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吴春健;田文宗;李金星
目的 通过对17236例女性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进行检测结果分析,为该地区的HPV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女性受检者17236例,检测其HPV感染类型和型别并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检测HPV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7236例女性受检者中,HPV感染3050例,阳性率为17.70%;以单一感染高危型HPV(HR-HPV)为主,阳性率为10.70%.64~<74岁女性HPV感染率高,为30.84%.15~<24岁女性感染率次之,为27.89%.54~<64岁女性感染率为25.60%.15~<24岁 、24~<34岁 、34~<44岁 、44~<54岁 、54~<64岁和64~<74岁年龄组的HR-HPV阳性率和低危型HPV(LR-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176、367.707、344.211、218.281、50.516和17.286,P<0.05).HPV52、HPV16和HPV18在HPV感染型别中,有着较高的感染率.结论 该地区HPV感染以单一感染HR-HPV为主,其感染亚型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且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和年轻女性.相关部门应做好HPV筛查,达到预防控制宫颈癌的目的.
作者:罗锦彬;张桂花;陈旭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氨基末端前体(NT-proBNP)水平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在该院行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术后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者18例为DGF组,并随机选择同期肾功能恢复良好者18例为对照组.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持续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同时使用苦味酸法 、脲酶-谷氨酸脱氢酶法分别检测血肌酐 、血尿素氮等指标变化,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GF组的NT-proBNP、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T-proBNP与血肌酐 、血尿素氮呈正相关(P<0.05).DGF时,NT-proBNP出现下降的时间早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变化,且下降幅度也更大.结论 NT-proBNP是一种可独立检测的生物标志物,其与血肌酐 、血尿素氮呈正相关,且在提示发生DGF时存在一定的时间优势,有利于临床对DGF的预测和监控.
作者:谢泷宽;罗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在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住院的高血压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2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肝硬化组79例和高血压组114例,肝硬化患者又分为肝硬化代偿组26例 、失代偿组53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危险分层分为 Ⅰ 、Ⅱ 级组27例和 Ⅲ 级组87例;肝硬化合并高血压组99例,其中肝硬化失代偿合并高血压 Ⅲ 级组55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Lp-PLA2水平,各组间同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Lp-PLA2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Lp-PLA2水平在高血压 Ⅲ 级组明显高于 Ⅰ 、Ⅱ 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明显高于代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合并高血压 Ⅲ 级组既明显高于单纯肝硬化失代偿组,也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 Ⅲ 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ROC曲线分析,Lp-PLA2诊断肝硬化失代偿合并高血压 Ⅲ 级的曲线下面积为0.891,CU T-OFF值为341.5 ng/mL.结论 Lp-PLA2水平对高血压危险程度和肝硬化病程进展有提示作用,可作为其病程监测和调整临床治疗方案的参考指标.
作者:邢继成;马立彬;何玉杰;楼小伟;朱月蓉;邱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后呕吐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后呕吐的肝癌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试验组(n=40).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施以整体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50% 与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 与52.50%,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后呕吐采取整体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提升护理有效率与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媛;惠小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不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 T)结果与妊娠结局及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489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24~28周接受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 T)结果分为GDMⅠ 组(OGT T空腹血糖 、OG-T T 1 h血糖或OGT T 2 h血糖任意1个时点异常)、GDMⅡ 组(任意2个时点血糖异常)和GDMⅢ 组(3个时点血糖均异常),以及血糖正常组(3个时点血糖均正常).对各组妊娠结局及孕前BMI进行分析.结果 GDM检出率为22.5%(1102/4898),其中,GDMⅠ 组759例(68.88%)、GDMⅡ 组204例(18.51%)、GDMⅢ 组139例(12.61%).GDM组孕妇的剖宫产率 、早产率 、巨大儿发生率 、大于胎龄儿发生率 、新生儿低血糖患病率 、妊娠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糖异常指标的增多,剖宫产率 、巨大儿发生率 、大于胎龄儿发生率 、新生儿低血糖患病率和胰岛素治疗率也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体质量 、正常体质量 、超重和肥胖孕妇的GDM检出率分别为13.34% 、20.72% 、31.58% 和39.18%,随着孕前BMI增加,GDM的检出率也明显增加(χ2趋势=110.175,P<0.001).结论 孕前BMI处于超重或肥胖,以及OGT T 3个时间点血糖异常的GDM孕妇其妊娠结局差.
作者:林曼;许莉;孙明霞;张燕;王秀妹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测31216例孕中期孕妇血清甲胎蛋白 、游离雌三醇 、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亚单位水平.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年龄 、体质量 、孕周和筛查日期等影响因素,评估唐氏综合征 、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脊柱裂的高危风险.结果 筛查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1173例,筛查阳性率为3.76%;筛查出18三体高风险57例,筛查阳性率为1.83‰;筛查出开放性脊柱裂高风险144例,筛查阳性率为4.61‰.30岁以上年龄组(30~38岁)与30岁以下年龄组(17~<30岁)唐氏综合征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38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脊柱裂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唐氏综合征 、18三体综合征阳性率与体质量无明显相关性,高体质量组(75~<100 kg)相比低体质量组(<75 kg)开放性脊柱裂阳性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15周 、16周和21周唐氏综合征筛查阳性率较高,与其他孕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15周18三体综合征阳性率较其他孕周18三体综合征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2008-2011年唐氏综合征筛查阳性率较低,2012-2018年唐氏综合征筛查阳性率较高.结论 孕妇年龄是唐氏综合征高风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建议适当早育,或可减少高危缺陷儿出生.
作者:黄德芳;刘党英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缺铁性贫血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结果的变化,以及缺铁性贫血对HbA1c检测值的影响,为临床诊治糖尿病提供更精准的指导依据.方法 对87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血细胞分析及铁蛋白 、空腹血糖(FBG)、HbA1c等检测,同时与100例健康对照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缺铁性贫血患者与对照组相比,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蛋白等显著降低(P<0.05);HbA1c显著增高(P<0.05);健康对照组HbA1c与FBG呈正相关(r=0.916,P<0.05);缺铁性贫血患者HbA1c与FBG无相关性(r=0.429,P>0.05).结论 缺铁性贫血患者HbA1c水平升高,且与血糖水平无关,不能准确代表体内血糖水平,临床应予重视.
作者:齐宁霞;韦丽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血细胞分析仪是目前医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之一 ,血细胞分析仪经过不断发展 ,从对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血红蛋白等的单项目检测 ,发展为具有同时进行多项目联合检测功能的两分群 、三分群和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1] . 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的分类技术也由单一的通过库尔特原理(阻抗法) ,发展为整合阻抗法 、流式细胞 、射频 、细胞化学染色等技术对细胞体积 、细胞内颗粒复杂度 、核酸物质含量等进行检测 ,大大提高了对异常细胞的分类和识别能力[2-3 ] .
作者:孙毅;向代军;叶波;王成彬 刊期: 2018年第23期
SKALAR San + + 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是一款全自动多通道模块化分析仪 . 它使用标准方法 ,自动完成化学成分分析 . 与传统比色法相比可加速反应混合 ,减少试剂使用量 ,提高反应条件的稳定性 ,省去繁琐的操作与计算 . 在饮用水分析中可进行挥发酚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氰化物的同时测定 . 现以挥发酚为例对分析原理 、步骤 、常见故障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阐述 .
作者:罗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血清中胱抑素C对于早期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文献检索的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集有关与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急性肾损伤诊断的相关研究文献,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纳并利用Meta-disc1.4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计算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数据的特异度 、灵敏度 、阳性及阴性似然比 、诊断比值比等,选择相应的效应分析模型,进行数据合并分析.绘制集成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综合评估 、分析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有11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共计2017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急性肾损伤诊断的灵敏度为0.83,特异度为0.93,阳性似然比为13.25,阴性似然比为0.18,诊断比值比为119.63,SROC曲线下面积为0.9887,Q值为0.9178.结论 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急性肾损伤诊断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临床上诊断该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张毕明;肖帅;吴意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病(AID)患者抗核抗体(ANA)及抗核抗体谱(ANAs)的阳性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该院2017年1-12月检测ANA标本5539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对ANA进行初筛试验,再采用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ANAs.结果 女性ANA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A核型以颗粒型 、胞浆型 、均质型为主.ANAs中以抗Ro-52抗体(Ro-52)、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SS-A)为主.结论 对于疑似AID的患者,ANA与ANAs的检测结果可能不完全一致.同时检测ANA与ANAs能降低漏诊率,对AID的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张恒;吴春健;田文宗;李金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李候艳;康娜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脂水平与炎症及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2017年51例RA患者作为病例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抗环瓜氨酸转肽酶抗体(ACC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各组血脂 、ACCP、hs-CRP差异.分析RA组血脂水平与ACCP及hs-CRP的相关性.结果RA组TC、HDL-C、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C/HDL-C比值 、ACCP、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LDL-C水平与ACCP、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784,P=0.001;r=-0.655,P=0.01;r=-0.576,P=0.034;r=-0.648,P=0.036).TC/HDL-C比值分别与ACCP、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79,P=0.01;r=0.648,P=0.04).结论 RA患者血脂代谢紊乱 ,以 HDL-C 水平降低为主 . 炎症和免疫反应与血脂水平有密切关系 .
作者:包海林;刘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性技术(MODS)快速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对菌阴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该院就诊的菌阴肺结核和其他肺部疾病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样本,应用MODS技术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与传统罗氏培养法 、抗酸染色涂片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ODS法中位培养天数为[11.0(7.5,18.5)]d;如以罗氏培养法为判别标准,则MODS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度为65.0% 、灵敏度为83.3% 、阳性预测值(PPV)为54.3% 、阴性预测值(NPV)为88.6% 、正确性为71.1%.结论 MODS技术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快速 、灵敏 、简便等优点,可作为菌阴肺结核细菌学快速检测的新方法之一.
作者:付佑辉;张舒;池峰;李挺;范艳红;生淑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多元化保温处理对游离皮瓣移植患者皮瓣局部血运和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温处理,研究组给予多元化保温处理,观察2种保温护理措施对游离皮瓣移植血液循环及皮瓣成活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评分 、局部皮瓣弹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2、3.285,P<0.05);研究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11%vs.30.56%),皮瓣存活率高于对照组(94.44%vs.7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71、4.035,P<0.05).结论 多元化保温处理可提高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皮瓣局部血运,提高皮瓣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谢群;胡强;张瑞瑞;王琼;山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机疗效关系,为抗病毒时机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为早期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50~500/μL)及常规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μL),两组分别开始抗病毒治疗,通过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CD4+T淋巴细胞上升及病毒载量下降的幅度,了解两个不同区间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1年后,早期治疗组治疗有效的患者构成比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治疗稳定患者的构成低于正常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1个月后HIV-RNA变化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早期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HIV-RNA<50 copies/mL的患者所占百分比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两组治疗半年及1年后HIV-RNA<50 copies/mL的患者所占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对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50~500/μL的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干预,能够更快地抑制病毒复制.
作者:梁丽俊;汪菊萍;聂欢;刘原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获得性凝血因子 Ⅻ(FⅫ)缺乏的病因 、临床表现 、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断的10例获得性FⅫ 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龄27~82岁,中位年龄48岁.结果 患者的中位FⅫ 活性为33.5%.10例患者均无出血 、血栓表现,所有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 T)均延长,中位时间为57.3 s;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或略微升高,APT T纠正试验(即刻和延迟)均不能纠正.3例患者手术后FⅫ 水平恢复到正常,APT T部分或完全纠正.结论 获得性FⅫ 缺乏患者虽然APT T延长但无出血症状,在治疗上不建议立即补充血浆,对于原发疾病为肿瘤的患者,如果手术中有高凝风险可酌情考虑抗凝治疗.
作者:原琴;谢惠杰;黄美娟;陈萍 刊期: 2018年第23期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体内常常存在一些抗体 ,这些抗体常导致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困难[1-2] ,从而延误临床的救治时机 . 采用稀释法可以快速将患者体内抗体的分类 ,从而缩短后续抗体鉴定及为选择合适的血液输注节约宝贵的时间[3-5] .本研究采用稀释法对 AIHA 患者的抗体进行分类 ,旨在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作者:杨宇;吴德静;陈月宽;张绍基;刘福慧;黄美容;熊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派瑞林修饰石英晶体微天平(P-QCM)芯片家用便携式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准确性及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家用P-QCM凝血分析仪和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检测仪分别检测50例门诊住院患者的PT、INR.比较两种凝血仪在PT、INR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P-QCM凝血仪的PT、INR批间CV值小于5%.P-QCM凝血仪与Sysmex CS5100凝血仪的PT-INR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均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40和R2=0.922(P<0.05).Bland-Altman分析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 P-QCM家用凝血仪检测PT、INR符合临床实验室的质量要求,可以用于家庭口服华法林剂量的监测.
作者:蔡培培;张威;周连群;严茹红;朱红楠 刊期: 2018年第23期
失能失智老年人在我国老年人中占比18.3%,生活体验不佳,照护定位模糊,占用医疗资源多.故本文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根据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对失能失智老年人采取医院内设置养护机构 、养老机构 、社区日间照护中心 、居家养护的四级分级医养照护模式,同时医保助力,照护人员分级培训,使失能失智老年人生命质量提高,医疗费用减负.
作者:胡宗萍;吕登智;李辉荣;张伦碧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