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光明;熊福;戴晓天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对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行血管内导管留置术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置管方式不同分为超声引导组(125例)和传统对照组(115例),比较2种静脉穿刺置管方式的穿刺效果,并观察2组在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超声引导组和对照组穿刺时间分别为(3.4±1.3)和(9.8±4.1)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和总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0.1%、88.9%、89.6%,而对照组分别为64.6%、62.0%、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和总的静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3%、14.0%、13.0%,其中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8.0%、7.8%,而超声引导组尚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能明显缩短穿刺时间并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并能明显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作者:施唯;莫凌莉;洪丹;张晓燕;赵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的甲状腺毒症患者血清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差异。方法采集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明显升高且促甲状腺激素(TSH)明显降低的患者血清,检测血清 TRAB、TGAB和TPOAB水平,分析男性与女性患者及不同年龄组女性患者血清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水平差异。结果87名男性甲状腺毒症患者血清TGAB浓度与235名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血清 TGAB水平明显低于女性。而TRAB和TPOAB水平,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中,小于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和大于等于50岁5个年龄组间患者血清TRAB、TGAB和TPOA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毒症患者中,男性患者血清 TGAB水平明显低于女性,而 TRAB和TPOAB水平与女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各年龄组间血清 TRAB、TGAB和TPOAB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崔雄鹰;胡杰;顾欣;赵晋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多粘菌素联合舒巴坦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性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住院诊断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V A P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多粘菌素联合舒巴坦治疗组各27例。通过给药后第4天的抗生素反应性评价分析,以及给药后第14天的临床疗效评价。动态观察用药后第4天和第14天的降钙素原(PC T )水平变化。综合分析多粘菌素联合舒巴坦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性V A P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第4天,对照组有效率(33.3%)低于观察组有效率(4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14天,对照组在治疗成功率,致病菌清除率以及重症监护室(IC U )平均住院日方面均低于观察组,但除致病菌清除率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粘菌素的肾毒性评价方面,共有12例患者出现了肾功能损伤表现,通过 RIFL E 评分可见危险期4例(33.3%),损伤期6例(50.0%),肾功能衰竭期2例(16.7%)。肝毒性反面,对照组5例(18.5%)患者用药后出现了肝酶的升高,而观察组为2例(7.4%)。在用药后第4天和第14天观察组PC T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观察组的有效率、治疗成功率以及ICU平均住院日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梁晶;于玲;王颖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癌痛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方法对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癌痛患者的麻醉药品应用呈逐渐递增趋势。吗啡缓释片始终排在第一,芬太尼透皮贴由于其独特的给药途径,用量也在随季度增加。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均可有效控制中、重度癌痛,但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安全性更高,因此羟考酮缓释片在2013年上半年首次引进以来,在2013年下半年就跃居第二位,有取代吗啡缓释片排名第一的趋势。结论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癌痛示范病房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基本规范,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以促进更好的合理用药。
作者:李书琴;汪明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量值变化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及50例健康者血清IL‐6、IL‐8、MCP‐1、GM‐CSF的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SCLC患者血清IL‐6、IL‐8、GM‐CSF浓度明显升高(P<0.01),MCP‐1浓度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Ⅰ+Ⅱ期患者相比,Ⅲ+Ⅳ期患者血清IL‐6浓度明显升高(P<0.01),血清MCP‐1浓度降低(P<0.05),血清GM‐CSF浓度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8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清IL‐6浓度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8、MCP‐1、GM‐CSF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鳞癌患者相比,肺腺癌患者血清IL‐8浓度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 IL‐6、MCP‐1、GM‐CSF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 IL‐6、IL‐8、MCP‐1、GM‐CSF的改变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血清学检测有助于了解 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对NSCLC分期、分型具参考价值。
作者:祁松楠;忻寅强;王琳;赵瑞柯;黄宝丽;彭群新;史进方;顾国浩;马青;蒋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保存的自制混合血浆与正常混合血浆对血浆纠正试验的影响,探讨自制混合血浆在血浆纠正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凝血酶原时间(PT)≥18.0s和(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2.0s的血浆标本35份,分别与正常混合血浆(A组)、-80℃(B组)和-20℃(C组)保存的自制混合血浆按体积1∶1混合后做血浆纠正试验,即混合后立即测定PT和(或)APTT,37℃孵育1h后再次检测。计算35份标本可被正常混合血浆纠正的比例及3组的纠正率。结果88.57%(31/35)可被正常混合血浆立即纠正,4例未被纠正,其中1例孵育后比孵育前测定时间更加延长,占2.86%;3例孵育前后测定结果不变,占8.57%。在PT延长的血浆纠正试验中,各组之间纠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PTT延长的纠正试验中,孵育前A组、B组和C组的纠正率分别为(32.93±16.17)%、(27.56±23.48)%和(13.70±12.87)%,A组和B组之间纠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保存的自制混合血浆可代替商品化的正常混合血浆进行血浆纠正试验。
作者:龚娅;何宗忠;王晓冬;史秋霞;林林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估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的鼻通气功能,为手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55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症状记分表调查以及鼻声反射测量,并与45例健康儿童的各项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手术前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鼻阻塞症状记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手术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两侧鼻腔总的鼻气道阻力(NAR)明显降低(t=2.1280,P<0.05),双侧鼻咽腔容积(NPV)明显增加(t=13.1806,P<0.01);与对照组比较,手术前的 NAR、NPV和双侧鼻腔小横截面积(MC‐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824,P<0.01;t=6.5273,P<0.01;t=4.1174,P<0.01),手术6周后的NAR、NPV和MC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328,P<0.01;t=7.4901,P<0.01;t=3.1495,P<0.01)。结论腺样体手术可明显改善儿童鼻通气状态,且鼻声反射测量可以作为腺样体肥大所致儿童鼻通气功能的定量评估工具。
作者:邓启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三维CT定量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该中心收治的COPD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大吸气末平均密度(MLDin)和大呼气末平均密度(MLDex)均值、肺段支气管开口处壁面积与截面总截面积比(WA%)、气道壁厚度与截面半径比(TDR)均值,各肺区MLDex、MLDin、WA%及 TDR ,比较肺气肿区占全肺百分率、WA%及TDR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FEVl%、用力呼气流量(FEF)25%~75%、残气量与肺总量百分比(RV/TLC)的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COPD患者 MLDex和MLDin均值、WA%及TDR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值MLDin‐MLDex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上肺区、中肺区、下肺区MLDex、MLDin、WA%及TDR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PD患者肺气肿区占全肺百分率与FEVl/FVC、FEVl%、FEF25%~75%呈负相关(P<0.05)。COPD患者WA%、TDR与FEVl/FVC、FEVl%、FEF25%~75%、RV/TLC呈负相关(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测量肺功能指标准确、快捷,通过肺密度可对COPD患者进行筛查及预测,COPD患者肺气肿区占全肺百分率、WA%、TDR值与肺功能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对气道重构、气道直径与气流受限关系的评估更准确、直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家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炎性指标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单核细胞 HLA‐DR、降钙素原(PCT )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临床初步诊断为感染性疾病的住院患者90例,按出院时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包括真菌或支原体感染);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CD64、HLA‐DR、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白细胞计数(WBC)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CD64、PCT、CRP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P、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DR明显低于非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感染组CD64、CRP、NAP积分(P<0.01)与WBC计数(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CT及单核细胞HLA‐DR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各炎性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CD64与HLA‐DR呈负相关(r=-0.36,P<0.01);PCT与CRP呈正相关(r=0.43, P<0.01);HLA‐DR除与CD64呈负相关外,还与CRP、WBC呈负相关(P<0.01)。按PCT水平对感染程度分级,结果显示PCT各水平组的HLA‐D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并呈现明显递减趋势;除0.05~0.5 ng/mL组外,其他PCT水平组的CD6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并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结论 PCT、CD64、HLA‐DR是较好的细菌感染指标,3者联合检测对细菌感染的诊断、评估与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金花;林晓仁;罗湘湘;柯龙燕;张澍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静脉促凝血清标本血糖浓度与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抗凝全血标本血糖浓度的相关性及差异。方法采集该院200名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同一患者同时采集静脉促凝血清标本与静脉抗凝全血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静脉促凝血清标本血糖浓度,同时采用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抗凝全血标本血糖浓度,比较2组血糖浓度测定结果。结果191名患者的静脉促凝血清标本血糖浓度明显大于其静脉抗凝全血标本血糖浓度,差异范围在0.50~1.50 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生化仪测定静脉促凝血清标本血糖浓度明显高于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抗凝全血标本的血糖浓度。
作者:刘兴高;成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对湿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10例湿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辨证施教,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辨证施教能提高湿疹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忠玉;王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并成功实施直肠癌根治术的12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68例,传统开腹手术58例,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率、肿瘤根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肿瘤根治程度、术后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切口隐蔽、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技术可行性及安全性,适于推广使用。
作者:陈鸿;陈必刚;汪勇;赖苏何;陈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唑来膦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华蟾素胶囊,比较2组患者的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治愈率为66.7%(20/30),对照组为36.7%(1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13/30),与对照组的46.7%(14/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效果较为明显,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宏敏;陈琳;安宁;于瑞莲;何阳科;郭万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和血浆输注在凝血功能正常患者的大量输血中的合理应用。方法根据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将90例凝血功能正常的大量输血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其中A组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为1∶1.5,B组为1∶1,C组为1.5∶1。分别检测和统计3组患者输注前后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相关血液学指标,比较3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3组患者输血后的Hb、HCT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输血后的 PT、APTT 与输血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输注后的 PT、APTT 较输血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A组输血后的血液学指标比较,B组和C组输血后的 Hb、HC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低。结论当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需要大量输血时,建议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为1∶1.5。
作者:王洪远;陈萍;刘红;石德清;林新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早期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CRF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肾功能不全代偿期19例,氮质血症期70例,肾功能衰竭期34例,尿毒症期27例,分别测定各期患者CysC ,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无肾病史和其他慢性病史,血肌酐和肌酐清除率都在参考范围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CysC、Scr、BUN水平。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的CysC ,Scr ,Ccr及BU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肾功能衰竭的不同时期,CysC ,Scr及BUN水平随着肾功能的损害程度的增加而升高,Ccr随着肾功能的损害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对照组与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的Cys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sC ,Scr ,Ccr ,BUN均为判断肾功能损伤的指标,但CysC比Scr ,Ccr ,BUN对早期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更灵敏。
作者:李青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选择TECAN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乙肝核心抗体(HBcAb)的理想检测程序。方法对同一样本设置不同的加样方式、加样顺序,获得相应的数据,比较检测结果以确定理想检测程序。结果 TECAN 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HBcAb ,加样针存在拖带现象,可能造成标本污染,出现假阳性结果,或污染阴性对照,使CO 值降低,造成假阴性结果。通过改进加样程序,减少携带概率,避免阴性对照污染,提高检测质量。结论用单独加样方式,先加阴阳对照再加标本的顺序为理想的检测程序。
作者:张龙;银广悦;武彩虹;王辉;张朝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Fabry病中不同性别患者α‐半乳糖苷酶A (α‐Gal A )活性情况。方法选取一个Fabry病家系的8例患者和13例健康者,应用干血片法测定经过GLA基因检测确诊的Fabry病患者和健康者α‐Gal A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男性患者的α‐Gal A活性[(8.66±2.15)×10-15 mol/(d · spot)]为健康对照者[(188.31±42.23)×10-15mol/(d·spot)]的4.6%,女性患者[(149.93±46.56)×10-15mol/(d·spot)]则为健康对照者的79.62%。男性半合子患者酶活性明显下降( P<0.05)。α‐Gal A活性检测对男性半合子的灵敏度高于女性杂合子。结论α‐半乳糖苷A活性下降程度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半合子Fabry病患者酶活性明显下降。
作者:李娟;张德莲;木拉力别克;李南方;杨学磊;郑灵玲;黄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调查西南医院门诊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A R )患者的分布情况,分析二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相关性及患者对A R的认知程度和治疗现状。方法选取2013年1~9月西南医院收治的哮喘患者250例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了解其哮喘病史、严重程度分级、哮喘控制测试(ACT )评分和鼻炎情况,并建立个人数据档案。结果250例哮喘患者中,161例(64.4%)合并A R ,单纯哮喘组(A组)和哮喘合并A R组(B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续例数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评分显示完全控制、一般控制例数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控制哮喘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 R起病早于哮喘占58.3%,两者同时起病占12.7%。32.8%患者曾经检测过敏原,22.6%患者使用药物治疗鼻炎。结论重庆地区哮喘合并A R发生率高,认知程度较低,治疗现状不容乐观。
作者:罗光明;熊福;戴晓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该院肾内科收治的RNS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 HP联合CVVH 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结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组患者各指标均有所优化,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联合CVVH治疗RNS ,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相关因子水平、血脂水平等指标,提高患者生存率,为 HP联合CVVH治疗RNS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九芝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 RI)对先天性处女膜闭锁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处女膜闭锁的M RI表现征象,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5例M RI均表现为阴道扩张呈巨大囊状影,其内信号不均匀,增强未见强化,子宫颈、体上移,宫腔积血,周围结构移位。结论先天性处女膜闭锁的M 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能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何泽清;刘国庆;杨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