组人促红素可以更快的提高患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并促进术后病情恢复.

    作者:袁军华;李遥;王理;张文斌;文西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维吾尔族小儿腹股沟疝术后疼痛控制研究

    小儿腹股沟斜疝为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疼痛是患儿手术后突出症状,也是术后患儿哭闹、躁动引起高腹内压导致疝复发的主要因素.有报道触摸性治疗对控制妇科术后疼痛取得一定疗效[1].我科采用抚触加穴位按摩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寻找安全有效的缓解小儿腹股沟疝术后疼痛、降低术后疝复发率的方法.本文对我科150例腹股沟疝手术患儿进行抚触及穴位按摩控制术后疼痛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萍;邹安庆;李文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护士岗前培训及轮转的效果评价

    护理工作是个实践性很强而又平凡的岗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护理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怎样才能帮助新护士尽快的适应新环境,并把她们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素质、服务意识及奉献精神,成为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优秀护理人员,加强新护士的岗前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高素质的重要保证,对新护士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护士的角色、适应临床工作环境、规范护理行为.

    作者:王艳;庞晓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慢性完全闭塞性冠脉病变基层医院介入治疗体会

    目的 从临床及病变影像学特征等方面对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病变经皮介入治疗(PCI)成功率、疗效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行PCI治疗CTO病变患者24例,将病例分为两组:17例对至少一处闭塞病变行PCI术成功,为成功组;7例手术不成功,为非成功组.比较两组间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结果 成功组的平均年龄(55.24±12.66岁)显著小于非成功组的平均年龄(57.29±10.44岁)(P<0.05);成功组中5例既往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而成功组有6例,有显著差异(P<0.05);成功组估测的血管闭塞平均时间为(1717.30±810.39天),显著短于非成功组的(3564.83±517.78天)(P<0.05);两组间冠心病危险因素、既往PCI等病史、冠心病临床类型及心功能NYHA分级均无显著差异(P>0.05).成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4.18±1.10)和(2.28±1.00)mmol/L,均显著低于非成功组的(4.39±1.19)及(2.55±1.08)mmol/L(P<0.05及P<0.01);两组间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酐、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估测的血管闭塞时间>3年(1095天以上)(OR=1.841,95%CI 1.143~2.966,P=0.012)、合并三支病变(OR=0.288,95% CI 0.172~0.482,P=0.000)影响CTO病变PCI手术的成功.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基层医院由有一定介入技术及经验的医生开展CTO病变的介人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成功与否与患者年龄、血管闭塞时间、血脂水平、造影特点及术者技术有关.

    作者:谢姆西凯麦尔·奥布力喀斯木;艾比不拉·麦麦提;艾尼瓦尔·阿布力孜;艾山江·买合木提;严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三阴性乳腺癌中EGFR、CK5/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EGFR、CK5/6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应用PV-9000免疫组化三步法检测EGFR、CK5/6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患者临床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①EGFR、CK5/6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6.0%,74.5%;且二者的表达有关联性(r=0.287,P<0.05).②EGFR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民族、ki-67等临床及病理指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有转移组及临床分期Ⅲ期组的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K5/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无关,有淋巴结转移组CK5/6的表达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在三阴性乳腺癌中,EGFR与CK5/6表达率高,二者表达趋于一致.②EGFR、CK5/6的高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临床分期Ⅲ期者EGFR阳性表达率高,二者可能与三阴性乳腺癌预后不良有关.

    作者:马静;任光辉;马斌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冠脉搭桥联合瓣膜置换术老年患者的临床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冠脉搭桥联合瓣膜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冠脉搭桥联合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及死亡率、术后一年的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仅在呼吸机支持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在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一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一年生存质量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生存质量得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手术治疗使得老年冠脉搭桥联合瓣膜置换术术后结局与非老年组并没有显著差异,手术治疗可以很好的改善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阿不都·艾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igital tomosynthesis,DTS)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价值所在.方法:对18例临床疑诊的布氏杆菌病患者行腰椎DR、腰椎DTS成像.根据患者影像学表现作出诊断.结果:15例被临床或手术证实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DR诊断8例,DTS成像诊断12例,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3.3%,80.0%.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椎体上下缘骨性关节面下局灶性骨质破坏,部分椎体前上角碎裂或缺如;椎体边缘喙突状突出形成骨刺或骨桥;椎间隙变窄,椎体缘硬化.结论:应用DTS成像技术,可明显提高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率,在其影像学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巴图尔·吐尔地;火忠;王辉;赫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新疆医学杂志

新疆医学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