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梗死患者黏附分子CD18与CD54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

胡瑛;秦庆

关键词:细胞黏附分子, CD18, CD54, 脑梗死
摘要: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18、CD54的表达与急性脑梗死(ACI)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68例ACI患者不同的发病时程、部位、面积及治疗前后黏附分子CD18、CD54 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与分析,同时检测健康对照30例.结果 ACI时黏附分子CD18、CD54 表达明显上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附子CD18、CD54水平与ACI面积、部位关系不大(P>0.05);ACI患者在7 d内黏附分子CD18、CD54均呈较高水平的表达,治疗10 d后表达降低,比较治疗前后黏附分子CD18、CD5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黏附分子CD18、CD54 参与ACI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有望成为新的ACI诊断、监测病情及评估预后的辅助诊断指标.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分泌物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筛查艾滋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抗体筛查艾滋病的可行性.方法 设健康对照组40例和检测组HIV感染者30例,应用HIV抗原抗体试剂盒血清学方法,分别对两组人员的阴道分泌物进行HIV抗原抗体检测,以其血清HI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为对照,分析试剂的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HIV感染者血清检测HIV抗原抗体阳性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IV抗原抗体阴性40例;两组70例检测者阴道分泌物HIV抗原抗体阳性30例,阳性敏感性为100%,阴性40例,特异性为100%.结论 HIV抗原抗体试剂盒应用于阴道分泌物HIV抗原抗体检测,阳性敏感性与血清的敏感性一致性高,应用于妇科、性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的艾滋病筛查是一种有效、简便的方法.

    作者:黄卫彤;黄纬;黄爱民;张良;邓巧云;曾宪生;覃羽华;韦红卫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肿瘤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目的 探讨肿瘤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研究宝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近年来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结合文献及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处置方案.结果肿瘤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化疗药物外渗、护士专科护理水平及技术操作不熟练,护患沟通不够,患者依从性差及自杀倾向等安全隐患.通过加强专科培训,制定专科规范,确保制度落实,重视医患沟通,严格质量控制,可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提出并及时处理肿瘤内科护理安全隐患,能给患者带来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

    作者:王笑碧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卫生检验质量控制的体会

    卫生检验质量控制包括微生物和理化检验控制,目的在于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和理化分析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可比性.除每年接受上一级卫生检验机构组织的室间质量控制考核外,实验室自身还必须进行室内质量控制.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目的 通过护理方法协助解决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问题,减少并发症,以提高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64例患者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科学护理.结果 64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疾病引起的尿毒症患者100%护理成功.结论 只要掌握好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科学护理方法,就能有效地解决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的动静脉内瘘的失效问题.

    作者:章青;韩枫;陈学英;陈丽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研究进展

    我国属乙型肝炎(下称乙肝)高发区,由于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该病有效的根治方法,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乙肝后肝硬化具有传染性较强、慢性进行性病程、病情复杂、并发症多、预防较差、无特效治疗等特点.

    作者:刘沁毅;叶军;陆峥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全血微量元素铁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全血微量元素铁与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相关性.方法 原子吸收法检测微量元素铁,五分类血细胞分析检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参数.结果微量元素铁不同程度的降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参数随之降低.结论 微量元素铁的测定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儿童IDA的筛查试验,特别是隐性IDA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艳艳;田礼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165株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江都地区肠杆菌科细菌产β-内酰胺酶的类型及耐药状况,并比较不同产酶菌对常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方法 利用琼脂纸片扩散(K-B)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规定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头孢西丁敏感试验筛查AmpC酶并做三维确证试验.结果在165株肠杆菌科细菌中,41株产ESBLs(24.9%),22株产AmpC酶(13.3%),8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4.9%).不同产酶菌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不同,亚胺培南耐药率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次之.结论 治疗产ESBLs和(或)AmpC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为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米卡星为备选药物.

    作者:沙德高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实习带教体会

    血栓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病死原因的第一位,而且发病率有所增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血栓与止血研究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对血栓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从而推动了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技术的进步,血栓与止血的检验技术不断有新的发展并在全国逐步普及.

    作者:肖明锋;周迎春;刘基铎;刘光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武进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87例宫外孕患者施行了腹腔镜手术,进行护理总结. 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周全、细致、有效的术前、术后及心理护理是患者顺利出院的有力保证.

    作者:秦小文;周婉萍;姚红霞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急性脑梗死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脑梗死(CI)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约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8%,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的老龄化,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人数正逐年增加,近年来其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作者:戴世荣;王兴山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小剂量干扰素外用液治疗疱疹性口腔黏膜炎50例疗效观察

    疱疹性口腔黏膜炎是口腔科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的疗法.2005年以来,本院试用小剂量干扰素外用液治疗本病50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志敏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因输液引起糖耐量异常1例报道

    本院骨科收治了1例患者,该患者因输液引起了糖耐量异常,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年龄52岁.因双膝关节退行性变及右脚趾畸形而住进本院骨科治疗,行膝关节手术及右趾成形术.

    作者:吴传玲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2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甲状腺素水平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 、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FT3 水平较对照组下降, 但FT4 、 TSH与对照组无差异,治疗前TT3为(0.72±0.32)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1.12)nmol/L , 加用甲状腺素治疗后为(2.14±0.90)nmol/L .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为0.24±0.02 ,治疗后为0.50±0.03. 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甲状腺素进行检测,有助于了解扩张型心肌病的病情状况.

    作者:梁晶晶;陈跃琼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观察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的佳时间.方法 从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中,随机选取了102例留置标本内段送细菌培养.结果留置5 d与7 d细菌培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 5,P>0.05);留置7 d与9 d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7 2,P<0.05).结论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7 d以内为佳时间,9 d则不可取.

    作者:张振荣;王秀玲;曾宪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及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 (HBV-DNA)、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探讨此几项指标的相关性,从而了解此3项指标对HBV复制状况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乙肝患者HBV-DNA阳性血清800份,根据其拷贝数随机留下483份,分成9个组,使每个组的标本数为42~62,便于统计学分析,所有标本进行HBV-LP、PreS1以及HBeAg的检测,然后比较分析.结果 (1)各组数据阳性率均随着HBV-DNA的拷贝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不同组间差异大部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2)HBV-LP、PreS1及HBeAg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HBV-DNA 检测结果为金标准,HBeAg 的灵敏度为64.5%(273/423),阴性预示值为25.4%(51/201),检测有效率为58.4%(282/483),PreS1的灵敏度80.4%(340/423),阴性预示值39.9%(55/138),检测有效率71.4%(345/483).均低于HBV-LP的灵敏度89.4%(378/423).结论 (1)HBV-LP及PreS1是判定HBV复制的良好指标,HBV-LP优于PreS1;(2)传统的HBeAg的阴阳性不能用作HBV复制的观察指标.

    作者:熊建辉;赵健;吴凯;王贵萍;方小梅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4种方法检测梅毒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梅毒的4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 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被动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胶体金试验(SYP)同时检测1 250例血清标本,用TPPA法确证.结果 RPR、ELISA、SYP 3种方法检测结果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LISA法的灵敏度明显高于 RPR法和 SYP法.结论 SYP法适用于大规模体检、急诊手术和无偿献血的初筛试验,RPR可应用于梅毒治疗疗效观察, ELISA法适用于复检试验及成分输血.

    作者:陈开慧;李仁保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细菌性阴道病速蓝TM快速检测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 快速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对291例阴道分泌物标本平行进行Amsel法、BV速蓝TM快速法检测.以Amsel法为金标准,评价BV速蓝TM快速检测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BV速蓝TM快速检测法与Amsel法在临床BV检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V速蓝TM快速检测法是一种新型、简便、快速、经济的方法,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BV.

    作者:陈伟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老年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定,并观察患者血尿酸、饮食治疗依从性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两组的生活质量除生理功能外,社会功能、生理问题对日常活动的限制、心理问题对社会活动的限制、心理健康、活力、总体健康评价指标与1年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尿酸控制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组饮食治疗依从性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血尿酸、提高其饮食治疗的依从性等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吴英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各种儿童感染性疾病患儿129例,将其分为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组.采用半定量的胶体金免疫结合法检测PCT,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结果细菌感染组PCT、CRP阳性率分别为90.0%、80.0%,非细菌感染组阳性率分别为21.3%、65.2%,两组比较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PCT检测可作为早期快速鉴别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新指标.

    作者:陈蕾;林纲;焦志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分析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05例胃癌患者与100例慢性胃炎患者(对照组)Cyclin D1基因第870位核苷酸A/G(A870G)多态性.结果 Cyclin D1(A870G)基因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AG型和GG型,基因型在胃癌组与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clin D1基因多态性与湖北地区胃癌遗传易感性有关,携带Cyclin D1 AA基因型个体患胃癌的危险性增高.

    作者:刘耀煌;方向明;方志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