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唯;莫凌莉;洪丹;张晓燕;赵婷婷
目的:评定在乳酸脱氢酶(LDH)催化活性浓度测量中不同厂家或批号试剂的不确定度。方法配制不同厂家或批号LDH试剂,用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参考方法分别检测中值和高值两个浓度的混合血清,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 t检验,计算不同厂家或批号试剂间的不确定度。结果 P<0.05表示对不同厂家或批号LDH试剂,所测LDH催化活性浓度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试剂批号对中值和高值混合血清的扩展不确定度U分别为6.52%(k=2)和6.78%(k=2)。结论不同厂家或批号试剂对LDH催化活性测量有影响,因此,在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时,应考虑不同厂家或批号试剂的影响。
作者:袁若愚;季伙燕;王建新;孟舒婷;王惠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脑脊液中脑型同工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3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先维持患儿正常生命体征和参数,如血糖、血压、酸碱平衡,给予患儿营养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在出生后6h内开始进行头部亚低温治疗。脑脊液样本采集后,保存于冰箱等待上机检测,整个检测过程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严格操作。结果2组患儿在治疗前同工酶数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儿治疗后24 h检测的同工酶数值均低于治疗前数值,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评价作用,头部亚低温治疗明显降低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的水平,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亚梅;于若琳;郭海娜;付跃勇;安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少精子症与精子形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少精子症组135例、正常精子数量组87例、健康对照组56例,采用改良巴氏染色法用西班牙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全自动精子质量分析系统,按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精子形态学分类标准进行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135例少精子症组中检出畸形精子症106例,阳性率为78.5%;87例正常精子数量组中检出畸形精子症27例,阳性率31.0%;56例健康对照组中检出畸形精子症16例,阳性率为28.6%,少精子症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与其他2组。少精子症组中的正常形态精子,异常形态精子,小头精子,异常顶体精子,角度异常,尾部异常,胞浆小滴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精子数量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精子症的异常精子形态明显高于正常精子数量组和健康对照组,异常精子形态以头部异常为主。
作者:钟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通过调查分析非法行医涉嫌犯罪刑事移送案件法律适用、调查取证与司法衔接等信息,探讨非法行医涉嫌犯罪移送案件的有效模式。结果表明移送原因以非法行医被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为主,卫生‐公安衔接配合作用大,无证行医致人伤害或死亡认定难,刑事处罚力度稍显不足。建议完善无证行医人员信息库;加强卫生‐公安衔接;明确定罪量刑证据标准;加大刑事处罚力度。
作者:罗万云;何中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轮状病毒(R V )分子流行病学动态变化特征、流行季节及年龄分布,为腹泻患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9400例;20岁以上年龄的成人粪便标本368例,胶体金法检测RV水平。结果9400例腹泻患儿RV阳性率为26.09%,男、女阳性率分别为26.17%、25.95%,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P>0.05);368例成人阳性率为18.75%,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9.02%、18.48%,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05)。不同年份(2009、2010、2011、2012和2013年)患儿RV阳性率为19.77%、29.60%、25.94%、22.90%和28.46%,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组(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5~<20岁)患儿RV阳性率分别为21.88%、27.19%、28.19%、19.80%、15.24%和12.70%,其 R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P<0.05)。RV检出的月份分布不同,1~12月阳性率分别为29.04%、21.19%、25.13%、22.99%、15.60%、8.59%、8.37%、11.45%、11.83%、29.13%、46.09%、41.32%,不同月份 R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V是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1~<2岁和2~<3岁年龄组检出率高,其阳性构成比为89.60%;10月至次年1月份RV检出率较高,此4个月份的高峰期的RV感染性腹泻的患儿占全年的RV感染性腹泻患儿的71.04%。引起婴幼儿腹泻的RV感染与年龄和月份(气候)有关。流行高峰期应尽早对腹泻的婴幼儿进行RV的检测,进行合理治疗,防治严重并发症。同时成人感染率也高达18.75%,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作者:荀神美;王建平;童兰庭;裴银桃;孔莉;张梅香;陈炜钢;魏晓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AngⅡ(0.1μmol/L)诱导制备心肌细胞肥大模型,检测EGCG(0.5、1.0、2.0μmol/L)干预后,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一氧化氮(NO)浓度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及Ca2+‐ATP酶活性,同时检测心肌细胞钙调神经磷酸酶(CaN) mRNA的表达和钙调神经磷酸酶α‐亚基(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的AngⅡ使心肌细胞发生明显肥大,细胞内 NOS和Ca2+‐ATP酶活性下降,而CaN mRNA和CnA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CG不同剂量组均明显减轻 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程度,增加NOS和Ca2+‐ATP酶活性,促进NO释放,下调CaN mRNA和减少CnA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CG抑制 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作用机制可能与EGCG增加NO释放,升高NOS和Ca2+‐ATP酶活性,抑制CaN信号转导通路及降低CnA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王晓;陈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 EG )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中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新乐市医院产科行剖宫产的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1 h采集产妇手部和足部静脉血,采用T EG对产妇麻醉前、麻醉后凝血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比较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1 h产妇手部静脉血TEG各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1 h产妇手部静脉血TEG参数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数值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1 h产妇手部静脉血T EG参数α角、大振幅(M A )值、凝血指数(CI)数值高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1 h产妇足部静脉血TEG参数R、K、MA值、CI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1 h产妇足部静脉血 TEG参数α角数值高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采用不同血液标本进行检测T EG参数值在麻醉前、麻醉后变化较大;采用T EG评价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凝血状况时,血液标本采自于上肢静脉血时,T EG参数值变化较大;血液标本采自于下肢静脉血时,T EG参数值可无显著变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行剖宫产产妇上肢静脉血和下肢静脉血T EG检测参数值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李朋;田玉;马红瑞;安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并成功实施直肠癌根治术的12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68例,传统开腹手术58例,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率、肿瘤根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肿瘤根治程度、术后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切口隐蔽、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技术可行性及安全性,适于推广使用。
作者:陈鸿;陈必刚;汪勇;赖苏何;陈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静脉促凝血清标本血糖浓度与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抗凝全血标本血糖浓度的相关性及差异。方法采集该院200名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同一患者同时采集静脉促凝血清标本与静脉抗凝全血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静脉促凝血清标本血糖浓度,同时采用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抗凝全血标本血糖浓度,比较2组血糖浓度测定结果。结果191名患者的静脉促凝血清标本血糖浓度明显大于其静脉抗凝全血标本血糖浓度,差异范围在0.50~1.50 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生化仪测定静脉促凝血清标本血糖浓度明显高于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抗凝全血标本的血糖浓度。
作者:刘兴高;成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学独立实验室是专业从事医学检测的服务性医疗机构,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国外医学检验市场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它既能丰富大型医院检验项目,做到“锦上添花”;也能弥补中小医院检测能力的不足,完成“查漏补缺”。而在中国,这个行业刚刚起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周允;韩呈武;湛玉良;曹永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电话随访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干预组(20例),干预组每周由专科护士进行3次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膳食和运动日志、药物治疗等,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其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 HbA1c水平下降了1.2%,而对照组患者 HbA1c水平升高了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膳食与血糖监测上有更好的依从性。结论专科护士电话随访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 HbA1c水平,同时提高患者对膳食和血糖监测的依从性。
作者:王春梅;宋凤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尿液对羟基苯丙氨酸检测在恶性肿瘤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比色法对重庆市肿瘤研究所395例尿液样本(其中90例健康者、92例良性肿瘤、213例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对羟基苯丙氨酸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9%、14.13%、68.54%;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良性肿瘤组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性肿瘤组比较,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中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鼻咽癌、淋巴瘤、乳腺癌、妇科恶性肿瘤、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8.82%、72.22%、71.42%、65.38%、62.50%、60.00%和72.22%,不同病种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尿液对羟基苯丙氨酸对恶性肿瘤的检测灵敏度68.54%,特异性88.46%,准确度77.72%,阳性预测值87.00%,阴性预测值71.00%。结论尿液对羟基苯丙氨酸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适用于恶性肿瘤的广谱筛查;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学梅;吴立翔;吕自兰;李影;郭变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应用以预防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 IV A )患者术后躁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6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TIVA诱导前即静脉给予地佐辛0.07 mg/kg ,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患者拔管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视觉疼痛评分(VAS)情况,并记录各组患者苏醒后60 min内躁动发生频率和程度,对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后躁动发生率为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563,P<0.01);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拔管后30 min的MAP和心率(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6,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T IV A手术中,超前应用地佐辛能有效地减少患者手术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静;蔡巧颖;安海水;韩慧君;高翠珍;周笑伊;杜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Fabry病中不同性别患者α‐半乳糖苷酶A (α‐Gal A )活性情况。方法选取一个Fabry病家系的8例患者和13例健康者,应用干血片法测定经过GLA基因检测确诊的Fabry病患者和健康者α‐Gal A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男性患者的α‐Gal A活性[(8.66±2.15)×10-15 mol/(d · spot)]为健康对照者[(188.31±42.23)×10-15mol/(d·spot)]的4.6%,女性患者[(149.93±46.56)×10-15mol/(d·spot)]则为健康对照者的79.62%。男性半合子患者酶活性明显下降( P<0.05)。α‐Gal A活性检测对男性半合子的灵敏度高于女性杂合子。结论α‐半乳糖苷A活性下降程度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半合子Fabry病患者酶活性明显下降。
作者:李娟;张德莲;木拉力别克;李南方;杨学磊;郑灵玲;黄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在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糖尿病患者根据症状分为糖尿病肾损害组35例和非损害组33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尿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的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肌酐清除率(Ccr)。结果糖尿病患者组血、尿β2微球蛋白均有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和非损害组比较,血β2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β2微球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对病情观测有一定临床价值,肾脏受损越严重,血、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值越高。
作者:邬红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门与药学、生物技术、化学合成和工程学等专业交叉的学科。围绕药物研发、生产和质量检测开设课程,各课程之间存在紧密的序贯关联性。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系打破各实验课程各自为营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冬季小学期开设制药工程专业开放创新性综合实验课程,以加强学生对制药工程专业的系统性认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郭伟良;陈雪芬;周永灿;王世范;胡文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提高护士病情汇报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护士对病情汇报的掌握情况,探讨CQI实施前后护士对病情汇报的掌握情况以及其对应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结果实施CQI改进后,不同班次及不同层次护士对病情汇报掌握情况的一般资料、病情总结、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的得分率均高于改进前,且总分得分率亦获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不同班次及不同层次护士对应患者对健康教育掌握情况的饮食、休息和活动、药物知识、门诊随访及注意事项的得分率均高于改进前,且总分得分率亦获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士病情汇报中实施CQI的效果较好,不仅从总体和各项目提高了护士病情汇报能力,而且还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
作者:宋凤平;景良洪;王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炎性指标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单核细胞 HLA‐DR、降钙素原(PCT )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临床初步诊断为感染性疾病的住院患者90例,按出院时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包括真菌或支原体感染);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CD64、HLA‐DR、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白细胞计数(WBC)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CD64、PCT、CRP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P、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DR明显低于非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感染组CD64、CRP、NAP积分(P<0.01)与WBC计数(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CT及单核细胞HLA‐DR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各炎性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CD64与HLA‐DR呈负相关(r=-0.36,P<0.01);PCT与CRP呈正相关(r=0.43, P<0.01);HLA‐DR除与CD64呈负相关外,还与CRP、WBC呈负相关(P<0.01)。按PCT水平对感染程度分级,结果显示PCT各水平组的HLA‐D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并呈现明显递减趋势;除0.05~0.5 ng/mL组外,其他PCT水平组的CD6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并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结论 PCT、CD64、HLA‐DR是较好的细菌感染指标,3者联合检测对细菌感染的诊断、评估与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金花;林晓仁;罗湘湘;柯龙燕;张澍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 )对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择期拟行全髋置换术的高龄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均为70岁以上,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CSEA组(C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25例。C组穿刺成功后,向蛛网膜下腔缓慢注入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1.5~2mL,再置入硬膜外导管。E组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 mL ,根据麻醉平面追加2%利多卡因5~8 mL ,调节麻醉平面T8以下。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平面,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 C组麻醉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较E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对应值比较,E组收缩压(SBP)在T3~4时均降低(P<0.05),与基础值比较,C组SBP、舒张压(DBP)、血液流变学(HR)在 T2时均降低(P<0.05),E组SBP、DBP在 T2~4时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CSEA在高龄全髋置换术中具有用药少、起效快、镇痛完善、肌松效果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王茜;李斌;罗一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和血浆输注在凝血功能正常患者的大量输血中的合理应用。方法根据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将90例凝血功能正常的大量输血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其中A组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为1∶1.5,B组为1∶1,C组为1.5∶1。分别检测和统计3组患者输注前后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相关血液学指标,比较3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3组患者输血后的Hb、HCT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输血后的 PT、APTT 与输血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输注后的 PT、APTT 较输血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A组输血后的血液学指标比较,B组和C组输血后的 Hb、HC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低。结论当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需要大量输血时,建议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为1∶1.5。
作者:王洪远;陈萍;刘红;石德清;林新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